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依托大众文化对传统的现实构建

2016-11-10黄海洋

北方文学·下旬 2016年7期
关键词:传统元素大众文化

黄海洋

摘要:《西游记之大圣归来》自2015年7月上映以来,票房将近突破10亿,创下了近50年来国产动画片的最高纪录,成为了一部现象级的电影,引发全国及国外媒体观众的关注和热议。本文将主要将《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置于大众文化盛行这一大背景当中,分析其是如何通过传统文化元素的多元化利用、大胆但又不失诚意的创新以及对当下社会环境的结合等方式成功的实现对传统文化及元素及现实构建,电影又将对未来的中国动画电影的诠释方式和制作产生怎样的影响。

关键词:《大圣归来》; 大众文化; 传统元素; 现实构建

《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作为一部现象级电影,刷新了中国动画在国人心中的固有印记。这部从创作到上映历时8年的电影,尽管在故事情节的设计上还存在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但仍然撼动不了它的强大的影响力,它已经成为中国动画时隔30年重整旗鼓的开端和榜样。

罗伯特·麦基谈到历史故事的电影改编时说过,历史故事是过去的事,拍成电影则必须进行时代置换,“使其像一面明亮的镜子来向我们展示现在”。《大圣归来》用电影的方式将《西游记》这一经典进行重造,让传统艺术文化从神圣高雅的殿堂落户到千万个普通百姓百姓心中。所谓“传统的现代转化”,传统的核心本质是不变的,但其外在的表现形态却要根据现代语境实现转化,如此才能形成传播效应,从而形成文化的传承和再生。

大众文化作为当下社会的主流文化形态,对于现代人的思想和生活的影响是不可逆的,它正持续塑造着人们生活的环境和思维方式。而商业电影作为大众文化发展下的产物,必然不能背离大众文化的本质和特征。《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的成功之处在于,主创者明白受众当前所处的文化背景和生活时代。站在《西游记》这一经典的肩膀上,却选择打破其原本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角色设定,结合现代语境将大圣现世化、社会化、生活化,利用多元化的中国传统文化符号,打造了一部全龄化的作品,从而实现了对《西游记》这一经典和传统文化的现实构建。

一、创新方式诠释传统与经典 全龄化作品的诚意打造

自吴承恩奠定孙悟空的经典形象以来,孙悟空作为一个经典人物,后人对其进行的时代变形及影视改编从未停止。1961 年和1964 年的《大闹天宫》(上、下);1985 年的《金猴降妖》;1994 年的真人电影《大话西游》等等。孙悟空这一经典人物贯穿了中国60年代到90年代人的记忆,而如今,中国动画偏向低龄化,几代年轻人的童年在日美动画的影响下度过。

在电影放映以前,大圣已经逐渐淡出世人的视野,这时候选择以经典人物作为电影的主人公,极易勾起人们对于曾经的偶像和经典的怀恋,这一人物的世俗性已经使得电影具备一定的预备受众。然而,情节设置、人物设计、符号应用这三座大山才是电影成败的关键,《大圣归来》的创新也在于此,全龄化作品的打造并非偶然。

情节设置的成功往往体现在对于细节的处理。电影中,江流儿的鼻涕掉到山妖嘴上、两个小孩滚过几个山坡却毫发无伤、山妖舔食 、猪八戒变成死去的黑店老板……幽默、夸张情节的细节设计符合儿童不着边际的丰富想象力,备受低龄儿童喜欢。

人物形象的设计则十分多元化。大圣不穿鞋更契合“猴子”的定位、土地公的形象就像是现代人爱玩的“打地鼠”游戏中的地鼠、山妖与《千与千寻》中的无脸人的形象极为相似,中国白龙在的龙腾飞跃……在多元文化的影响下,这种夸张想象既迎合了国外优秀影视文化对我国观众的影响,也体现了新时代观众求新求异、不拘一格的文化娱乐、消费时代潮流。同时,高水平的3D动画制作满足了成人对于画面的视觉要求。

不过,导致《大圣归来》成为全龄化作品的最重要原因,是在于它突破中国动画的低幼化,创新性的实现了对现世人性的放大、呼唤至真至纯的人性回归。

电影中故事的主人公不管是江流儿还是大圣,他们的行为逻辑都按照成人社会建立的价值判断和情感逻辑来设计。“童心的表达”表面上看是幼稚可笑的行为,但真正契合的是伴随每个观众一生的隐秘的童心。

