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府有为 乱象可治

2016-11-05廖俊平

中国房地产·综合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核验房源中介机构

廖俊平

8月16日,住建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民银行、税务总局、工商总局、银监会七部门联合召开新闻通气会,共同解读了七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房地产中介管理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建房〔2016〕168号,以下简称《意见》)。

今年以来,住建部已经通过多种方式发出声音,强调要开展专项整治,打击违法违规的中介机构、从业人员,提高房地产中介服务的整体质量和服务水平(见5月本专栏《期待专项整治的效果》)。几个月来,的确看到了地方政府有一些整治的动作,但对整个行业的触动似乎尚不明显。这次七部委联合发文,让我们看到了政府大力治乱的决心,也看到了即将采取的治乱手段,相信这些措施是能够真正发挥作用的。

在七部委于2016年7月29日联合发出的《意见》中, 除了在“规范中介服务行为”部分对房地产中介机构和中介从业人员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以外,还对政府部门的行为提出了要求,这正是《意见》的关键所在。

首先在文件接收单位上,明确了物价局、通信管理局等单位(和发文的七部委对口的其他下属单位当然是要收文并照办的)。而在《意见》的第二和第三部分,涉及的都是对政府部门的具体要求。

《意见》的第二部分“完善行业管理制度”,全部是对政府主管部门的具体要求——

“(七)提供便捷的房源核验服务。市、县房地产主管部门要对房屋产权人、备案的中介机构提供房源核验服务,发放房源核验二维码,并实时更新产权状况。积极推行房地产中介服务合同网签和统一编号管理制度。房地产中介服务合同编号应当与房源核验二维码关联,确保真实房源、真实委托。中介机构应当在发布的房源信息中明确标识房源核验二维码。

“(八)全面推行交易合同网签制度。市、县房地产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国办发〔2010〕4号)要求,全面推进存量房交易合同网签系统建设。备案的中介机构可进行存量房交易合同网上签约。已建立存量房交易合同网签系统的市、县,要进一步完善系统,实现行政区域的全覆盖和交易产权档案的数字化;尚未建立系统的,要按规定完成系统建设并投入使用。住房城乡建设部将开展存量房交易合同网签系统建设和使用情况的专项督查。

“(九)健全交易资金监管制度。市、县房地产主管部门要建立健全存量房交易资金监管制度。中介机构及其从业人员不得通过监管账户以外的账户代收代付交易资金,不得侵占、挪用交易资金。已建立存量房交易资金监管制度的市、县,要对制度执行情况进行评估,不断优化监管方式;尚未建立存量房交易资金监管制度的,要在2016年12月31日前出台监管办法,明确监管制度并组织实施。省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对所辖市、县交易资金监管制度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并于2016年12月31日前将落实情况报住房城乡建设部。

“(十)建立房屋成交价格和租金定期发布制度。市、县房地产主管部门要会同价格主管部门加强房屋成交价格和租金的监测分析工作,指导房屋交易机构、价格监测机构等建立分区域房屋成交价格和租金定期发布制度,合理引导市场预期。”

上述要求,有些是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已经在做的(但也不是全国各地所有的地方政府主管部门都已经做了),有些是几乎从未做过的,例如“市、县房地产主管部门要对房屋产权人、备案的中介机构提供房源核验服务,发放房源核验二维码,并实时更新产权状况。”政府若能主动做好这些工作,监管到位也就指日可待了。

《意见》的第三部分“加强中介市场监管”,则既是对政府部门提出的要求,也是对中介机构和中介从业人员提出的严格要求——

“(十一)严格落实中介机构备案制度。中介机构及其分支机构应当按规定到房地产主管部门备案。通过互联网提供房地产中介服务的机构,应当到机构所在地省级通信主管部门办理网站备案,并到服务覆盖地的市、县房地产主管部门备案。房地产、通信、工商行政主管部门要建立联动机制,定期交换中介机构工商登记和备案信息,并在政府网站等媒体上公示备案、未备案的中介机构名单,提醒群众防范交易风险,审慎选择中介机构。

“(十二)积极推行从业人员实名服务制度。中介机构备案时,要提供本机构所有从事经纪业务的人员信息。市、县房地产主管部门要对中介从业人员实名登记。中介从业人员服务时应当佩戴标明姓名、机构名称、国家职业资格等信息的工作牌。各地房地产主管部门要积极落实房地产经纪专业人员职业资格制度,鼓励中介从业人员参加职业资格考试、接受继续教育和培训,不断提升职业能力和服务水平。

