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6·纽约军械库艺博会的“体验经济”

2016-11-01马琳

画刊 2016年4期
关键词:艺博会体验经济策展

马琳

2016·纽约军械库艺博会的“体验经济”

马琳

因卡·修尼巴尔(Yinka Shonibare MBE)的雕塑作品

作为纽约一整年大型艺术活动的起始站,军械库艺博会(The Armory Show)每年在3月初举办,因此也被当作是新一年纽约本地艺术市场的晴雨表。2016年,军械库艺博会有来自36个国家和地区的205家画廊参展,虽然比上届画廊参展数量有所减少,但是依靠纽约这个地域优势和本土的艺术资源,军械库艺博会在竞争激烈的艺博会热潮中还是显示了强劲的势头与特色。

聚焦非洲

随着艺博会热潮的来临,“艺博会策展人”也成了一种“艺博会现象”。帕科·巴拉甘(Paco Barragan)在其著作《艺博会时代》中对“艺术博览会策展人”这一概念进行了具体阐释。他认为:现在有越来越多的艺博会借助策展人,通过一些专门为艺博会创设的项目,来实现或推动艺博会。策展人已成为让一场艺博会从众多博览会活动中脱颖而出的差异性元素。策展人与艺博会的关系正日益亲密,如批评家、策展人阿曼达·库尔森(Amanda Coulson)自2004年担当起了纽约VOLTA艺博会的执行总监。美国《闪光艺术》(Flash Art)杂志前编辑、P.S.1 策展人安德里亚·贝里尼(Andrea Bellini)2006年加盟了都灵Artissima艺博会,担任博览会总监。在1996年到2003年间做策展人并曾任美国《帕科特》(Parkett)杂志主编的凯·苏菲·拉比诺维茨(Cay Sophie Rabinowitz), 现在是巴塞尔艺博会与巴塞尔迈阿密海滩的艺术总监。这些例子说明了策展人在艺博会中不可阻挡的势头。在这种合作中,艺博会从策展人的名望、知识与人际关系中得益,而策展人得到一个全新的策展平台。这样的展览制度非常有助于打造“新博览会主义”的观念,从而做到“让艺术博览会部分是市场,部分是集合地,部分是实验室,部分是教学用的工作室,部分又是策展的平台”[1]。

今年军械库艺博会的新任总监是本杰明·吉诺奇奥(Benjamin Genocchio),他早年曾作为艺评人为《纽约时报》撰写关于中国、埃及与伊朗艺术的相关内容,后于2010年加入布罗恩传媒集团(Louise Blouin Media)担任Artinfo.com网站编辑总监及《艺术与拍卖》杂志主编,2014年起加入artnet,被任命为artnet News全球主编,2016年1月担任军械库艺博会执行总监一职。本杰明一贯强调军械库艺博会的本土性,它是纽约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反过来也是纽约文化的关键塑造者。其将国际化的视野带入艺博会的战略拓展,使得军械库艺博会进一步走进全球范围内的艺术经纪人、博物馆馆长和收藏家。

军械库艺博会展览现场

在过去几年,军械库艺博会的 “聚焦”(Focus)单元成为让军械库艺博会焕发生机的重要环节,该单元每年以一个地区的艺术为主题。随着“艺博会时代”的来临,军械库不仅面临着与巴塞尔艺博会在国际范围内的竞争,在本土的压力也不小,因为有越来越多的艺博会扎堆纽约,试图在这个全球艺术市场的中心分一杯羹。比如在今年,在军械库开幕前后,同时有包括VOLTA艺博会, 美国艺术经纪人协会艺术展(ADAA Art Show)、独立展(Independent),Pulse、Scope, 春假艺术展(Spring/Break Art Show)、纽约移动影像( Moving Image New York),Clio Art Fair等10余个艺博会在纽约举办。在纽约本地,军械库艺博会最大的竞争对手是每年5月举行的弗里兹纽约艺博会(Frieze New York)。2013年弗里兹艺博会进入纽约市场,竞争之下军械库一度陷入劣势,面临来自参展画廊和观众的多重抱怨,曾失去一批重要的参展画廊。军械库艺博会通过精简机构,开设“聚焦”单元来保持活力。因此,“聚焦”单元近几年来是军械库艺博会的一大亮点,这部分通常是邀请策展人进行专门策划。2014年“聚焦”单元重点展示中国的当代艺术,去年是以阿拉伯艺术为核心,今年的“聚焦”单元把焦点转向了非洲艺术。

“聚焦非洲”由茱莉娅·格罗斯(Julia Grosse)和伊维特·穆通巴(Yvette Mutumba)联合策展,这两位策展人是在线国际艺术平台“当代及其他”(Contemporary And)的创始人。她们从“非洲视角”来进行策展。这两位策展人希望可以通过强调地域间的流动和国际交流,推动军械库艺博会走出传统框架,并试图削弱传统概念中将非洲视为欧洲及北美“对立面”的印象。“聚焦非洲”由8个特别项目诠释“透视非洲”(African Perspectives)这一主题,呈现非洲新兴艺术家和流散艺术家的面貌。

