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女书文化下的坐歌堂习俗

2016-11-10秦晓黎王亚敏容炜楠

北方文学·下旬 2016年7期
关键词:婚俗

秦晓黎++王亚敏++容炜楠

摘要:坐歌堂习俗是湘南江永地区女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指的是新娘出嫁前三天的集体歌唱活动,歌唱的对象为载有女书文字的作品,如书、扇、帕、巾等;歌唱的内容为新娘与亲人之间的不舍和妇女们对新嫁娘的祝福及婚后生活的指引。目前对湘南坐歌堂习俗缺乏系统的描写,作者以在江永实地考察的经验为基础并对以往学者做出的成果进行总结,对坐歌堂的三个环节进行描写,并进一步探讨它的思想内涵及价值。

关键词:女书文化;坐歌堂;婚俗;哭嫁歌

一、产生的时间和地点

江永地区的坐歌堂习俗是以女书的产生为基础的。女书产生的具体时间仍然是个迷,学术界对此有很多种说法,主要有三种:(1)女书产生于史前的刻画符号,和甲骨文的产生是同一时代的;(2)女书产生于唐宋时期;(3)女书的产生不早于明代。宫哲兵和赵丽明都持这种观点[1]。宫哲兵在其文章《女书时代考》《江永女书绝非女性文字》中做出了考证和分析,得出了女书的产生年代不会早于明代,并且盛行于清末的民国时期的论断,这个观点得到了相当一部分的学者认同。根据学术界的这个论断,可以推测江永地区出现坐歌堂习俗的时间是明代以后。

女书现主要流传于湖南江永县上江圩地带,大多数人只知道江永女书,而不知道江永所在的湘南桂北的其它地区也有女书流传的痕迹。宫哲兵在其文章《湖南江永县之外的女书重大发现》中指出在南京发现有太平天国女书铜币,湖南道县娘娘庙中石墩上刻有女书文字,在广西钟山发现有女书文本《三朝书》。其中道县、钟山均属于湘南与桂北的交界地带,也是女书盛传的地带。2000年前后,中南民族学院女书文化研究中心成员在湘南、桂北的十多个县进行了调查,结果表示,在湖南江华、道县、广西富川、灌阳等地都有女书流传的痕迹[2]。其中在广西钟山发现了女书文本,但没有找到女书传人。女书坐歌堂活动主要集中在江永地区。

二、坐歌堂的文化内涵

江永女书流传地区的坐歌堂是以女书为媒介,由待嫁新娘、陪娘和乐手构成基本成员,分为愁屋,小歌堂,大歌堂三个阶段。历时三天,是江永婚嫁习俗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坐歌堂”需在祠堂中举行,有大小规模之分。小规模的坐歌堂就如江永县中的一首民歌唱到“一张桌子四四方,一个猪头摆中央,两边坐起唱歌女,中间做起媳妇娘”,规模大的要在新娘家堂屋中间安放七张方桌,一字摆开,成长条桌[3],桌上要放上喜糖、酒水还有土特产品等。《永明县志》对江永县地区坐歌堂习俗有着详细的介绍:“先三日,戚懿咸集,名将愁屋,悲将离也。翌日男家送花烛并花粉钱,至入夜,女冠龙冠,御红衣,扶坐中堂,两旁女伴,艳装列坐,红烛排筵,中宵燕集,名坐歌堂,赴席者各给花粉钱,次日如之。”

(一)愁屋

“先三日,戚懿咸集,名将愁屋,悲将离也。”坐歌堂为婚礼前三天开展的活动,第一天便是“愁屋”。愁屋也叫嘈屋,因为离家而愁,但随着歌堂的唱响,渐渐热闹嘈杂起来了,于是也称嘈屋。除了待嫁新娘和乐师外还需要六个歌伴,也称“座位女”,在其中选出一个领唱。领唱可以是新娘的母亲,如果是由其他的妇女担任的话,需要满足八字吉祥,丈夫建在,子女双全的条件,以起到一个吉祥的好兆头。新娘坐在堂屋的正中间的上位,座位女成两列坐在待嫁新娘身旁。乐手用唢呐和二胡伴奏,在领唱唱响《愁屋开声歌》后,仪式才正式开始。领唱在唱完开头前三句后屋内的座位女们一起齐唱,所唱的曲目均用女书写成,有书、纸、扇、帕等种类,也叫读纸、读扇、读帕。演唱有固定的曲式的调目,一般就唱描写新娘即将离家依依不舍之情的《 五更愁》(有的也叫六更愁):“一更愁,水渍六楼无聚楼,无者聚楼双溢水,双双溢水泪双流。二更惆,黄龙溜过亲床头,亲者床头涛涛水,是女过它双泪流[4]。”除此之外还有《训女词》《教做家务》等经典的用女书写就的歌曲,内容涵盖了已婚妇女对于新的嫁娘婚后生活的借鉴和指导。唱至凌晨,再由一曲《休堂堂歌》结束婚前头三天第一晚的愁屋活动。