“(十三)加强行业信用管理。市、县房地产主管部门要会同价格、通信、金融、税务、工商行政等主管部门加快建设房地产中介行业信用管理平台,定期交换中介机构及从业人员的诚信记录,及时将中介机构及从业人员的基本情况、良好行为以及不良行为记入信用管理平台,并向社会公示。有关部门要不断完善诚信典型“红名单”制度和严重失信主体“黑名单”制度,建立健全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对诚实守信的中介机构和从业人员,在办理房源核验、合同网签、代办贷款等业务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实施“绿色通道”等便利服务措施;在日常检查、专项检查中优化检查频次;在选择中介机构运营管理政府投资的公租房时,优先考虑诚信中介机构。对违法违规的中介机构和从业人员,有关部门要在依法依规对失信行为作出处理和评价的基础上,通过信息共享,对严重失信行为采取联合惩戒措施,将严重失信主体列为重点监管对象,限制其从事各类房地产中介服务。有关部门对中介机构作出的违法违规决定和“黑名单”情况,要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依法公示。对严重失信中介机构及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和对失信行为负有直接责任的从业人员等,要联合实施市场和行业禁入措施。逐步建立全国房地产中介行业信用管理平台,并纳入全国社会信用体系。

“(十四)强化行业自律管理。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建立健全地方行业协会组织。行业协会要建立健全行规行约、职业道德准则、争议处理规则,推行行业质量检查,公开检查和处分的信息,增强行业协会在行业自律、监督、协调、服务等方面的功能。各级行业协会要积极开展行业诚信服务承诺活动,督促房地产中介从业人员遵守职业道德准则,保护消费者权益,及时向主管部门提出行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十五)建立多部门联动机制。省级房地产、价格、通信、金融、税务、工商行政等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市、县工作的监督和指导,建立联动监管机制。市、县房地产主管部门负责房地产中介行业管理和组织协调,加强中介机构和从业人员管理;价格主管部门负责中介价格行为监管,充分发挥12358价格监管平台作用,及时处理投诉举报,依法查处价格违法行为;通信主管部门负责房地产中介网站管理,依法处置违法违规房地产中介网站;工商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中介机构工商登记,依法查处未办理营业执照从事中介业务的机构;金融、税务等监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配合做好房地产中介行业管理工作。

“(十六)强化行业监督检查。市、县房地产主管部门要加强房地产中介行业管理队伍建设,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健全日常巡查、投诉受理等制度,大力推广随机抽查监管,建立“双随机”抽查机制,开展联合抽查。对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中介机构和从业人员,应当责令限期改正,依法给予罚款等行政处罚,记入信用档案;对违法违规的中介机构,应按规定取消其网上签约资格。对严重侵害群众权益、扰乱市场秩序的中介机构,工商行政主管部门要依法将其清出市场。”

我们尤其关注的是:“市、县房地产主管部门要会同价格、通信、金融、税务、工商行政等主管部门加快建设房地产中介行业信用管理平台,定期交换中介机构及从业人员的诚信记录,及时将中介机构及从业人员的基本情况、良好行为以及不良行为记入信用管理平台,并向社会公示”以及“建立多部门联动机制。省级房地产、价格、通信、金融、税务、工商行政等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市、县工作的监督和指导,建立联动监管机制。”

有些看似危害不大的不良行为,却给房地产中介行业带来很坏的社会影响,例如中介从业人员乱打骚扰电话的问题一直是行业痼疾,如果政府通信主管部门能够下力气配合整治,就能从小处开始让房地产中介行业向良性发展。

《意见》对行业协会也提出了非常具体的要求:“行业协会要建立健全行规行约、职业道德准则、争议处理规则,推行行业质量检查,公开检查和处分的信息,增强行业协会在行业自律、监督、协调、服务等方面的功能。各级行业协会要积极开展行业诚信服务承诺活动,督促房地产中介从业人员遵守职业道德准则,保护消费者权益,及时向主管部门提出行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这些具体的要求给行业协会提供了具体的工作方向。

行业协会由行业从业机构和从业人员之间约定而来,政府所具有的行政权力行业协会是依法不能行使的,笔者曾经对行业协会的工作提出了八个字的定位:“协助、配合”,这四个字是协会面对政府所为,“引导、倡议”,这四个字是面对会员所为。说到底,只有在政府依法作为的前提下,行业协会才有可能发挥作用。所以,本次七部委联合发布《意见》,强力作为,实乃行业从业者和行业协会从业者都抚掌称快之事。

注:本文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批准号:71231008)的支持。

王春敏/责任编辑

猜你喜欢

核验房源中介机构
2020年度新闻记者证核验人员名单公示
停下!请接受身份核验
《金桥》2020年度新闻记者证拟通过年度核验人员名单公示
《中外玩具制造》编辑部2020 年度核验新闻记者证公示名单
在线民宿首次出租间隔时长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信号理论视角
常州市以“成长值”管理制度探索中介机构监管模式
中介机构参与下联盟企业知识转移的三方利益博弈分析
2017年保险专业中介机构情况汇总表
政府购买统计服务及统计中介机构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