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暴风骤雨中的临高担当——成功抗击台风“电母” 临高的底气在这里

2016-11-03王群存钟瑜

今日海南 2016年9期
关键词:临高县洪水党员干部

文|本刊记者 王群存 钟瑜

暴风骤雨中的临高担当——成功抗击台风“电母” 临高的底气在这里

文|本刊记者 王群存 钟瑜

图/张茂

主要街道淤泥早已清扫干净、临街商铺恢复营业、摊贩市场竞相吆喝、烤乳猪配小酒的早餐店人来人往……这是8月底,距离台风“电母”过境海南10天,本刊记者在临高县受灾最严重的临城镇所感受到的一幕,仿佛那场台风从未来过,整座县城焕发生机。

这是一场大灾。镜头回到8月18日,台风“电母”带来了巨大降雨量,暴雨两天两夜不间断,临高变成了一片汪洋,全县交通受阻,通讯中断,受淹村庄192个,受灾人口34.42万人,被水围困村庄111个,农作物成灾面积34.26万亩,造成直接经济总损失6.9亿元。

“洪灾60年一遇,降雨量平均836毫米,一些乡镇超过1000毫米。这么大的水灾,临高把损失降到了最低程度,群众有序地生活,灾后在最短的时间恢复生产生活。”临高县委书记李江华说,临高抗洪救灾之所以能取得胜利,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这是临高县党员干部作风转变的一个缩影,是在暴风骤雨中临高党员干部的勇于负责、敢于担当。

心系民众,风雨之中奔向基层

“这场水灾就像温水煮青蛙般,危险一点点地靠近,容易让人放松警惕,却在顷刻之间暴发。”临高县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欧阳颂东对洪灾的经历记忆尤为深刻。

8月12日,一份标题为《14-18日我县将有强降水》的重要气象信息快报被送到临高县各级领导的案桌前,久旱的临高犹如逢遇甘霖,却不知一场更大的狂风暴雨正在酝酿。

但临高是冷静的,就像往常接到异常气象通知一样,对防汛防风的部署绝不麻痹大意。8月14、16日再到17日,临高县组织全县防汛紧急工作会议,作出全面部署。县政府紧急筹措调剂1260万元救灾专项资金,全县严格执行24小时防汛值班巡查制度,保证信息畅通。

大灾即将临近,抢的是时间、拼的是速度。8月16日夜间至17日夜间,临高县普降暴雨,致使低洼地区被淹。17日起,临高县气象局每小时向县三防办、电视台传真最新雨量情况,并通过微信、党政网、大喇叭、短信平台和电子屏向广大群众全方位发出临高风雨实况、暴雨预警、台风预警等信息。包括县委书记李江华、县长曹文在内的临高县四套班子领导分别带领机关干部下到包点镇村,各镇党政领导靠前指挥,紧急转移受灾群众。

险情面前,临高县各级基层党组织成为群众最坚实的靠山,自觉担负起抢险救灾的重任。

县公安局、边防支队、消防大队等单位党委,积极组织公安干警和部队官兵投入到第一线开展抢险救灾工作。县民政局党组未雨绸缪,在强降雨来临前,提前与超市签订协议,储备了水和食品等救援物资,为防汛救灾做好充足准备。

团县委发出志愿者招募书,招募组织128名志愿者参与防汛应急救援、转移受灾群众、发放救灾物资。县人民医院党支部发挥牵头作用,全院医护工作人员连续坚守岗位3天3夜,全力保障被洪水围困的医院正常运转,确保400余名病患的正常就医。

各镇村基层党组织迅速行动,组织党员干部组成“党员先锋队”“抢险突击队”,筑起了一个个洪水冲不垮的战斗堡垒。

临城镇大坡村由于地势低洼,成为全县第一个受灾严重的村庄,该村党支部迅速组织党员干部组成“抢险突击队”,历时6个小时往返20多次,成功将300名受困群众安全转移;西田村被洪水围困后成了孤岛,村党支部书记郑永组织所有村干部在9个自然村来回排查,在危险路口设置安全标志,夜里敲锣挨家查看。

符宇是和舍镇罗爷村党支部书记,在接到有一名五保户老人没有及时转移的消息后,刚做完急性阑尾炎手术的他,不顾术后身体虚弱,强忍伤口疼痛,趟水行走17公里,将五保户老人安全转移。之后,他又马不停蹄地投入到转移受灾群众、值班巡查、组织灾后重建中。

新盈镇党委组织党员群众248人,及时做好渔民的转移工作,共安全转移渔船1981艘、渔排111个、渔民10111人,没有发生一例人员伤亡事件。波莲镇抱美村支书王港,组织转移村民200多人,17日开始抢险加固水库,连续3天不分昼夜坚守抗灾一线。

