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单侧痣样黑棘皮病一例

2016-11-02惠云桑红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6年6期
关键词:黑褐色角化单侧

惠云 桑红

·病例报告·

单侧痣样黑棘皮病一例

惠云 桑红

患者女,17岁,腹部黑褐色疣状增生物10余年。10年前无明显诱因腹部出现片状黑褐色增生物,伴间歇瘙痒感,未治疗,随年龄增长皮疹逐渐增多,呈带状分布,无特殊不适。否认家族遗传病史,既往体健。体检:各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检查:患者腹部、腰背部大片黑褐色疣状增生物,呈天鹅绒样外观(图1)。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角化过度,棘层肥厚,呈乳头瘤样增生,表皮突延长,基底层色素增加(图2)。诊断:单侧痣样黑棘皮病。因故拒绝治疗。

讨论单侧痣样黑棘皮病临床较少见,本病多在儿童或青春期发病,为持续性单侧发疹,表现为褐色片状皮损,质地柔软,可呈天鹅绒样外观,多为单侧发病,腹部是好发部位。黑棘皮病临床上分为良性型、肥胖型、症状型、恶性、肢端型、单侧痣样、药物性及混合型黑棘皮病。单侧痣样黑棘皮病属于黑棘皮病中较为少见的一型。

单侧痣样黑棘皮病临床中应与表皮痣,脂溢性角化病,结缔组织痣,融合性乳头瘤病、肥厚性扁平苔藓等相鉴别。临床中单侧痣样黑棘皮病还可与其他的疾病伴发。Krishnaram[1]报告1例单侧痣样黑棘皮病并发神经纤维瘤病患者,还可发生于多种综合征,如Bloom综合征,Alstrom综合征,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等。

图1 患者左腰腹部黑褐色疣状增生性斑块,呈带状分布 图2 皮损组织病理:表皮角化过度,棘层肥厚,呈乳头瘤样增生,表皮突延长,基底层色素增加(HE×100)

[1]Krishnaram AS.Unilateralnevoid acanthosisnigricansand neurofibromatosis 1:an unusual association.Indian J Dermatol Venereol Leprol,2010,76(6):715 ⁃717.DOI:10.4103/0378 ⁃6323.72460.

2015⁃10⁃09)

10.3760/cma.j.issn.1673⁃4173.2016.06.004

210002南京总医院 南京大学附属南京总医院皮肤科

桑红,Email:sanghong@nju.edu.cn

猜你喜欢

黑褐色角化单侧
关于单侧布顶内侧安装减速顶的日常养护及维修工作的思考
紫苏种子表观性状与含油率的相关性分析
珍奇的贝壳
保元排毒丸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TGF-β1、Smad3、Smad7表达的影响
实对称矩阵对角化探究
巨大角化棘皮瘤误诊为鳞状细胞癌1例
实对称矩阵正交相似对角化的探讨
中间入路与外侧入路行单侧甲状腺叶全切除术的对比
同期双髋,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治疗严重髋部疾病的临床比较
风中的舞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