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霍城县苜蓿生产全程机械化模式的建立

2016-11-10巴特尔汗·塞兰别克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16年10期

巴特尔汗·塞兰别克

摘要:分析了通过打造苜蓿生产全程机械化模式来促进苜蓿生产关键机械化发展,新技术的运用推动苜蓿产业化发展,对制约模式形成的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苜蓿全程机械化模式;苜蓿高端机械化技术运用;苜蓿产业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S541.9 文献标识码:Adoi:10.14031/j.cnki.njwx.2016.10.007

苜蓿种植是近年来霍城县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一个主要方面,苜蓿是种营养价值颇高的饲料,适宜多种牲畜食用,紫花苜蓿对土壤的要求不很严格,从粗沙土到轻黏土都可生长。目前,霍城县苜蓿种植面积已初具规模,苜蓿产业从满足自身养殖需要跨越到产品输出,运往内地养殖场,打破了传统的“百里不运草”的说法。这里我谈到的是用苜蓿生产过程中的全程机械化技术的使用和完善来打造一种新的模式,从而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在苜蓿生产过程中,收获是其中关键环节,我们古老的收获模式是用镰刀人工割,人工捆,人工运,费时费力还掉叶,苜蓿营养成分降低。后来引进了割草机(不带压扁装置)、普通打捆机,但机械化作业程度低。2016年以来,霍城县农机局协调生产企业、苜蓿种植大户、农机大户加强苜蓿生产方面的机械引进力度,对生产机械进行配套组合,提升机械作业水平,形成了一种科学、环保、节能、增效的作业模式,苜蓿生产机械化向前迈了一大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压扁式割草机的引进使用

苜蓿收割后为什么要进行压扁。因为苜蓿收割后要晾晒,叶片与茎秆干燥程度不一样,等茎秆干燥后叶片大部分脱落,叶片脱落苜蓿品质下降,因此必须让茎秆与叶片同时干燥,这就要对茎秆进行压扁,这样晾晒3~4天就可以使苜蓿达到14%的含水量,不发生霉变,压扁式割草机解决了这一问题。

2 大型方捆机的跨省互动

近日,霍城县一家农机专业合作社从黑龙江省邀请两台麦赛福格森2270型方捆机到霍城县进行跨区作业,方捆规格为高90 cm,宽120 cm,长150 cm,重量可达到300 kg;普通打捆机规格为高70 cm,宽90 cm,长120 cm,重量只有25kg,如果将其规格增加4倍,也只有100 kg,相比之下,麦赛福格森2270型方捆机紧实度完全符合存放要求,也就是说打捆密实苜蓿新鲜,营养不流失。一方面,苜蓿产业化就是要大面积种植并且能销售出去,而运费是主要的制约因素,普通的方捆一车只能装载10余 t,而300 kg重的方捆一车可以装载到30 t左右,运输成本可以降低一半多,也就是说,我们的苜蓿可以运出了。另一方面,密实的方捆易于存放,减少了长时间存放外层风干变质的损失。

3 苜蓿草颗粒生产线的建立运转

2014年,霍城县清水镇一家企业建立投产了苜蓿草颗粒生产线,主要是订单式生产,根据养殖户需要生产适合不同牲畜饲喂的颗粒饲料,2016年对输送设备又进行了改进,每小时可生产颗粒饲料2 t,年生产量在5000 t。其效益核算为:每公斤苜蓿进厂价1元,每公斤颗粒饲料出厂价为1.65元,每公斤苜蓿加工颗粒过程损耗为5%,也就是说每公斤苜蓿加工成颗粒为0.95 kg,其效益显而易见了。

4 辅助技术和机具补充

在以上三项关键性技术之中还辅助有其它畜牧机械化技术,主要包括:一是小麦与苜蓿套种技术,目前小麦已收回完毕,每亩预计产量在320 kg,苜蓿也生长良好,已达到20~30 cm,预计7月底就可以收割。二是普通方捆加压设备的改进,这是针对小地块大型方捆机无法进地作业而只能用普通方捆机打捆所采取的措施,就是用再次加压设备将3~4捆苜蓿压成一捆,提高苜蓿紧实程度,以便于运输和储存。三是滴灌设备、颗粒饲料加工生产线中的吸粮机、牧草烘干机、手执式牧草干湿度测量仪、牧草翻晒机等设备的组合与配套,苜蓿生产全程机械化模式就形成了。

5 模式的整合

苜蓿生产全程机械化模式促进了苜蓿产业化步伐,使苜蓿成为了商品,苜蓿的流通又为苜蓿种植提供了保障,这就是霍城县近年来倾力打造苜蓿生产全程机械化模式的根本。因此,在模式形成过程中就需要高端的畜牧机械的加入,比如自走式牧草收获机、自走式大型牧草方捆机等,这里提到的高端机械设备的运用就是要建立一条信息通道,可以组织机具从外地跨区到我县作业,也可以组织机具到外地跨区作业,建立一个信息共享,技术互补的平台,机械的优选组合不一定非要成套设备的购置,只要按照最科学合理的配套模式,可以吸引外地的高端机械设备的加入,只要效益得到了提高,优化组合更是节约成本。

6 存在的问题

苜蓿生产全程机械化模式是苜蓿生产过程中的科学组合,但是制约模式的形成问题还需要深入探讨和分析。

一是农牧民对苜蓿生产还处于观望阶段,心存疑虑,认为苜蓿价格不稳定,市场不开阔。

二是苜蓿种植可以改变土壤结构,优化土壤养分,粗沙土到轻黏土都可生长,很多此类土地承包商没能认真对比苜蓿和其它农作物的效益,而此类土地大都是千亩以上连片土地,适宜全程机械化生产,成本较低。

三是苜蓿生产全程机械化模式虽然形成,但是养殖户、种植户、生产加工企业人员对苜蓿种植是种植业结构调整的一个主要途径认识不够,还需要加强培训。

四是苜蓿品种改良的问题,很多大片苜蓿基地苜蓿品种老化,分蘖能力差,要加强品种改良需要资金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