南宝镇四支渠好贤段遭洪水冲毁,形成近10米长的决口,引起河水集中下泄,严重危及下游村民的安全。南宝镇镇村干部群众50多人赶到现场进行抢险,7名党员干部带头跳进齐腰深的水中,顶着暴雨将沙包一包一包地往决口上堆筑,用血肉之躯构筑起一道防护堤坝。

博厚镇新贤村党支部书记苏光明,为了解救被洪水围困在养鸡棚的60多岁老夫妇,不顾生命危险,和一名青年群众冒着暴雨浊浪,使用车轮内胎将受困老人转移到了安全地带。

“有些村庄转移到村委会、学校,有些从平房转移到楼房,从低楼层转移到高楼层,灾情中临高共转移群众2.53万人,基本实现100%转移。”李江华说,临高把预防工作做得如此到位,得益于指挥系统的有条不紊,得益于对气象变化的科学研判、决策。

血浓于水,危急时刻挺身而出

危急时刻,临高县各级领导干部临危不惧、身先士卒、靠前指挥,担当抗灾中流砥柱。

哪里出现灾情,哪里就有党员干部的身影。8月18日下午5时,临城镇西田村11位村民乘坐金鹿农用车途经德老村附近的临海路时,车被洪水冲翻,情况危急。险情就是命令!刚从临城、波莲、新盈、博厚等一线重灾区排险回来的李江华、曹文,在准备去县三防指挥部的路上接到险情报告,当即带领应急救援队伍赶往出事现场。由于现场风急雨大,水流湍急,能见度低,救援十分困难。危急时刻,李江华决定使用大卡车和挖掘机实施救援。

同一时间,临高县国土局局长王华也接到11名群众受困的险情报告,王华立马往出事地点赶,以最快速度执行县领导关于寻找大卡车、挖掘机进行救援的命令。经过数小时奋战,成功救出了9名落水群众。“如果不是党和政府给力,恐怕我们就回不来了!”获救村民邓学宝感慨道。在此次抢险过程中,22岁的边防战士欧阳文健献出了自己年轻宝贵的生命。

临城镇是临高县受灾最严重的乡镇,镇党委书记唐南桥带领全镇党员干部,连续4天奋战在抗洪抢险第一线,当水淹最浅处齐腰,最深处至脖子时,他毫无畏惧,挨家挨户动员群众转移,安全转移群众6200多人。为时刻掌握受灾群众的需求,他与受灾群众在安置点同吃同住。“要让群众知道政府与他们一起抗灾,大家对战胜灾情才有信心。”唐南桥道。

在灾情面前舍小家顾大家,在老父亲病危之时,加来农场党委书记谢家林仍坚守在抗洪抢险战斗第一线。妻子曾几次电话催促。一边是饱受病痛折磨,随时可能撒手人寰的父亲,一边是正在遭受洪水侵袭,生命财产遭受威胁的群众,谢家林做出了艰难的抉择,狠下心来说“我是农场主要领导,这种时候怎能离开,你们再想办法”,便匆匆挂了电话,又全身心投入到抢险救灾中。直到8月20日晚父亲病逝,他都没能抽空到医院照顾父亲。

洪灾中,作为抱美一水库除险加固现场的指挥官,临高县水务局局长郑争始终坚守在现场最危险的地方,冒雨冒险指挥大坝抢险加固行动。随着水位的不断上涨,他的心也提到了嗓子眼。18日晚10时,大坝溢洪道水位已超警戒水位4.6米。是撤离,还是继续加固堤坝?当郑争难以抉择时,县三防办指挥部传来了上级的决定:坚持最后一小时,坚持加固堤坝。“上级决定死守,我们坚决执行,人在堤在。”郑争说,经过数小时的众力奋战,抢险队伍成功将长达50余米的土坝整体垒高2米,有效解除了水库险情。

东门派出所所长陈晓柏,为了转移受灾群众,在深及胸口的积水里,蹚了一个又一个来回。刚出生的婴儿、67岁的老人、分娩才4天的产妇……一个个被大水围困的群众,在他手中转移到安全地带。临城镇负责包片包村的80名党员干部,坚持每天24小时值班巡查,日夜奔波在抢险救灾一线,哪里有危险哪里就会出现他们的身影、听到他们的声音。

风雨中的临高,让人深深地感受到一股人心向善、积流成川的社会正能量正在升腾。抢险救灾中,临高县广大党员牢记使命、挺身而出、勇做先锋,真正做到哪里有危险、哪里群众最需要,就坚守在哪里、战斗在哪里,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为人民服务的铮铮誓言。

