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整合思维的大学专业承诺教育路径分析

2016-11-05宋专茂

关键词:建构思维专业

宋专茂

(广州大学  教务处,广东  广州 510006)

基于整合思维的大学专业承诺教育路径分析

宋专茂

(广州大学教务处,广东广州 510006)

专业承诺是支撑大学生成长为优秀专业人才的重要心理条件,但国内大学生专业承诺发展存在总体水平偏低并随年级递增而下降的现象,不利于专业人才的培养。大学应针对这一问题的复杂性,理性地选择以培养学生整合思维为切入点,使专业承诺认知框架及动力体系的建构基于一定整合思维水平之上,同时注重打造整合式专业承诺教育教学体系及制度文化,以促进大学生专业承诺品质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专业承诺;整合思维;专业承诺教育;路径

一、问题的提出

大学以培养社会所需专业人才为使命,这从客观上要求大学在开展专业教学条件建设的同时,也应重视对学生专业承诺的教育。因为,大学生成长为优秀的专业人才,不仅与外部客观教学条件有关,更离不开学生主体专业承诺品质的支撑。而所谓专业承诺,是指人们认同所学专业并愿意付出相应努力的积极态度和行为。[1]专业承诺的特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专业目标与价值能有坚定的信仰与认同;二是愿意为专业付出较多的努力;三是渴望继续成为专业的一份子。[2]

从概念的内涵特征上不难推知,专业承诺乃是专业人才培养或专业教学过程赖以进行的重要主体条件,它直接关系到学生专业学习思想的稳定、对专业学习的投入度及其学业成就,并对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形成本源性影响。从高等教育管理层面上看,专业承诺是专业教育与职业生涯(或就业教育)所应追求的共同目标之一,重视专业承诺教育意味着抓住了专业教育与职业生涯教育(或就业教育)之间的链接点。这对解决两者之间长期存在的“两张皮”、互相分离的现象无疑有着黏合剂和连接通道的作用,从而有利于实现专业教育与职业生涯教育之间的融合,形成合力,共同促进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可以说,专业承诺教育是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抓手。大学应有计划、有系统地开展专业承诺教育,培养大学生专业承诺品质,提高其专业承诺水平。然而,一些实证调查研究结果显示,[3-5]国内大学专业承诺教育不容乐观,存在着大学生专业承诺水平总体偏低并随年级递增而下降的现象。这与欧美一些国家如美国、德国等大学生专业承诺发展水平普遍较高而且稳定的特点相比,存在明显差距,[6]甚至也远不及台湾地区大学生的专业承诺发展水平。[7]何以应对大学专业承诺教育不理想的现状?不少有识之士针对高校学生频繁流露出专业思想不稳定的现象,提出高校要重视专业思想教育的主张。那么,如何有效开展专业承诺教育工作?由于大学生专业承诺的发展涉及个体内在心理动力、经济社会环境、教育教学引导方式等多个层面,属于以内因为主导的复杂问题。对于这种复杂问题,正如戴维J.拉珀特和路易萨·马斐在美国《科学》上发表的《对整合思维的呼唤》(A Call for Integrative Thinking)一文中所指出的那样,是需要人们借助整合思维方式来解决的。[8]

二、整合思维的概念及其理论

整合思维(Integrative Thinking)是随着人们对事物复杂性及事物之间整合关系认识的深入而创生的概念。这一概念起于何时尚无定论,但有不少学者认同澳大利亚心理学家格拉哈姆·道格拉斯(Graham Douglas)是正式提出其定义的先驱者。根据道格拉斯的观点,整合思维是人们在大脑中对直觉、推理和想象进行整合,以便为解决某个领域问题而形成全面又连贯的策略、程序结构、行动方案或综述评价等的过程。[9]显然,该定义侧重于对整合思维现象的描述,给其他研究者留下很大的探讨空间。随后,美国心理学家肖沃斯(Showers)即通过实验研究发现,评价性整合思维也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10]所谓评价性整合思维,是指在头脑中把关于人或事物特征的对立性评价观念整合成复合观念的思维活动。譬如,“我不聪明”“我很勤奋”两个对立观念被整合成复合观念:“我不聪明,但我很勤奋。”这种整合思维活动,已被证实对主体具有降低负面自我认知的作用。美国另一著名心理学家拉波维维夫(Labouvie-Vief)则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提出了整合思维是建立在一定认知、情感和意志成熟水平基础之上,并以认知、情感和意志为主要整合内容的思维活动。[11]笔者认为,整合思维是在人脑中把被认为有助于产生较优功能的诸事物或事物要素组合成新事物的心理活动。这里,“功能”一词泛指一切事物功能、价值;“事物”既指客观物质,如校舍、教学仪器、图书等,也包含主观精神的事物,如观念、想象、情感体验、计划方案等。

