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干预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2016-11-09李媛媛张玉佩丁国锋

现代医药卫生 2016年9期
关键词:滨州心血管情绪

李媛媛,张玉佩,丁国锋

(1.滨州医学院,山东烟台264000;2.邹平县长山镇中心卫生院,山东滨州256206;3.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感染科,山东滨州256600)

社区干预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李媛媛1,2,张玉佩1,丁国锋3△

(1.滨州医学院,山东烟台264000;2.邹平县长山镇中心卫生院,山东滨州256206;3.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感染科,山东滨州256600)

目的探讨社区干预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效果。方法2014年5月至2015年6月选取滨州市某乡镇年龄大于或等于60岁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102例(干预组)及健康体检老年人103例(对照组)进行评分并统计分析。干预组实施社区干预3个月,复查SAS和SDS评分。结果干预组焦虑、抑郁发生率[45.1%(46/102)、40.2%(41/10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0.4%(21/ 103)、17.5%(18/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社区干预3个月后,干预组SAS、SDS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情绪,社区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干预性研究;健康教育;心血管疾病;焦虑;抑郁;社区干预;老年人

老年人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截至2014年底,60周岁及以上人口超过2.12亿,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15.5%,老龄化社会快速发展现状引发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急剧上升。我国真正健康的老年人不到5%,而健康状况一般或较差的则占到了75%以上,重要原因是心理不健康[1]。老年心血管疾病由于患病时间长、常年服药、医疗花费高、生活自理能力差、社会活动减少、反复住院、拖累子女等导致患者产生焦虑和抑郁情绪。而焦虑、抑郁又可导致心血管疾病加重或恶化,形成恶性循环,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为了解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状况及社区干预效果,本研究选取滨州市心血管疾病老年患者及健康体检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实施社区综合干预,旨在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促进健康老龄化社会发展。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4年5月至2015年6月选取滨州市某乡镇社区年龄大于或等于60岁老年人,筛选心血管疾病患者102例为干预组,其中包括高血压48例,冠心病32例,慢性心力衰竭22例;另选取参加社区健康体检的老年人103例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知情同意。干预组中男72例,女30例,平均年龄(68.2± 7.8)岁;对照组中男66例,女37例,平均年龄(66.8± 9.1)岁。心血管疾病符合WHO制定的诊断标准。两组研究对象性别、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人口学基本情况问卷调查,问卷结束后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焦虑、抑郁水平评估,干预组干预3个月后进行再评估。

1.2.1焦虑、抑郁水平测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评分。量表共20个条目,该量表已被广泛应用于中国人群,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以SAS评分(总粗分)>40分作为诊断焦虑情绪的标准,SDS评分(总粗分)>41分作为诊断抑郁情绪的标准。

1.2.2干预方法干预组采取社区综合干预方案。由课题组统一培训的全科医生进行干预,通过定期电话随访、心理疏导、检测血压、强化服药、社区复查、康复训练等方式。加强生活方式干预:低盐、低脂饮食,增加膳食纤维摄取,增加运动,戒烟限酒;提高用药依从性;积极主动与患者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采取面对面交流进行心理疏导,解除患者忧虑,提高生活信心等。定期发放宣传教育资料,每月对患者及家庭成员举办知识讲座,定期检测血压、血糖及血脂。对照组不采取干预措施,按照原有生活方式及医疗模式进行日常生活。

1.3统计学处理数据应用EpiData3.0进行双录入,建立数据库。应用SAS 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人口学基本情况被调查对象共208例,剔除问卷不全或不符合标准3例,发放问卷208份,回收有效问卷205份。文化程度:文盲和小学占73.2%(150/205),初中及以上占26.8%(55/205);从事职业:无职业者占38.5%(79/205),退休人员占16.4%(34/205),务农人员占45.1%(92/205);婚姻状况:丧偶占23.4%(48/205),未婚占1.5%(3/205);居住情况:空巢占52.2%(107/205),与子女同住占32.1%(66/205)。

2.2两组研究对象焦虑、抑郁发生情况比较干预组焦虑、抑郁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两组研究对象焦虑、抑郁发生情况比较[n(%)]

2.3干预组患者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比较干预3个月后,干预组患者SAS、SDS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干预组患者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比较(±s,分)

