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认知研究的综述与展望

2016-11-07罗睿勍

求知导刊 2016年27期
关键词:认知心理学教学发展

罗睿勍

摘 要: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兴起,教学认知的研究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热点,体现了由外部行为向内部认知的转变。本文整理了目前教师认知研究的历史轨迹,从教学知识、教学信念和教学评价三个方面介绍了研究的具体内容,从而吸取经验教训,提高教学效率,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改革。

关键词:教学认知;教学发展;认知心理学

一、教学认知概述

1.教学认知研究历程

1950年后,信息论的发展开始占据一席之地,带动了相关学科的发展。我们可以查阅到,关于教师认知研究最早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基于心理学“三大势力”中的行为主义,将s-r范式应用到教学实践之中。行为主义只关注外部直接的结果,不注重内部的加工过程,所以,将老师视为单纯教授知识的机器,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在这种观念影响下,有学者一直致力于寻找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成绩。随着教育研究的不断深入,学者们逐渐发现了其中的弊端:只关注教学行为和学生的成绩水平,而忽视了其他影响因素,尤其忽视了教师的主体性。

随着心理学中认知心理学的兴起,人们开始意识到教师本身特质的重要性。1970年之后,学者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行为范式,加入了个体的主观因素,研究教师的认知过程,将教学实践看作是一种信息加工,着重研究了教师前期准备和决策过程。

1980年之后,教师认知的研究得到了更多的关注,世界各地的学者开始交流沟通,并在1983年建立了研究协会。通过最新研究成果的分享讨论,开阔了眼界,许多理论,如教育信念等日益丰满。

1990年以后,由于,有了之前的研究作为基础,这个阶段教师认知研究开始走向精细化。学者在研究中会专门研究某个具体学科,不再一概而论。同时也将教学行为和课堂实践相结合,发挥其应用功能。

2.教学认知概念

教学认知一直是个多学科交叉的概念,至今未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学者多是采用一些相似的概念,例如“教师思维”“教学知识”等,从多个维度来解释教师的认知思维。虽然这种多角度的方式有其优越性,但难免会让人产生迷糊感,不如“教师认知”这一术语干脆直接,具有高度的概括性。

二、教师认知研究的主要内容

1.教学知识

教学知识的研究开始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是以教学效能为基础的。随着专家-新手研究范式的应用,学者开始探究教学知识和效能之间的关系,逐渐向教学知识转变。当前,对教学知识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两项内容:研究教师的基础知识和实践知识。

(1)教学基础知识。教师专业知识的研究鼻祖要属美国学者舒尔曼。他率先提出了分析专业知识的理论,他认为,要想推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教师这种职业就应该和医生等职业一样,具备一定量的专业“知识储备”。只有以这种知识为基础,才有可能将其转变为学生易于理解及接受的形式。舒尔曼将教学基础知识分为7个子成分,即学科内容知识、课程知识、学科教学知识、学习者知识等,其中教学学科知识(PCK)视为最基础、最有价值的部分。教学学科知识的提出使教师走上了专业化发展道路,学科知识和教学方法知识相结合,可展现独特的专业魅力。

舒尔曼提成的这个理论构架了一个完整的理论框架,为后续研究者铺平了道路。许多学者对这个理论框架进行了改变。例如格罗斯曼就将最初七个子成分变为四个,即背景知识、学科知识、学科教学知识和教学方法专业知识。同时,我国许多学者结合国内实际教学情况,提出了新的理论。如叶澜的立体化教学知识理论等。这些成果它完善了相关理论系统,推动教学实践更进一步向前发展。

(2)教学实践知识。教学实践知识是指教师经过一段时间的课堂实践以后反思形成的教育知识,有别于传统的书面知识。最初学者提出的“技术熟练者”观点,认为“熟能生巧”,只有不断重复,才能达到较高的水平。学者舍恩对传统观念提出了挑战,提出了“反思性实践者”理论,打开了一片新天地。这种观点注重实践性知识,期望教师的自主创新,拓展多方面的思维,更符合时代的潮流。

英国学者艾尔贝兹(Elbaz)大胆采用自然科学的实证方法,对教学学科知识开展研究。其中她对一位中学英语教师进行追踪研究发现,这位老师教学出众。通过对其所具有的知识进行分类,发现其具有五种成分,其中比较特殊的是关于自我的知识。正是这种特殊的知识使这位老师有自己的特色,其教学效果更明显。

加拿大学者康内利在艾尔贝兹的基础上将教学实践知识进行了延伸。他提出了“个人实践知识”教学观。证明教师对情景的感知觉、态度和道德评判等,是后天习得的。为了对这种观点作进一步探讨,他采用一种新型的研究方法——叙事手法。利用自我表达的方式了解到教师在哲学、节奏等方面的知识储备更利于培养出更全面的人才。

2.教学信念

教学信念是指教师对教学内容及其相关内容的态度和价值观等。对教师信念的研究主要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主要涉及其内涵的影响因素。

对教学信念内涵的研究是其他研究的基础,其中的代表人物是考尔德黑德(Calderhead),他将教学概念分为五个部分:关于学习的信念、关于教学的信念、关于学科的信念、关于教师学习的信念和自我教师角色的信念。考尔德黑德认为这五个部分是一个系统的整体,决定着教师的发展和课堂实践方向。

