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漫谈

2016-11-07肖红

读与写·下旬刊 2016年10期
关键词:语文知识教学资源语文教学

肖红

摘要:语文老师需要掌握学科教学规律,结合学生的实际,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结合教学实践在此谈几点小学语文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语文教学;语文知识;教学资源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0-0077-02

1.广泛开发语文教学资源

教材并不是全部的教学内容,它仅仅是为教学服务的例子,所以,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应对教材活学、活用,真正做到"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作为语文教师,应在教学之前对教材深入研究,广泛开发教学资源。首先,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例如,《凡卡》这篇课文的篇幅较长,主要描述了凡卡在城里过着非人的生活,迫切想要回到乡下,而等待凡卡的依旧是悲惨的命运。在教学这一课时,教师不能按照一般的教学顺序,而是选择相应的突破口实现"长文短教"。既然整篇文章都建立在"苦"的基础上,那么,你认为哪一段的描写是最让你感到揪心的?从而直接奔入主题,让学生找到文章的重点段落,即第八自然段。这一段通过对凡卡吃、住、睡、挨打、受气等方面的描写,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凡卡命运的悲惨,教师要在有感情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同情凡卡,刺激学生的心灵体验,让学生为凡卡感到心痛。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很快融入课文内容,并自主找到另外几段描写凡卡悲惨生活的内容。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将一篇看似很长的文章,变得简单易学,从而节省了大量的教学时间,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通过对本文的学习,学生懂得了描写人物特点时,可以通过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加以实现。

2.把握时机,渲染课堂气氛

小学生有着爱说爱闹的孩子气,他们无所顾忌、敢想敢说、好动,求新求异的愿望强烈。因此,我们必须因势利导,不要为了盲目追求课堂纪律打击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上课时,教师尽可能多地用抑扬顿挫、语调丰富、风趣幽默、充满诱因或悬念的语言,并配以丰富的表情和手势来组织课堂教学,能给学生创造一个开放轻松的教学环境。在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中使学生们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积极思维,不断产生学习语文和施展能力的兴趣。新教材中有很多内容都涉及到学生熟悉的生活,因此我们应适当地把教室变成他们的活动场所,让他们自由地施展个性,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学习内驱力自然逐步增强。

3.学与游戏结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情感

小学生天性好玩、贪玩,对于游戏有很强烈的兴趣。陶行知说:"学生有了兴味,就会用全副精力去做事。所以,学与乐是不可分离的。"因此,教师将学与游戏结合,学生对喜欢的东西学得就快,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游戏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情感,快乐、有效地学习语文。

游戏改变了以往学生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教师不是用说教去教育学生,学生不再用死记硬背来学习。通过游戏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参与能力,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受到启发,获得亲身体验,寓教于乐,让教育的知识性和娱乐性完美结合。

教师在课堂创设游戏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来选择,用生动活泼的形式,恰当的手法表现出来,让学生真正地体会到其中的乐趣。教学中我们常采用的游戏有以下几种:①找朋友。教师用卡片制作成相对的正反义词、汉字组合、拼音的生母与韵母等,让学生拿着其中一张去找另一张。一学生说:"找呀找,我的好朋友在哪里,谁是我的好朋友。"与其他学生的卡片对上了就说:"我是你的好朋友。"找错了就说:"错错错,赶快去找好朋友。"②逛超市。教师让学生把搜集到的标有汉字的商标、广告和自制的卡片放在桌子上,学生分组去的柜台逛,比比谁的收获多。游戏要求学生能正确读出桌上的识字材料,这个游戏检查了学生的课外识字情况,又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③猜猜猜。让学生看动作猜词语,看口型猜字母,讲故事猜谜语等。

4.利用现代技术教育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的培养与养成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学习兴趣的作用是巨大的。一个人对他所感兴趣的事物,总是表现出注意的倾向。特别是对生性好动、集中注意力不能持久的小学生来说,多媒体课件绚丽的色彩、逼真的画面、可爱的卡通形象,常常如磁铁般吸引好动活泼的小学生。在教与学的关系上,著名教育学家皮亚杰说:"儿童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也不是被动地接受环境刺激,而是具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的支配。"研究表明,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与语文学习能力密切联系。学生对语文越感兴趣,语文能力就越好。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对学习感兴趣,便会引起大脑皮质的兴奋,促进各种智力因素的发挥,积极主动地学习。可见兴趣在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极其重要的。

5.评价时间灵活化,注重成效性

评价是一种潜能力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常见到这样一种现象:教师为了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对学生的发言总是及时给予评价。在多数情况下,这种即时评价确实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发言的积极性。但教师权威性的评价常常是"盖棺论定"、"一锤定音",容易挫伤学生深入探究的积极性,助长其学习依赖性。延时评价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正在研讨的问题,不立即给予肯定或否定的评判,而是参与学生的讨论,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分析、去论证。

延时评价是一种宽厚和关爱,是一种信任和期待,是一种点拨和启发。它既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保证学生的思维处于最佳状态,有助于强化学生的成就感,促进学生独立思考,提高分析综合能力,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形成积极向上的人格品质。

猜你喜欢

语文知识教学资源语文教学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利用语文知识,培养学生能力
聚焦语文知识 提升语用能力
上语文课,请讲点“语文知识”
临床实验教学中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与应用
土木工程科研资源转化为实践教学资源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