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隔姜灸配合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寒湿瘀阻型临床观察

2016-10-31王美杰丛慧芳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6年3期
关键词:阻型经期生姜

王美杰,丛慧芳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3级硕士研究生,黑龙江 哈尔滨150040;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150001)

隔姜灸配合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寒湿瘀阻型临床观察

王美杰1,丛慧芳2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3级硕士研究生,黑龙江 哈尔滨150040;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150001)

目的:观察隔姜灸配合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效果。方法: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予用痛经片治疗,治疗组用隔姜灸灸神阙穴配合针刺治疗。月经前5天开始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0.24%、对照组78.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隔姜灸配合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小。

原发性痛经;寒湿瘀阻型;针刺;隔姜灸

妇女正值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晕厥者,称为痛经,亦称“经行腹痛”[1]。痛经可分为原发性痛经与继发性痛经两种。其中原发性痛经主要发生群体为青春期少女和未婚或未育的年轻妇女[2]。全球80%的女性有不同程度痛经,其中大约3/4影响生活质量[3]。笔者用隔姜灸配合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82例,均为2013年9月至2015年1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门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1例,年龄平均(23.86±6.32)岁,病程平均(26.31±14.73)个月。对照组41例,年龄平均(23.43±7.62)岁,病程平均(25.97±15.26)个月。两组年龄、病程、腹痛程度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西医诊断标准:好发于年轻女性(青春期及未婚未育女性),常于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及腰骶,甚至昏厥,疼痛发作周期在3个月以上。盆腔检查无阳性所见。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痛经,寒湿瘀阻型可见行经小腹冷痛,得热则舒,经量少,色紫黯有块,伴形寒肢冷,小便清长,苔白,脉细或沉紧。

排除标准:①继发性痛经,包括由子宫腺肌病,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症等导致的痛经。②合并有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疾病。③精神失常者。④中医辨证不属于寒湿瘀阻型,如气血瘀滞、肝郁湿热、气血亏虚、肝肾亏损者。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患者取仰卧位,取三阴交、中极、地机、归来、关元,直刺1.0~1.5寸,快速进针,快速捻转,待平稳后均匀运针1min,留针30min。另将新鲜的生姜切成片状,厚0.2~0.3cm,直径2~3cm,在生姜上穿出数个小孔,以利于艾灸的热量透达。将生姜置于神阙穴上,然后将艾绒捏成圆锥状,置于生姜上,点燃,每次3壮。自月经前5天开始治疗,日1次,待月经来潮后止。

对照组:用痛经片(沈阳东新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Z10983125)4片,日3次,临经期口服。

3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痊愈:症状消失。显效:症状明显减少。有效:症状减轻。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善或加重。

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4 治疗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例(%)

5 讨 论

痛经属中医“经行腹痛”范畴,主要病机为气血不足或气血运行不畅。原发性痛经多以寒湿瘀阻多见。因经期前后冒雨涉水感受寒湿之邪,或过食寒凉生冷而导致寒湿之邪客于冲任,气血运行不畅,而致寒湿瘀阻。临床表现多为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遇寒加剧得温则减,手足冰冷等症。寒湿之邪伏于体内日久会伤及肾阳,而导致平素畏寒肢冷,腰腹部自觉寒冷等。治疗主要为温通经络,祛湿散寒化瘀止痛,温补元阳调理冲任。

原发性痛经病位在胞宫,与冲任及肝脾肾等经络脏腑上联系密切。关元、中极为任脉穴,可调冲任气血,促进胞宫瘀血消散,同时中极为膀胱经募穴,可散寒行气。地机为脾经郄穴,是调血通经要穴,可健脾除湿止痛调经。归来为膀胱经穴,主治月经不调、痛经、下腹冷痛、不孕等。三阴交为脾经穴,为肝脾肾三经交会之处,可健脾益血、调补肝肾。《灵枢·官能》篇有“针所不为,灸之所宜”的记载,且有“灸治百病”之说。隔姜灸为灸法的一种,利用生姜之辛温走窜之力于艾灸之热相助,使生姜辛温走窜之力增强而艾灸温补祛寒行气血之力加强,二者相得益彰,共奏温通经络之效。此外,魏子建[6]、陆寿康[7]等研究表明,隔姜灸具有红外辐射及光辐射的作用。红外辐射穿透力强,可以渗透到表皮、结缔组织、血管、神经系统,起到治疗作用。且神阙位于脐部,脐为元气通行之门户,其皮下又无脂肪组织,皮肤筋膜直接与腹膜相连,腹膜上又有丰富的静脉网,脐下动脉分支也通过脐部,在此施灸穿透力强,温热效应极为明显[8]。因而,隔姜灸脐法起到温阳祛湿止痛之功。针刺和隔姜灸配合,温补肾阳、祛寒除湿、行气活血止痛,共奏调经止痛之效。

[1] 马宝璋,齐聪.中医妇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93.

[2] French LDysmenon'hea[J].Am Fam Physician,2005,71(2):285-291.

[3] 尤昭玲.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453.

[4]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61-62.

[5] 中国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3辑)[S].1997:17-18.

[6] 魏建子,沈雪勇.隔物灸温热刺激的作用途径与机理析[J].中国针灸,2007,27(5):391-393.

[7] 陆寿康.刺法灸法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182-184.

[8] 杨继军,孙立虹,余延芬,等.隔物灸对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患者内皮素和一氧化氮含量的影响[J].针刺研究,2008,33(6):409-412.

R245.821.51

B

1004-2814(2016)03-0241-02

2015-10-26

猜你喜欢

阻型经期生姜
夏吃生姜益健康
蝎芷膏治疗湿热瘀阻型臁疮的临床观察
三伏贴贴敷治疗寒湿痹阻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经期不适需调养,准确辨证药食疗
寒湿痹阻及湿热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腕关节MRI表现的相关性研究
经期如何穿衣
经期综合症来袭需要多喝水吗
地龙生姜平喘
生姜拌醋治腿关节疼
来例假不能洗头?经期洗头到底伤了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