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淮商精神构建初探

2016-11-10孙友虎

北方文学·下旬 2016年7期
关键词:环境精神探究

孙友虎

摘要:淮商得名于明代中期,由业盐到多业并举,形成不同行业、不同区域的“商帮”。受环境影响,究其精神,大体包含拼搏、诚信、公平、开放、创新、奉献、爱国等方面。

关键词:淮商;环境;精神;探究

精神是“精选的意识”,反映的是民族文化中的优秀部分,不包括其中夹杂的糟粕和缺欠。不同的人群,精神有别。淮域商人涉及流域内河南、安徽、江苏、山东四省,受地域环境、移民环境、文化环境、商业环境影响,形成独具的精神特质。本文所讨论的淮商精神,立足淮域个性化的商帮、群体化的商人品格进行整合,既指向精神风貌,也指向行为的自律,以期理清脉络,构建淮商精神高地。

一、淮域商帮的概况

商帮,具有经济地理、商业文化属性。明清淮域商帮名气莫过于“两淮盐商”,集聚地在扬州与淮安,借助于专营的盐业,形成“扬州邦”与“淮安邦”。在上海,江苏有淮扬商帮,主要从事船运业,建有淮扬会所。光绪二十六年(1900),淮扬公所联名控告船牙管帮私收埠规,具名者有44人(《松江府为禁船行管帮私收埠规告示碑》,上海博物馆:《上海碑刻资料选辑》第73—75页)。在淮阴清江浦,连妓女行业也分帮,据《水帘春呓》载,“清江、淮城相距三十里,为河、漕、盐三处官商荟萃之所。冶游最盛,殆千百人,分苏帮、扬帮”,文中的“扬帮”就是指“扬州帮”。山东济宁得益于位于京杭大运河中转站的地理优势,形成垄断本地的“济宁邦”(杨宏建《鲁商的雄图》,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19—21页)。安徽在清代晚期以寿州孙氏家族为主,依托寿州及所辖正阳关的交通优势,发展成“寿州帮”,对近代工商业的发展产生较大影响。河南历史上出过不少知名商人,属于淮域的较少,近代以省、县“同乡会”的名义结帮发展,如河南旅沪商界联合会、河南旅苏同乡会、河南正阳留京同乡公会等(张民服、戴庞海:《豫商发展史》,河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437页、438页)争相成立。这些商帮及淮域商人,成为塑造淮商精神的主要来源。

二、淮商精神的成因

环境塑造精神,精神也影响坏境。淮域环境是淮商精神形成之基,大体而言,不外乎来自以下四个方面:

(一)地域环境

淮河流域涵盖南至江淮分水岭,北抵黄河南岸的广大地区,地势平坦,以黄淮大平原的地貌为主(约占三分之二)。伏滔《正淮论》以寿阳(今安徽寿县)为例来揭示淮域的战略地位。顾炎武《形势论》着眼历史上从吴到南宋八代“都于南者”立国的教训,凸显出防守淮上之重要:“古之善守者,所凭在险,而必使力有全于险之外,守淮者不守淮,于徐泗;守江者不于江,于两淮。此则我之战守有余地,而国势可振”(《亭林文集》卷6)。尤其是水系通畅,以京杭大运河沿岸城镇发展为例,清乾隆版《济宁直隶州志》载,济宁过去“民风朴实”,“农夫稼穑,不习商贾之事”,至乾隆年间,则“风俗犹江河也,趋日下矣”,“四方舟车所辏,奇技淫巧所集,其小人游手逐末非一日矣”,过去从事农业的农民,现纷纷改业从商,足见地域环境改变人。

(二)移民环境

秦国一统天下,将淮河流域的“淮夷”“散为人户”(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三百二十四“四裔考一”),消除了江淮一带的民族界限。至汉代淮夷已融入汉族大家庭之中。汉武帝时,先后两次移民于淮河流域(《史记·东越列传》)。后来,山东被河灾,朝廷令饥民“流徙就食江淮间,欲留留处”(《史记·平准书》)。明代迁徙富庶地区之民充实江淮地区,“近洪武年间,就先后七次大规模地向淮河流域迁徙人口,总人数高达20万以上”(王世华、李琳琦主编:《安徽通史》第5册《明代卷》,安徽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6页)。淮域移民的特性,注定淮域人兼收并蓄的品性,唯有勤劳、拼搏,才可能有立足之地。