表2 干预组患者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比较(±s,分)

注:与干预前比较,aP<0.01。

项目SAS SDS干预前干预后53.2±5.3 54.2±6.7 36.7±3.3a35.4±5.8a

3 讨论

伴随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老年人的首位死因。我国是全世界老年人口最多、老龄化速度最快的一个国家,老龄化社会带来的问题不仅限于生理功能的退变和疾病所致的身体残疾,还应包括社会心理因素,如孤独、恐惧、焦虑、抑郁、认知能力和社会支持,而老年人的心理问题最易被大众忽视。本研究人口学调查结果显示,205例研究对象中文盲和小学占73.2%,因为农村社区文化程度普遍偏低,职业务农人员占45.1%;空巢老年人占52.2%,仅有32.1%的老年人与子女同住,其余老年人有时独居有时与子女同住。对孤寡老年人更应该关注其心理状况,避免产生焦虑、抑郁情绪。

心血管疾病与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性疾病存在共病现象[2]。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由于对疾病预后不确定及恐惧等产生焦虑、抑郁的发生率远高于其他疾病,而明显的焦虑和抑郁症状是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之一。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焦虑发生率为45.1%,抑郁发生率为40.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健康体检老年人,提示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情绪,且焦虑和抑郁情况普遍共存。张保利等[3]报道,北京城市社区老年人抑郁、焦虑的检出率分别为22.02%和25.34%,且对老年人心理健康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年龄和躯体因素,与本研究对照组老年人焦虑、抑郁发生率基本一致。蒋丽雅[4]研究住院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抑郁、焦虑情绪发生率分别是45.8%和52.6%,与本研究结果略有差异,考虑与选择老年人群不同有关。

焦虑、抑郁是老年慢性病患者常见的心理障碍,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焦虑和抑郁症状发生机制可能与遗传、生理、心理和社会等诸多因素有关。焦虑、抑郁症状主要表现为紧张恐惧、不安压抑、无价值感,并存在自杀倾向。患有焦虑抑郁症的老年人普遍存在情绪低落、与外界交流少、遵医行为差、漏服药物等。情绪激动或压抑可使交感神经张力增加、血压升高、心率增快而耗氧量增加,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心脑血管事件。有焦虑和抑郁的心血管患者的再住院率、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死亡率明显升高[5]。恶化的疾病又加重患者心理障碍,导致恶性循环。空巢现象是现在老年人家庭中常见的现象,本研究中空巢老人占50%以上,子女为了工作和生活不在父母身边,家庭中缺乏生机和活力,老年人担心发病后无人照顾,导致老年人经常处于心情焦躁、沮丧、孤单、凄凉和悲哀的情绪中,失落感增强,自身价值无法得到体现,加剧老年患者心神不宁、无所适从、烦躁不安、茫然无助的心理状态,从而加剧焦虑、抑郁的发生。因此,空巢老年人的疾病和情绪应是社区医生重点关注的。

焦虑和抑郁症状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可能比心血管疾病的严重程度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更大。焦虑和抑郁是老年人自杀动机的首要促进剂,因此缓解老年人焦虑、抑郁是社区干预的首要目标。但目前国内外对于心血管病合并焦虑、抑郁障碍的治疗尚无确定的方案。本研究结果显示,社区综合干预3个月后,干预组患者SAS、SDS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提示社区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研究发现,系统的心理疏导及护理干预有利于老年患者减轻抑郁、焦虑心理,改善其心理状态[6]。社区干预通过掌握老年人心理、疾病种类及医疗需求可有效缓解老年人的负性情绪。开展社区心理卫生服务对社区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有改善[7]。应用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可指导老年人克服悲观、焦虑、恐惧、失望的负面情绪,恢复自信和保持积极状态[8]。社区综合干预可改变多种风险因素,促使血压、血糖及血脂达标,减少心脑血管疾病事件发生[9]。社区干预还包括康复训练指导和运动锻炼。有规律的身体锻炼可使老年人在心理上得到认同与支持[10]。社区内老年人的医疗保健、康复训练、心理疏导、健康档案建立、保健知识的普及教育、慢性疾病预防干预等工作均可由社区服务机构承担。不同慢性疾病均会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消极效应[11],老年人患慢性疾病的同时可能会伴抑郁、焦虑情绪[12]。本研究所采取的社区干预方案主要是解除患者对疾病的忧虑和提高遵医行为,强化家庭医生的作用,改善医患关系。

