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埋在心底的照片(外四题)

2016-10-31朱士元

文学港 2016年9期
关键词:刘二刘先生老太

朱士元

望着汹涌的波涛,站在大海边的秦永老人的心也随之翻滚起来。他,情不自禁地再次展开包裹里的照片。

苗条的身段,高挑的个头,水灵灵的大眼睛,长长的马尾辫,樱桃般的小嘴,笑容中还透出一对甜甜的酒窝。那件碎花上衣,更让她像是飘在空中一朵美丽的云。十八九岁的她,如在眼前。手捧照片的老人静默无语。

走进城里的光华化学厂,是一个远方亲戚帮助介绍进去学化验的。进厂那年,秦永只有十九岁。

同时进厂的是一个叫郑艳的女孩,也是十九岁,是她妈妈托人介绍进来的,也是到厂里学化验的。

化验室里,走进来一个貌若天仙的女孩,这让好多男孩的心开始怦怦跳动起来。走过来套近乎的男孩儿让郑艳有些招架不住,她对每个人都是冷言相对,让那些男孩儿进退两难,不敢再匆忙靠近。

下夜班了,秦永骑上了当年少有的铁驴,停在厂门口。他,不时地朝里边张望着。

来了,来了,秦永屏住呼吸,静静地等候着。

郑艳,我送你回家吧!秦永用颤抖的声音呼叫道。

听到喊声,郑艳抬头一看是秦永,忙说,谢谢啦,不用。

顺路的,省得你走。

犹豫了一下的郑艳说,那,那好。

迎着微风,铁驴犁开夜幕,两个年轻男女前行着。

下夜班了,他在厂门口守候。

下夜班了,她又坐到了他的车后。

时光在消逝,两颗年轻的心在碰撞着,火花渐渐变成了烈焰。

四年过去了,他们期盼的日子就在眼前。他们选择了雪花飘舞的季节举行婚礼,以示圣洁。

兵荒马乱中,国民党到处抓壮丁。被奶奶藏在草垛中的秦永,还是难逃厄运,他在奶奶的哭声中被抓走了。

得知消息的郑艳,呼喊着“秦永,秦永”的名字,一头栽进了厂边的小河里。

快来救人啦,郑艳投河啦!门卫杨大叔拼命地呼叫着。

听到喊声,好几个工人一起跳进了河,从河底将郑艳救上了岸。

躺在病床上的郑艳拉着妈妈的手问,他能回来吗?他能回来吗?

一定回来,一定会回来的!妈妈不停地安慰着。

秋天,树叶落了。她又盼来了春天,万物复苏令她充满期待。她翅首相望,盼望他能出现在眼前。

遥望中,十年一晃过去了。她,在母亲的劝说下,与厂里的一位工人结了婚。她强忍着内心的痛苦,支撑着一个家。丈夫、孩子,这是她生活的力量,更是她活下去的希望。

月光下,她面向东南方,扳着指头在测算与他的距离。他有了家庭,有了孩子吗?有人说他在去台湾的途中死了,她不信,她相信自己一定会见到他。

有人从台湾回大陆了。她转了好多弯儿找到了回大陆的那个台湾人,知道他至今未娶,只是在四十五岁时领养了一个孩子。

他去台湾后经营一家企业,效业非常好,也算个有钱人。那时,有好多人追过他,都被他拒绝了。这确实让人无法理解,都说他心里有障碍,生了一种怪病。

躺在病床上的郑艳在向自己发问,去寻找他,这能对得起自己现在的丈夫和孩子吗?可,可他是为了自己才未娶啊。

听从大陆回来的朋友说她活得很好,不过无时无刻不在思念自己,秦永老人的泪水再次涌了出来。回去,回去,一定要见到她。

看了看手中郑艳的照片,秦永老人的脸贴在照片上亲了又亲。

回来了,回来了,满头早已染上了白霜的两位老人,你望着我,我望着你,紧紧地相拥到了一起。

他知道她的丈夫已于两年前的一场疾病离开了人世,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从她的家门离开时,她不让他走,劝说他不要再回台湾了。

秦永眼含泪花,对她说,为了孩子的幸福,我们还是分开好,分开好。

说着,秦永从身上取下郑艳的照片,晃了晃说,有了她在身边在心里,我这辈子满足了。

望着照片,郑艳从手上取下他当年送给自己的银手镯说,满足了,满足了。

此刻,他们在静静地对视着。

雪啊,你能下得再大些吗?