根据芬兰心理学者卡里奥(Kallio)的观点,[12]整合思维对人的思维方式和认知信念所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如下五个方面:(1)在整合思维活动过程中,主体以寻求更优事物功能为取向,而不管参与整合的原事物之间是否属于同一范畴,是否存在对立、相反关系,并且整合的基本寻求手段是利用已有事物或要素来建立新事物;(2)被用于整合的事物或要素不是盲目随机选取的,而是建立在尽可能多的分析、比较和综合现有事物特征之基础上,其选择的内在逻辑标准是功能上的同一性;(3)整合的结果以形成新的有机整体事物为原则,其中可能隐含对其他思维方式,如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等的运用;(4)从个性心理特征上看,整合思维体现为个人的一种能力、思维活动方式或信息加工方式,存在一定的结构和程序,可通过学习而形成和发展;(5)整合思维的发展,最初表现为对立概念或观念的联想。随着个人直接或间接经验的积累,对事物认识的丰富或从片面走向全面,整合思维将逐渐获得辩证思维的支撑。

在关于整合思维的结构与过程特征方面,加拿大著名学者罗杰·马丁(Roger Martin)根据其大量访谈调查研究结果,认为整合思维存在一定的稳定心理结构和过程特征,其结构通常由整合思维态度(立场)、思维工具和思维经验所组成;整合思维的过程一般历经因素凸显(salience)、因果关系(causality)、组织构架(architecture)、决策生成 (resolution)四个阶段。[13]这四个阶段的特征表现为四个方面:(1)在因素凸显阶段,整合思维者善于扩大所涉因素的思考范围,尽可能多地表征关联因素,不惧怕因素增加所带来的问题复杂化,相信在纷繁复杂的问题情境中不会迷失方向,复杂中蕴含着解决问题的良方;(2)在寻找因果关系阶段,整合思维者不接受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积极考虑多方面的、间接的因果关系;(3)在组织构架阶段,整合思维者不是将问题整体拆分为若干独立的部分来逐一解决,而是始终从问题的全局出发来着手处理各个部分;(4)在决策和方案生成阶段,整合思维者不会勉强接受现成方案的拼凑或从几个勉强的现成方案中选择其一,而是设法整合各种有益因素,费尽周折去寻找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

借助整合思维方式,我们可通过采取整合式认知框架的重构和教育教学体系的建构等对策,来解决大学专业承诺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

三、基于整合思维的专业承诺教育路径分析

(一)以培养整合思维为突破口,促进整合式认知框架和动力体系的建构

既然专业承诺是认同所学专业并愿意付出相应努力的积极态度和行为,可见专业认同感在专业承诺品质发展中起着基础和关键的作用。然而,人对事物的认同与思维方式和认知信念密切相关,这是认知心理学早已证明了的事实。因而在逻辑上,可通过改变专业的认同方式和信念来提升专业的认同感及相应的态度和行为。同时,心理学业已证明,整合思维在帮助人们增强对事物认知的多向性、创新性和复杂性问题解决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14]由此,我们可以理性地选择以培养整合思维方式为突破口,通过帮助学生建构专业学习与生涯发展整合式认知框架及动力体系,来达到有效培养其专业承诺品质之目的。那么,如何找准整合思维培养的突破口,帮学生建构整合式认知框架和动力体系呢?

罗杰·马丁关于整合思维的研究给我们的启示是,在培养学生整合思维能力或方式的过程中,应从整合思维态度、思维工具和思维经验三个方面进行。就促进专业学习与生涯发展整合式认知框架建构活动而言,教育者可设计四个对应的训练环节来帮助学生。

第一,在因素凸显环节,引导学生以有助于专业和生涯获得较优发展为认知取向,从辩证思维的普遍联系角度来审视专业学习与生涯发展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同时,运用逆向思维、对立联想等思维工具来突破日常逻辑思维的路径依赖,使学生对专业学习与生涯发展关系的思考能够突破普通逻辑范畴之间的界限,将不同范畴、对立等事物因素纳入专业学习或生涯发展思考的视野,并作为可融合的对象看待,从而为专业学习或生涯发展的路径创新拓展空间。