社区干预对于焦虑、抑郁的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措施,值得推广应用。但老年焦虑、抑郁患者不易被诊断,极少到医院就诊,因此依靠医院心理门诊治疗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重视并加强社区对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管理。发挥社区医护人员的作用,加强社区医生综合防治能力,注重老年人心理及情绪变化,制订个性化的综合干预措施,建立完善社区干预系统,对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疏导、检测血压、强化服药、社区复查、康复训练等措施,将大大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减少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将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医养结合政策提供有力依据。

[1]王桦,赵晟珣,曾尔亢,等.中国人口老龄化社会发展与应对策略[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4,31(2):75-77.

[2]Sheps DS,Sheffield D.Depression anxiety and the cardiovascular system:the cardiologist′s perspective[J].J Clin Psychiatry,2001,62(Suppl 8):S12-16.

[3]张保利,宋亚军,李相桦,等.北京市城市社区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0,13(4):404-406.

[4]蒋丽雅.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心理干预[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8,22(11):829-832.

[5]那开宪,张桂云,余平.应当关注心力衰竭患者伴心理障碍问题[J].中国临床医生,2011,39(1):3-6.

[6]张美红.老年抑郁症患者的心理疏导及护理干预[J].现代医药卫生,2014,30(9):1395-1396.

[7]占归来,李晨虎,赵立宇,等.社区心理卫生服务对老年人抑郁、焦虑、幸福感的影响[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35(6):839-842.

[8]Jia Z,Tian W,Liu W,et al.Are the elderly more vulnerable to psychological impact of natural disaster?A population-based survey of adult survivors of the 2008 Sichuan earthquake[J].BMC Public Health,2010(10):172.

[9]张清潭,丁国锋,毛艳华,等.社区干预对老年高血压伴糖尿病人群心脑血管事件的影响[J].滨州医学院学报,2013,36(1):5-7.

[10]李王杰.身体锻炼对农村留守老年人焦虑与抑郁情况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24):7204-7206.

[11]朱银潮,王永,李辉,等.常见慢性病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浙江预防医学,2016,28(1):24-27.

[12]陈华平.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伴随焦虑抑郁情绪的调查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5):258-260.

Effectofcommunityinterventiononanxiety and depression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

Li Yuanyuan1,2,Zhang Yupei1,Ding Guofeng3△
(1.Binzhou Medical University,Yantai,Shandong 264000,China;2.Zhouping County Changshan Town Central Hospital,Binzhou,Shandong 256206,China;3.Department of Infectious Disease,Affiliated Hospital,Binzhou Medical College,Binzhou,Shandong 256600,China)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community intervention on anxiety and depression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MethodsA total of 102 elderly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intervention group)aged 60 years old or more and 103 elderly persons undergoing the physical examination(control group)in a township of Binzhou city From May 2014 to June 2016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subjects and evaluated by adopting the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and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for conducting statistical analysis.The intervention group was implemented the 3-month community intervention.Then SAS and SDS scores were re-measured.ResultsThe incidence rates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 were 45.1%(46/102)and 40.2%(41/102)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which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20.4%(21/103)and 17.5%(18/103)in the control group respectively,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1).After 3-month community intervention,the scores of SAS and SDS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ere decreased compared with before intervention,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1).ConclusionElderly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 suffer from varying degrees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 and the community intervention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ir psychological status and increase the quality of life.

Intervention studies;Health education;Cardiovascular diseases;Anxiety;Depression;Community intervention;Aged

10.3969/j.issn.1009-5519.2016.09.007

A

1009-5519(2016)09-1299-03

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保健)项目(200906);滨州市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14BRK28)。

李媛媛(1983-),主治医师,主要从事社区慢性疾病防治研究。

△,E-mail:guofengd99@163.com。

(2016-02-15)

猜你喜欢

滨州心血管情绪
滨州东瑞机械有限公司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山东滨州沃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飞阅滨州
滨州学院插画作品选登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lncRNA与心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