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指山茶文化生态旅游走廊建构

2016-11-03海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今日海南 2016年9期
关键词:五指山黎族生态旅游

文|海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五指山茶文化生态旅游走廊建构

文|海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若把五指山独有的自然风景、天然有机茶与黎族文化相结合,呈现在一个以茶为主题、多媒体动态表现的文化走廊里,让游客在此既可观赏自然风光,又可品尝生态有机茶,欣赏民族歌舞,品味黎族传统文化的“慢节奏”,将会极大地激发快节奏时代城市人的旅游兴趣,从而提升文化旅游价值品位的有效供给,成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一个范例。

海南旅游业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

近年来,海南旅游业有了显著发展,2015年接待游客总数533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572亿元,两项同比增长分别为11%和13%。但是,对于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海南来说,旅游业正在遭遇价值提升的瓶颈,关键问题在于:低级旅游产品过剩而有效供给不足,未能满足当前日益提高的游客多元化、高品质的消费需求;政策红利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体现地区特色、热带风光、民族风情与文化的高端拳头产品不多,且开发深度不够;产业分布结构也不尽合理,表现为东部热、西部冷、南部重、北部轻;业态发展仍然受制于季节性自然条件。而且,海南是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支点,是经略南海和实施海洋强国战略的前沿阵地,国际旅游岛又是国家给予海南的战略定位,多重身份赋予海南深化旅游供给侧改革的时代重任。游产品的供给,形成“多元选择、多重体验、多样消费”的旅游生态产品格局。针对旅游产品供给不足、产业结构不合理等突出问题,以旅游业为主导产业的海南亟须进行旅游业的供给侧改革,抓住国际旅游岛建设与全域旅游试点的机遇,依循海南本土的资源优势,发掘其内在的市场潜力,进一步增加旅游产品的有效供给,提升旅游产业的服务水平。以五指山茶文化旅游的开发为例,可建构一个五指山茶文化生态旅游走廊的产品供给方案。

五指山茶场宛若仙境

省委书记罗保铭指出,供给侧改革是攻坚战,同时也是立体战、总体战,要想打造具有吸引力、竞争力的度假天堂,海南必须紧跟供给侧改革的步伐,迎接新一轮的挑战。“十三五”是经济调整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旅游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关键时期,我国“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扩大生态旅

五指山茶文化生态旅游走廊构想

茶文化在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茶文化与生态旅游的有机整合逐渐成为国家拉动旅游内需的热点,茶文化生态旅游日趋成为一种时尚,其复合要素的优势也愈加凸显。它比单一要素的旅游产品更有市场潜力和经济效益,从纵向产业链上易整合自然、茶文化以及传统农业形成新的业态,在横向产业链又可带动观光、体验、茶艺、娱乐、商贸、购物、度假等多种旅游产品业态,从而促进当地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提高百姓收入。

海南作为旅游胜地,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茶叶日益成为游客青睐的馈赠佳品。海南属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一年四季茶树都处于生长状态,除了春茶、夏茶和秋茶,还有冬茶。颇负盛名的好茶除绿茶、苦丁茶、红碎茶外,还有独具特色的雪茶、水满茶、鹧鸪茶、苦丁茶、香兰茶、槟榔果茶等。海南俨然就是一个盛产、销售茶叶的百宝箱、大超市。茶行业一直有“高山云雾出好茶”的说法,五指山作为海南岛第一高峰,被国际旅游组织列为A级旅游点,这本身就是一个旅游符号,而且海南的好茶大部分产于云雾缭绕的五指山地区,如野生大叶冬青苦丁,通过传统工艺精心炒制而成的苦丁茶,香气高雅、汤色清亮、滋味甘醇,饮用效果极佳,被列为博鳌亚洲论坛指定茶礼品;风光旖旎的五指山南麓所产的红茶也颇受大众喜爱。五指山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得茶树生长旺盛,萌芽轮次多,采摘期长,茶叶产量高,品质极佳。正如已故中国茶界泰斗吴觉农所说,海南是世界上最好的大叶茶产地。

