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园突发性暴力事件的应对机制研究

2016-11-10康东书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6年8期
关键词:应对机制校园

摘 要:当前,我国校园突发性暴力事件呈现出数量和规模扩大趋势、行为方式趋于凶残激烈、发生机理难以防控和判断、处理难度加大;社会舆论和公众关注度极高等特性。本文构建了以政府应急管理为主导、多元主体参与处置,并以社会风险评估和官员问责制度做保障的多方联动应对机制。

关键词:校园;突发性暴力事件;多方联动;应对机制

当前一个时期,我国校园突发性暴力事件频发具有特定的时代背景。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加速期和改革发展的深水区,无可避免地面临着特殊时期体制滞后的内在挑战、环境变化的外在挑战以及全球化的国际挑战,前现代、现代和后现代的社会结构特征在当下的中国交织存在,由此造成了突发性暴力事件的频发、主体的多元以及地域的扩展,使本该安静纯洁的校园也被暴力犯罪所袭击。当前,我国校园突发性暴力事件呈现出数量和规模扩大、行为方式趋于凶残激烈、发生机理难以防控和判断、处理难度加大、社会舆论和公众关注度极高等特性。本文构建了以政府应急管理为主导、多元主体参与处置,并以社会风险评估和官员问责制度做保障的多方联动应对机制。

一、政府应急管理之应对机制

学校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阵地,校园突发性暴力事件受关注度高,该类事件是否能得到及时有效地控制,考验着政府应急管理的工作效率和水平,影响着人民群众的心理安全程度。目前来看,我国政府应急管理工作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为与新形势、新要求下应急管理工作步调相一致,需要从专业队伍、监测指挥、信息处置等方面提高政府的综合应急管理能力,切实发挥好政府在校园突发性暴力事件应对中的主导作用。

(一)提升专业应急队伍水平

各方协调联动,建立一套应对校园突发性暴力事件的完整机制,保障负有校园突发性暴力事件管理职能的各部门明确分工、密切合作。在遇到校园突发性暴力事件时,要在第一时间保证获取人员、物资以及相关突发性暴力事件信息;在日常的社会运作过程中,要加强突发性暴力事件应对的宣传、教育,并有效衔接和联系应急处置方案。

培养专业的应急队伍以处理各种突发状况,政府部门要合理分配应急专业队伍人员,保证硬件装备数量充足;同时要兼顾政府和学校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形成科学高效的处理模式,为应对校园突发性暴力事件起到良好的控制和处置作用;最后,应加强政府应急队伍与社会团体、公民志愿者等的衔接,使救援队伍的力量不断壮大。

(二)加强监测预警和信息指挥系统建设

在应对校园突发性暴力事件中,政府部门对事件的风险系数应熟知于心,及时、准确地制定出实施针对性强的处置方案;培训一批具有专业、系统、深入知识的应急管理人,从整体上提升应急管理工作,同时对管理人开展监测手段和综合预警处置能力的学习,使之能够准确判断和监控校园安全稳定状况,科学指挥突发暴力事件处理,力争在恶性事件发生之前和发生过程中减少处理失误,不延误处置时机。

(三)健全政府和校方应对突发性暴力事件的信息处理制度

应对校园突发性暴力事件,需要政府和校方健全对信息公开、处理的一系列制度。首先,尽快建立我国公共信息发布专门机构,通过该机构将信息资源整合,协调管理信息流通,将有关校园突发性暴力事件的详细信息和关乎师生生活情况的信息加以公布,使民众及时了解应对这种危机的注意事项、相关知识等内容;其次,校园突发性暴力事件的信息收集不断网络体系化;在校园突发性暴力事件出现后,第一时间了解事件真相,掌握事件发生的深层次信息,分析判断事件的发生原因及其性质,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

二、多元主体参与之联动机制

校园突发性暴力事件的不可预测性和社会影响的恶劣性决定了在应对此问题上,需要政府、媒体、社区和公民的多元参与。只有切实发挥好多方联动作用,才能更好地应对校园突发性暴力事件。

(一)政府在校园突发性暴力事件应对中的职责

政府在校园突发性暴力事件的应对中肩负重要职责。首先,制定应急预案。政府应科学考察、认真研讨、谨慎制定校园突发性暴力事件应急预案。其次,指挥和实施事件处置全过程。在事件处置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预案,科学指挥事件处理,切实提升处置效果。另外,做好善后和总结上报工作。校园突发性暴力事件平息后,学校往往还处于人心惶惶、秩序不稳定的状态中,政府还应加强后续的信息公开、心理辅导、加强安保等各项工作。

(二)媒体在突发性暴力事件应对中的职责

作为大众传播媒介,媒体在校园突发性暴力事件的应对上应发挥以下职责:第一,及时发布真实可靠的信息,媒体是公众获取信息的渠道,当发生公众关注度高的校园突发性暴力事件后,媒体决不能在未经调查核实的情况下随意发布相关信息,煽动师生和公众的不安情绪;第二,与政府、学校密切沟通,不误报误导的同时,理性发布相关信息,引导受众正确对待该类恶性事件,增强师生和公众面对困难的信心。