窗外,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舞着。屋内,翠莲躺在床上翻来覆去难以入眠,断断续续地在浏览着手机上的视屏。

远在异国的丈夫石林曾给自己发来好多张照片,全是他在那个打工的国家的风景区拍摄的。那些照片,每一张的角度都各有不同,景色非常美。

已有好些日子没给自己发微信的石林,难道就真的忙到那个程度吗?翠莲猜不透,道不明。

临走的头天晚上,石林对自己说,他到了国外,每天都会给自己发五条微信。他没有失言,翠莲都按时收到他发来的微信。她,也没少给他回复。

翠莲,真的要感谢你,不是你托人找关系,我这辈子也不可能走出国门,看到了外面的世界。翻看到这条短信,翠莲感觉自己好像做错了什么似的,伸手在自己的脸上拍了一巴掌。

养鸡场,是自己做了贷款办起来的,要说收益还得到了左邻右舍的赞许。自来了禽流感,几乎倒闭了,也无法支撑下去了。翠莲把养鸡场关掉了。

曾劝过自己多次的石林,把养鸡场继续维持下去,相信会有好转的时候。翠莲没有同意。

同学李松在国外承揽工程,带了不少人过去。李松让石林也过去,翠莲没有同意,心里一直认为两个人在一起多好,少挣点钱自己少些烦恼。

亏了本,要恢复元气多难啦。翠莲给老同学发了一条短信,成了。石林跟随回国探亲的人一起去国外了。

没有养鸡场的波折,自己又怎么会让石林去国外呢?人啦,真是难测啊,他到底在想什么,难以捉摸。

翠莲,我来帮你弄,你看你一个人怎么能把蔬菜大棚上这么多的积雪清理呢?刘二走到翠莲面前说。

谢谢你,刘哥,我慢慢清,很快会清完的。翠莲连看都没看刘二一眼回答道。

夺过翠莲手中的扫把,刘二快速地清起大棚上的积雪。他那动作,有板有眼,活脱脱一台机器在运转着。

知道刘二在讨好自己的翠莲,心里到底不是个滋味。那天中午去学校接孩子,天空突然下起了雨,自己没带雨具,只好就在雨中行。

没走几步地,刘二突然迎面过来,把雨衣递到自己手上。就在翠莲去接雨衣的当儿,刘二顺手在自己的胸口摸了一把,当时想把雨衣扔掉,刘二又早已消失在人影中。翠莲一直气到家。

想起那个事儿,翠莲就会满脸怒火。这个独和尚,暗地里还想吃天鹅肉,看我以后怎么收拾你。

雪清完了,刘二走到翠莲面前,把扫把递给翠莲。翠莲刚伸手,手就被刘二紧紧地抓住了。

你——你——你想干吗?翠莲急促地质问道。

妹妹,我——我——喜——喜欢你。刘二用颤抖的声音回答道。

你——不——不能——

我——我——

话没说完的刘二将翠莲紧紧地拥入怀中,死死地,死死地抱住不放,还把脸向翠莲逼近。

拼命向外挣脱的翠莲,哪能挣开刘二那发疯的双手。她,左挣右甩,可一点用处也没有。翠莲拼命往后让,害怕自己的脸被刘二靠上。

妹妹,石林弟弟发信息给我,他让我以后要好好照顾你。刘二贴着翠莲的耳朵说。

什么,什么,他发信息给你,让你照顾我?翠莲睁圆双眼反问道。

你说,你说,没有他的话,我能敢这样做吗?

我,我绝对不信!他对你一直是痛恨在心的。

不错,那次我亲你的脸是被他发现了,可这是哪年的事啊?他现在哪还记得呢?

你,你撒谎!

我来把手机打给你看。刘二说着便松开了手。

看着刘二手机上的信息,一字不差,一字不多。翠莲晕倒了。

翻看着自己手机的翠莲,实在睡不下去了,她走到门外,雪还在下着,感觉越下越大。

看着漫天飞舞的雪花,翠莲的泪水忍不住流淌下来。远方的人啦,你会随着雪花飘然而至吗?我在等你啊。

手机响了,翠莲打开微信:老同学,世间的事情千奇百怪,千变万化,望你想开点。这,可能是你老同学的罪过。我告诉你,你老公已和国外的一名女子相爱,并居住到一起。对不起你的同学,李松。

翠莲抹了一下泪水,回信道:该来的总会来。望你不要自责,我永远感谢你。

发完短信,翠莲朝天空看了看,长叹一声道:雪啊,你能下得再大些吗?