(三)人文环境

淮域适合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人杰地灵。不仅涌现出管子、老子、庄子、孔子、孟子等先贤,而且成就了曹操、朱元璋等帝王。对义与利的辨析给中国甚至世界带来影响。《老子》反对“盈”、反对“积”,对商业、商人“逐利”无疑是种劝导。庄子认为“货财聚,然后睹所争”(《庄子·则阳》),并说“工为商,不货,恶用商?”(《庄子·德充符》)孔子在《论语·里仁》里讲“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刘安在淮南八公山下古城寿春编著《淮南子》,其中就有“不因利小而不为,不因利厚而纷争”的商训。

(四)商业环境

以商业政策和战争因素的影响为主。西周时期,淮夷商人在成周经商,不准不向司市的官舍办理货物的存放和陈列市肆的手续(《兮甲盘》铭文)。春秋初期,淮域郑国商人与公室订立盟约“尔无我叛,我无强贾,毋或匄(音丐,取也)夺。尔有利市宝货,我勿与知”(《左传》)昭公十六年)。对于这一盟约,双方一直遵守到春秋末期尚未被破坏。天灾、战争则锻炼了淮河民众超强的生存能力。战国时期,从《鄂君启节》可知贵族商人水陆运输的数量相当庞大,说明商业因战争而有所拉动。南北朝对峙时期、南宋与金对峙时期,大体以淮河为界,商贸尽管相对滞后,又因互设定点交易场所而保持一定的畅通。

三、淮商精神的构成

淮商精神的核心在于“中”,至少有二个支撑点:一是区位之“中”,淮河是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融合南北风气;二是中庸之“中”,淮域是儒家思想的发源地,受中庸之道影响极深。一旦偏离“中”,就会寻找新的支点,予以校正。遇困苦“一跺脚”,常常“置之死地而后生”;遇大难“一滴泪”,纷纷伸出援助手;遇不平“一声吼”,行侠仗义之风颇盛,如此等等。概括地说,淮商精神主要包括以下七个方面:

(一)大勇果敢的拼搏精神

勇者无畏,境遇往往逼出斗志。源自淮域山东梁山的电视剧《水浒传》中的《好汉歌》有句歌词“该出手时就出手”,大体反映淮商大勇果敢的品格。苏北居于淮河流域的下游,在清末及民国时期受灾较重,迫使居民出走他乡谋生,奋力拼搏。据《魂系中华》载,出生于苏北高邮,后来成为台湾纺织巨子的鲍朝云先生,在1931家乡遭受水灾后辗转到上海,“起初寄居姐丈家,后由姐丈介绍,充当力记码头运输公司服务生。他勤奋负责,得到主管的信赖与赏识,调任黄浦码头做煤运起卸的干部。”

(二)大德重诺的诚信精神

诚信,关乎大德,关乎诚商与奸商的划分及兴衰。苏象先《魏公谈训》载,“忠信度量,岂惟士大夫,货殖犹然。孙赐号,本行酒家博士,诚实不欺。主人爱之,假以百千,使为脚店。孙固辞。主人曰:‘不责还期也。孙曰:‘请以一年为约。先期已还足。货于人者,不计其可偿。”孙赐号做为一个酒店经营者诚信不欺,广受回报。元代淮域扬州人李椿,“国初北渡,客云朔间,转徙至直定藁城之西管镇,以陶为业,器不苦窳,有约必信,远近化之。中年以后,买田力穑,不二十年,为乡里世族”(《安默庵文集》)。

(三)大义参天的公平精神

商道的公平,来自仁义,“买卖不成仁义在”(《教儿经》)。道教以儒家义利观构建自己“以仁义为利”的理论。《徐仙真录》卷二云“六愿生财有大道”,此生财大道为“求仕者劝之以勤孝立身,行商者告之以仁义为利”、“士以忠孝立身,商以仁义为利”(《道藏》,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天津古籍出版社,1996年,第35册第545页)。商人以仁义为利与士人以忠孝立身等同,足见仁义于经商之重要。光绪七年(1881),北京“敬记纸庄”开业,业主王仲希,河南开封人。王仲希弃仕经商,所经营的纸张全是国产的手工造纸,讲究信誉,从不以次充好。凡纸张进货均须经过挑选盖戳,发现没有“京庄”戳记的一律不收,创出了声誉,生意兴隆(张松山《中国商人精神》,中国商业出版社,2013年版,第100页)。