(三)校方在突发性暴力事件应对中的职责

校园突发性暴力事件发生在校园内部或者一定的辐射范围内,学校既是最大的受害方,又是应对恶性事件的重要主体。学校应在日常工作中注重整合校内派出所、保卫机构、志愿者等人力资源,开展演练、加强指挥,建设一支战斗力较强的重大安全事件应急队伍。遇到突发性暴力事件,建立应急管理小组,负责与政府、媒体等沟通联络,承担起事件处置、善后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将对师生的安全教育和危机应对能力培养当作长项工作,切实提高广大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三、社会风险评估之防范机制

校园突发性暴力事件受关注度高,社会影响恶略,关乎广大师生和家长的基本权益。针对此事件进行风险预测,科学合理地展开调查,分析可能造成的危害,提前制定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案,对有效应对突发性暴力事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从“四性”着手,严格评估前置程序

从重大事项的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可控性等四个要素出发,在风险评估的设计过程中,政府要对暴力事件进行准确分类、整理,对所评估的内容进行充分论证。为保证更加严格、科学地制定相关预案,政府可以协同一切可支配的力量共同合作制定。

(二)坚持“四个原则”,科学合理制定评估方案

第一,坚持责任到人原则。明确评估主体,按照官员责任制度,对造成的后果承担责任。第二,坚持合法合理原则。突发性暴力事件的预案制定关乎重大,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政策和法规,不准逾越法律的规制;同时制定政策必须考虑人民意愿,做到公开、公平、公正。第三,民主制定预案原则。政府制定预案不能闭门造车,预案关乎群众利益,应发动和吸纳社会力量建言献策,保证预案科学合理。第四,坚持以人为本原则。突发性暴力事件的风险评估要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保障人民生活安定。

同时,增强群众的风险防范意识。通过宣传突发性暴力事件的危害、应对等知识,增强群众的风险防范意识,提高风险应对能力。发动群众支持配合政府,积极参与到维护稳定的工作中。

四、舆情监管与信息沟通机制

(一)加强媒体环境下的舆论监管

校园突发性暴力事件引发的网络舆论热度普遍较高,话题的公共性极强,因此加强媒体环境下的舆论引导,完善舆情监管,对恢复校园安定起着重要的作用。

1.媒体应保证信息传播的客观真实性

校园突发性暴力事件的发生,会严重扰乱公众和师生的正常心理。主流媒体应注重调查核实,以政府发布的权威信息为准,尊重客观事实,及时发布真实信息,保障群众和师生知情权。其他媒体也应以理性、正面、真实、负责为工作宗旨,严禁个别媒体哗众取宠,为不正当利益扰乱秩序,惶惑人心。

2.加强对媒体的行业和法律监督

在发达国家,行业监管在保证行业操守、产品质量、企业信誉方面作用突出。我国也应加强对媒体的行业监督,发挥行业监督在品质、技术上的绝对优势,通过行业规范、行业奖惩等引导和监督媒体做客观报道、良心报道。在行业监管之上,法律监督也必不可少。完备的行业和法律监督能够及时纠正媒体的不良行为,为媒体设定警戒线,消除个别媒体以资本作为主要评价标准的不正风气等。同时,政府和学校也应积极与媒体沟通,及时传递真实消息,保证媒体报道的真实性和时效性。

(二)完善政府信息公开,畅通信息沟通渠道

群众和师生享有对校园突发性暴力事件的知情权,信息公开也是政府和学校应尽的义务。信息公开使关心该事件的群众师生及时了解真实情况,避免群众及师生盲目听信谣言引起混乱,长远来看,信息公开对培养具有现代观念的理性公民有重要作用。信息公开还能在政府和群众、学校及师生之间架起信任的桥梁,为构建和谐关系打下基础。

五、官员问责制度

校园突发性暴力事件的应对不仅要做到事前做好防范预警、事中积极有效行动,事后追责也十分重要。

(一)加快相关问责的制度建设

问责制度是国家运用国家机器为行动增强权威性和执行力。面对校园突性暴力事件,科学的问责制度是预案制定、方案实施的坚实保障,将官员的失职行为纳入法律法规,对官员形成震慑。同时也要注意,问责的内容需要落到实处,防止太过宽泛;问责程序上要严谨完备;责任评价上要摒弃单纯的结果主义,注重考查官员在事件应对过程中的具体表现,使问责兼具严格性和人性化。

(二)明确问责的主体和客体

针对校园突发性暴力事件成立的领导小组,一般可作为问责主体。领导小组是整个事件处理的核心,最了解事件处理中的成绩、失误,作为问责主体具有天然的优势。校园突发性暴力事件应对的义务主体一般包括政府相关部门、学校相关人员,此外还会有热心群众、志愿者团队等主动参与救援。问责的客体只应涵盖负有救援义务的政府、学校相关部门和人员,而不应包括见义勇为、热心施救的群众、志愿者等。同时还要在事前明确义务主体的职责范围,防止义务主体相互推卸责任,使追责难以落实。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Z].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

[2]王世洲.危害国家安全罪研究[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12.

[3]王庆忠.报复社会型暴力事件的演进逻辑及治理之道[J].理论月刊,2015,(07).

[4]方随意.多中心治理视角下突发性暴力事件应对策略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2.

[5]金一斌等.新时期校园暴力的特点及其防控研究的若干思考[J].社会科学战线,2010,(09).

作者简介:

康东书,河南师范大学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应对机制校园
Q爆校园
再见,我的校园
分析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面临的新问题及其法律应对机制
新旅游法实施对旅游企业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