第二,在寻找因果关系环节,引导学生打破传统观念和惯性思维的约束,积极探索专业学习与生涯发展之间的多样性、间接性因果关系,而不是轻易接受专业学习与生涯发展之间简单的线性关系。这一环节的关键任务,是要促使学生养成发散思考“非线性”因果关系和尝试找出多种因果关系可能性的习惯,并善于分析、比较,以形成多元的专业学习与生涯发展认知信念,从而为整合式认知框架的建立奠定科学而丰富的信念基础。

第三,在组织构架环节,引导学生始终从生涯发展全局来着手处理所涉局部专业学习问题。这当中的关键是要培养学生“并行”处理专业学习与生涯发展关系的技巧和习惯,即基于生涯发展的可能空间来理解、分析所涉专业课程学习或专业实践的性质、作用等,尽量避免将专业学习与生涯发展的整体关系拆分为若干独立的“专业—职业”部分而逐一解决的“串行”思维方式。这样,可最大限度地减少认知上对重要因果关系的遗漏,为建构博取所长的整合式专业学习与生涯发展认知框架提供思考路径。

第四,在决策和方案生成阶段,引导学生以开放的心态对待所有专业学习方案,并设法整合各种有益因素,不惜费尽周折也要寻找出最有利于生涯发展的解决方案。这一阶段的关键在于形成自主决策意识,避免因盲目跟从他人而从几个勉强的现成专业学习方案中选择其一,或对现成学习方案作简单拼凑。同时,还要重视培养学生勇于接受专业学习方案与生涯发展之间关系的不确定性或模糊性,以保障最佳决策或方案不被扼制。

此外,在专业承诺动力体系的建构上,可借助学生整合式认知框架的运用来促进有关专业学习与生涯发展的新认知领域、新信念和兴趣点的生成,从而内在地支撑其专业学习所需要的积极态度和行为。因为,整合式认知框架的形成,能为学生提供审视专业发展、专业学习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之间关系的有效认知工具。显然,这有助于全面而深入地认识专业学习的资源和潜力,发掘丰富多彩的专业生长点,为专业承诺发展获得内在动力和依托,从而更好地发挥创造潜能。

(二)建构整合式专业承诺教育教学体系

从学生发展与教育关系的角度看,专业承诺的发展源于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专业理论知识及技能的掌握和运用,是主体对这些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的整合,使其达到相互促进的过程和结果。因而在促进学生专业承诺发展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育者不仅要重视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知识与专业技术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且要努力创造条件,让他们体验有关知识技能在职业实践中的运用过程(这类似于隐性知识),通过积累和更新经验促进就业创业智慧的形成。可以说,只有这两者的结合,才是有效促进学生专业承诺品质形成和发展的本源性基础。由此,我们依照整合思维的逻辑,从培养学生专业承诺品质出发,寻找一切条件,建构有效的教育教学体系。

第一,确立整合式专业承诺教育教学体系建构的基本逻辑路径。一般而言,学生专业承诺品质的培养,主要通过职业生涯辅导、专业理论与技术教学以及集中实践等课程教学模块来实现。这些模块按实施场所又可以划分为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教学;按教学形式则可分为集中性授课、个别辅导、分散性实践教学、合作性实践教学等。纵观目前专业承诺品质培养的现状,专业承诺教育各环节间各自为阵、互相独立的现象较为突出,各环节间缺少横向联系,难以形成整体的教学合力,这是影响专业承诺品质培养质量的重要设计因素。因此,建构整合式专业承诺教育教学体系,需要确立以发展专业承诺为主线的教育观念,将专业教育与职业生涯教育(或就业教育)统一到这样的主线上:职业生涯教育与专业知识技能教学相结合——整合思维方式与技能培养——促进学生就业与创业智慧的生成——培养专业承诺品质。与此同时,要在这一主线引导下,通过建立专业承诺教育教学各环节或者内容间的联结点,将职业生涯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以培养学生整合思维方式与技能为切入点,把培养学生就业创业智慧作为手段(事实上也是目标),使专业承诺品质的发展建立在就业创业智慧生成的基础上,由此形成一个“多层次、多立面”的教学图谱。这便是整合式专业承诺教育教学体系建构的基本逻辑路径。

