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英美文化的导入

2016-11-07江苏省张家港市乐余高级中学

学苑教育 2016年20期
关键词:英美跨文化交际

江苏省张家港市乐余高级中学 安 然

论中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英美文化的导入

江苏省张家港市乐余高级中学安然

语言一般以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名字命名,是一个国家或民族最基本的文化载体。要想学好一国语言,必须了解其历史文化,只有这样才能掌握其语言的构成。历史发展规律证明,语言与文化互相影响,互相作用,要理解语言首先要了解文化,要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语言。所以,在进行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但要重视语言教学,英美文化导入也不可或缺。本文从指出当前中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了英语教学中文化融入和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并提出了英美文化知识的学习内容和策略。

中学英语教学英美文化导入

一、中学英语教学在文化

导入方面的不足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赖以生存的源泉。两者互相依存,密不可分。美国语言学家萨皮尔在其著作《语言论》中指出:“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学习语言也是在学习语言背后所蕴含的文化,这种文化促进了对语言的掌握,离开了文化的语言就是无本之木。所以,不了解英美文化,就不可能学好英语。

然而,当前英语教学中明显存在着过分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忽视英美文化背景知识的融入,这样就将语言和文化割裂开来,从而造成了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文化层面的障碍。只有将英语教学与英美文化教学相结合,才能全方面地培养学生的语言意识和语言兴趣,娴熟地运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

当前的中学英语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由于受制于高考体制,中学英语教学主要以应试教育为主,一味地追求高考分数,往往重语言形式而轻文化导入及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2.教师常以“填鸭式”的传统灌输方式讲授文化知识,用传统的框架分析新的教材,仍采用“语法——翻译法”等传统教学方法,让学生反复练习句子、词汇等语言结构来达到使学生掌握语言的目的,不利于英文文化导入。

3.学生在学习中过分依赖老师,习惯接受“填鸭式”的教学,缺乏学习的主动性,目前的应试教育使学生很少利用课余时间读有关英美文化背景知识方面的书籍,大部分时间用于记单词、做练习上。

二、中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基本内容

我国与英美文化的主要差异体现在交际习俗和礼仪方面,比如问候、致歉、道谢、宴请等方面。西方文化注重隐私,比如私人财产、女性年龄、婚姻状况等等。只有丰富了学生对英美国家文化的了解,增强学生对中西方文化差异性的敏感度,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在中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基本导入的英美文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导入与词汇相关的文化。

在语言的各要素中,词汇是其基本要素,因文化差异在词汇层面上必然有所体现,对词汇的解释也必然能体现民族或文化之间的差异。英语词汇中包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和内涵。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了解词汇的概念意义,更要让他们了解词汇的文化意义,即内涵意义与引申意义。由于不同的社会环境及思维方式,即使是同一个词汇,不同的民族也会有不同的联想意义,比如“狗”(dog)这个词汇。虽然概念意义完全相同,但是东西方对于狗的联想意义是大相径庭的。汉语中,许多关于狗的习语都给人不好的联想,如“痛打落水狗”、“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狗腿子”、“狐朋狗友”、“狗仗人势”、“狼心狗肺”等。但在英语国家中,狗被视为人类最好的朋友,所以在英语中,英国人常用关于狗的习语来比喻人的生活和美好的事物。如用a lucky dog来形容幸运儿,用Love me,love my dog.来指爱屋及乌,以及用Every dog has its day.来说明凡人皆有得意时。但是在英语中,dog这个词也并不全是褒义,也有诸如You dog!(你这个狗东西!)和Son of a bitch!(狗娘养的!)等常用的骂人的用语。

2.导入与日常交际相关的文化。培养交际能力是中学英语教学的初衷和需要。语言只有在真实的环境中才能成为鲜活、富有生命力的语言。由于不同的文化、风俗和习惯,中西方在交际习俗与礼仪方面存在着诸多差异,主要体现在招呼、问候、道谢、致歉、赞扬、邀请、批评、接受礼物等方面。比如美国人说:“We must get together soon.”并不是正式的邀请,实际上只不过是一句客气话。外国学生却误以为被邀请。其实,正式邀请比客气话要具体得多,一般来说邀请需要包括时间、地点。例如:“Come over for dinner next Saturday night.”是明确的邀请。有的话听起来似乎很像是邀请,但如果没有具体的时间、地点则仍然不能看作是邀请。

3.导入与节日相关的历史文化。

节日文化是一种历史文化,是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民族文化,也是一种民族风俗和民族习惯。在英美文化中,节庆最容易呈现其文化特色和历史底蕴。比如让学生了解除夕之夜(New Year's Day)晚会是英美人民庆祝新年到来必不可少的活动。此时,化装晚会特别受欢迎。来宾们把尊严和谨慎藏在面具之后,打扮得稀奇古怪。大家无拘无束,尽情玩乐,与平日的行为大相径庭。比如让学生了解圣诞节(Christmas)、复活节(Easter)、万圣节(All Saints'Day)是由宗教性节日演变而来,其由来于基督教及英美历史文化息息相关。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了解感恩节的起源,不但能让学生接触到英美一段有趣但很复杂的历史,而且能让学生接触到英美的食俗。如现在年轻人都熟悉的愚人节(April Fool's Day)、情人节(Saint Valentine's Day)等等,都可以渗透到英语学习中去,可以在寓教于乐过程中,加速英美文化知识及历史的传播,让学生从更深的层次理解语言文化现象,消除文化隔阂。

