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顾梦游与方文交游考论

2016-11-10薛习

北方文学·下旬 2016年7期

薛习

摘要:顾梦游与方文贫交三十余年,二人相知相交、研磨诗学、亦师亦友。崇祯年间,雅集酬唱、肆力风骚;入清后,秘密结社、砥砺气节展现二人丰富的交往活动,以此深入了解二人性情旨趣、生平交游情况。

关键词:交游;雅集酬唱;搜求遗稿

顾梦游(1599-1660),字与治,江南江宁人(今南京)。出身南京顾氏名门,少称神童,工诗古文词,善行楷书,有《顾与治诗集》(八卷)。其任侠好义、笃定友道而得“四方士大夫争相推崇”,广交游、好结社的交游观,是其良朋遍天下的又一重要因素。方文作为其交游圈中具有代表性的遗民友人,与其志同道合、亦师亦友。故而,本文力图深入考证二人交游关系,以期更加深入了解二人生平行迹、交游状况等问题。

一、白头知己,臼杵定交

方文,字尔止,号嵞山,江南安庆府桐城人。明末诸生,工诗,入清不仕,以卖卜、行医或充塾师游食为生,气节凛然,喜交游,行迹便历大江南北。有《嵞山集》二十一卷。在其诗集中有大量记录二人交往的倡和之作。方文《顾与治诗序》中云:“崇祯甲戌,予避群盗来江东,卜居与治之里,晨夕相过,欢好无间,与治每构一诗必持以质予,予或指其微疵,与治欣然改易,无忤也。”崇祯七年(1634),方文因避难寓居南京,与顾梦游互为邻里,晨夕过从,商兑诗学。此后方文曾作诗《石桥怀与治》:“昔年居南邨,卜邻近君子。……回首念昔游,感叹不能已。”表达与知己晨夕相过之时光的怀念。顺治五年(1648)顾梦游年五十,方文为其作诗祝寿《与治五十》:“臼杵始定交,声诗播江南。”忆及二人结交过程并对其诗名予以肯定。此外,顾梦游作《方尔止移居水西》《送方尔止游武林兼怀萧伯闇》《寄怀方尔止》《方尔止生日兼送其游合肥》等诗中表达对云游四方友人的思念。晚年的顾梦游生活窘困、疾病缠身,方文《顾与治斋头话旧》:“屈指贫交三十年,少时相爱老相怜。江边置产浑无计,门外求书尚有钱。腰痛那能还客拜,朋来只可对床眠。新诗珍重休抛却,留与千秋人共传。”可以说是友人晚年生活的真实写照,亦可感受到两位白头老友对床夜话,回忆旧事的温情与历经沧桑、时光沉淀的浓厚友情。

二、雅集酬唱,研磨诗学

除上述相似的性情与个人经历、政治立场使之成为志同道合的知己密友外,广结社、喜交游则成为二人志趣相投的另一重要原因。崇祯八年(1635)年,顾梦游与方文、苏桓、于奕正、刘侗、萧嘉熙、黄光相互过从甚密,并聚集顾氏宅斋,酬唱赋诗、赏玩品鉴。顾梦游《与苏武子、萧赓九夜话兼寄黄若木、方尔止》:“武子嵚崎人,赓九慷慨士。才情不相下,雄辨各自喜。……停云寄尔止,庶几若木翁。……来朝竹下谈,共彼冬日美。”诗中描绘众文人齐聚顾氏宅斋饮酒赋诗、研磨诗学、共叙情谊以期复兴风雅的文人雅集。崇祯九年(1636),“(崇祯)九年丙子年四十七,与江宁顾与治、桐城方尔止、震泽葛震甫、姑苏杨曰补、吴江史若翁、四明薛千仞数十人结社秦淮。”材料还原了顾梦游与方文、邢昉等数十位诗坛名流结社秦淮,联吟赋诗、风雅酬唱的丰富多彩的文人活动,成为秦淮湖畔独特人文景观的同时,也再度展现秦淮风韵与江左风流。而顾梦游与方文亦借助以诗歌酬唱为纽带的文人雅集活动,交往甚笃,彼此切磋诗艺,“见必出诗相商思,日以苦情,日以深气格,日以老视向时。”可见二人志趣相投、研磨诗学之场景。清初年间,顾梦游与方文、邢昉、余怀等诸遗民多游走于镇江、扬州等交通要道与义军起兵之地,他们奔走联络、互通声气,秘密结社、砥砺气节。至顺治十七年(1660),郑成功反清复明活动以失败告终,时清廷严令禁止社盟。正月三日,沈光裕移尊顾梦游斋,召集方文、钱澄之、陈允衡、曾灿、梅磊、杨彭龄诸遗民秘密聚集顾宅中,探望顾梦游并分韵言别。《曾青藜壬癸诗序》云:“改岁三日,沈仲连邀同流寓诸子,团揖于顾与治家,分韵言别”,顾梦游有诗《不晤沈仲连三十年,庚子元旦偕诸子榻前团拜,语及好友近事慨然作》:“西山抗志皆高朋,东风入门偕胜侣。牧羝传闻已易节,饭牛下泪空成冰。”表达对反清复明志士的崇敬与听闻好友易节的伤感悲痛之情。方文亦有诗《早春三日沈仲连移尊顾与治宅,招同陈伯玑、曾止山诸子各赋一诗》:“今又江南逢该改岁,特来花下散愁心。”复明无望的悲凉与愁闷、沧桑之感尽在其中。

