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三地理“首轮”复习的特点和策略

2016-11-09唐红伟

地理教育 2016年10期
关键词:水循环课程标准考查

唐红伟

一、首轮复习的方向:紧扣课程标准,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核心

1.深入研究课标及考纲,准确把握命题方向

地理学科命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学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三首轮复习中,教学内容的范围和深度都要紧扣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考试大纲以及初中地理课程标准来确定,将高中、初中地理一体化复习,课程标准中没有的内容不再补充。备考过程中要认真研读《考试大纲》,紧握命题基本走向,认真领会高考考什么、如何考、考到什么程度。同时还要关注考纲的变化,深入研究考纲中四种能力的不同层次要求,探索高考命题特点,准确把握复习方向、复习深浅度和复习内容的取舍,提高复习的有效性。近几年来高考试题紧扣课程标准,比较稳定,难易适中。基于此,在首轮复习中,要对课程标准进行深入研读、细化解读,并制定可检测的学习目标。如说出水循环的过程(主要环节)和意义。行为动词是“说出”;核心概念是“水循环的过程(主要环节)和意义”。 依据课程标准可制定学习目标:①在教师指导下,通过阅读教材和教师讲解,能准确地用关键词简述水循环的概念和原因(驱动力);②通过阅读“水循环示意图”和观看动画演示进行讨论,组织语言或绘制图形准确无误地阐明水循环的主要过程;③通过实例分析具体的水循环过程,准确解释水循环发生的主要领域;④通过观看图片与同伴讨论,在教师提示下总结水循环的意义。

2.以区域为载体,彰显可持续发展理念

地理高考注重以地理基本知识、规律及原理为基础,关注对地理主干知识的考查,在考查中体现可持续发展理念。首轮复习课堂教学要基于教材,强化训练以活化教材,夯实“理论应用于实践”、“学以致用”这两个关键过程。具体可以区域发展中面临的不同问题为核心,探究问题发生的原因、过程、结果和对策,体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思想。2016年新课标Ⅰ卷试题突出体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理念,与课程标准的要求具有一致性。如第36题问题①:说明横县茉莉花茶产业的发展经验对我国一些贫困县脱贫致富的启示。问题②:为以茉莉种植为基础的横县经济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议。2016年新课标Ⅱ卷第37题,以陕西南部的秦岭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为背景材料,分析导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变化的人为原因;并说明协调道路建设与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的主要途径。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二、首轮复习的特点:立足基础主干知识,提升地理学习能力

1.强调能力立意,培养学习能力

高考着重考查四项能力,即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新课标下的高考注重对学生地理学习方法的考查,包括地理空间定位的方法,对现实地理现象或地理问题进行抽象、模拟、假设的方法,地理要素的空间联系与差异分析方法,区域分析和比较方法,案例分析及论证方法等。地理高考必然要考查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突出考查学生抽象的、立体的地理思维能力,重点考查地理研究的方法。这就要求课堂上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感悟”的时间,通过开展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学中应积极转变观念,转换角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新课标卷特别强调考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其形式往往是给出一大段文字材料,让考生把材料领会透彻,才能做题,这是自主学习的体现。高考命题提供全新的情境和材料,学生必须通过独立探究,进行探讨和论证。高三首轮复习要立足于高考四项能力的考核标准,在课堂教学中彰显“能力立意”的理念,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新课标卷的主要特色之一是创设试题情景化,让教材蕴含的知识活化在新情景之中。新情景试题有利于考查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知识运用能力与迁移能力;从案例出发,运用地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2016年新课标Ⅰ卷第1~3题,以佛山和景德镇的陶瓷业发展变化为背景材料,考查工业区位和产业转移。第4~6题,以荷兰的兰斯塔德地区独特的城市空间规划特征为背景,考查城市区位问题和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第37题,以勘察加半岛的地理环境特征为背景资料,考查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注重区域探究,侧重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

2.强化主干知识,构建知识框架

高考强调扎根于基础知识的能力考查。能力来自扎实的基础、完整的知识。每年高考重点主干知识不回避重复出现。2016年天津卷第8~9题“中山站极夜持续的时间是多少天”,考查两极地区极昼极夜天数关于二至日对称的问题。2016年新课标Ⅰ卷第1~3题考查工业区位和产业转移;第4~6题考查城市区位;第7~9题考查河流的搬运和沉积作用;第36题考查农业和工业区位;第37题考查地形对气候的影响等。虽然试题引用了课本以外的知识和丰富的社会素材,形成新的问题情景,构成新的设问角度,但其知识的落脚点都在构成学科基本内容或理论的主体范围内,主干知识是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基本依据,教学中要准确把握高中地理必修模块教学内容标准的深广度,强化对重点主干知识的复习。首轮复习应面向全体学生,狠抓基础主干知识,教辅资料不宜太难,要紧紧把握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注重自然地理过程。新课程改革应更加重视对自然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理解运用,同时地理的另一个学习方法就是注重过程学习,要掌握自然现象每一个过程的原因、结果和影响。复习中应以会用为目的,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基本地理规律和地理过程。

