APP下载

牙周-正畸联合治疗牙周炎所致前牙扇形移位患者的疗效

2016-11-11王艳红闫振梅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6年10期
关键词:出血指数牙周袋扇形

刘 帆 王艳红 闫振梅 刘 琳

牙周-正畸联合治疗牙周炎所致前牙扇形移位患者的疗效

刘 帆 王艳红 闫振梅 刘 琳

目的 探讨牙周-正畸联合治疗牙周炎所致前牙扇形移位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大连市口腔医院治疗的牙周炎所致前牙扇形移位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牙周-正畸联合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牙周袋和牙龈出血指数。结果 治疗后,牙齿恢复正常患者38例(95.0%),2例患者前牙扇形移位消失,仍存在牙周炎症状。治疗前患者牙周袋深度为(4.5±0.8)mm,治疗后为(1.3±0.4)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患者牙龈出血指数为3.5±1.4,治疗后为1.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牙周-正畸联合治疗牙周炎所致前牙扇形移位效果显著,牙周炎也得到有效控制。

牙周炎;前牙扇形移位;牙周-正畸;治疗效果

牙周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发生后会累及牙周膜、牙槽骨、牙龈等部位,继续发展甚至会导致牙齿发生倾斜、移位,长期会形成前牙扇形移位[1]。牙周炎的发生与不良生活习惯及长期的精神压力有密切关系。前牙扇形移位发生后会对患者的正常咀嚼功能产生影响,同时也会影响到面部美观[2]。前牙扇形移位显著者需及时采用合适的方式进行治疗。目前,正畸治疗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本研究就牙周-正畸联合治疗牙周炎所致牙扇形移位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大连市口腔医院治疗的牙周炎所致前牙扇形移位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均经X线检查有不同程度的压槽骨吸收情况,患者伴有牙齿松动、牙间隙增宽、移位和倾斜。排除伴有全身性疾病、妊娠期和哺乳期女性及有凝血机制障碍者。其中男18例,女22例,年龄25~68岁,平均(39±4)岁。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治疗方法 术前通过常规检查初步了解患者的牙齿松动情况、牙周袋深度及牙龈出血症状。患者接受正畸治疗前先对牙周做基础治疗,待牙周炎症状得到一定缓解后再行正畸治疗。另外,对患者的牙周袋进行冲洗,指导患者日常口腔护理,使患者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牙周炎症状严重的患者可给予局部药物治疗。患者接受基础治疗4个月后进行正畸治疗,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矫治器,选择磨牙颊面管和细丝进行结扎。采用直丝矫治器进行校正,将托槽扎在一起,增强支抗作用。此外,选用镍肽丝固定结扎使患牙与正常牙齿排列整齐,患牙可采用不锈钢丝进行压低,前牙内收则选用橡皮圈。患者接受治疗后需定期进行复查,治疗效果欠佳者则继续进行牙周治疗。矫治器的摘除时机应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而定,患者咀嚼功能基本恢复正常、牙颌得到合理的调整后方可摘除。采用舌侧保持器进行维护。正畸治疗结束后患者需每隔4周进行一次复查,牙周每隔3个月可进行一次洁治。每次复查时观察患者的患牙排列是否恢复正常,如未完全恢复需继续进行治疗,持续对牙周进行维护和治疗。患者每隔3个月进行一次复诊,复诊时间需持续2年。

1.3观察指标 治疗后所有患者在1年内进行复查,观察患者的牙齿恢复情况,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牙周袋情况和牙龈出血指数。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患者治疗后恢复情况 患者接受治疗后1年内定期进行复查。牙齿恢复正常38例(95.0%),牙周均恢复正常,牙槽骨停止吸收,无牙颌损伤。2例患者前牙扇形移位消失,但仍存在牙周炎症状。

2.2治疗前后牙周袋和牙龈出血指数比较 患者治疗后牙周袋深度和牙龈出血指数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40 例患者治疗前后牙周袋和牙龈出血指数比较±s)

表140 例患者治疗前后牙周袋和牙龈出血指数比较±s)