黎族是海南最早的居民,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他们在此世代繁衍生息。五指山地区是我国典型的黎族等少数民族与汉族融合生活的地区,黎族等民族传统文化与汉文化、现代商业文化不断融合,形成独具特色的多元文化样态。黎族文化极具特色,除了黎族甜糟、黎族香槟山兰酒、黎家炸鹿肉外,还有著名的“黎族船型屋营造技艺”、节奏明快的黎族歌舞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别是独有的黎药文化,黎族在很早以前就将茶叶作为一味药,用来治病。他们对饮茶有着民族独特的喜好和方式,并将其渗透在红白喜事与日常生活之中。此外,五指山地区还有现代红色旅游资源,如琼崖纵队、五指山革命根据地等产生深远影响的红色文化。

五指山地区具有的茶区景观、历史文化、生态环境以及民风民俗等丰富的茶文化生态旅游资源,如果能够进行合理开发与设计,建成融合复合型文化旅游走廊,不仅可以满足游客观光度假的需要,还可使游客通过学习茶艺、茶礼,在博大精深的茶俗文化与当地风俗民情的体验认知中,享受心灵的放松,体味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关系,实现陶冶情操和娱乐休闲的目的。

然而,要把这些各自分离的元素聚集起来,形成一种复合型旅游产品,的确需要一番精心构想。一个可行方案的核心构思是:以海南海拔最高的乡镇水满乡现有的自然保护区为依托,与其4A级旅游景点相配套,在其保护完整的热带雨林之中,依山傍水修建一条生态文化走廊;把有机茶这个带有生态属性的初级农林产品进行改造,附加上黎族传统文化要素,在精心修建的画廊里通过绘画、雕刻展现其传统文化符号的象征意义。沿着画廊,以游客参与体验式制作有机茶、鱼茶等进而品茶的站点设置,辅以民族传统音乐舞蹈与表演,让游客在一个带有强烈真实性再现民族与传统文化氛围的场景中,体验不同于现代文明的传统文化,包括黎族原始的、前私有制的社会形态。特别是这种体验是伴随娱乐性的茶制作与品味而进行的,浓香的茶味中承载着东方传统文化之“道”。多样化设计的茶站,再现文化交融与变迁的历史,可以激发游客对少数民族及其文化的尊重,巧妙实现文化保护和不同文明价值观的交流与启发,还可以促进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游客之间的交流与理解,乃至社会融合,实现我国“一带一路”战略民心相通的目的。

在旅游走向深度开发的大趋势下,五指山茶文化生态旅游走廊必须融合多重文化要素,并将文化与自然资源、旅游资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发挥出多重要素的聚合效应,这样,其蕴含的经济与社会效益才可能成倍地增长。与此同时,这个项目还能从根本上改善五指山一带黎族等少数民族的生存状况,融合民族文化,促进民族感情交流,为国家倡导的精准扶贫开创一条切实可行而可持续性的路径。

生态旅游走廊建设的可行性分析

一个深度旅游产品的开发从构思到建设,需要进行可行性分析与充分论证。事实上,2011年原五指山茶场曾经尝试过“海南首个茶文化旅游”茶园项目,但由于以茶园周围建宾馆与改造茶农居住场所的硬件建设为主,仍然处于低层次的茶园品茶档次,缺乏实质性的文化体验,加之茶园管理也跟不上,处于亏本经营状况。这给予我们反面的警示:高端文化旅游以内容为王。茶文化是一种精神产品,要把这种精神产品运用到景观中需要一定的载体进行物化,要想使游客感受到茶文化的内涵精髓,对旅游载体进行开发设计十分重要,与此同时,还要兼顾生态文明的属性。这些将直接影响五指山茶文化生态旅游走廊的各项具体内容的设计与建设。简要来说,走廊建设基于SWOT(态势分析法)的可行性分析如下:

