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文化旅游资料翻译简析

2016-11-07叶立刚

读与写·下旬刊 2016年10期
关键词:跨文化译者译文

摘要:旅游资料的翻译是一种特殊的跨文化交际活动。随着中国旅游强国形象的提升,将中文旅游宣传资料翻译成英文愈发重要。文章认为,译者必须要考虑旅游资料英译跨文化的因素,尽量从跨文化的角度进行中国文化信息的交流。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旅游资料翻译

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0-0008-02

1.引言

旅游资料的翻译是一种实用性跨文化翻译。考虑到旅游资料语篇的跨文化和以海外游客为接受对象的特点,对它的翻译必然涉及改写策略。译者应以介绍中国文化、吸引国际游客为原则。本文将结合翻译改写理论,分析旅游资料翻译的改写因素。

2.跨文化翻译

中文旅游宣传资料承载了大量的文化信息。如何将这些文化信息有效地传递给文化背景迥异的国外读者,是旅游资料翻译的重点和难点。何自然认为,"翻译也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行为"。金惠康教授在其专著《跨文化交际翻译续编》中指出:"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两种语言体系所承载的文化特征表现为完全重叠、部分重叠、不同、类似、相同、文化空缺或互相矛盾。"对于文化缺省和互相矛盾的文化特征,要求译者尽最大努力去弥补和调整文化空缺,以消除跨文化交际中的深层次障碍,最终达到两种文化互相有无、互相融合的目的。换言之,译者需要充分考虑目的语读者的需求与认知能力,需要在这一个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的任务重点是传递出准确地原文蕴含的文化信息,根据译者自己对译文读者的认知特征做出综合估量,然后用适合的表达方式帮助读者找到原文与译文语境之间的最佳的对等,实现最成功的的交际。

翻译的本质表明:由于原语读者和译语读者信息预设量不尽相同,因此在解读文本时,译者视域和作者视域不可能完全重合。基于原文读者与译文读者认知环境与文化习俗不尽一致,原文与译文受各自不同的交际环境影响,为实现译文预期的交际功能,就必须做出跨文化交际方面的适当调整。旅游资料的翻译不应该仅仅是两种语言间的转换,更是一种民族文化的解构,译者应考虑其对旅游宣传文本的可接受性,成功实现跨文化翻译中的文化信息交流。旅游文化信息的传递必须是译者一种自觉的言语行为,而绝非简单的找出词典上的对应词,却将文化信息弃之荒野。

3.跨文化视域中的旅游资料翻译简析

作为一种对外宣传资料,旅游资料语篇有两大功能:一是传递信息,二是诱导行动。翻译的目的在于吸引广大海外游客,激发游览兴趣,并增强对异国文化信息的了解。这类文本的核心是目标语读者。在实际旅游生活中,外国旅游读者可能会因文化差异对富含文化背景的译文往往会有理解上的困难,故译者应该调整文化信息,增加相应的文化背景解释或注释。考虑到目的语读者更有效地接收信息,译者有时应添加新信息来加强传播效果。作为目的语读者的英文读者因缺乏相关的文化背景,倘若直译,势必影响到信息的有效接受。旅游资料翻译的目的就是有效地传播中国文化来吸引外国游客参观。只有准确诠释文化语境,译语才能从文化意义的角度恰当地再现原语文化所要传达的意义及信息,如,河南南阳著名景点"内乡县衙"被译为"Yamen in Neixiang County"。对于汉语读者来说,"衙门"极具传统的国文化特色。然而对于不太了解中国封建文化的海外游客来说,"Yamen"是为何概念呢。这里倘使一味坚持音译,很难取得跨文化交际的效果。但是如果译为"China's first feudal County Office - Neixiang County Office",其包含的文化信息内容一目了然,很好地激起游客的参观兴趣,加深对中国古代郡县政府制度的认识。

中国拥有丰富悠久的人文景观,其蕴含的文化信息渊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华夏文化历史进程中,人类的历史社会活动、流传下来的诗词歌赋也赋予了人文景观深刻的文化内涵。古文诗词在旅游资料中频频出现,引经据典,涵义深刻。译者应具有丰富的文化背景知识,对翻译中涉及到的文化信息能够准确适当地传达给目的语游客。下面是岳阳楼景点的《岳阳楼记》中最后一段的英译:

原文: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译文:Ah! I have tried to study ancient statesmen's minds, which might differ from those of the above-mentioned people in that they were unaffected by the state of landscape or vicissitude of life. When serving in court they worry about the people; when among the common people they worry about the monarch…

原文中的"仁人","居庙堂","处江湖"可以说是汉语独有的文化负载词。此类词汇在文化旅游资料中比比皆是,文化底蕴丰富,最能体现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信息。"仁人"译为"statesmen",是考虑到作者范仲淹的官员身份,英文意义接近"政客、公务员",基本上达到了翻译的跨文化交际目的;"庙堂"原意寺庙之意,比较接近"temple",但是译者从语篇原义出发,推论出"政府、附院"之意,译作"serving in court ",比较贴近原文意图,降低了游客的阅读难度,非常有助于外国游客了解中国文化。

4.结语

中文旅游资料的翻译是一种重要的中外文化交流方式。文章认为旅游资料翻译欲达到较好的翻译效果,译者必须采取灵活翻译策略,从跨文化的视角来破译源语非语言符号即文化信息内涵,努力将旅游资料中的文化信息准确地传递给海外游客,以促进我国涉外旅游行业在国际舞台上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金惠康.跨文化交际翻译续编[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

[2]欧阳莉.岳阳楼英语导游与中西文化理解的差异[J].云梦学刊,2011(2).

[3]潘卫民.景点英译的格式塔诠释[J].中国科技翻译,2006(04).

作者简介:

叶立刚(1974-),河南许昌人,河南工业大学外语学院教师,硕士,研究方向:英美文化与文学翻译研究。

猜你喜欢

跨文化译者译文
Stem cell-based 3D brain organoids for mimicking,investigating,and challenging Alzheimer’s diseases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译者的适应与选择
译文摘要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I Like Thinking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元话语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研究
论词汇的跨文化碰撞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