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典型肺类癌一例

2016-11-03方玉林王志国

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 2016年2期
关键词:管腔支气管镜胸部

方玉林 王志国



·病例报告·

非典型肺类癌一例

方玉林王志国

肺类癌;非典型性

临床病例

肺类癌(carcinoid)是一种原发于肺神经内分泌细胞的低度恶性肿瘤,起源于支气管黏膜上皮及腺体中的嗜银细胞(Kultchitsky细胞,K细胞),属于肺神经内分泌肿瘤。肺类癌少见,占肺部肿瘤的0.5%~5%,发生率在肺恶性肿瘤中约0.6%~1.3%[1]。包括典型肺类癌(typical carcinoid, TC)和非典型肺类癌(atypical carcinoid, AC)。TC与AC发病率有所不同,大约80%~90%是TC,其余10%~20%是AC,两者之比约为9:1[2]。现就我科诊治1例患者报告如下。

患者,女性,60岁,因“间断咳嗽、咳痰2年,胸闷、胸痛、发热1月”于2014年10月25日入院。患者于2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咳嗽,多为刺激性干咳,有时有少量白痰,无胸闷胸痛,无畏寒发热,无咯血等症状,未予重视。入院前1月,上述症状加重,并出现胸闷、胸痛、发热症状。发热无规律性,体温最高达39.3 ℃。在当地医院行胸片检查提示“右上肺片状阴影”,诊断为“右上肺炎”,行抗炎、止咳、化痰等治疗,症状无缓解。入院前在我院行胸部CT检查,发现右侧胸廓缩小,右上肺不张,右上叶支气管狭窄,见图1,2。为进一步检查而收住院。查体:体温37.8 ℃,脉搏82次/min,呼吸21次/min,血压130/76 mmHg(1 mmHg=0.133 kPa),意识清楚,轻度喘息貌,口唇无紫绀,体消瘦,颈静脉无怒张。右上肺呼吸音低,右肺可闻及少许湿性啰音。心腹部无异常,双下肢无浮肿。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红细胞4.14×1012/L 血红蛋白117 g/L 白细胞10.2×109/L 中性粒百分比0.81,血小板146×109/L,血沉53 mm/1 h,C反应蛋白45.8 mg/L。外周血癌胚抗原(CEA)5.41 ng/ml(正常值<3.4 ng/ml), 细胞角蛋白19片断(CYFRA21-1)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测定正常。痰霉菌培养:白色念珠菌生长,痰细菌培养、痰找抗酸杆菌、痰找脱落细胞检查均正常。气管镜检查:右上叶支气管完全阻塞,右上管口可见白色结节样物,气管镜不能通过,见图3,4。气管镜活检病理示坏死物,见图5。因诊断不能明确,第二次行高频电及圈套取材,将突出于管腔内的组织切除并送检:示大部分为坏死组织,坏死组织周围局部可见小血管扩张充血,血管周围可见少量核大深染异型细胞,部分细胞退变,部分细胞散在分布,少部分呈花环状排列,染色质较细腻,免疫组化:IHC(14-1204): CgA(+)、LAC(-),见图6~8。病理诊断为:非典型肺类癌。

图1-22014年10月23日胸部CT示右侧胸廓缩小,右上肺见大片实变影,右上支气管闭塞,纵隔右偏

图3支气管镜示右上叶支气管完全阻塞,表面覆有白色坏死样物;图4支气管镜示支气镜下行高频电及圈套取材

图5支气管镜活检病理示坏死组织(HE ×100);图6支气管镜圈套组织病理示血管周围可见少量核大深染异型细胞,部分细胞退变,部分细胞散在分布,少部分呈花环状排列(HE ×100)

图7免疫组化 CgA(+) (HE ×100);图8免疫组化 CgA(+) (HE ×200)

诊断明确后,因患者拒绝手术治疗,故而行紫杉醇联合卡铂方案化疗,同时行右主支气管腔内新生物氩离子凝固术(argon plasma coagulation, APC)局部治疗。经过化疗及局部治疗后,患者咳嗽咳痰、胸闷胸痛症状明显缓解,体温正常。2014年12月1日复查胸部CT示右上肺大部分复张,纵隔右移程度减轻,但右主支气管管腔内仍可见少许软组织影,右侧胸腔仍未完全恢复至正常大小,见图9。继续化疗并配合局部治疗后,患者自觉情况良好,咳嗽咳痰胸闷症状完全消失。2015年1月22日复查胸部CT示右上肺基本复张,见图10。2015年3月14日复查胸部CT示右上支气管通畅,右上肺完全复张,进入维持治疗及间断气管镜下介入治疗,见图11。目前病程已有1年,患者无自觉症状,仍在随访中。

图92014年12月1日胸部CT片示右上肺大部分复张,纵隔右移程度减轻,右上支气管管腔内仍可见少许软组织影;图102015年1月22日胸部CT片示右上肺基本复张;图112015年3月14日胸部CT片示右上支气管通畅,右上肺完全复张