(四)大气包容的开放精神

“有容乃大”,呈现双向发展:内化者,叫大气;外化者,称开放。春秋淮域颍上人管仲、鲍叔牙友善的故事很有代表性。安徽颍上县的 “管鲍祠”至今延续着这种情节。明末以降,以两淮盐业为纽带,边商、内商、水商,陕商、晋商、徽商,共同融合组成淮商集团。由于朝廷扶持、经营得法,承担湘鄂赣皖苏豫6省食盐供应的淮商,成为天下首屈一指的盐业营销集团;徽商、晋商也在淮河流域经营其他商品,足见淮域商人包容开放之情怀。

(五)大智思变的创新精神

创新不是心血来潮,实而“有形”,需要大智慧支撑。19世纪末受沿海开放风气的熏染,工商业有较快发展,1905年海州坤商翰林院编修沈云沛、道员许鼎霖等先后设立豆饼、面粉、垦牧三个公司,效益较佳,“风气较从前”发生转变,群起效仿者渐多(《外务部等议复署两江总督周奏请海州开埠折》,《东方杂志》第3卷第3号,1906年),于是海州绅商呈请开临洪口为商埠,并得到批准,对拉动商业发展大有裨益。

(六)大爱乐善的奉献精神

扶贫救困,发展公益事业,需要大爱与担当。宋徽宗宣和末(1119—1125),有一泗州巨商花费三万缗,装饰泗州普照塔,使之焕然一新(《老学庵笔记》卷八)。元末邳州人李三因以芝麻救济灾民,被人称为“芝麻李”(权衡《庚申外史》卷上)。清代著名盐商、大慈善家汪应庚,原籍安徽歙县,“业鹾于扬,遂籍江都”(许承尧《歙事闲谭》卷十三),因捐资救灾、设药济民,活人无数,捐款“动以十数万计”,这类用于社会救灾的款项,扬州人称之为“汪项”(《扬州画舫录》卷一六),以示表彰。

(七)大道精忠的爱国精神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精忠报国是人间至上的大道。《左传·昭公元年》说:“临患不忘国,忠也。”春秋郑国的大商人弦高犒师救国,彰显爱国情怀。洪迈《夷坚志》中的《淮阴张生妻》,写淮阴商妇卓氏不幸为南下金兵夷酋所挟持,她善用谋略,巧于斗智,“拔刀刺其喉”(《夷坚志》支丁志卷9),表现出南宋商妇抗金的爱国情怀。淮域河南尉氏县刘青霞继承大批家业,造福桑梓,被清帝封为一品命妇;1907年赴日留学,加入同盟会,并开始把巨大家产投向匡国救难之中,直至1922年全部交公(李楠楠《农商豪门——尉氏刘氏家族》,见于徐有礼《近代豫商列传》,河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总的看来,淮商精神的铸造既需要历史的积淀,也需要跟进时代潮流。淮商大勇果敢的拼搏精神、大德重诺的诚信精神、大义参天的公平精神、大气包容的开放精神、大智思变的创新精神、大爱乐善的奉献精神、大道精忠的爱国精神,只是当下淮商内核的一个断面,发展、补充、完善、提升则是铸造包括淮商精神在内的任何精神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王世华,李琳琦 主编:《安徽通史》第5册《明代卷》[M].安徽人民出版社,2011.

[2]张松山.中国商人精神[M].中国商业出版社,2013.

[3]江苏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扬州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魂系中华,1993.

[4]道藏[M].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天津古籍出版社,1996.

[5]徐有礼.近代豫商列传[M].河南人民出版社,2007.

[6]陈橹,唐李在.论清末民国苏北人进入上海的途径、过程与规模[M].南京理工大学(社会科学版),2007,4(20),2.

猜你喜欢

环境精神探究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设问引导探究
拿出精神
环境清洁工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漫观环境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
论环境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