尼日利亚裔英籍艺术家因卡·修尼巴尔(Yinka Shonibare MBE)的雕塑作品运用“非洲人文” 作为元素,改变人们对非洲的寻常印象,发展创作出属于自己的独特的艺术语言。作品中人偶的服装以传统非洲蜡染布模拟出西方色彩绚丽的服饰,没有头部的人偶摆出滑稽的动作,其作品充满了对于殖民主义、后殖民主义、全球化趋势和文化认知的描绘和反思。

布克莱·亨德莱克斯人像摄影 2016年

在加拿大出生,目前居住在巴黎的艺术家卡普旺里·奇旺甲(Kapwani Kiwang )为本届展览的委托艺术家,也是“聚焦非洲”单元的艺术家,这次她创作了两件独立的作品,一件是多媒体装置《秘书的套间》(Secretary’s Suite),探讨在美国艺术收藏中赠送礼物的历史。艺术家制作了一个单频道视频作品,与一个受联合国秘书长办公室所启发的可视环境。另一件装置作品以坦桑尼亚种植的剑麻为材料,她把剑麻一个悬挂在剑鞘上,一个挂在两个高大的柱子之间,这是边界的一种标志。她的创作习惯从社会学和人类学的角度出发,处理霸权叙述,让边缘话语占有一席之地。

南非艺术家丹·沃特(Dan Halter)的作品呈现了一个站立的人像和椭圆形的世界地图,这些都是由缝合在一起的塑料编织袋制成的,这些廉价的格子编织袋象征着世界各地的移民和难民,也是比喻津巴布韦的弱势群体。通过这种视觉呈现,丹·沃特强调了隔离的民族身份和在非洲语境下的津巴布韦的后殖民政治;弗朗西斯科·维达尔(Francisco Vidal)展出了名为《If I’m free, it’s because I’m always running No.3》的绘画作品,维达尔在第56界威尼斯双年展上被选为代表安哥拉国家馆的艺术家;约翰内斯堡艺术家Lebohang Kganye在动画《吹笛手的旅程》(Pied Piper’s Voyage)中展示了为期一年的对自己个人与她家庭成员的资料收集;南非艺术家Athi-Patra Ruga近作描述了关于镇压、流放、殖民与最终的胜利的故事。

南非参展艺术家艾德·杨(Ed Young)在展览现场向观众们发放写着“Your Mom” (你妈妈)字样的气球,成为了展会上最受欢迎的活动之一。讽刺的是:这是艺术家经过修改后的作品,原先被安放在主入口的这件作品,黑色的气球上写着诸如“BLACK PUSSY”(黑婊子)的巨型字样,背后的背景板上则写着“ALL SO FUCKING AFRICAN”(真他妈的非洲)。由于这件作品受到审查,在策展人的建议下,艺术家作了修改,“BLACK PUSSY”已经被其他字样替换;但是艺术家发放气球的行为看起来像是一种“抗议”[2]。

“聚焦非洲”为观众提供进一步了解全球当代艺术格局下的非洲艺术,但由于作品没有集中在一个区域,而是分散于不同的画廊和展位,观众如果对于非洲艺术作品不是很熟悉的话,很容易从众多的展示作品中忽略这些作品。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这种策划和布展方式弱化了作品展示的力量。

基于城市的交易

小约瑟夫·潘(Joseph PineⅡ)与詹姆斯·吉尔默(James H.Gilmore)在其著作《体验经济》(The Experience Economy)一书中提出了“体验经济”(experience economy)这一概念,他们提出要“展示出乎意料的东西”,就是体验展示者必须不断更新他们所提供的体验:要制造变化或者增加新元素,以保持所提供的体验常新、刺激并值得人们花钱再来一次。从某种程度上说,艺博会也是这种“体验经济”的践行者,他们不但向观众呈现艺术家最新或过去的创作作品,而且通过艺术家委任项目和论坛等活动,向参与者传播关于当代艺术的知识,提高公众对于当代艺术的认知,同时也吸引收藏家和赞助商的支持,成为大家愿意体验并为之花钱的场所,从而促进艺术市场的发展。

对于“体验艺博会”以及军械库艺博会的商业运作模式,在访谈中,新任总监本杰明认为军械库艺博会的商业运作模式和巴塞尔艺博会完全不同,巴塞尔艺博会是在一个小城市,由“艺博会带动城市交易”(city trades on the fair),比如香港和迈阿密,在短时间内创造出一个艺术圈。艺博会只有一年中的几天在这个城市发生,所有藏家、画廊、座谈在这几天中来到这个城市,结束了就离开。而军械库艺博会是“基于城市的交易”(trade on the city),是基于纽约这样的城市的,艺博会所涉及的城市机能都不是临时的、一年只有5天存在的,这里发生的东西365天都在。所以,军械库不是创造一个短时间存在的艺术世界,而是建立一个平台,让全球的画廊和艺术机构有机会接触到顶级的艺术收藏群体。和巴塞尔完全不同的是:军械库着眼于支持纽约和全球的画廊,把他们和基于纽约的数量庞大的藏家群体联系起来[3]。