一顶军帽

谢幕了,台下的掌声经久不息。走到台前的田芳眼含泪花向台下的战士们鞠躬致谢。一边不停地挥舞着手中那顶已保留三十九年的草绿色军帽。

那天,躺在病床上的只有七岁的田芳正在看爸爸给她刚买来的小人书,突然间一连串的巨响,房屋全都倒塌了。被压在水泥板下面的田芳,只能睁着一双小眼在打转。

天空下着小雨,哭声,喊声,还有喇叭声,瞬间乱成一片。

大地震,田芳一点也不知道。她只听见外面到处是声音,更不知灾难来临的后果。

这里有个小女孩!已经从废墟中救起九位被埋的住院病人的解放军战士周广发惊讶地喊道。他看了看自己已被扒砖土而磨破的十个指头,毫不犹豫地向水泥板下面伸去了两只手。

用手扒,用肩扛,周广发和战友冒着小雨终究把小田芳从水泥板下抱了出来。他把田芳放在地上,等待车子接走。他留下自己的军帽,盖在田芳的脸上,又去抢救另一个生命。

望着长着一对大眼睛的解放军叔叔,惊恐中的田芳显得很木然。她,掀开刚刚盖在脸上的军帽又看了一眼他离去的背影。

知道自己是在唐山大地震中被那对大眼睛解放军叔叔救下的田芳,暗下决心一定要找到他,当面去感谢他的救命之恩。

来唐山救援的解放军有那么多人,到哪儿去寻找呢?只要听说有部队参加过唐山地震救援的部队,田芳必定去探寻。快十年过去了,一点儿影子也没有。

走遍山山水水,历经坎坎坷坷的田芳,面对自己身患癌症的躯体,深感自己必须要和时间赛跑。她与身边的姐妹们组建起了一支拥军合唱团,走进军营为战士们演唱,以表内心的感激之情。

《正因为有你》这首感人肺腑之歌打动了无数人的心。这首歌,是田芳自己写的词,自己演唱的。她要用这首歌来回报解放军的救命之恩。

军民联欢会上,田芳的拥军合唱团与百名退休老兵合唱团走到了一起。同台演出期间,田芳的双眼紧紧地盯着一位老战士,那双大眼睛在她面前闪动着。

是他,就是他!田芳相信自己的眼睛,一步一步向他靠近。

你还记得这顶军帽吗?田芳站在老兵的面前问。

接过军帽看了又看的老兵,突然惊叫起来,你是唐山大地震中被我从医院的废墟中救起的那个小姑娘。

是啊,是我,我找你找得好苦啊。田芳边说边哭了起来。她一把抱住老兵,不停地叫道,恩人啦,恩人啦,我终于找到你啦。

妹妹,我叫周广发。那次我在救援中救了十一个兄弟姐妹,我立了二等功,还被选派去为毛主席守灵。

周大哥,我手中的这顶军帽伴我走过了三十九年的路程,我每时每刻都视他为珍宝。每天看见他,我就看见你这个救命恩人。这顶军帽,鼓励我战胜两次癌症的折磨,我一直在想,一定要坚持找到你。

有缘,有缘啦,要不是我们这两个合唱团到一起汇演,也不会就这么巧了啊。

你们是谁发起组建这个合唱团的呀?

这个团是我们的老团长组建的。

他当年是负责什么工作的?

他啊,当年是我们的连长。

你说怎会这么巧,大地震刚发生,你们就赶到了。

是这样的。要说巧合还真是巧合。

是巧合?

我们跟连长去执行任务,刚好走到唐山这个地方发生了地震。

你们——

连长命令我们立即救援!

还记得那个日子吗?

记得,当时是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

你们连当时人多吗?

全连118名官兵。

我后来听说,你们救出了好多人啊?

当时共救出392名父老乡亲。

真是太感谢你们啦,感谢你们的救命之恩啊!

这,这,这是我们子弟兵应该做的。

你们现在还有多少人在一起啊?

今天啊,除了生病去世的几位,有六十多个人都还在一起呢?

你们都住哪儿啊?

我们转业后,都居住在这个地方。

真是太巧了。

这就叫有缘啦。

围在田芳的两支合唱团的队员们,听着,听着,他们情不自禁地唱起了《正因为有你》。歌声,传向远方,也传向了当年唐山大地震的救援现场。

无声的印迹

暖意融融的春光里,玄武湖畔岸柳依依,百花争艳。盘旋在空中的鸟儿不时地俯冲下来,那浮在水面的鱼儿摇了摇尾巴又潜入水底。

看得如痴如醉的黄老太竖起太拇指夸赞道,好景致,好景致啊。

站在一边的女儿力芹说,你能开心,我们可就高兴啦。

开心,开心,在锅台前快转一辈子了,真是没想到能看到这样的景致啊。闺女啊,我要好好地感谢你哦。

妈妈,你看你说到哪里去了,女儿带你出来玩是天经地义的,还要你感谢吗?