三、搜求遗稿,存人存诗

顾梦游与方文不仅是交往密切、友情甚笃的挚友,更是精神与灵魂相同的白头知己。顺治十七年(1660)九月二日,顾梦游卒,时年六十二岁。好友施闰章为其治丧,方文、沈希孟为其搜求遗稿、刊刻诗集。方文《顾与治诗序》:“戊戌、已亥,与治年逾六十,贫且病,不能治生,惟坐卧一小斋,卖诗文自给,门外索书、索诗者踵相也。……施尚白使君自宛陵来江上,心动驰至其家,而与治瞑矣。尚白既亲为含裣,经理其丧又探其箧中遗草无有,因属予广为搜之。”序文中记载顾梦游晚年贫困窘迫、疾病缠身,依靠“卖书易栗”维持生计的历史细节。“盖是时,南中藏与治诗者八九家,予一一借钞,互有异同,而六合沈子迁所藏尤备。……及予至临江留居其署二十日,每夜以镫青焚相对,取与治诗,字栉而句比之,标其警策,汰其繁冗,厘正其讹谬。吾两人颇费苦心,至年月先后之次亦以意揣度,位置不乱。”材料中还原了方文与沈子迁为忘友搜集诗稿、整理刊刻的全过程,为达到存忘友之诗以存其人的目的,可谓良苦用心,“务使观者因其诗以考其时,因其时以窥其志,百世而下必有知与治之深者矣。”可以说顾梦游其人其诗能为后代文人争相传诵,方文的努力则功不可没,而这些与二人为精神与灵魂互通的白头知己不无关系。“壬寅春,自临江归,尚白捐俸,属予授梓,而子迁亦有伯将之助,不旬月遂成。”顺治十九年(1662)春,在施闰章、方文等友人的努力下,《顾与治诗集》遂刊刻出版,流传后世,施闰章、方文与顾梦游的知己之交亦被后世所称颂。

综上所述,本文从顾梦游与方文自定交,成为良师益友的白头知己;并于崇祯年间,雅集酬唱、研磨诗学、复兴风雅,入清后,秘密社集、互通声气、砥砺气节亦使二人友谊甚笃;顾梦游卒后方文为其搜求遗稿、刊刻诗集,以存人存诗这三个角度考察二人之交往。深入了解二人个性特征、交游观。人生旨趣及志同道合的原因;另一方面,丰富的交游与雅集活动为我们展现清初遗民生平行迹、交游状况及反清复明活动状况提供独特视角。

注释:

顾梦游.顾与治诗集[M].卷首施闰章《顾与治传》.丛书集成续编.第205页.

顾梦游.顾与治诗序[M].卷首.丛书集成续编.第200页.

方文.嵞山集[M].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第14页.

方文.嵞山集[M].卷三.上海古籍出版社.第143页.

方文.嵞山集[M].卷三.上海古籍出版社.第143页.

顾梦游.顾与治诗集[M].卷一.丛书集成续编.第213页.

汤之孙.邢孟贞先生年谱[M].北京图书馆藏珍本年谱丛刊第66卷.第219页.

顾梦游.顾与治诗集[M].卷首方文《顾与治诗序》.丛书集成续编.第200页.

钱澄之.田间文集[M].卷十五.黄山书社.第277页.

顾梦游.顾与治诗集[M].卷七.丛书集成续编.第266页.

方文.嵞山集[M].徐杭游草续集.上海古籍出版社.第665页.

顾梦游.顾与治诗集[M].卷首.丛书集成续编本.第200页.

顾梦游.顾与治诗集[M].卷首.丛书集成续编本.第200页.

顾梦游.顾与治诗集[M].卷首.丛书集成续编本.第200页.

顾梦游.顾与治诗集[M].卷首.丛书集成续编本.第200页.

参考文献:

[1]顾梦游.顾与治诗集[M].丛书集成续编文学类第171册.

[2]方文.嵞山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3]钱澄之撰.彭君华校点.田间文集[M].合肥:黄山书社,1998.

[4]汤之孙.邢孟贞先生年谱[M].北京图书馆藏珍本年谱丛刊第66册.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