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福泽:从一代名将到“两弹一星”的功臣

2016-11-09颜梅生

文史春秋 2016年9期
关键词:福泽塔山两弹一星

·颜梅生

李福泽:从一代名将到“两弹一星”的功臣

·颜梅生

他出身富裕家庭,是复旦大学的一介书生,却首创东北民主联军歼灭国民党一个整师的范例,负责著名的塔山阻击战的作战方案制定、兵力部署调配,成为叱咤风云的战将;他是导弹研究的“门外汉”,却是我国人造地球卫星、原子弹、氢弹即“两弹一星”基地的开拓者之一,赢得了“发射将军”“火箭司令”的美誉。

他就是开国少将李福泽。

从“大学骄子”到一代名将

1914年1月,李福泽出生于山东省昌邑县火道村。其父是一个工商业资本家,产业遍及山东,甚至还是著名的青岛啤酒的股东。李福泽从小受到了良好教育,8岁上私塾,在烟台读完高小和初中,16岁到北京汇文中学就读,1935年考入上海复旦大学经济系,次年转入上海大厦大学政治经济系。

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李福泽不满国民党“攘外必先安内”的投降政策,以出国留学为由,给父亲发了一张要钱的电报,然后带着这笔钱回山东老家,组建起一支抗日队伍,并自任队长。9月奔赴延安,入陕北公学学习。10月,根据中共党组织决定返回家乡昌邑,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武装。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8年2月5日,李福泽以昌邑县委军事部长的身份,参与中共昌邑县委领导的瓦城起义,成立八路军鲁东游击队第七支队。4月,七支队与八支队会师,合编成立八路军鲁东游击队指挥部,李福泽被任命为参谋长。同年底,编入八路军山东纵队。

1939年3月,八路军鲁东游击队改为山东纵队第一支队,李福泽担任一团团长。8月山东纵队发起淄河反顽战役,李福泽率部首先攻占丝窝村,随即一气攻下18个山头。11月,李福泽带两个连在临朐五井村驻防时,突然遭到日军一个小队和400多名伪军的袭击。李福泽沉着指挥,利用玉米地及桑园作掩护,占据有利地形发起反击,除少数日军逃跑外,其余全被歼灭。此战,被《大众日报》社论《庆祝临朐大胜利》称为“一个伟大的胜利”“山东抗日两年来最模范的胜利战斗”。

1940年9月,山东纵队进行整训和整编,李福泽任第一旅第一团团长。一团在反顽战役中一直担任攻坚任务,先后恢复北至东里店、南至王庄的广大敌占区,开辟以半程为中心的新区,成立鲁中区边联县政府。李福泽还率领一团夜袭安丘县王家沟国民党警卫团驻地,击毙国民党山东顽固派头子、第三游击纵队司令秦启荣,解放莒(县)沂(水)安(丘)广大地区,有力地打击了国民党顽固派的嚣张气焰。

1944年底,李福泽入山东分局党校学习,参加了整风运动。

1945年3月,为除掉鲁中沂蒙山区抗日根据地的日伪军,鲁中军区决定发起蒙阴战役。李福泽率一团担任主攻。李福泽派人化装潜入城内,利用内线关系炸开城门后,由于攻城部队未能靠近,敌人将炸开的城门重新堵死,李福泽率团又果断改变方案,实施强攻,共歼日伪军1300多人,解放了蒙阴城,使沂蒙区与泰南区连成一片。

1945年8月,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李福泽被任命为山东军区野战兵团第三师参谋长,亲自带领两个团参加山东军民大反攻,解放博山、周村等城镇,一度进击济南市郊区。10月,李福泽任警备第三旅旅长,从龙口登船至辽东半岛进军东北。

1946年2月,李福泽任东北民主联军第四纵队十一旅旅长,参加了保卫本溪、鞍山和辽阳的战斗。5月,调任四纵队参谋长。东北国民党军为实现“南攻北守,先南后北”的战略方针,集中8个师分三路向南满地区的东北民主联军发起全面进攻,企图摧毁南满解放区。至10月26日,侵占辉南、金川、桓仁、安东等城。东北民主联军为打破国民党的进攻,保卫南满解放区,以南满两个纵队及广大地方武装,采取内线歼敌为主,内外线紧密配合的方针,抗击国民党军的进攻。自10月31日至11月2日李福泽指挥第四纵队在辽宁宽甸县西北之新开岭地区,歼灭来犯之敌8900多人,俘5800多人,包括敌师长李正谊,首创东北民主联军在一次作战中歼灭国民党一个整师的范例。

东北民主联军时期的李福泽(右二)