闺女啊,妈妈要从心底里感谢你啊。

妈妈,你不用说谢了。要说谢,还得我们也感谢你。

黄老太沉默了。她随着女儿所指的方向朝小岛望去,还一遍又一遍地点着头。

从没想到自己能走出灶台的黄老太,九十三岁的人了,还能到外面的世界看风景。

天安门、大雁塔、少林寺、东方明珠、西湖……没想到,没想到外面的世界会这么漂亮啊。

还是年轻的时候,自己听父亲说西湖很美,有苏堤,断桥,那旁边还有岳飞墓,好想去看一看。这,只不过是一个梦。

成为人妻之后,家庭的担子越来越重,老人、孩子,每天的好多事儿都在重复着。

兵荒马乱中,整天少不了提心吊胆,常常夜间还要爬起来东躲西藏。

灾荒来了,烧的没了,吃的没了。野菜、树皮、柳条成了充饥的主食。

孩子的命保住了,这对黄老太来说是尽了母亲的天职。当看到五个孩子一天天长大,又一个个走进校门读书时,心中少不了些许欣慰。

只要饿不死,就得让你们把书读好。这是三年自然灾害时黄老太常给孩子们说的话。

少不了流泪的黄老太,从未让孩子们看到过,把累和苦深深地埋在心底。

丈夫生病躺在床上一年多,需要吃药,需要营养,黄老太把家中好卖的都卖光了。

一位好心人来到黄老太身边说,你真是够苦的,干脆把最小的两个女儿送给人家吧,总比饿死好吧。

我怎么忍心呢?我跟你说啊,要死我们会死在一起的,难为你操心。黄老太咬咬牙没有那样做。

看着小女儿手握大学毕业证书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黄老太笑了。她笑,笑自己的苦没有白吃,笑每个孩子还都相继成家立业。

八十岁那年,黄老太生了一场大病。医生说,这次难逃过来,劝儿女们把她带回家给她做点好吃好喝的。

儿女们不相信自己母亲会走得这么早,又相继转了几家医院,医生的口径一致,他们便把黄老太带回了家。

让人没想到的是躺在病床上一个多月的黄老太,竟然自己爬起来了,身体一天比一天强壮了。

看着眼前发生的奇迹,好多人都跑过来看个究竟,皆发出一声声惊叹。

我不会死的,我不活到一百岁阎王老爷是不会收我的。我啊,还要去周游中国呢。黄老太笑着对身旁的人说。

听了黄老太的话语,小女儿心头一振,对,将来等我退休了,一定得带妈妈去旅游,走遍全中国,看够好风景。

时机来得很偶然,一位爱心人士向九十岁以上老人捐赠爱心房车,可以游玩中国。

黄老太得到的房车的名儿叫“感恩号”,是刚刚退休不到半年的小女儿为她申请的。

了却母亲的心愿,这是小女儿这十几年来一直要完成的任务,那就是要实现母亲的梦想。

老太太,这边的风景好吧?公园里的一位工作人员走过来说。

美,美,很美啊!黄老太回答道。

你这个房车多好看。谁为你办的啊?

女儿,是我的小女儿。

你真福啊。那位工作人员看了看小女儿说。

黄老太看了看女儿对工作人员说,我这孝顺的女儿还不是我亲生的呢?

妈妈,你——你怎么开这样的玩笑?小女儿推了母亲一把说。

是真的,女儿。黄老太认真地说。

妈妈,你——

不知你还记不记得?你上大学的前一天下午,我带你去河滩旁的一座坟前去烧纸的事吗?

记得。

那就是你亲生母亲的坟,我当时没有告诉你,只说要你以后记住这座坟。

妈妈,你——

你是我在河滩边的草地里捡到的,你的母亲当年就饿死在你身旁。我喊来几个好心人把你母亲就埋在那儿。你的哭声让我把你抱回家。

妈妈,你——女儿的泪水夺眶而出。

你——你永远是妈妈的好女儿!黄老太也流泪了。

爱情诊断书

沐着月光,劳燕顺着小河边的绿化带急匆匆地向前走着。她,要去给自己做个验证。

十五年前,作为校花的劳燕,惹来了好多蜜蜂在身边嗡嗡叫。

一心扑在学习上的劳燕,深知自己站立年级前三名是多么不易的事,可不能有丝毫懈怠。

读小学高年级时,劳燕的成绩一直处于中等水平,从未进过前十名,这让母亲伤透了脑筋。

作为中学英语老师的母亲,常常拿自己读书的经历来引导女儿,激励女儿能再上一个台阶。

妈妈的奋斗史也暖了劳燕好一阵子,那阵子过去以后,又回到了原点。

症结在哪里呢?母亲的头快要炸了。要冷静,要冷静,不能急躁。这是母亲对自己下的命令。

这个孩子啊,可能有点分心了。不过,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刘先生抬了抬墨镜对劳燕的母亲说。

