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止一种可能性
——张正民访谈

2016-11-01本刊

画刊 2016年2期
关键词:画刊纸本水墨

本刊

不止一种可能性
——张正民访谈

本刊

《画刊》: 你的《寻人启事——驻影》系列的画面中始终出现一个身着中式服装、肩背五星军绿书包、脚蹬解放鞋的人物形象, 背景多为模糊一片, 请问你在寻找什么? 表达什么?

张正民:现在看,这种姿势与饰物带有一种伪装性,像表演,但“他”的确是我这一代人在一个时代的集体记忆。记忆与现实总是交织在一起的,人一旦对自己接受的教育与灌输的理想产生怀疑,就会有所反思。所以,我创作《寻人启事》只是在提醒自己:人丢了,还可以找到回家的路;魂丢了,再回来就没了可能。特别是处于现在这个物化的世界!

……………………

《画刊》 :近些年,你一步一步地推出了不同面貌的系列作品,像: 《都市》系列、《闪客》系列、《欧洲》系列、《围观》系列、《寻人启事》系列, 艺术语言的个人风格化比较显著。请问你在创作的不同阶段, 探索和思考的是什么?

张正民

《寻人启事之三十一》 张正民 纸本水墨 90cm×60cm×3 2015年

上·《寻人启事之三十二》 张正民 纸本水墨 180cm×45cm×2、60cm×60cm 2015年

张正民:犹如人的生活轨迹,你不能以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来界定。每个人不可能找寻到或达到最佳呈现自我的方式,终极目标是一个误区,其实艺术创作的过程全当“试错”后的一种体验吧。故尔,我有时会拒绝急切地表达自我。

……………………

《画刊》 :我看你的作品在寻求自我个性方面,投入了很多的思考,请问这个过程中你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张正民:其实在日常思维里,艺术家更希望从那里找到突破口,独一无二与受众面并不矛盾,我强调的,艺术家和大众层面遭遇的没什么两样。凸显个性,应该发生在艺术家最为熟悉的公共环境中实现。

……………………

《画刊》 :李小山给你的评论中, 赞成那种“只埋头拉车不抬头看路的人——执拗、自我和坚持自己”? 你认同他的说法吗?

张正民:每个人都有自我的一个目标,只是行为表述上各人一面。回头再看看自己走过的路,所谓“执拗”,也就是谨守信念的一种表现。我觉得,有时让人惊讶的,常常是在理解方式的迥异上。

……………………

《画刊》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现代艺术的引入,对你的创作有影响吗?

张正民:如果一个人营养不良,生理上就会有反应,情绪上也会受到影响。有些人天生知道如何平衡自我,而不是依赖预设的一种线路。我于1985年入浙江美院(现中国美院)国画系,也经历了“八五思潮”的洗礼,我经常把自己纳入吸入与呼出有所感触的人群里。

……………………

《画刊》 :中国水墨画有长时间的发展,渗透着我们的传统习俗、哲学、信仰等, 承载了中国文化身份的象征。中国水墨画语言中有哪些要素是我们需要沿袭和传承的?

张正民:如同词语,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环境里会有不同的解读。实际上,文化一经流入血液,就不必在意它的身份。

……………………

《画刊》 :你是多年浸淫在水墨创作中的艺术家,你如何理解当代水墨 ? 当代水墨的价值是什么?

张正民:一直以来,我很在意个体的实践,立场和方法。“当代水墨”,概念上有时像个谜团,有时只是一种术语,现在谈论当代水墨的价值,就显得有些虚无,也让我紧张。某种意义上,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验更符合我的想法。

……………………

《画刊》 :在如今水墨展览纷繁错综的情境下,一个水墨艺术家能进入当代领域去探讨,你认为标准应该是什么?

张正民:有一种叙事是每个人均在其中,自说自唱。当下中国,人的角色意识远离了自我精神主体,有些事情是不可以规范的。找自己最感兴趣的事,一直走下去。

……………………

《画刊》 : 中国画的笔墨纸砚,隐隐约约折射着东方情境中“天人合一”的理念,如石涛所言:“笔墨当随时代。”你认为笔、墨、人、时代之间关系应如何呈现?张正民:我对近阶段的创作记录了如下文字:以前,民间用的黑色是用铁锅底面、草木灰加水再加胶熬制成的,与中国的手工宣纸、制作毛笔的植物纤维及动物毛发一样,很亲近人的身体。在宣纸上用毛笔、水、墨游戏出人的精神特质来,并生成出一种文化,是因为人的灵魂印在了那里。以开放的心态来衡量摆在面前的古典文化,名词和物象显得更为客观,也能感受到一种温度的存在,很亲切。

下·《场景2》 张正民 纸本水墨 2015年

……………………

左·《寻人启事——驻影之三》 张正民 纸本水墨 75cm×139cm 2014年

中·《寻人启事——驻影之五》 张正民 纸本水墨 75cm×139cm 2014年

右·《寻人启事——驻影之六》 张正民 纸本水墨 75cm×139cm 2014年

《画刊》 :作为个体,多年来你不断地用水墨方式进行着多种可能性的实验尝试, 演绎着自己的水墨观,一直支持你的信念是什么?张正民:农业有“小产区”、“原产地”这样的试验种植,我们也叫“自留地”,其价值还不是仅仅区分与他人的差别,最重要的是彰显自己的独特,是一个充满个性的产物。水墨试验呈现的结果不是完整的,甚至没有任何答案。再说,找不出答案未必是坏事,本来,艺术里的事实只是一种可能性。

注:

展览名称:寻人启事——张正民个展

展览时间:2016年 1月9日-2月28日

展览地点:上海华府艺术空间

猜你喜欢

画刊纸本水墨
韩景燕作品集
王少桓
小猕猴学习画刊
小猕猴学习画刊
水墨
兰华生作品
铮铮铁骨(纸本水墨)
泼尽水墨是生平
欢迎订阅2017年《中国画画刊》
当代水墨邀请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