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画小史

2016-11-01徐乐乐

画刊 2016年2期
关键词:小史自娱自乐波斯

徐乐乐

临画小史

徐乐乐

1.《仕女》 徐乐乐 纸本水墨 34.5cm×70cm 2015年

2.《帛画轪侯之妻》 徐乐乐 纸本水墨 34.5cm×70cm 2015年

3.《书写女子》 徐乐乐 纸本水墨 34.5cm×70cm 2015年

看到好的造型,就有收集的冲动。数码相机拍下来,进了电脑,也就存那儿了,属于心理安慰。还是印刷品管用,买回来,慢慢翻,细细读。

有时也手痒。

很多年前,为出版社的一套文艺复兴小册子画插图,铅笔白描了几幅名画局部,波提切利、乔托、乌切利、里皮等等,好玩!临摹天生是愉悦的,省去自己“想点子”的环节,一门心思专注于他人的技巧,脸形如何,手形如何,衣褶是怎样处理的。铅笔削削尖(连这个过程也是愉悦的),认真在原画中寻找线条,增增减减疏密组合,画成之后——嗯,蛮漂亮的嘛。复印之后交稿,将原件仔细地夹进书页中收好。

也有不如意的时候,临不出感觉来……或者说感觉平平。临画也和画画一样,时好时坏。

一直想临的是那幅传为钱选所作的元人《宫女图》。经典的手势——因出乎意料的生活化而经典,因经典而不宜在画作中借用——和壮硕的身材。一五一十地打稿子,完成之后,还是画苗条了,画“漂亮”了,似乎本人天性就具有弱化与美化的倾向。

出于对八大山人用笔的强烈好奇,临了几只猫,临了也白临。

很容易就像,就是这个容易让人觉得不踏实,什么也抓不住。接下来临虚谷与潘天寿的猫,稍微落实一些。最后取剪贴本中一只竖尾猫,因嫌原作者画得不够凶,用刚刚学过来的用笔,现买现卖、咬牙切齿地涂抹了一回,这一只黑猫总算还有点意思。题上“阿毛画中猫姿,潘公笔法”。

咬牙切齿是夸张了些,不过忙了一大阵(甚至还试了“水墨”凡·高——丫丫乌),到了这一幅心里才觉得终于踏实,好像长吁一口气一般。不容易呀,诸位看官。自娱自乐——摒弃一切外来因素,剩下的就是能不能自娱自乐了。这本来就是最难的事。正因为如此,对那些不声不响画画的同行们,有一点进步都由衷地惺惺相惜,大家都不容易。

前些时候被丁雄泉的画作吸引,看人家造型好,色彩那么过瘾,心痒痒地也想过把瘾。临了几张,又想着将自个儿的因素融进去,陆陆续续画了有几十幅,喜忧参半。恐怕“半”还不到,失败居多。唉,大色块不是俺们的强项。

因为曾画过几张较为满意的,心有不甘,兜兜转转,再试,仍不理想,郁闷,涣散。翻开一本伊朗买回来的画册,抄几个“大头宝宝”顺顺手,突然就抖起了精神。

用生宣,用自己擅长的线条,尝试鲜艳的波斯色系,重要的是,最好能画得恣意,“刷刮”一点,变成了一项挑战。

“刷刮”——南京话,好像是稳、准、狠、快的总和。问题是要多少张才能有一张稍微“刷刮”点儿的啊。

想起海明威说过,每天完成若干千字是必需的,但行文的好坏,全看“运气”。不错,真是!铺开纸,勾完线,准备“泼墨”了,点一支烟,静静神。祈祷(向谁祈祷?)这回最好能一次成功,能“碰”得正好。

顺手了几幅,信心倍增。到底还是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失败也未受打击。画着画着,生出疑问:怎么会形成这样的造型?

翻书。一个国家的造型历史引出四面八方的线索,顺着线索一路画下去,从古埃及、古希腊、波斯、古印度……自然就引回到中国大地上,梳理了一回“中国造型发展史”。不得不在唐朝时收手,否则,各国宗教的造型对比,文艺复兴各个画家的造型特点,中国宋元以后造型的衰落,日本的乖张,东南亚的鬼促鬼促,一个个手过一遍……罢了罢了。

打住,留点念想吧。

4.《波斯波利斯城墙浮雕》 徐乐乐 纸本水墨 34.5cm×70cm 2015年

注:

展览名称:“开脸集”徐乐乐的功课

展览时间:2015年12月12日-12月25日

展览地点:南京古林公园

猜你喜欢

小史自娱自乐波斯
雷沃阿波斯农业装备
雷沃阿波斯农业装备
雷沃阿波斯农业装备
雷沃阿波斯农业装备
自娱自乐
能量小史
自娱自乐的幽默师
绝对车迷
自娱自乐的牛人们
火力机动发展小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