4.导入时事文化。

现在的社会,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信息更新量也是日益上升,我们如果不了解正在发生的事,就无法立足于现在的这个社会。英语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将集大众性、趣味性、知识性、教育性于一体的发生在当下的时事新闻英语引入英语教学,把真实语言材料呈现在学生面前,更能让学生体会学习的真实性和必要性,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开阔学生的眼界,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及应有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

当今时代,了解时事的途径有很多。引导学生看英语新闻也是一种很好的了解时事、学习英美文化的方式;因特网也是一种不错的工具;而报纸作为一种传统的信息传递的媒介物更是广受欢迎。

5.阅读经典书目,观看影视作品。

众所周知,《圣经》在西方文化中的地位就如《上下五千年》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一样重要,可谓是西方文化的源泉。基督教是英美文化中与英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部分,人们出生时需要洗礼,结婚时需要牧师在教堂中举行,临终前要向牧师忏悔,圣诞节要纪念基督的诞生,双休要礼拜。从《圣经》中延伸出的许多英语词汇都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作为语言学的一个重要来源,《圣经》不仅为文学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素材,而且给语言尤其是英语注入了充足的血液。在西方乃至世界文化发展史上具有极高的价值。许多英语的短语和习语就是出自于《圣经》。old Adam这个词源自《士师记》,上帝创造了第一个男人,取名为亚当Adam,后因偷吃禁果而被逐出伊甸园,现用“old Adam”指“本性的罪恶”。One’sreal enemy is the old Adam.(人的真正敌人是本性之恶)。在《出埃及记》中,摩西领导受难的以色列人冲出了埃及,因此,Moses一词就有了领袖的含义。阅读《圣经》有助于学习者更高层次运用英语,理解和欣赏英美文学作品。

除此以外,在观看经典的影视作品时,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西方的历史演化,价值观及中西方文化的冲突。

三、文化导入对中学英语教师的基本要求

在当前中学英语教学中,很多老师都忽略了与现实接轨孤立的教授该语言,因此学生学到的大多数“死”的语言。为了更好的英语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英语素质,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中学英语老师应当提升自身素质,开启新的教学观念。

身为英语老师,不仅要有扎实的语言基础,同时还应储备丰富的英美文化知识,对于英美的风土人情有一个深入的认识和理解,成为中西文化的媒介。可以阅读《圣经》《希腊神话》等书籍扩充自己的英美文化的知识储备,也应阅读外文报纸,关注英美国家的时事动态,以此让学生也紧跟时代潮流,促进学生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

2.中学教师要充分利用材料,将课外知识有针对性地融入课堂教学中。

在教学过程中,不应把跨文化教学与课本教学分开,而是应在讲解课文和词汇时穿插其中,让文化背景作为背景,让学生了解文化差异并更好地学以致用。要遵循趣味性和循序渐进的原则,导入跨文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循序渐进,先易后难,避免导入文化过深学生难以融会贯通,适得其反。在讲解过程中尽可能把接近真实的语言环境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们获得直观的语言感受,增进对语言文化现象的理解和把握。

3.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

在每堂课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轮流挑选圣经中的故事和大家分享,并列出故事中延伸的词汇,日积月累,学生的词汇量会变大并且记忆深刻。平时老师可以定期放寓意深远的经典英美影片,也可以放接地气的英美电视剧,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英美文化和其中体现的价值观。并给予充裕的时间让学生用英语互动,概括故事情节,阐述观后感,通过互动提升听力和交流能力。

语言和文化是互为表里的关系,缺一不可。只有在教学中导入英美文化,加强对西方国家文化的学习,将语言和文化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真正让学生掌握英语。此外,教师在教学中将英美文化融入其中,既可大大激发学生的语言学习兴趣,也可培养他们在学习英语的同时学习英美文化的意识。只有真正对英文产生兴趣,并掌握其背后的文化,才算是真正的学会、学好,才能自如地运用英语熟练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参考资料:

[1]张红玲.跨文化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9):244-245

[2]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57-59

[3]黄志华.浅论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J].教育教学论坛.2011(18)

[4]吴磊.关于优化高中英语文化教学的探究[J].海外英语.2011(13)

[5]丁淑华.我国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与跨文化意识的培养[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08

[6]C.恩伯.M.恩伯.文化的变异[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

[7]丁淑华.我国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与跨文化意识的培养[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08

猜你喜欢

英美跨文化交际
情景交际
情景交际
交际羊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Onemoretime:comingandgoingLiuYu英美电影与英美文学的互动发展研究
A Precritical Analysis of the PoemThe Passionate Shepherd to His Love by Marlowe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
英美常见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