第二,找准联结点,建立“整合式”专业承诺教育教学体系框架。依照整合式建构的基本逻辑路径,专业承诺教育体系的设计涉及三个主要教学要素或环节:(1)培养目标,包括专业承诺品质、整合思维方式、就业创业智慧等;(2)课程模块设计,包括职业生涯辅导课程、整合思维方式等通识教育或跨学科课程、专业理论与技能教学课程等模块;(3)教学方式,包括课堂教学、专业实训、社会调查、职业生涯辅导、就业创业实践等。这些教学要素或环节间是如何联系的?是单向性的还是双向性的,抑或是多向环路性的?这是专业承诺教育教学体系建构中必须明确的问题。从整合式教学设计需要来看,专业承诺教育教学体系的框架结构应是内在逻辑关联的。但要使各教学要素或环节之间发生相互关联,必须找到其现实中的联结点,即整合点。从教学实践观察来看,课程模块之间的联系可通过基层教学组织、师资队伍结构调配来实现;课程教学目标、教学方式之间的联系则可通过校内教学政策与制度安排、教学研究、沟通与协作等来实现。这样,我们可根据各教学环节和学生学习的特点,借助各联结点的纽带作用,建立起可操作的“整合式”专业承诺教育教学体系(见图1)。图中的双向箭头表示相邻模块或组织环节之间是双向互通的,由教学主体角色转换、教学对象和工具使用及信息反馈等活动来实现。

图1 整合式专业承诺教学体系示意图

由图1可以看出,整合式专业承诺教学体系中的职业生涯辅导课程模块和整合思维或跨学科课程模块,是培养学生专业承诺品质的重要教学内容。鉴于目前的教学现实中,虽然也开设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大学生创业基础这两门课程,但是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本文的设计往往是分离的,很难起到培养整合思维方式与技能的作用,也难以达到促进学生未来就业创业智慧生成的目标。因此,把教学改革的切入点放在培养学生整合思维方式上,并通过整合思维方式来促进就业创业智慧的生成、培养专业承诺品质,这显然符合实际需要,也非常迫切。总体而言,整合式专业承诺教育教学体系是比较有利于培养学生专业承诺品质的。

第三,设计“整合式”专业承诺教育教学方法。整合式专业承诺教育教学体系是一个“多层次、多立面”的教学图谱,其中所镶嵌的教学方式与方法要求从两个方面来改善。其一,实行开放式教学。这种开放式教学不同于传统按部就班式教学,学生自主选择余地更大、教学各环节间的联系更为紧密,它要求每个班级、每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设计个性化的学习图谱;教师则根据学生学习图谱的内容和进程,设计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使教学更有针对性、灵活性和多样性,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投入度和自主参与的积极性。其二,以项目或主题为中介,采取师生团队协作的方式进行教学。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共同组成协作团队,或者称之为“教学共同体”,以项目或主题学习为内容,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来顺利完成学习的任务。如对“创业方法”这一教学主题,要求提出多项措施来推进创业项目管理知识与技能的系统化,其中每一项措施都应通过师生互动来共同发现、增补和完善。对于学生已经掌握的创业方法知识与技能则由学生来讲解,教师只需阐明创业的操作要领、注意事项以及融资管理等。这样可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创造性与成就感。

总之,建构上述整合式专业承诺教育教学体系的目的,是要促进学生关于职业生涯,即就业创业智慧形成与专业承诺品质发展的统一。其实现逻辑是:在人的专业学习与职业活动过程中,专业承诺品质的发展与就业创业智慧同在,并整合于就业创业的实践中。这就是说,一方面,要让学生在就业创业教育的环境下形成对就业创业价值取向、知识经验、行动方式、社会需要与规制间的统一观念,并将其作用于就业创业教育过程,使学生的专业承诺教育获得智慧的内涵;另一方面,又要使学生的智慧赋有专业承诺教育的品格,即学生在面对专业承诺发展问题时,能够整合对专业承诺发展问题的解释和对就业创业问题的解决,展现出对“应当做什么”的价值认同和“应当如何做”的理性追问之统一。也正是为了此目的,在开展专业承诺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引入整合思维方式教育,促进学生就业创业智慧的生成,并用就业创业智慧统帅就业创业实践,使他们成为职业人生的“睿智者”。这便是专业承诺教育教学的最高境界和追求。

四、结 语

大学生专业承诺品质发展总体水平偏低并随年级递增而下降,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体制下的普遍现象。导致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是复杂的,这当中可能存在类型、层次等的差异,例如,就读于文科专业与工科专业,或就读于社会声誉较高与社会声誉较差的高校的学生,其专业承诺发展水平至少从感性上理解是有所差别的。如果从主客观条件来分析的话,不同类型学校不但在教育资源数与量上有着很大的差别,而且在教育理念、教育政策、教学管理、教学计划的实施等各个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也可能隐含着学生专业承诺品质发展与所处教育环境存在相关性的规律。