能分什么心呢?劳燕的妈妈有点儿摸不着头脑。

现在的孩子啊心有点大,得多引导。

我啊,一点也没少引导。

引导,我不知道你是往哪个方向引的。

鼓励她努力学习啊。

你啊,没能从根子上把脉啊。

根子?

离开刘先生,劳燕的母亲似有所悟。

女儿啊,你才十三岁啊,怎么,怎么,嘿——

妈妈,我这次测验考了全班第一名,全年级第三名。女儿边说边亲了亲妈妈的脸。

你——你——妈妈不敢相信女儿的话。这太突然了吧?

妈妈,老师说很快就把成绩发到你的手机里。

是吗?

看了看老师发来的成绩,妈妈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问女儿,你这次怎么会考得这么好?可给妈妈争了脸。

不瞒你说,班上有个男同学天天给我写信,说要对我好,弄得我整天不知所措。女儿红着脸说。

后来呢?妈妈问。

老师找我谈了话,让我醒悟过来了。

原来是这样啊。

走出屋外的劳燕的妈妈,长长地舒了口气。她自言自语道,看来这个刘先生果如人所传,他下的爱情诊断书真准啊。

自打女儿被评上校花以后,劳燕妈妈的心里一直不踏实。自己也曾是校花,整天环绕在那些追求者的围攻中,要不是自己心里的天平摆得正,哪能考上名牌大学呢?

你的心要盯在学习上,不要受到那些不用心的人的干扰啊。母亲,一次又一次嘱告女儿。

妈妈,你不要再唠叨了,我哪能像小学那时候,会分心呢?女儿也一次又一次重复着自己的承诺。

平静中,一粒石子荡起了劳燕心中的涟漪。火花,快碰撞成了火焰。

已被省重点大学提前录取的高三团书记郑阳给自己送了张纸条:劳燕,我爱你,请你答应我。

脸蛋一下子变成了火烧云的劳燕,有点坐不住了。她在想,他的前途已成定局,好多人高攀不上呢。我——我将来——

劳燕,不要再犹豫了,让我们携手前行吧。我在等你!

心如乱麻的劳燕,已无心学习了。他的心已被郑阳牵走了,那成绩不断往后倒退。

妈妈急了,老师急了。怎么,怎么会这样呢?

烦躁中想起了刘先生的劳燕的妈妈,来到了刘先生面前说了原委。

刘先生笑了笑说,人现在大了,不是你能控制得住的。你可以给她讲讲事情的轻重缓急。要不然,她的心收不回了。

你说,你说,你现在恋上了哪个男生啦?妈妈十分生气地单刀直入道。

我,我的事你怎么会知道的呢?女儿睁大眼睛反问道。

我有诊断书!

诊断书,什么诊断书啊?

你心中有数。

妈妈,你——

听说刘先生能对爱情进行诊断,劳燕觉得机会来了,得让他给我诊断一下,看看我和郑阳的爱情到底幸不幸福。

不声不响走到刘先生家的劳燕,刚进门就对刘先生作了自我介绍,还求刘先生对自己以后的爱情作个诊断。

你要是跟郑阳在一起,以后的爱情不幸福。刘先生毫无顾忌地说。

浑身一下子冒出了冷汗的劳燕,似信非信地反问道,我该怎么做?

赶快舍弃,把心用在学习上。否则,过了这个村就没有那个店。

劳燕,不知自己是怎么离开刘先生家的,眼里布满了泪花。

诊断,劝说,劳燕的心头亮起了一盏灯火。那灯火,正向着自己招手。

走进大学校门的那天,妈妈问劳燕,女儿啊,是哪股力量让你走进这大门的呀。

妈妈,那还用问吗?多亏刘先生的那份爱情诊断书。

劳燕的妈妈对刘先生的灵验曾深究过,知道刘先生就是因为在高三时谈恋爱,才没考上大学的。

上门来求刘先生诊断病根的人快挤破了门。

刘先生突然回道,我已金盆洗手。

猜你喜欢

刘二刘先生老太
还得等一会儿
就要追着你
旧事
龙套
种菜
村长刘二
父子间的硝烟
求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