1947年5月,李福泽被任命为安东军区副司令员,统一指挥3个分区的地方武装开展斗争,先后攻克安东、宽旬、怀仁和凤凰城。

1948年9月,辽沈战役开始。东北民主联军第四纵队奉命在塔山一线担任阻击增援锦州的国民党部队。在四纵担任参谋长的李福泽,和其他领导一起指挥部队坚守六昼夜(10月10日至15日),连续打退国民党7个师在飞机、大炮掩护下的轮番进攻,歼灭国民党军共计6549人,为锦州战役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第四纵队第十二师第三十四团获“塔山英雄团”、第三十六团获“白台山英雄团”、第十师第二十八团获“守备英雄团”纵队炮兵团获“威震敌胆团”光荣称号。塔山是塔山堡的简称,然而塔山并没有塔也没有山。塔山只是一个在锦西以东大约有一百户人家的小村庄,距离锦州15公里,距锦西4公里,唯一的关键之处就在于去往锦州的道路直接从塔山穿过。塔山的东边濒海是打渔山岛,西面的白台山是塔山地区的制高点塔山阻击战直接决定了锦州战役甚至于影响了辽沈战役的结局,而塔山阻击战中的作战方案、兵力部署调配等,都出自李福泽之手。

平津战役前夕,东北民主联军第四纵队改为东北野战军第四十一军,作为先遣部队入关,歼灭国民党第十三军后,在张家口和兄弟部队全歼国民党7个师共5万多人。

1949年1月,李福泽率第四十一军占领南口、西山,包围北平。随后,入城担任卫戍工作。4月,奉命南下,经河南、湖北抵达湖南。10月,参加衡(阳)宝(庆)战役即中南战役。此役,与海南岛战役、西南战役并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江后的“三大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中南地区以来的首次重大战役,是向中南地区进军的决定性战役,是横跨开国大典的唯一大战,历时34天(9月13日至10月16日),歼灭国民党军4.7万多人,解放了湘南和湘西大部分地区,为尔后第四野战军主力进军广西,全歼白崇禧集团和第二野战军经湘西进军西南创造了有利条件。接着,解放桂林,俘虏国民党第七军军长李本一,对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华南、西南地区起到关键作用。

1950年,李福泽任第四十一军副军长,参加抗美援朝。随后,历任第四高级步校副校长,中南军区司令部军训处处长、作战处处长,广州军区副参谋长兼作战处处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先后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从“门外汉”到“火箭司令”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鉴于冷战时期的国际形势,中共中央认为中国如果没有原子弹和远程导弹,就会受到别国的核武威胁,遂决定发展自己的核武工业,并于1958年2月,批准在西北酒泉建设第一个陆上导弹试验基地。10月,国防部批准正式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训练基地,任命孙继先为司令员,栗在山为政治委员。

孙继先“组阁”时,第一个点名的就是时任广州军区副参谋长的李福泽。但却被李福泽拒绝,理由是他从小在海边长大,对大海情有独钟,只想指挥乘风破浪的战舰,不想去搞与天空打交道的导弹。

孙继先多次劝说未果,只好找到李福泽的老上级、时任中央军委总政治部副主任肖华帮忙。李福泽在被上级任命为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副司令员时,思想上有抵触,因此拖了数月也没有上任。

肖华一声令下,李福泽虽然有千万个不愿意,但他知道军人应当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很快便全身心地投入到组织基地的全面建设当中,带领广大官兵自力更生、战天斗地,开荒种田、改造环境,狠抓技术训练,广泛开展技术学习活动,通过多种形式培训人才,为完成试验任务打下良好基础。

核导弹发射成功后,聂荣臻(前排中)、钱学森(前排右一)、李福泽(前排左一)等热烈鼓掌。

为了从苏联专家处学到更多的技术,李福泽总是千方百计与他们接触,不放弃任何偷学的机会。他常常利用周末,自掏腰包宴请苏联专家,事先告诉翻译只管负责记录,他负责喝酒和套话。酒桌上,宾主相谈甚欢,李福泽乘着酒兴,向苏联专家问这问那,喝了酒的苏联专家则有问必答,详细具体,而李福泽之后却因此患上了严重的肝硬化病。

1959年,中国出现大饥荒。参加“两弹”建设的部分部队被撤走,许多科技人员也遭到疏散。当聂荣臻得知有的单位把从事一线火箭技术工作的知识分子也打发走后,亲自过问此事,试验基地才得以把已经疏散到各地的知识分子请回来。