然而,正如辩证唯物论所揭示的那样,外因只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内因才是根据。从根本上说,促进学生专业承诺品质发展属于职业心理和思想教育领域的范畴。因为,无论就读于何种类型的学校或专业,学生专业承诺的发展最终取决其内在心理动因。同时,大量教育实践也证明,凡是胸无大志的学生,专业学习的动力就会明显地不足。因此,提高和改善学生专业承诺品质的关键在于增强其专业认同感及动力体系支撑。具体到目前形势而言,就是要将学生的在校课程学习与实现中国伟大梦想的历史责任感结合起来。这就涉及到如何把促进学生专业承诺品质发展有机地结合到各门课程教学中去的问题。整合思维方式的引入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比较恰当的思维工具。

总之,在改善大学专业承诺教育、培养大学生专业承诺品质的问题上,需要我们理性地选择以培养学生的整合思维方式为切入点,使学生专业承诺认知框架及动力体系的建构都能基于较高整合思维水平之上,这将有利于学生多元地认知专业学习的资源和潜力,激发他们对专业学习与社会需要结合点的创生,促进内生性动力的发展。与此同时,要重视建构整合式专业承诺教育教学体系,形塑坚实的专业承诺教育文化,以便为开展基于整合思维方式的专业承诺教育创造条件。这乃是解决当下国内大学专业承诺教育问题的有效路径。

[1] 连榕,杨丽娴,吴兰花.大学生的专业承诺、学习倦怠的关系与量表编制[J].心理学报,2005,37(5):632-636.

[2] ARANYA N,J POLLOCK,J AMERNIC.An Examination of Professional Commitment in Public Accounting[J].Accounting Organizations and Society,1981(6):271-280.

[3] 罗亚莉,刘衍玲,刘云波.大学生专业承诺现状的调查研究[J].高教探索,2008(2):120-123.

[4] 连榕,杨丽娴,吴兰花.大学生专业承诺、学习倦怠的状况及其关系[J].心理科学,2006,29(1):47-51.

[5] 王亚琨,肖少北,张进辅.大学生专业承诺现状及应对策略[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1(1):31-39.

[6] BLAN G.Testing for a four-dimensional structure of occupational commitment[J].Journal of occupation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2003(12):469-488.

[7] 王以仁.师院生任教承诺之研究[J].嘉义师院学报,1992(6):41-50.

[8] DAVID J.RAPPORT,LUISA MAFFI.A Call for Integrative Thinking[J].Science,2013,339(6123):1032.

[9] KRISTENNEHEMIAHHORST.IntegrativeThinking[M].Dign Press,2012:72.

[10]SHOWERS C.Evaluatively integrative thinking abou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elf[J].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1992,18:719-729

[11]LABOUVIE-VIEF G.Dynamic integration:Affect,cognition,and the self in adulthood[J].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2003(12):201-206.

[12]EEVA KALLIO.Integrative thinking is the key:An evaluation of current research into the development of adult thinking[J].Theory&Psychology,2011(6):785-801.

[13]MARTIN R.The Opposable Mind:Winning Through Integrative Thinking[M].Boston:Harvard Business Press,2009:55-67.

[14]MARTIN R.How Successful Leaders Think[J].Harvard Business Review,2007(6):60-67.

[责任编辑 罗海丰]

A Path out of the Predicament of Professional Commitment in Higher Education:Based on Integrative Thinking

SONG Zhuanmao
(Academic Affairs Office,Guangzhou University,Guangzhou,Guangdong 510006,China)

Professional commitment is a key psychological factor make students excellent professional talents. But the professional commitment education in domestic universities is not efficient.The level of students'professional commitment not only is generally low,but declines with the grade increasing.This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cultivation of professional talents.Universities should rationally cultivate the integrative thinking of students as the starting point according 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problem,mak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ognitive framework of professional commitment and power system based on a higher level of integrative thinking;at the same time,we should create an integrative teaching system and culture of professional commitment education.Thus makes a path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professional commitment education.

professional commitment;integrative thinking;professional commitment education;path

G645

A

1671-394X(2016)07-0070-06

2015-11-06

宋专茂,广州大学副研究员,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建构思维专业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