(二)小歌堂

婚前第二天夜晚举行的便是“小歌堂”活动,如《永明县志》所载:天黑了后,堂屋中布置酒席,宴请宾客。待嫁新娘穿红衣裙,戴龙冠,坐在堂屋的正中间,六名座位女分两列坐在新娘的旁边。与“愁屋”不同的是,对这次的座位女有不同的要求。这次的六名座位女必需是身家清白,父母健在,家境良好,会唱哭嫁歌的未婚女子。小歌堂分“上位”和“下位”两场,当新娘走进堂屋坐上上位,唱起了《上位歌》时,小歌堂活动就正式开始了。先由新娘开腔,接着伴唱的姑娘们一起齐唱,内容仍然是表达不舍得离家乡,离开亲人的愁绪的《五更愁》, 《五更愁》有多种歌词和唱法,但名字都一样。唱歌堂一般按照序歌、请歌,劝歌,对歌,排歌,送歌的顺序展开,一直唱到五更,新娘以一首《下位歌》离开座位时,小歌堂活动才算结束[5]。

(三)大歌堂

新娘出阁的这一天的坐歌堂活动便是最重要的“大歌堂”活动。大歌堂与小歌堂类似,都是在堂屋中举行,备好丰盛的酒菜,张灯结彩,喜气洋洋,还有喜糖瓜果,土特产品等。父老乡亲们齐齐聚在堂屋里,新娘和陪唱的座位女们一起登台,新娘在上位,座位女成两列在新娘身旁。这次坐歌堂所唱的歌曲为“哭嫁歌”。哭嫁歌在我国西南地区盛行,在湘南地带如江永县附近特别盛行。

三、思想内容和价值

坐歌堂在思想内容上展现了新娘与父母姊妹之间的依依不舍之情和离离不舍的送嫁情绪,是江永地区女性情感的抒发,是江永地区世世代代婚嫁习俗流传沉淀的思想文化,展示着浓浓的地区特色,是当地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也是江永地区劳动妇女的思想结晶,她们将自己的人生经历做出总结,写进女书里,在一个又一个新娘的坐歌堂活动中传唱,世代相传,成为了女书作品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发展了女书和女书文化。除此之外,坐歌堂也是当地的一种重要的娱乐方式,每当村子里有女新嫁,便宴请宾客,摆设歌堂。每一场坐歌堂活动都持续三天,热热闹闹,喜气洋洋,成为了当地村名的一种精神寄托。

坐歌堂习俗含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价值。第一,坐歌堂是一种传承女书的大型活动。每当有新妇要出嫁,村子里的妇女便会拿出写有女书的书、扇、帕、巾来吟唱女书,如《五更愁》。有着经典的代代传承的曲目,也有妇女应感慨生活而写下的新曲,坐歌堂也是检验当地女性女书是否学的好,是否精通女书的重要方式。第二,坐歌堂习俗也是展示当地妇女生活风俗习惯的重要方式,作为当地婚姻俗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坐歌堂体现了浓浓的婚俗色彩,如愁屋、小歌堂、大歌堂等活动还有哭嫁歌。

坐歌堂是女书文化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江永地区劳动妇女几百年来的文化结晶,伴随着近年来的“女书热”,女书及其女性文化也成为了学者们研究的对象,但对于坐歌堂习俗还缺乏完整和详细的研究,坐歌堂习俗中的浓厚的文化价值值得我们进一步的探索和讨论。

参考文献:

[1]李庆福.女书文化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9.

[2]李庆福.女书文化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

[3]宫哲兵.女书所反映的妇女生活[J].中南民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 (4):48.

[4]贺夏蓉.多重视角下的女书及女书文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36.

[5]杨仁里.女书之乡坐歌堂[J].民族论坛,2002:14.

猜你喜欢

婚俗
安多藏区原生态文化研究——以夏河婚俗为例
让新“婚”尚为爱减负
论土家族婚俗音乐文化
少数民族婚俗旅游价值分析及开发研究
山西昔阳的现代婚俗研究
株洲婚俗文化审美特性研究
略论近三十年湖南省株洲城乡婚俗的变迁
罗源畲族婚俗研究
《滇省夷人图说》中的婚俗图像解析
浅谈江南水乡的婚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