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航空自卫队的远虑和近忧

2016-11-04施洋

报刊荟萃·非常关注 2016年9期
关键词:空战格斗军机

施洋

随着中日两国空中实力的接近,日本航空自卫队最近很受“打击”。据几家日本媒体称,6月17日,航空自卫队派F-15J战机拦截中国军机并进行警告,但中国军机没有立刻撤离,航空自卫队飞机与中国军机多次正面相对。航空自卫队飞机为躲避风险,发射了干扰对方军机的红外干扰弹,然后飞离空域。

自卫队的“春秋笔法”很快被解放军所揭穿,按照中国军方的说法,当天中国军队两架苏-30战斗机在东海防空识别区例行性巡航。日两架F-15战机高速逼近挑衅,甚至开启火控雷达对我军照射。我军机果断应对,采取战术机动等措施,日机投放红外干扰弹后逃逸。

综合中日两种说法,双方的表态都认可了中日战机在空中展开了接近实战的近距离格斗,且最后格斗以中国战机成功咬尾获胜,日机发射红外干扰弹败退告终。作为美国在亚太最为倚重的友军航空力量,航空自卫队一贯在获得新的空战装备上占据优先地位。204航空队作为亚洲最早换装三代机的部队之一,其训练强度在日本也是数一数二。由于师承西方体系加上飞行时数不少,航空自卫队总是有着自己的飞行技术远胜中俄的自信。相比之下,中国海军的“海空雄鹰团”近年来为辽宁舰上舰载机部队输送了大批精英飞行员,技战术水平已经不在巅峰水平。

204航空队这样的头等精锐在实战中输给了中国海军的二等精锐“海空雄鹰团”,使这次“偷鸡不成蚀把米”的对抗不仅给航空自卫队的士气予以沉重的打击,也成为象征中日空权在东海进一步逆转的里程碑。

中国空中力量在技术和飞行素质上的双重进步使得航空自卫队原本的优势变成了劣势,而要扭转这样的局势,除了靠见效缓慢的训练强化外,换装新装备可能是最立竿见影的。这一点上,航空自卫队可算是“高瞻远瞩”。但在战机换代这件事情上,日本却真正是“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早在21世纪初年美国刚刚开始装备F-22“猛禽”战机,并开始推销空战能力较弱的F-35时,日本就听信洛马公司不切实际的保证,坚决不睬F-35,专心游说美国重金求购F-22,但直到F-22停产也未如愿;在F-22停产不得已购买F-35A前后,则开始开发日本国产隐形战机(虽然受限于技术能力不足等原因,自制战机计划一直没有可观进展);在美军传出要复产F-22消息后,日本又重整旗鼓,打算再次试购F-22……但是计划赶不上变化,随着本国引进五代机计划一再拖延,对面中国的歼-20成军的日期却是一天天迫近。

按照美国方面的估计,中国空军的五代机最慢在5年之内就要投入现役,而无论是复产F-22(实际是要用最先进的技术对F-22进行彻底改进)还是更不靠谱的自研五代机都要经历远远超过5年的时间,而5年内唯一可能形成战斗力的F-35A则因为美国自身的需要,在空战性能上存在着严重的缺陷。这种缺陷虽然在与传统战机对抗时可以靠雷达等电子设备和隐身性能上的优势掩盖,但在电子设备相当,飞行性能和隐身性能还要更强的重型五代机面前却必然要落下风。

除了远虑,航空自卫队的近忧也不可被无视。由于整个五代机更新计划的频繁变更和延误,航空自卫队的F-15J机队虽然按照计划没有经历全面的现代化改进和彻底翻新,如今却不得不按计划外的需求,重新担当起日本空权的守护之职。常年的“紧急出动”和空中机动又消耗着F-15J本已不多的寿命。在2011年一架F-15J因为过度机动和结构疲劳导致空中解体后,限制过载和谨慎飞行已经成了航空自卫队的家常便饭。

想让一个飞行员在激烈空中格斗的同时谨慎保护自己战机的结构不发生劳损,这样的伪命题正是自卫队飞行员们越来越常面对的问题。

猜你喜欢

空战格斗军机
未来空战怎么打
第八道格斗料理
格斗料理
第三帝国的兴亡之六 大不列颠空战(下)
军人画军机(六)
被扣军机昨日飞离印度 中国军方批驳恶意揣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