时间 例数 牙周袋深度(mm) 牙龈出血指数治疗前40 4.5±0.8 3.5±1.4治疗后40 1.3±0.4 1.1±0.3 t值 6.197 2.903 P值 <0.05 <0.05

3 讨论

牙周炎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也是一种慢性炎症,其致病因素较多,包括菌斑、牙石、创伤性咬合等,当有菌斑黏附于牙齿表面时,通过冲洗和漱口等方式难以将菌斑去除,菌斑长期积累会导致牙周炎的发生。牙石是沉积于牙面上的矿化的菌斑,菌斑一般可以分为龈上牙石和龈下牙石,牙石为菌斑附着和细菌滋生提供良好的环境,提高了牙周炎的发生率。创伤性咬合一般会超过牙周组织所能承受的合力,牙周组织会受到一定的损伤,容易导致牙周炎的发生。早期牙周炎临床症状不明显,后期经检查可见龈缘肿胀、龈乳头和龈缘呈深红色或暗红色,经探诊容易出血[3]。本病继续发展会导致牙齿松动、移位、伸长等情况,对患者的牙周支持组织造成破坏,症状较为严重时会导致前牙扇形移位,对患者的咀嚼功能产生严重影响。牙周袋、牙周溢脓及牙齿松动的出现和形成是牙周炎进一步发展的表现,牙周袋形成后,牙周膜会遭到破坏,牙槽骨逐渐被吸收,龈沟会进一步加深,牙周溢脓也是牙周炎严重化的表现,牙周袋壁有炎症性肉芽组织形成,袋内会有脓性分泌物残留,出现溢脓。当牙周袋和牙槽骨吸收形成后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产生严重影响,显著降低患者的生命质量,同时也会影响患者的面部美观。因此,牙周炎患者需及时进行治疗,防止其继续发展。

牙周炎发生后会对患者的口腔健康产生严重影响,患者牙齿会出现松动、移位。牙周炎是引起前牙扇形移位的一个重要原因。发生前牙扇形移位后,牙齿会出现萌出,牙齿位置发生一定的变化,难以形成咬合平面[4]。除牙周炎外,咬合力改变、牙外伤等也是导致前牙扇形移位的重要原因[5]。长期不良的咬物习惯会导致牙齿发生位移,若不能得到修复治疗,牙齿会向缺牙间隙倾斜,发生显著移位。此外,当颌面受到外力撞击时前牙受到冲击力,导致牙齿移位发生。前牙扇形移位发生后需及时进行治疗,经检查确定为由牙周炎所导致后应及早诊治,进行系统的牙周治疗,及时清除牙齿周围的炎症,防止前牙扇形移位继续发展[6]。

目前,临床上治疗牙周炎所致前牙扇形移位常采用正畸治疗,通过正畸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牙列畸形。进行正畸治疗时一般需选用合适的矫治器,操作过程中动作应轻柔,避免对患牙和周围组织产生损伤。牙周炎导致前牙扇形移位主要是因为牙周炎可导致前牙松动和伸长现象,造成前牙唇倾[7]。牙周炎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牙周手术、龈上洁治、龈下刮治等。通过采用传统的方法治疗牙周炎可有效改善牙周炎性反应,但传统治疗方法对因牙周炎所导致的牙扇形移位则效果欠佳,无法完全纠正牙扇形移位[8]。因此,牙周炎所致牙形扇移位需采取正畸治疗。正畸治疗可促使已经变形且散开的前牙内收,牙槽骨与牙周膜组织可得到重建,患者咬合功能可得到进一步改善,有效保持面部美观,患者牙模和牙槽骨组织在正畸治疗连续清理作用下得到重建,牙齿创伤可在短时间内消除,能有效恢复咬合关系。通过正畸治疗后能有效控制牙周炎进一步发展,口腔环境得到有效改善[9]。若未进行牙周治疗即开展正畸治疗,其效果会受到严重影响,整体治疗效果欠佳,牙周炎得到初步治疗后,正畸治疗效果会随之提高,且疗效稳定,不易复发[10]。采用正畸方法治疗时需选择合适的正畸矫治器,这主要是因为牙周炎性反应较为强烈,不同患者承受牙颌力的能力不同,部分患者无法承受正常的牙颌力,对矫治器的承受力也相对较低[11]。选择正畸矫治器需以患者的实际病情为依据,对患者病情做出全面评估后选择合适的正畸矫治器。手术操作者进行正畸操作时动作应尽可能做到轻柔,动作幅度应较小,避免对患牙及周围组织造成损伤,影响患者正常恢复[12]。采用正畸治疗也要充分考虑到患者的年龄因素,不同年龄的患者进行正畸治疗的最佳时机有所区别,治疗效果也会有所差别。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大,患者的牙齿松动会日益显著,正畸治疗的效果也会有所下降,效果欠佳。牙周炎所致前牙扇形移位患者接受正畸治疗的过程中需不断加强口腔卫生,及时消除口腔炎症,确保口腔处于正常的状态,防止牙周炎再次复发。正畸治疗完成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多加注意,尽量少食过硬食物、过黏食物和过大食物,谨遵医嘱,在治疗期间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日常饮食中应少食坚果、冰块、甘蔗、麦芽糖、饼干等,避免因上述因素影响治疗效果。

