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效果观察

2016-11-08赵富才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6年5期
关键词:泵入根治性营养液

赵富才

河南睢县人民医院普外科 睢县 476900



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效果观察

赵富才

河南睢县人民医院普外科睢县476900

目的探讨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方法选取26例2011-012—2013-12间接受根治性全胃切除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术后禁饮食和胃肠减压期间仅给予常规静脉补液治疗。选取26例2014-01—2016-01接受根治性全胃切除术的患者作为观察组,术后24 h开始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术后第8天,观察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及淋巴细胞总数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促进根治性全胃切除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营养状况。

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早期肠内营养支持

对进展期胃体与胃近端癌患者,可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和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重建消化道[1]。2014-01—2016-01间,我们对接受根治性全胃切除术的患者,在术后24 h开始通过空肠营养管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52例在我科接受根治性全胃切除术的胃体与胃近端癌患者为研究对象。男36例,女16例;年龄36~74岁,平均48.8岁。均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进展期胃癌。术前肝肾功能正常,未并存代谢性和肠道炎性疾病。其中2011-012—2013-12间住院的26例患者为对照组;2014-01—2016-01间住院的患者为观察组。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营养支持方法

1.2.1对照组在术后禁饮食和胃肠减压期间仅给予常规静脉补液治疗。待肛门排气后逐渐恢复经口进食。

1.2.2观察组(1)营养管放置: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完成后,将退至食管内的胃管放置在肠肠吻合口附近,引流十二指肠内容物。将营养管送至肠肠吻合口远侧20~30 cm处,外端固定于鼻翼两侧。(2)营养液:肠内混悬营养液(荷兰迪西亚公司生产),能量4 180 kJ/L。500 mL中含碳水化合物61.5 g、蛋白质20 g、脂肪19.5 g、食物纤维素7.5 g。(3)营养液的泵入:术后第1天先以20 mL/h速度泵入5%葡萄糖盐水500 mL,如未发生腹痛、腹胀或腹泻等不适,第2天以20 mL/h速度泵入肠内营养液500 mL,第3天增至1 000 mL,泵速40 mL/h。第4天增至1 500 mL,第5天为2 000 mL,直至肠功能恢复。然后根据患者经口进食的质和量,逐渐减少营养液的泵入量。于术后第7~8天停止营养液泵入。

1.3观察指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情况;术后第8天检测血清白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及淋巴细胞总数。

2 结果

2.12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情况观察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

2.22组术后血清白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及淋巴细胞总数比较观察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及淋巴细胞总数等营养指标,均优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术后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

3 讨论

肠外营养和肠内营养支持可通过补充氨基酸、碳水化合物、脂肪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维持机体的正常活动。长期全胃肠外营养可引起肠黏膜血流量下降和小肠绒毛萎缩,使肠黏膜的屏障功能受到损伤而发生肠源性感染。而早期的肠内营养能刺激肠黏膜上皮细胞生长,有利于保持肠道黏膜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有效防止肠道细菌移位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营养液中的多种营养成分不仅可以为胃肠道提供能量,而且能明显改善手术患者的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2]。

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前大多存在程度不等的营养不良,加之手术的创伤,术后营养不良会进一步加重,严重影响到患者的顺利恢复。我们在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后第2天便开始行肠内营养支持。经与之前在术后仅给予常规静脉补液治疗的患者比较,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情况及术后第8天血清白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及淋巴细胞总数等方面,均具有显著优势。与文献报道[3-4]结果一致。

必须指出,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后早期,患者的胃肠功能尚未恢复,加之空肠的容量有限,如大量快速泵入肠内营养液,可导致恶心、呕吐、腹痛、腹胀及腹泻等胃肠道反应,而影响肠内营养支持的实施。因此在行肠内营养支持的过程中要遵循由慢至快、由少到多、由稀到浓循序渐进的原则,个性化调整肠内营养液输注速度和量,使肠道能更好适应,从而保证早期的肠内营养支持的顺利进行。

[1]陈孝平,汪建平.外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364.

[2]张文梁,郭洵,王立波,等.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后乳糜漏的诊治[J].中国学报,2013,28(B12):188.

[3]赵明海,朱少功,赵会博,等. 肠内营养支持对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5,21(2):75.

[4]刘博.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观察[J].海南医学,2014,25(3):339.

(收稿2016-04-21)

R656.6+1

B

1077-8991(2016)05-0014-02

猜你喜欢

泵入根治性营养液
几种常用植物营养液及特点
根治性肝切除与外囊摘除治疗肝包虫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对比
CELSS中营养液循环利用应用实例
奥曲肽持续皮下泵入给药在恶性肠梗阻姑息性治疗中的作用
背下方入路肾蒂处理技术在经腹腔途径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
无土栽培营养液自给系统设计
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尿流改道术后肠梗阻的防治策略
持续泵入刀口冲洗对于预防封闭负压引流堵管的应用研究
普通肝素微量持续泵入对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改善作用
加温器减轻外周静脉输注高渗营养液所致局部刺激症状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