在访谈中,本杰明还分析军械库作为全球参观人数最多的艺博会之一的原因是,军械库得益于优越的地理位置——纽约曼哈顿中城。而这个优势是弗里兹艺博会所不能比的(弗里兹位于东河兰道尔岛,由于兰道尔岛本身的设计无法容纳太多的车辆,其他的交通工具就只有渡轮而已,因此往返艺博会的交通十分拥挤,造成了很大的不便),而军械库是弗里兹参观人数的两倍。这些都是军械库商业的基础。对于“体验经济”,本杰明认为军械库不制造“体验经济”,不追求创造一个临时的艺术氛围,而是基于纽约,处在全球艺术的中心。军械库是纽约艺术生态的一部分,军械的特色是基于纽约,与这座城市紧密相连。军械库在受惠于纽约的艺术家、画廊和博物馆的同时,也在和他们的联系中反作用于整个艺术生态。军械库的挑战是如何给画廊带来真正的价值,给画廊和观众提供好的体验[4]。

另外,对观众的“艺博会体验”也不能忽视。例如ARCO艺博会在2002-2007年间因其建筑项目而获得了“潮流开创者”的殊荣,其中颇为引人注目的就是由建筑师、艺术家、景观艺术家和时尚舞台设计师设计的休息区域。如果我们能在艺博会的忙碌喧嚣中建立起自由方便、供人们交流思想的场所,也可以增加作品的销售。在观众体验方面,军械库艺博会今年在原有的贵宾服务与观众休息区域的基础上,也推出了新动作,在今年艺博会期间,军械库推出每小时750美元的时租私人贵宾室,以供画廊在私密、豪华的环境下向客户展示重要的作品。而VIP预览日的价格为每小时1000美元。另外,在艺博会开幕期间,军械库艺博会都会为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举办晚宴,为它的收藏筹集资金。如今的艺博会不再是出租摊位就能了事,人们对艺博会的期望也越来越高。不管是超级艺博会还是小型艺博会,都应该有清楚的定位,为观众提供独特的体验或者是超出他们期望的体验,才能有所发展。

“艺博会热”与“艺博会疲劳症”

欧洲、美洲、亚洲市场的超大型艺博会。弗里兹艺博会则于2012年进军纽约,创办弗里兹大师和弗里兹纽约艺博会。名声显赫的欧洲艺术博览会TEFAF也宣布进军纽约,加剧了纽约艺博会圈的白热化竞争。但是,艺博会是否只有通过扩张才能得以生存?艺博会的疯狂扩张也带来了艺博会的负面效应。当大家和参展画廊奔走于大大小小的艺博会之后,开始对这种繁荣产生疲劳,产生所谓的“艺博会疲劳症”。而对于画廊来说,参加艺博会不仅需要时间,更需要支付高昂的展位费、作品运输费、保险费和差旅费等,这对画廊来说是一笔不菲的开支。比如在今年,只有一家中国画廊参加军械库艺博会(3月巴塞尔香港艺博会的举办是其中一个原因),而艺博会只有成功地满足各方市场目标,才能在目前群雄纷争的局面下生存和发展下来。军械库艺博会虽热,没有走扩张的道路,但在外有巴塞尔艺博会、内有弗里兹艺博会的双重压力下,如何在“艺博会热”与“艺博会疲劳症”中保持艺博会的活力,继续占据有利的市场地位,是一个需要继续观察与讨论的话题。

注释:

[1]帕科-巴拉甘(Paco Barragan)著,孙越译,《艺博会时代》,中国青年出版社2013年版。

[2]参见2016年3月5日,《军械库艺博会涉及种族问题的作品遭审查?》,artnet。

[3]参见2016年3月4日,《专访军械库新总监本杰明·吉诺齐奥:纽约依然是全世界的艺术中心》,《艺术新闻》中文版。[4]同上。

展览名称:军械库艺术博览会

展览时间:2016年3月3日-3月6日

展览地点:曼哈顿西区94、92码头

近几年来,随着“艺博会热”的出现,一些老牌或新兴的艺博会也走上了扩张的道路。如巴塞尔艺博会近几年来先后新创巴塞尔迈阿密海滩艺博会和巴塞尔香港艺博会,成为囊括

南非艺术家丹·沃特(Dan Halter)的作品

猜你喜欢

艺博会体验经济策展
关于策展
2017 艺术策展人
艺博会观察
关于将“curator”统一翻译为“策展人”的建议
中西方博物馆策展人(curator)制度浅析
秦皇岛山地生态农业旅游产品开发策略
新出版业态下民营实体书店转型发展模式
如火如荼的艺博会
第14届广州艺博会多措施吸引高端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