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品德课教师在教学中要发挥教师价值观引领作用

2016-11-07李丹梅

读与写·下旬刊 2016年10期
关键词:引领

李丹梅

摘要:思想品德教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承载着对学生进行正确价值观引导的功能。思想品德课教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倡导者,需要加强对学生正确的价值引导。新课改把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教学目标之一,凸显出价值观的教育是思想品德课堂的灵魂,也是思想品德课堂的落脚点。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尤其需要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得到教师的正确引导。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师必须在课堂上展现自身的榜样作用,以优良的品格引领学生,以价值引领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教学;教师价值观;引领

中图分类号:G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0-0040-02

任何国家和社会都会对个体进行有目的、有意识的价值引导,使个体与群体的价值取向与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保持和谐一致、协调发展。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亟需教师在其思想品德的发展上得到正确引导和有效帮助。否则,学生就难以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进而也难以做出正确的价值取向与价值选择。作为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思想品德课担负着引导学生这一特殊群体价值取向的重任,承载着对学生进行正确价值观引导的功能,鲜明地体现着国家主导意识形态和社会主导的价值观念。

思想品德课教学要强调教师对学生健康向上的价值观的引领,主要是因为学生思想品德价值观教育的现状。现在思想品德教育中存在着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是只注重知识教育,忽略了价值观的教育,仍然是把升学考试、升入重点中学作为学校教学的主要目标。其次是单纯的说教、灌输式的思想教育与学生的思想实际、社会实际相脱离。最后是对学生进行肤浅的价值观引导。这样的教育方式直接导致思想品德课价值观引导的失败。目前学生存在的思想问题很多是和价值观教育的缺失有关,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学必须着眼于当代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的需要,增强思想品德教育,这就决定了价值观的培养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重要性。思想品德课教学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它对学生逐步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起着奠基作用。 所以,教师正确价值观的引领对学生的健康发展尤为重要。

培根曾有精妙的比喻:美德好比宝石,德行之美是人间最美。培养青少年的高尚人格,形成稳定的性格品质,并能外化为美好的德行,应是教育者尤其是思想品德课教师追求的终极目标。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怎样才能实现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呢?

1.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确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教师应把对学生价值观的引领作为教学中的一个重点。思想品德课教师应该是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引导者。要做到这点,自己要学会如何为人,如何为师,在心为德,施之为行。教师应该以平静平凡的心态抵御诱惑,怡然地追求、实现自己的理想, 执著地探究学问, 谦然地注重知识的更新和交叉, 提高自己的学术创新能力,加强综合修养,用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健全的人格,做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引导者,让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感受到阳光雨露。

2.以正确的价值观做保障,建立有价值的教学秩序

有效的价值观引领应巧妙地蕴涵于鲜活的教学内容之中,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水乳交融、相得益彰。教师对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引领应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备知识,而且应该思考怎样才能让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得到培养和升华。课堂必须是一个有秩序的场所,秩序体现着对所有学生的价值关照,引导学生的价值体验应建立在物质秩序、文化秩序、精神秩序之上。教师应注意学科知识与生活主题相结合,努力把基本的思想道德观点、原则融入生活题材之中;结合应用性常识,围绕学生关注的社会或生活热点问题组织教学,全面落实课程目标。同时,还要注意内容目标中有关过程性目标与结果性目标的陈述,准确把握课程标准的要求。

3.倡导研究性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的价值观得以展现

教师应引导学生经历观察、操作、讨论、质疑、探究的过程,富有个性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态度和创新精神。教师在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的同时,还必须重视在教学活动中灵活运用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范例分析中展示观点,在价值冲突中识别观点,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在探究活动中提炼观点,进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认同、确定正确的价值标准的能力。

4.把社会引入课堂,让课堂走向社会

实践导行通常是指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引导学生走出教室,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扩大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社会生活,接触不同行业,体验不同社会角色,以体察、感悟、验证课堂上习得的思想品德知识,促使道德行为在学生不断地实践体验过程中得到完善。所以,教师要组织学生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服务,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教学内容可以从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学生关注的有意义的题材,如,时事政策教育、班级活动等,也要与课堂教学建立互补关系,从而使课程的实施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以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社会参与能力。

教育的本质是唤醒。卡尔·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价值观引领其实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理交互作用或行为的相互影响,是一个人的行为引起另一个人的行为或改变其价值观的过程,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的过程。价值观引领,既是思想品德教师教学的使命,也是思想品德教学的灵魂。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

[2]蓝维.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及其落实. [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8.4

[3]濮存德,胡成林,时敦友.浅谈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的理解.[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9.7

[4]王健康.如何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思想政治课教学. [J].2009.7

猜你喜欢

引领
优化操作感悟 培养学生数感
一片树叶启情思
让生活智慧引领孩子走向智慧的生活方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市场经济关系浅析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实现内容分析到落实语用
以文化为引领加强水利院校德育工作
引领要扎实发展更高效
“6.2.1”教学模式下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师生整体素质提升的改革研究
谈如何引领学生走近京剧
“引领”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