其一是竞争优势。五指山拥有我国生态系统最复杂、生物种类最多样的原生态景观,而且盛产各种优质茶叶,播种面积可以进一步扩大且不破坏自然环境。从地理区位来说,五指山南连三亚,东接陵水,西临乐东,北经琼中达海口,中线高速公路也在规划建设之中,是海南岛内交通要地,对未来的海南全域旅游局面构成重要的产业生态支持,可以作为全域旅游规划的重要集散地之一来发展。从民族风情与传统文化上来说,五指山周边是黎族、苗族长久聚居地,黎族的竹竿舞、文身习俗、神话传说等彰显了我国少数民族独特的文化特征;海南旅游业的发展势头依然强劲,旅游业对GDP的贡献率超过全国及全球平均水平,而且随着民众收入日益增加、旅游意愿日益强烈,海南旅游业发展空间巨大。黎族民歌《五指山歌》、歌曲《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电影《我爱五指山》等音乐影视作品,也为文化多样性注入了催化剂。此外,在具体规划建设过程中还可以参考其他成熟的茶文化生态旅游项目,如云南普洱茶项目。更重要的,还有政府重视与政策优势,海南岛全域旅游战略为五指山茶文化生态旅游提供了一个空间无限的发展平台。

其二是竞争劣势。由于历史原因,区域发展滞后形成制约,五指山旅游开发层次较低,产业规模较小,经济社会发展缓慢,市场知名度也比较低,缺乏开拓高端旅游市场的人才与经验。从基础性硬件设施来看,目前交通还是不便,走廊与景区建设、旅游路线改善、城市酒店、休闲娱乐等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城市园林化及其对外辐射建设等都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而且相关人才需要培训,茶制作工艺的规范化,民族传统文化与宗教信仰的物质性再现,茶文化与生态环境的无缝融合,走廊设计、修建与维护等都需要专业人才,相关设计虽然可以利用我省、我国高校科研机构的智力资源,但后续维护、监管等环节不可缺失;从市场容量来说,当前岛内居民约900万,而且消费能力有限,因此还需要吸引来自岛外的游客,包括国际游客。

其三是机遇。当前文化旅游低层次的市场供给其实也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机会,西方国家成熟的文化旅游开发向我们展示出广阔的发展空间;随着我国全面步入小康社会,人们文化旅游的需求将日益旺盛,从长远来看,最不缺的就是市场。市场机遇将随着旅游开发深度而变得更大,将形成良性循环的未来前景。

其四是风险。如果把五指山旅游放在整个海南岛全域来比较,其旅游市场容量远不及三亚,南海周边国家的旅游开发也会形成某种程度的负面效应,同样的气候条件、类似的自然旅游资源,构成了同质化的竞争局面;国内外文化旅游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其他地方可能也有其独特优势。除了竞争外,还有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协调问题,五指山的原生态自然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要在开发中以生态旅游为基本宗旨,否则会带来破坏环境的恶果。最后是产品开发与维护的风险问题,高端的茶文化生态旅游项目虽然前期有政策性支持,但最终还是由市场来检验,如果开发不当,将可能直接影响到海南省“十三五”规划的实施。

当然,在走廊建设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还需要把纸面上的构想与实际变化着的情况结合起来,根据客观实际因地制宜,充分利用丰富的现有资源。可以预见,一个基于独特风土而建的诗意般的文化旅游走廊必然可以让游客回味无穷,流连忘返,将成为海南国际旅游岛的一张真正的文化旅游名片,也将对“十三五”旅游供给侧改革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执笔人:刘华初,海南师范大学海上丝绸之路研究院教授、博士)

本文责编/曹秋秀 邮箱/364801105@qq.com

猜你喜欢

五指山黎族生态旅游
黎族小伙闯“深海”
《黎族母亲》等
五指山旋律
《黎族元素建筑再生设计方案》
五指山
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探讨
小林的漫画
生态旅游与环境保护研究
中国生态旅游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五指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