1960年11月5日,我国仿制的苏联“P-2”导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首次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1962年11月,基地司令员孙继先调离,李福泽任代理司令员。1970年4月,李福泽任国防科委副主任兼基地司令员。李福泽在酒泉艰苦奋斗了16个春秋,先后直接参与组织领导了地—地、地—空、空—空导弹以及“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的发射等重大试验任务,为发展我国国防尖端技术事业作出了突出成绩,无愧为基地导弹武器和卫星发射试验的开拓者之一,赢得了“发射将军”“火箭司令”的美誉。

2012年10月7日,中央电视台黄金档首播了具有纪实性和重大揭秘性的电视剧《国家命运》,该剧正是以李福泽等一大批国家领导人、“两弹一星”工程领军人物、“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基层官兵、科技人员等为重点,反映了上世纪60年代朝鲜战争结束后,为彻底打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敌对势力对中国的核威慑,以写实的手法再现了他们克服困难自力更生、坚持真理、潜心科研的爱国情操,真实还原了那一段可歌可泣、辉煌卓越的珍贵历史,记录了他们以惊人的智慧和毅力、克服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创造出发射人造地球卫星,成功试爆原子弹、氢弹即“两弹一星”的民族奇迹和伟大壮举。

从含泪让粮到“文革”蒙难

1962年,时任空军司令兼国防部五院院长的刘亚楼到酒泉视察工作时,发现几十公里的沙枣树林的叶子都被部队撸光了,当地政府还将告状信提交到了国务院。随即,刘亚楼下令李福泽必须调查清楚并严肃处理,并上报处理结果。李福泽对此难以置信,因为他明白戈壁滩上很难看到绿色,要想在沙漠里种上树比任何事都困难,自己也常常教育部队官兵不仅要想方设法种树,还必须保护好树木。为了调查真相,李福泽立即把驻地团长叫了过去。出乎他意料的是,团长不仅承认采摘了沙枣林叶子,还说出了他们之所以不顾沙枣叶子浑身是刺、冒着被扎伤的危险却执意采摘的原因:竟然是为了填饱肚子。

原来,官兵每月的口粮只够吃10来天,为了减轻饥饿,大家只好将沙枣叶子碾碎磨成粉,掺着粮食吃。大家都知道植物很珍稀,但是为了填肚子实在没办法,才出此下策。

向来有泪不轻弹的李福泽,难过地哭了当即写了一份检讨报告“不怪战士们,是我的工作没有做好”,并进京向副总参谋长杨成武申请要粮食。报告很快转到周恩来处,周恩来当即作出了调粮批示。

当装着粮食的专列停靠在一个小站加水时,遭到几百名闻讯而来的饥民哄抢。李福泽接到电话后,命令:“把粮食、干菜卸下来,分一部分给当地老百姓!”

“这可是部队的救命粮,首长可要三思啊!”下属表示质疑和不解,虽然知道这些饥民都饿着,可他们自己也饿着啊。更何况这些都是军粮,是不能随便哄抢的。

“当年没有老百姓,哪有我们的今天执行命令!”李福泽说完便挂断了电话,其实他面对的同样是一个艰难的抉择。他明白百姓们的生活太不容易,基地人员省一省,粮食可以凑合着,实在不行还可以想想其它办法,可饥民没有能力筹粮,就只有等着饿死。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李福泽对“四人帮”对试验基地的冲击进行了抵制。为此他受到了迫害。当时,基地的一些人想效法北京,李福泽一面强调在基地不许胡闹,一面告诫:“在基地就是打卫星的,卫星打不上去,一切都扯淡。”李福泽还明确表示“为了执行好中央军委的任务,不管是谁的批示,如果不利于我们这里的头号任务,就是不能传达!”

李福泽的所作所为,无疑成了“四人帮攻击的对象,自然难逃接踵而至的各种批判。

1974年4月,已向中央军委请假并备案,回京治疗肝硬化疾病的李福泽,一下火车便遭到逮捕,被关进了位于通县的一所监狱,受到长期非法审查、关押、诬陷和残酷迫害,家人也无辜受到牵连。直到1979年1月18日,国防科委党委才为李福泽作出结论并由中央军委于1980年5月予以平反,恢复名誉。

1996年12月24日,李福泽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遗骨分两处安葬一处是塔山,另一处是酒泉东风航天城。

猜你喜欢

福泽塔山两弹一星
七律·吾校
“两弹一星”民族骄傲
从“两弹一星”研制历史看“国之大者”
传承“两弹一星”精神中国青年英才论坛在青海举行
孤寂的魔塔山
开国少将家宴上的“假酒”
“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 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
大医精诚福泽一方——专访鄂尔多斯市防盲治盲眼科医院
共谒玄帝 福泽两岸——湖北武当山玄天上帝600年神尊巡境台湾侧记
回顾塔山阻击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