教学观念的形成与变化主要受到经验的影响,教师本身的教育水平、环境和实践等因素在其中起关键作用。美国学者洛蒂(Lortie)提出了学徒式观察理论,充分说明了先前经历的重要性。每一名教师对之前老师的教学方法有切身的体会,这些都会影响其今后教学观念的形成。同时,教师所处的环境也会对教学观念产生作用。例如,良好的课堂氛围有助于教师的成长进步。教学信念与教学实践之间也会相互作用,教学实践的好坏又会反作用于教学观念,两者之间可能是同步的,也可能相距甚远。

“教学信念”和“教学知识”两个术语之间有很多共同点。部分学者认为知识的范围更大一些,信念隶属知识;也有些学者认为这两者应该是各自独立的,知识能被大众普遍接受,而概念还处于一种认为是真的但未安全接受的地步。两者之间界限不是十分清楚,在使用中有时会不加以区别地混用,也有些学者会用“教师认知”来代替这两个术语。

3.教师决策

(1)教学计划决策。教学前的决策又称为教学计划决策,主要是指在教学活动开始前教师的准备工作,涉及备课的内容、方式、效果和影响因素等。要研究计划决策,首先分别选取专家和新手组,以形成一个对比参照。其次选用的方法为出声思考法,即让教师一边备课一边说出脑中的思维过程,同时,会再辅助以访谈法收集到更多信息。研究结果发现,备课过程会受到教师本身的特性和外部环境的共同作用。专家在备课时间、时间利用率、创新性和灵活性等都方面明显优于新手。

(2)教学互动决策。教学互动决策主要指教师在课堂活动中所做的及时决定。在真正的课堂实践中存在多种动态因素,教师要根据实际及时调整。在此类研究中,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观察法,同时,会对课堂过程进行录音和录像,这样可以更加全面地观察教师的行为,获得更有效的解释。笔者通过分析发现,进行教师策的平均时间为两分钟时,会对学生的理解水平、参与积极性、课堂氛围等产生重要影响。从专家和新手的比较中也可发现,有经验的教师所做的决策更加灵活多变,更有利于开展教学活动。

(3)教学评价决策。教学评价决策指教师课后对自己的课堂表现和学生的反映情况的一个自我认识。经过评价,可以发现其中的优势和不足,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能力。笔者通过研究发现,教师的评价内容主要是以下两方面:学生对我所教授的知识是否有兴趣?学生是否已经理解本节课的重难点?

对教师决策的研究为教师认知研究打开了新窗口,为探究教师认知的本质规律起到了促进作用,可以培养教师的决策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三、教师认知研究对教学实践的启示

1.提高教学效能水平

如何在复杂环境中有效开展教学活动一直是我们想要解决的问题。学者克拉克(Clark)和彼得森(Peterson)通过总结经验,提出了教师思维研究模式,认为教学过程包括教学行为和教学思维。以往的研究大多关注教师外部行为,未深入教师思维层面。所以,对教师认知的研究将重点关注各种支配行为和改善不利因素上,从而加强教师专业培养,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2.促进师范教育和教师专业发展

师范院校一直是教师的主要培养阵地,教师认知研究为师范教育和专业发展打开了新的视野,为教师培养提供新的教学范式。以往学校多采用“由内而外”的教学方式,重视知识技巧的培养,而不关注教师内部经验,未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认知研究采用“由内而外”的方式,尊重教师自身的智慧,发挥其认知功能和智慧,利用本身资源,将内部活动外显化,进行评估评价,再对教学行为进行相应的调整。这种模式不再只讲究技能型教师的培养,而是转向更深层次的水平。

3.推动教学改革

我国一直致力于推行教育改革,但多停留在教材、教学技术等浅层面,忽视了关注教师的心理世界。纵观整个教学过程,教材编制、教学大纲的规划、实施教学活动都依赖教师,教师可以说是促成改革的关键。教学认知研究可以帮助我们解决改革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将教师对教学活动的理解融入其中,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确保改革朝着健康正常的方向发展。

四、结语

目前,认知科学影响着生活的许多方面,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理论,对教师的内心世界进行探讨,开辟我国教学活动的新天地。

参考文献:

[1]张凤娟,刘永兵.教师认知研究的综述与展望[J].外国教育研究,2011(1):39-43.

[2]郑新民.大学英语教师认知问题:个案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06(2):32-39.

[3]段 冰,施春阳.新教师成长研究综述[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7,8(4):13-16.

[4]汤雪花,田虎伟.我国教师发展学校的研究综述[J].教师教育论坛,2008,21(11):33-35.

[5]徐冬冬.高校教师工作投入研究综述与展望[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11):106-108.

猜你喜欢

认知心理学教学发展
论高校音乐作曲理论课程教学未来发展
关于初中历史教学发展的几点思考
基于认知心理学的扁平化风格的界面设计研究
浅谈运用认知心理学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试论《国际政治中的知觉与错误知觉》中的实证主义研究方法
PBL教学模式在认知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大学英语四六级改革背景下教学发展思考
探究青少年篮球运动教学的发展
探究青少年篮球运动教学的发展
如何推动中等职业学校药剂教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