3.加强地图学习,重视读图训练

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地理学科与其它学科相比,最突出特征是大量运用多种地图、图表、图片来表达空间的概念和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联系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考纲对地图的考核要求是——能够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地图和图像阅读能力是地理信息获得与处理的能力,如2016年新课标Ⅰ卷第7~9题,第10~11题,突出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从地理图像中正确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解决问题是中学地理教学的一个重点,在历年高考地理试题中,“图表”所占比例几乎达到80%以上。首轮复习中应强化地理图表的判读训练,做到心中有图,加强图文转换、图形转绘训练,提升区域空间定位和区域综合分析能力。如地球运动部分的等太阳高度线图,就需要转绘成人们熟知的侧视图,这样判读的难度可大大降低。

三、首轮复习的策略:整合教材,联系生产生活实际

1.融合系统地理与区域地理,注重区域分析与比较

高考命题注重初中地理与高中地理的综合、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综合、理论应用与现实问题的综合。区域地理是高中地理知识必要的载体,几乎每道题都要以区域地理为载体创设情境。目前,高中地理教学中并没有世界和中国区域地理复习统一的教材,再加上初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内容要求不同,因此,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的复习是难点。实践证明,《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的复习最好是以学案方式进行,学案中应有根据初高中地理课程标准、高考考纲制定的学习目标,有基础知识的梳理和区域定位的填图,有主干知识如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原理讲解,更多是精选优质的习题进行训练。通过学案导学、助学的方式,增大课堂容量,提升学生的四项地理能力。

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包括两个概念,区域是背景,可持续发展是核心,两者缺一不可。教学中要多进行区域分析和区域比较,多采用案例教学。例如,温带海洋性气候在欧洲西部和北美洲西部分布的异同点及原因分析;我国南水北调中线与美国西部西水东调的对比;岛国英国与日本的异同点对比分析等。案例教学既不是教区域,也不是简单灌输可持续发展思想,而是展现某个真实的案例,然后由学生自主探究,掌握地理研究方法、感悟地理知识和地理原理的价值、感悟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过程。如复习工业区位理论时,课本中呈现的案例是德国的鲁尔区,在分析完鲁尔区后,可以再增加一个美国东北部工业发展的案例,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归纳原理。案例分析应注重深度思维,不仅要使学生通过区域差异的比较,探寻区域间的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而且要使学生学会比较区域差异的基本方法,学会通过区域比较探寻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2.关注时事地理,深化人文地理教学

最新的《教育纲要》指出,要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高考试题的设计将选取被普遍关注的全球或我国的可持续发展的相关问题,考查对社会重大地理问题的分析能力。例如,对于全球变暖的认识,自然灾害的成因及分布规律,人口老龄化和中国的人口红利问题,二孩问题,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中国的精准扶贫问题等。在复习备考中须认真落实“学习有用的地理”、“身边的地理”的理念,注重引导学生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要求学生用所学知识,认识和解决现实生产、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如2016年新课标Ⅰ卷第36题,以我国茉莉花的种植为背景资料,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启示教学中必须理论联系实际。

高考热点问题的命题思路是大背景→小区域→教材原理。高考命题设置的情境和背景材料丰富,但对地理热点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角点都在课本,问题的答案也基本可从课本中找到相应内容。因此,首轮复习应立足地理学科选取现实热点问题。在处理教材知识与社会热点关系时,重心在复习教材主干知识上,教学中关注社会时事热点,注意地理基本原理、规律与社会生产生活的联系,适当引导学生关心社会热点问题,逐步训练学生学会运用教材主干知识分析热点问题,而不是盲目引导学生参看众多的资料和阅览纷繁的新闻。注意引导学生从节目中联系学科知识,了解区域特点,分析事态原因、发展方向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让学生结合区域热点问题编制习题,如分析叙利亚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建议订阅《中国国家地理》、《地理学报》等优秀地理期刊,因为地理命题专家常常从这些期刊中选取高考图文素材。

猜你喜欢

水循环课程标准考查
广州市教育局邀请专家深入解读《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
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翠鸟博士的科学指南:水循环
关于开辟版块答疑解惑的通知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怎样教更有效
例析近年高考中焓变的考查要点
钒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考查
青铜峡灌区水循环主要因子及演变规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