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全域旅游助推海南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农村整体脱贫

2016-11-03王习明

今日海南 2016年9期
关键词:热带雨林海南岛功能区

文|王习明

以全域旅游助推海南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农村整体脱贫

文|王习明

确保人我口国实现现行脱标贫准,贫下困农县村全贫部困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是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也是“十三五”最艰巨的任务。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创新体制机制,抓住我省创建全国首个全域旅游示范省的战略机遇,统筹旅游规划,统一旅游管理,整合扶贫开发资金和旅游发展资金,充分发挥农村基层组织的作用。

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的重点和难点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

以县为单位的区域性整体贫困地区被称为国家贫困县。从主体功能区规划来看,国家贫困县主要集中在限制开发区域(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其中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所覆盖的县多数属于国家贫困县。如我省有5个国家贫困县(市),除临高属于国家农产品主产区外,琼中、白沙、保亭、五指山等4个县(市)都属于我省唯一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海南岛中部山区热带雨林生态功能区。

由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是国家层面限制进行大规模高强度工业化城镇化开发的重点生态功能区,其主体功能是提供农产品和生态产品,保障国家农产品供给安全和生态系统稳定。因此,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能否整体脱贫,不仅关系到这些地区能否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的全面小康目标,而且关系到生态环境能否改善。

海南岛中部山区热带雨林生态功能区是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的原生地,是我国小区域范围内生物物种十分丰富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最大的热带植物园和最丰富的物种基因库之一,是我省三大河流南渡江、昌化江、万泉河的发源地和重要水源涵养区,具有十分重要的生态功能。解决琼中、白沙、保亭、五指山等4个国定贫困县的农村整体贫困问题,不仅是消灭贫困的需要,也是改善生态环境的需要。我省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应重点解决海南岛中部山区热带雨林生态功能区的整体贫困问题。

这是块难啃的硬骨头。因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大多处于山区,交通不便、工商业基础薄弱,除利用本地资源发展矿产开采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外,没有发展其他工业的比较优势,并且大力发展矿产开采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也容易造成生态危机。此外,也不能大力发展以专业化(单一化)、市场化、规模化、机械化为特征的现代农业,这不仅受限于山区农业不便于大规模的机械化操作,而且由于现代农业无法从整体上摆脱贫困、还会导致生态环境破坏从而引起一些生存问题。如在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前,海南岛中部山区热带雨林生态功能区农民为摆脱贫困曾大面积种植橡胶树、桉树等单一品种的经济林,不仅导致了原生雨林面积大幅减少、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三大河流水质降低等问题,而且生态恶化并没有使当地农民从整体上摆脱贫困,还带来了部分山区冬季饮水困难、夏季山洪暴发等新问题。

既然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整体脱贫是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的重点,解决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整体贫困问题必须融入保护生态环境和提高生态产品供给能力的过程中,寻找一条生态与民生互相促进的新路。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具有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海南岛中部山区热带雨林生态功能区具有优美的热带雨林风景,珍稀动植物十分丰富,气候宜人,空气洁净,有4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五指山、霸王岭、吊罗山、鹦哥岭),3个国家森林公园(吊罗山、七仙岭、黎母山);是全国黎族聚居人口最多的地区,黎族是海南最早的居民,有四五千年的历史,民风淳朴、民俗风情多样;适宜绿茶、铁皮石斛、益智、牛大力等保健农产品生长。因此,海南岛中部山区热带雨林生态功能区发展乡村旅游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能满足人们回归自然、放松身心、分享乡村风情、体验异质文化、购买生态产品的时尚消费需求。

但受限于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完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乡村旅游不发达。因此,“旅游景观全域优化、旅游服务全域配套、旅游治理全域覆盖、旅游产业全域联动、旅游成果全民共享”的全域旅游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并带动生态环境改善和农村人口脱贫提供了机遇。

解决生态功能区整体贫困的主要对策

我省创建全国首个全域旅游示范省,应该为全国探索经验、做出示范。我省不仅应探索发展旅游业的经验,加快国际旅游岛建设,而且要探索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来解决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整体性贫困问题并促进生态环境改善的经验。到目前为止,海南岛中部山区热带雨林生态功能区中乡村旅游发展较成功的是琼中红毛镇什寒村。从2009年人均年收入只有900元到2015年人均年收入8500多元,通过发展旅游摆脱了贫困。海南要解决海南岛中部山区热带雨林生态功能区的整体贫困问题并改善生态环境,就必须抓住创建首个全域旅游示范省的机遇,推广什寒村发展乡村旅游的经验。

首先,要统筹规划。我省应利用在全国率先开展省级“多规合一”试点的机会,强化《海南省总体规划》对海南岛中部山区热带雨林生态功能区建设规划的约束,指导好涉及海南岛中部山区热带雨林生态功能区建设的各层级的“多规合一”工作,在守住生态红线的前提下,改善生态环境的过程中,按照“全省一盘棋”的要求,自觉把产业小镇、美丽乡村建设融入全域旅游发展当中,统筹安排、统筹推进。在规划时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严禁毁坏原始森林,尽可能不大拆大建;国家自然保护区和国家森林可开发森林旅游、科学考察、探险漂流等旅游产品;黎苗村寨可开发休闲养生、农耕体验、民俗风情考察、生态产品品尝等旅游产品。乡村旅游规划还应与一村一品、民族文化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结合起来,以旅游带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和民族文化的繁荣。

其次,要整合资金。各市县政府要整合各种专项支农资金、扶贫开发资金、生态补偿资金、民族文化保护资金等,按规划分步骤以行政村为单位进行整体打造,力争投入每个行政村的资金能基本满足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每个村都能建一个停车场、一个旅游厕所、一个垃圾集中收集站、一个医疗急救点、一个农副产品商店和一批旅游标识标牌。中部4县(市)如果能整合各种资金,未来5年每个贫困行政村的财政投入资金累计将会超过2000万元。省政府要加快实施全省旅游道路服务体系工程、旅游便民服务工程、旅游厕所建设工程、旅游集散中心工程、旅游信息咨询工程,尽快让这五大工程覆盖到海南岛中部山区热带雨林生态功能区的每个自然村。

第三,要充分发挥农村基层组织的作用。要以自然村为基础建立合作社(规模较小、位置相邻的自然村可联合成立合作社),合作社应组织农民在政府的资助下联合公司打造乡村旅游品牌。海南岛中部山区热带雨林生态功能区的自然村在土地改革前大多是一个合亩,在人民公社时期是一个生产队,是开展生产互助合作和人情往来的基本单位,具有成立合作社的文化基础。旅游公司应指导合作社管理和经营乡村旅游,政府也应加强对农民的技能培训,要以旅游带动特色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并大力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保健食品,延长农业的产业链。旅游公司应让农民个人和集体分享更多的发展成果,政府应为合作社的发展提供启动资金和政策支持。

(作者系海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本文责编/钟瑜 邮箱/zy200928@qq.com

猜你喜欢

热带雨林海南岛功能区
热带雨林“斑秃”之谜
海南人为什么说福建话
为什么要保护热带雨林?
“早春茶”开采
2019年:产业功能区建设聚焦六大工作
陕西省未来五年将建粮食生产功能区2700万亩
陕西省未来五年将建粮食生产功能区2700万亩
热带雨林之虎
海南岛橡胶树风害坡度的影响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