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2016-10-31莫娇

成才之路 2016年30期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小学有效性

莫娇

摘 要:品德与社会对于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可以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教师只有善于引领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融入生活,才能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关键词: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30-0014-01

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对于品德与社会课来说,它承担着对学生进行知识、能力以及思想等各方面的教育任务。因此,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教师要能够根据所学内容的需要,引领学生真真正正地感受与体验生活,从而获得对社会,对生活的基本认知,这样教学,才能有利于学生良好道德品质习惯的形成等等,从而为实现品德与社会的有效教学奠定基础。

一、观察生活,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也就没有学生对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深入学习。鉴于品德与社会与学生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的因素,教师可以结合学生要学的内容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了解生活,然后,在课堂教学时,再让学生把生活与学习结合起来。这样教学,由于有了学生的观察作为基础,在课堂上学生才能真正有感而发,感受到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无限乐趣。如在教学苏教版品德与社会“同学之间”一课时,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同学之间相处的具体事例明白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关心,互相爱护,要能够体谅别人,主动帮助别人。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是这样引入的:同学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在你与同学相处的过程中曾经发生过哪些高兴、难过或者有意思的事情吗?请你说一说。这样一来,就激起了学生对平时生活的回顾与回忆。于是学生学习兴趣大增,有的说自己被同学冤枉的事情,有的说自己与同学快乐玩耍的事情。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让学生就这些事情发表自己的看法,每个学生都能够从中受到教育,有利于同学之间的友好相处。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主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各类现象。如此一来,不仅可以使学生对生活、对同学有更多的了解与认识,而且还可以使学生觉得生活即学习,学习也就是我们的生活,教学效果显著。

二、体验生活,提高认识

对于品德与社会教学来说,要想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更深刻,就离不开让学生亲自去体验,也只有在学生体验的过程中,对于教材里的知识才能变得真实起来,从而引起学生重视,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这样教学,有助于学生获得比较深刻的学习感受,进而达到提高自己品德素养的目的。如在教学苏教版品德与社会“在公共汽车上”这一课时,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明白人们要自觉遵守公共汽车上的秩序,课前教师就安排了让学生利用周末时间坐公共汽车的活动。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再让学生说说在自己坐公共汽车的过程中,哪件事情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感受最深刻的就是“抢座”与“让座”。针对学生普遍感受深刻的问题,教师再让学生具体说说对这类事件的看法。此时,学生由于有了真正的体验作为基础,发言更积极、更踊跃,不仅使学生感受到了体验生活对学习的重要性,而且使学生对社会的认识也更加深刻。在上述教学案例中,为了使学生获得对所学知识的深刻感受,教师主要把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放在了重要位置。于是,教师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走进生活,体验生活。这样一来,有了学生的亲自体验作为基础,对各种事物的看法认识也更加深刻,从而为课堂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奠定了基础。

三、融入生活,注重实践

对于品德与社会教学来说,课堂虽然是教学的主渠道,但它并不是教学的归宿。根据学习内容的需要,引领学生适当向课外拓展是很有必要的。因此,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出适合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以使学生在课堂中所学能够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如苏教版品德与社会“伸出我的手”一课,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能够从小关心别人,关注社会。在课堂教学时,教师是这样引导学生的:在平时的生活中,在我们的周围,有许多生活困难的人,他们迫切需要别人对他们的关心或帮助,那么,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如何做?请大家谈谈自己的看法。在教师的启发下,有的学生说我从电视上看到有些小朋友家里条件不好,舍不得买书本与文具,我想把自己的东西寄给他。有的学生说隔壁王奶奶独自一人生活,我想利用周末时间帮她打扫房间,洗衣服。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可以使学生真正融入生活,并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感受到帮助别人的快乐。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主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把引领学生真正关注生活、融入生活放在了重要地位,并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生活实践活动,这样教学,有助于学生内化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四、结束语

总之,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教师要始终以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素养的形成为准则,以学生的健康发展为出发点,引领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融入生活。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良好品德素养的全面形成,进而实现品德与社会有效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胡庆芳.思想品德有效教学策略的课堂实践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09(12).

[2]孙启国.思想品德课有效提问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1(05).

猜你喜欢

品德与社会小学有效性
小学品社课堂结合时事教学初探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