师徒四人西天取经,一路过五关、斩六将,经过九九八十一难取得成功是《西游记》的故事梗概。然而,在《大圣归来》中,故事的梗概完全被改变了,大圣失去了武功、技能,变成了一个犹豫彷徨、不自信,甚至有些自怨自艾的大叔。江流儿是唐僧儿时的名字,他的表现凸显了大圣徒有虚名和已无实际本领的巨大反差,成为了唤醒大圣,促使大圣归来的核心人物。

在现世中,成人的世界往往有许多的压抑、虚荣、徒有其表,这与大圣最开始的形象契合,而江流儿则是成人眼中孩子的样子:天真无邪,相信美好,从“大圣”这一称呼中体现了对悟空的崇拜和敬仰,就像小孩子总是向往大人的世界。其实,大圣和江流儿都是我们自己,大圣是现在的自己,江流儿是曾经的自己,影片触及受众内心、触及人性,将现世的生活隐喻在动画中,刻画在经典中,与受众产生共鸣。

当成人以他们的视角观看影片时,看到了虽然有迷茫、又彷徨也有气馁的一面,但是永不放弃、永不屈服的东方式英雄形象,看到了江流儿作为孩子却比大圣更有意志实现目标的样子,一定程度上能够启发成人的思想回归到最真、最纯的主流价值观中去。

大众文化讲究的就是迎合受众的心理需求,如此凸显人性、增加共鸣、引发思考的诚意之作,最终使得受众成为“自来水”。由于大众文化中的大众媒介性,这群自觉自愿的“水军”的形成,促使了《大圣归来》好口碑的飞速传播,引起观影浪潮。

二、利用传统文化元素 与社会语境巧妙结合

《大圣归来》非常擅长通过多元化的表现手法在影片前半段锻造众多的喜剧效果,趣味性给受众带来的感性愉悦是最快、最直接、最不费力的。传统文化元素的多元化应用也同样给影片的趣味性增添了不少色彩,但影片并没有将所有的传统文化元素都用于此,而是创新性的将皮影、京剧等元素嵌入片中,以现在的时代为视角对传统文化进行诠释和加工再创作。从一角度出发,影片对当下社会语境中观众不断变化的文化需求的迎合,和这种以现代人可以接受的方式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怀”成为了《大圣归来》的一大标志。

无论从视觉、听觉还是文字来看,“中国风”都贯穿了影片的始终。

从视觉文化符号来看,制作大圣与江流儿长途跋涉的画面时,影片以写意的中国山水画为背景;主人公居住的草屋客栈,叙事过程中出现的布偶、剪纸等“道具”无处不在。

从听觉文化符号来看,电影中的配乐往往是决定一部电影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古筝、月琴、硬弦、板胡这些中华传统艺术乐器如今却不如小提琴、钢琴、吉他更常见。人人都认为应该传承好中国文化,但大多数人都在被西方思想和器物所改造。《大圣归来》将这些传统乐器结合到歌曲《筝锋》、《皮影艺人》等音乐中,一方面符合现代大众的听觉享受,另一方面也起到弘扬传统文化的作用。

从文字文化符号来看,最为明显的,是小和尚江流儿在片中多次脱口而出、倒背如流的台词。“打坐、念经、参禅,不骄不躁、悠然自得。”“我们出家人要普度众生,要从小事做起……”“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而已,一切皆为虚幻。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一年愚即般若绝”……这些语言皆出自佛教。可爱的儿童嗓音使得这些文言词句更具贴近性,而大圣在听到这些语言时表现出的不耐烦和不理解则符合现当下的社会实情,这使观众在为之一笑的同时,也进入到对传统文化的反思当中。

任何一种文化,即使历经千年也必须在重构中发展,中华文化也不例外。文化必须进入文化传播场域才能得以传承和发展,所谓传播为王,效果第一,再优秀的文化没人欣赏也都是单向度的,最终也会沦为“文化遗物”。