讨  论

既往认为肺类癌属于支气管腺瘤组织学分类之一,但由于支气管腺瘤的概念模糊,目前已基本被支气管低度恶性肿瘤名称取代。肺类癌患者的发病年龄幅度较大,从10岁至83岁,中位年龄为45岁。由于嗜银细胞散在于支气管上皮和黏液腺中,较多见于大支气管及其分叉处,而较少见于小支气管黏膜,所以大约70%的肺类癌发生于主支气管或叶支气管,不到30%发生于段支气管或更远端,而且常发生于右侧支气管。据Gustafsson等[3]报道,肿块来自于右叶的约占59.0%,肺实质中相对少见。临床症状主要与肿瘤生长的位置与大小有关,肿块较小时可无症状,随着肿块的增长,会出现刺激性咳嗽或咯血,肿块继续向管腔内生长导致管腔狭窄或阻塞而形成肺不张,如合并感染则可出现发热。本例患者的临床特点与肿瘤发生的部位与文献报道一致。

1972年,Arrigoni等[4]通过电镜观察,按肺类癌的超微结构将肺类癌分为低度恶性的TC和中度恶性的AC两类,TC肿块位置以中央型为主,AC则以周围型更常见。TC光镜下细胞大小、形状一致,可呈腺样、实性细胞巢或片块、小梁状排列,细胞多呈圆形、卵圆形,亦可呈梭形,核分裂像罕见,无坏死。在病理特点上TC核异型不明显,特别是无核分裂相和坏死,具有充分的神经内分泌结构。AC光镜下癌细胞较小,梭形细胞较常见。癌细胞多呈巢状、片块或小梁状排列,大多见有菊形团。癌巢中心常见灶性或片状坏死,核分裂像多见。在病理特点上AC则是核分级增高,较多核分裂相,较多的坏死,仍保留高度的神经内分泌结构,但较TC神经内分泌颗粒少。

由于Kultchitsky细胞分布在支气管黏膜上皮的基底层,向腔内生长肿瘤表面常覆盖完整的支气管上皮,活检深度不够,同时支气管镜取材标本小,不能获得足够的组织来确诊,故而气管镜下病理活检只可获得大约50%的阳性率,而痰细胞学检查更是很难取得阳性结果。常规肿瘤标志物如CEA、NSE、CA19-9等指标的检查对于明确肺类癌诊断亦无明显意义。

手术仍为肺类癌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5],TC术后5年生存率可达90%,AC的平均生存时间为27个月,往往死于远处转移。如不能进行手术,可考虑进行化疗及放疗。单独使用一种化疗药物的有效率很低,大部分单药有效率仅20%~30%[6]。放疗也具有一定的敏感性,是一种有效的姑息治疗手段,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随着新一代化疗药物的出现以及放疗设备、技术的改善,治疗有效率较以往有所提高。对于局部病变较晚及有远处转移的AC患者仍需综合治疗。近些年随着气管镜下介入治疗的发展,针对此类低度恶性、来源于大气道的肺部肿瘤,尤其是不愿意手术或者不适合手术的患者,采用支气管镜腔内激光、微波、高频电刀切割、支架植入、冷冻或氩气刀等腔内介入治疗,均可安全有效地去除腔内肿瘤,解除气道阻塞维持呼吸道通畅,从而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期。

总之,对于反复出现的咳嗽,尤其是刺激性咳嗽,经对症治疗无效且逐渐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发热等症状的患者,应积极检查排除气管、支气管内肺类癌可能。可选择气管镜、胸部CT检查明确诊断后,对于不愿意手术或者失去手术机会的患者,可考虑包括镜下介入的综合治疗。

1Fink G, Krelbaum T, Yellin A, et al. Pulmonary carcinoid: presentation,diagnosis, and outcome in 142 cases in Israel and geview of 640 cases from the literature[J]. Chest, 2001, 119(6): 1647-1651.

2Liesbet S, Johan V, Georges D, et al. Clinical-radiological presentation and outcome of surgically treated pulmonary carcinoid tumours: a long-term single institution experience [J]. Lung Cancer, 2004, 43(1): 39-45.

3Gustafsson BI, Kidd M, Chan A, etal. Bronchopulmonary neuroedocrine tumors[J]. Cancer, 2008, 113(1): 5-21.

4Arrigoni MC, Bernatz PE, Woolner LB. A typical carcinoid tumors of the lung[J]. J Thorac Cardiovasc Surg, 1972, 64(3): 413-421.

5Morandi U, Casali C. Bronchial typical carcinoid tumors[J]. Semin Thorac Cardiovasc Surg, 2006, 18(3): 191.

6Gustafsson BI, Kidd M, Chan A, et al. Bronchopulmonary neuroendocrine tumors[J]. Cancer, 2008, 113(1): 5-21.

(本文编辑:王亚南)

方玉林,王志国. 非典型肺类癌一例[J/CD]. 中华肺部疾病杂志: 电子版, 2016, 9(2): 227-228.

10.3877/cma.j.issn.1674-6902.2016.02.032

246003 安徽,海军安庆医院呼吸内科

方玉林,Email: fyl2004603@163.com

R734.2

B

2016-02-23)

猜你喜欢

管腔支气管镜胸部
3~4级支气管管腔分嵴HRCT定位的临床意义
支气管镜灌洗联合体位引流治疗肺不张的临床效果观察
舒适护理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研究
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的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在肺和纵隔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传统纯棉白条检查法与医用导光检测仪在管腔器械清洗质量评估中的应用
病毒性肺炎流行期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2例
自制便携式光源管腔器械检测仪的应用效果
超声对胸部放疗患者右心室收缩功能的评估
管腔器械清洗效果不同检测方式的比较
经支气管镜活检联合刷检对支气管肺癌的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