敢于担当,党风促进民风转变

“这次遇到这么大灾,群众主动地投入抗洪救灾一线,理解政府困难,为政府分忧,自觉承担起抗洪的义务和责任,临高的民风正在发生深刻转变。”临高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朱美莲认为,近几年来临高认真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以“我们都到基层去”为母载体,开展一系列为民办实事好事活动,积极实践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了党风正、作风变、民心顺。肆虐的洪水中,不但党员干部冲锋在前,许多民众也携手互助,用奉献传递着战胜洪灾、重建家园的信心。

8月18日晚,暴雨正肆虐,在临城镇德老村一场惊心动魄的救援中,有一位青年农民王信初挺身而出。洪峰来临当晚,王信初把自家的挖掘机(当地俗称钩车)开到德老村的丈母娘家避险。“县国土局领导和几位村干部来找我,说有一辆拖拉机在洪水中侧翻,车上11名村民受困水中,急需钩车去救人。人命关天,我当时没想太多,直接就答应了。”王信初憨厚地说。天黑水急!雨大风疾!王信初驾着钩车,小心地探着路,一次又一次冲进水中,连续救回了9条生命。那惊心动魄的一晚,让经历过的每个人都刻骨铭心,王信初也被人们称为“钩车英雄”。

庞日争是临高车队队长,8月17日至19日,他和2名司机配合临城镇委政府转移受灾群众。他们驾驶着3辆中巴车,连续48小时冒雨往返于各乡村受淹点和安置点间,救出1000多名被困村民。他们在深及腰部的水里,趟了一个又一个来回,饿了就嚼饼干,渴了就喝矿泉水,困了就在驾驶座上稍打个盹……当庞日争灾后回家时,才发现洪水已翻墙入室。

“呜哇……”8月20日凌晨1时许,在临高县中医院的产房里,伴随着一声洪亮的婴儿啼哭,又一个新生命在助产士吴冬梅的呵护下诞生,这是她一个多小时里接生的第3个宝宝。面对这场大洪灾,和吴冬梅一样,县中医院还有3名怀有身孕的医护人员——王贞、曾洪珊、徐利雅,她们4人与同事一起坚守在一线,挺着大肚子在病房间来回为病人服务。

8月18日上午11时许,中国电信临高分公司的装修员陈春成又接到新的抢修任务。他没有多想,将维修工具包举过头顶,一路在齐腰深的水里艰难前行。40分钟后,陈春成抵达县气象局,顾不上浑身湿透,立即投入了抢修工作。“滴……”18日下午2时许,当县气象局里传出一声长鸣后,在场的所有人都重重地松了一口气。2个小时后,县气象局通讯信号恢复正常,一份关系重大的气象报告也终于送抵省、县有关单位领导的手中。

“守护临高!招募抗洪救灾志愿者!”8月18日上午10时半,一则简短的招募令从团县委的微信公众号发出,不到半小时,20多个来自各行各业的年轻人相继响应。当天中午,20多名“小蓝褂”来到了灾情严重的临城镇头豪村,迅速投入了救灾工作。在晚上9点多的时候,200多名豪尧村民在消防官兵、党员干部和志愿者的帮助下,安全转移到临高二中。

当临高县抢险抗灾指挥组被迅速蔓延的洪水紧紧包围时,临高居民陈俊肖接到求助电话后,果断开着自己的奔驰越野车一路涉水穿行,将他们从“孤岛”接出,而浑浊的洪水此时正不断涌入他的店铺。回来后,还来不及清点受损的货物,陈俊肖又筹划起赈灾的事情。短短的几天时间,陈俊肖便筹集了641袋大米。8月24日,陈俊肖和他的伙伴们驱车前往博厚、临城等受灾严重的乡镇,将一袋袋爱心大米移交给了当地政府。

灾后自救有条不紊,群众将“不等不靠不要”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临城镇美当村福利水泥店周少贵,店里的100多吨水泥、330多包砂浆王、800多包石灰粉全进了水。灾后,他发动亲戚,又雇佣了3个员工,没日没夜地清理,将损失降至最低,灾后第7天正常营业。

“党风政风清正可以促民风的转变,我们党员干部在危险时刻、在一线任何时候都跟老百姓在一起,洪水退后党员干部第一时间出现,恢复生产、上街清淤。老百姓看到了党员干部为他们所做的这些努力,感受到了,感动到了,理解也到了。”李江华说,暴风雨摧不垮灾难中闪耀着的人性光辉,这些点滴汇聚起的正能量,正在帮助临高人民携手前行、共渡难关。

本文责编/钟瑜 邮箱/zy200928@qq.com

猜你喜欢

临高县洪水党员干部
党员干部新书架
党员干部要“心强身壮”
人大党员干部要当好“四个表率”
海南临高:17亩被毁林地种上了沉香木
党员干部怎样用好微信群
又见洪水(外二首)
临高县土地整治潜力分析
该做的和不该做的
筑起堤坝,拦住洪水
猛兽威力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