如今的主流文化传播场域即大众传播媒介,然而大众传播媒介又不可避免的存在通俗化,与文化传统、美学艺术这些典雅高贵之物相比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作为现代大众传播媒介,电影对文化的承载、转换、传播,必然会有文化的变异,适度的娱乐化、大众化,一定的文化交融杂糅,也是难免的。

《大圣归来》可以说提供了一种将二者巧妙结合的方法,制作者们凭借坚强的毅力、扎实的艺术功底、执著的专业操守及对民族艺术的自信,反应和继承中国传统艺术和精神,《大圣归来》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特性与动画电影的现代特性相结合的有效尝试,是传统文化与大众文化影响下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情状相契合成功典范。

三、紧依大众文化的现实构建 大圣与传统有望齐“归来”

《大圣归来》对于传统的现实构建建立在紧紧依靠大众文化特性的基础之上,作为一部商业电影,它本身就是大众文化潮流影响下的产物。故事主要情节的创新、人物形象的创新、传统文化元素贯穿动画影片的方式创新构成了电影的成功。

《大圣归来》中的“归来”不是重复的演绎,而是大胆的改编和创意的改造,这个“归来”应当拥有三个层面的含义。第一,大圣重新回到世人的视野当中,成为这个时代所需要的英雄。第二,大圣所代表的英雄精神的归来,即使有再多的曲折与彷徨,我们都应该永不放弃、永不屈服的精神。第三,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归来,传统文化将以新的方式、以能为大众所接受和认可的方式出现在大众的视野当中,并在当下的现实环境中实现传承。

通过对传统文化的重新建构取得成功的《大圣归来》,将被用以衡量未来众多的国产动画影片,从而促进传统文化的再兴起。通过将商业电影的制作往更有“情怀”、制作更有诚意的方向发展,减少商人利用低俗、庸俗、媚俗使大众文化走向畸形和恶性循环的机会;让商业电影不再只注重商业利益,减少其重复化、模式化的敷衍制作,从而减少受众对于商业电影以及大众文化的反感。

当然,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必须考虑到电影的大众文化性。

传播学当中有一种叫做“文化折扣”的现象,即在从一种文化向另一种异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文化会发生变形、磨损等现象,传播效果是会发生变异的。按照这个说法,用电影的表现手法展现这些原本只属于单个艺术门类的文化内涵,并将其从传统向现代转化,也会使得文化发生磨损。但这样的做法是正确的,也是可取的。传统的文化以传统的形式留存终将招致毁灭。在这个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世界日新月异,人们的思想观念也随之变化,传统文化当然要保留“旧酒”的韵味,但唯有换“新瓶”才能跟上大众文化的发展步伐。在这个基础上,《大圣归来》会继续对未来中国动画电影产生影响,国人借鉴其成功经验,会引出大量的传统文化与现代环境结合的作品。

我们有理由相信,电影作为大众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要想走向世界完全可以通过中国传统文化内容的自主创新。对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经典的再度阐释、再生产显然是今天我们文艺生产的重要方式。创新和创造永远来源于经典,而这种对传统文化重构、对经典重造的过程,就是文化产业和金融经济得以共同进步的不竭源头。

注释:

陈可红:《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叙事回归与人性情怀》,《电影批评》,2015年第6期。

陈旭光:《论中国电影对传统文化资源的“现代转化”》,《艺术评论》,2015年11月。

陈旭光:《论中国电影对传统文化资源的“现代转化”》,《艺术评论》,2015年11月。

参考文献:

[1]陈可红.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叙事回归与人性情怀[J].电影批评,2015(6).

[2]陈旭光.论中国电影对传统文化资源的“现代转化”[J].艺术评论,2015,11.

[3]周著.大圣归来——对传统的时代重构与创新[J].动漫研究,2015(21).

[4]陈诚.“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成功要素分析[J].新闻研究导刊,2015,8,6(16)

[5]张黛.浅谈中国元素在“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中的运用[J].艺术设计,2015.

[6]莫林虎.大众文化新论[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传统元素大众文化
新时期我国大众文化发展面临的问题及解决路径
浅谈对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几点思考
既要“阳春白雪”,也要“下里巴人”
北大教授力挺《创造101》:大众文化不是草履虫
浅析“大众文化”
浅析中国传统青花瓷设计在家纺服饰中的应用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室内设计中的审美特征
传统元素与现代空间的共融性探索
一点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