本研究中,多数患者经治疗后牙齿恢复到正常状态,极少部分患者仍存在牙周炎。另外,患者接受治疗后,牙周袋深度和牙龈出血指数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患者前牙扇形移位情况得到显著改善,牙周炎性反应及牙周袋深度减轻,牙周炎得到有效控制,治疗后整体牙齿外观排列整齐,前牙扇形移位得到有效矫正,总体治疗效果良好。

综上所述,采用牙周-正畸联合治疗牙周炎所致前牙扇形移位效果显著,牙周炎症状可得到有效改善,牙齿也得到有效矫正,患者面部美观度得到提高。

[1] 杜凌晨.牙周-正畸联合治疗牙周炎所致前牙扇形移位分析[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10(1):61.

[2] 张文玲,黄永丽,李新青.牙周正畸联合治疗牙周炎所致前牙扇形移位分析[J].中外医疗,2014,33(3):61.

[3] 武张生.牙周-正畸联合治疗牙周炎所致前牙扇形移位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12A):162-163.

[4] 屈正翔.牙周-正畸联合治疗牙周炎所致前牙扇形移位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17):84-85.

[5] 刘兵.牙周-正畸联合治疗牙周炎所致前牙扇形移位分析[J].全科口腔医学杂志,2015,2(2):80-81.

[6] 梁洁,吕达,白雪芹,等.牙周与正畸联合治疗牙周炎的临床疗效分析[J].哈尔滨医药,2013,33(2):130.

[7] 孟晓晖.牙周-正畸联合治疗牙周炎所致前牙扇形移位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4):111-112.

[8] 文俐丹.牙周基础治疗联合正畸治疗前牙扇形散开的临床观察[J].医药卫生,2015,1(8):39.

[9] 胥瑛,陈金林,廖珊珊,等.口腔正畸治疗80例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J].临床军医杂志,2014,42(3):322.

[10] 杨瑾.口腔正畸治疗34例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2):72-73.

[11] 张永富.口腔正畸治疗42例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临床观察及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3,13(4):37.

[12] 夏华新,吴建华.成人牙周炎患者错合畸形牙周正畸综合疗临床分析[J].中国美容医学,2013,17(6):1763-1764.

R781.4+2

A 【DOI】10.12010/j.issn.1673-5846.2016.10.040

大连市口腔医院,辽宁大连 116021

刘琳(1965.06),博士,副院长,主任医师。研究方向:正畸微钛板。E-mail:89552641@qq.com

猜你喜欢

出血指数牙周袋扇形
各种各样的扇形
扇形统计图 教学设计
Er:YAG激光治疗牙周炎的临床效果及对牙周指标和炎性因子的影响
牙周炎80例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YAG激光联合牙周基础治疗对牙周炎疗效分析
探源拓思融会贯通
———《扇形的认识》教学廖
牙周序列治疗在牙周炎患者正畸过程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侵袭性牙周炎牙周基础治疗的效果探讨
多弱连接扇形超流体干涉栅陀螺的性能分析
抗菌肽应用于不同牙周袋深度患牙的效果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