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显微外科技术治疗占位性踝管综合征的效果观察

2016-11-08赵海建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6年5期
关键词:显微外科占位性优良率

赵海建

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外三科 新乡 453100



早期显微外科技术治疗占位性踝管综合征的效果观察

赵海建

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外三科新乡453100

目的观察早期显微外科技术治疗占位性踝管综合征的效果。方法将76例占位性踝管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术后踝关节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12个月,观察组踝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显微外科技术治疗占位性踝管综合征术后恢复快,踝关节功能优良率高。

显微外科技术;占位性踝管综合征;开放手术

踝管综合征是由胫神经于小腿或踝关节处卡压引起的一系列症状与体征,占位性病变是常见病因。主要表现为踝关节放射痛、灼热痛或麻木感。确诊后应尽早手术,以控制病情进展,改善踝关节功能[1]。2013-11—2014-11,我院对收治的38例占位性踝管综合征患者实施早期显微外科技术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3-11—2014-11我院收治的76例占位性踝管综合征患者为观察对象。均符合Gooegold提出的踝管综合征诊断标准[2]。随机分为2组,各38例。对照组男23例,女15例;年龄46~68岁,平均57.4岁。病程3个月~3 a,平均1.3 a。左侧18例,右侧20例。观察组男26例,女12例;年龄43~67岁,平均58.3岁。病程6个月~4 a,平均1.4 a。左侧21例,右侧17例。 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硬膜外麻醉,仰卧位。对患肢进行驱血并将止血带固定于大腿部,气压维持在400~450 mmHg。对照组:患肢向外伸展,于足部下方放置软垫,充分暴露内踝。于内踝后方2 cm处做8~12 cm纵切口,常规分离皮下组织,打开深筋膜与屈肌支持带,进入踝管。观察管内病变情况,清楚滑膜、骨锥、囊肿和迷走肌腱。切开组织鞘后仔细辨别胫神经,并分离神经血管束,将胫神经从近端向远端分离出来。观察组:于内踝后下侧至足底底部行10 cm弧形切口,显露胫神经。直视下完全切开屈肌支持带,显露踝管。清理踝管内骨赘、腱鞘囊肿、脂肪瘤,结扎曲张静脉团。显露肌筋膜起点,离断条索带,松解足底内、外侧神经,切除中间的纤维隔。显微镜下观察神经病理改变情况,施术者可一手持显微镜,一手持显微剪刀,沿神经纵向切开,解除占位性病变对胫神经形成的压力。若有瘢痕形成则可剪除束间瘢痕,棉球压迫止血。术毕,常规冲洗切口并放置引流管。解除止血带后止血,逐层缝合切口,术后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1.3观察指标与疗效评判标准(1)近期疗效:记录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术后踝关节功能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2)远期疗效:随访12个月,以Pfeiffer法评估踝关节功能。优:踝关节疼痛感消失,功能恢复正常。良:患肢疼痛感较轻,功能不受限制。可:患肢疼痛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需服用止痛药,踝关节功能明显受限。差:治疗后病情无好转或加重。总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2 结果

2.12组患者近期治疗效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及术后踝关节功能恢复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近期疗效比较±s)

2.22组踝关节功能优良率对比随访12个月,观察组踝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踝关节功能优良率对比[n(%)]

3 讨论

踝管位于内踝内下方,其内容物包括胫神经、胫后肌腱、指长屈肌腱等。当胫神经在踝管近端分为足底内侧神经和足底外侧神经时,则有可能发生踝管综合征[3]。胫神经在踝管中走行段血供来源丰富,所以大部分患者并无神经缺血表现,远端部位受卡压是其主要症状来源。踝管综合征的常见病因主要包括:创伤、占位性病变以及骨结构改变。占位性病变的发生可引起踝管内压力升高,神经鞘瘤、增值性滑膜炎、腱鞘囊肿等均属于占位性病变[4]。保守治疗在无典型病变患者中有良好效果。而占位性病变或周围软组织引起的踝管综合征,则应通过手术松懈胫神经,改善症状。传统开放手术时间长且缺乏精准性,术中出血多、术后恢复缓慢,占位性病变物质未彻底清除影响治疗效果[5]。在显微镜辅助下医生能清晰观察踝管内解剖结构,准确定位病变部位,手术效率与精准性均得到显著提升。且手术创伤小,为患者术后康复创造有利条件[6]。

[1]冯淑艳,李六一,王蓓,等.神经电生理检测对踝管综合征的诊断价值[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3,35(11):852-854.

[2]陈振光,张发惠,余黎,等.显微骨移植在踝足部关节融合术中的应用[J].解剖与临床,2012,17(6):451-453.

[3]张爱玲,张姝.针灸治疗踝管综合征1例[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8(4):718.

[4]王换新,吴学建,李锦永,等.踝管综合征的显微手术治疗[J].医学研究杂志,2013,42(3):137-139.

[5]杨俊锋,徐兵,王建伟,等.踝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治疗踝关节软组织撞击综合征[J].实用骨科杂志,2012,18(12):1 085-1 087.

[6]谢峰,黄涛,薛刚,等.关节镜技术治疗前踝撞击综合征的近期临床随访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5,37(3):230-233.

(收稿2016-01-22)

R683.42

B

1077-8991(2016)05-0059-02

猜你喜欢

显微外科占位性优良率
显微外科技术治疗再植术后中指持续肿胀成功1例
豆粕:美豆产区干旱威胁仍未解除,大豆优良率持续偏低
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的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在肺和纵隔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Role of telomere shortening in anticipation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延续性康复护理对复杂性手外伤患者显微外科修复术功能恢复的影响
胃肠超声造影对胃十二指肠占位性病变的诊断研究
蝶鞍分区联合影像征象对鞍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外固定架在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输精管结扎致梗阻性无精子症的显微外科治疗(附28例临床报告)
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磁共振成像诊断及显微外科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