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创新合作模式的中国海洋主导产业选择研究*

2016-10-31王崇锋张月明张晴晴胡传浩

关键词:海洋渔业主导产业海洋

王崇锋 张月明 张晴晴 胡传浩

(1.青岛大学 商学院,山东 青岛 266071;2.青岛大学 数学与统计学院,山东 青岛 266071)



基于创新合作模式的中国海洋主导产业选择研究*

王崇锋1张月明2张晴晴2胡传浩2

(1.青岛大学 商学院,山东 青岛 266071;2.青岛大学 数学与统计学院,山东 青岛 266071)

海洋主导产业的选择不仅受宏观因素的影响,还会受到行业内创新者之间合作关系的影响,其作为发展潜力的一部分不容忽视。基于专利合著网络分析法,构建包括网络聚集系数、平均路径长度、小世界熵数三个指标的创新者合作关系量化体系,拟将该体系与产业增长速度、需求收入弹性共同作为产业发展潜力指标;将经济弹性系数、从业人口比重、产业相对规模、劳动生产率作为产业发展实力指标,基于中国海洋产业2013年的专利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图谱分析法,对中国海洋产业进行分析评估。根据实证结果以及对实际状况的分析,得出应选择海洋渔业及其相关产业和滨海旅游业为海洋主导产业的结论,进而提出促进海洋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专利合著网络分析方法;创新合作模式;海洋主导产业

一、引言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海洋权益备受关注,海洋的战略地位与其具备的经济价值日益凸显。在此背景下,许多国家致力于发展海洋经济,并提出“向海洋进军”的口号。然而,海洋经济的发展仍然存在着发展重点不清晰、资源配置不合理、产业创新较少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以科学技术和科技创新作为支撑,促进海洋创新和海洋经济协调发展。[1]

作为海洋大国,如何又好又快地发展海洋经济、发挥海洋创新的带动作用是我国当前面临的重大课题。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指出:“实施(建设海洋强国)这一重大部署,对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对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对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2]继“十二五”期间将发展海洋经济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之后, 2015年11月出台的“十三五”规划建议更是强调了要拓展蓝色经济空间,“坚持陆海统筹,壮大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维护我国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国家海洋局局长王宏指出,“十三五”期间,海洋经济应坚持创新发展,使创新成为推动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并进一步地强调了海洋创新对于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回顾以往,我国的海洋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14年中国海洋总产值达到59936亿元,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需要看到的是,虽然我国海洋经济的产业规模庞大、市场需求旺盛、发展速度较快,但是我国海洋产业的发展中存在资源配置不当、科技创新数量较少、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等现象,而这些现象已经严重制约了我国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创新驱动实现海洋经济的持续增长,这是未来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创新是依靠知识资本、人力资本和激励创新制度等无形要素实现的新组合,是科学技术成果在生产和商业上的应用和扩散,它的出现和维持需要充足的创新资源和恰当的创新环境。[3]故而,为实现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必要选择合适的海洋产业作为主导,以实现对资源的合理调配,为创新提供适当的环境,促进海洋创新产出,进而带动海洋产业的发展。[4]纵观以往研究成果,大部分文献是从宏观层面评价和选择海洋主导产业,鲜有从创新的视角讨论主导产业的选择。[5]因此,本文在借鉴传统海洋主导产业选择标准的基础上,使用海洋产业创新专利构建了创新者之间的合作网络,将合作网络指标加入主导产业选择指标体系。遴选出海洋主导产业,并结合中国海洋产业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为创新者提供更为适宜的创新环境。

二、研究综述

进行海洋主导产业的选择,首先要明确主导产业的概念以及主导产业研究的现状。美国经济学家Rostow首次提出了主导产业的概念,他认为经济成长的各个阶段都存在主导产业。一方面,主导产业是在产业结构当中所占规模较大的产业;另一方面,主导产业必须要对其他产业具有关联作用,对于经济发展具有带头作用。[6](P124)主导产业的定义为研究社会经济提供了一个崭新的研究视角。出于各种原因,虽然Rostow给出了主导产业的定义,但是并没有给出主导产业的具体选择标准。日本的经济学家筱原三代平首次给出了主导产业的选择基准,完善了主导产业这一定义的论述。他提出将生产率上升基准与收入弹性基准作为主导产业的选择基准。[7]这使得主导产业不再是一个宽泛的概念,而是成为一个具有真实可测标准的定义。

国内学者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根据中国国情也提出了多样化的主导产业选择指标体系。主导产业的理论研究水平不断提升,对地区的主导产业进行实证研究的论文数量不断增长。童江华、徐建刚在梳理了传统主导产业选择基准理论与偏离—份额分析方法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引入了一个主导产业选择基准,即偏离份额基准,并且运用此基准对南京市的主导产业进行选择。[8]这种主导产业选择指标体系丰富了主导产业理论,是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创新。侯璐璐以市场潜力、产业组织、技术水平为基准选择重庆市优势产业;以增长速度、技术进步率、产业关联性为基准选择重庆市主导产业,通过与优势产业比较,发现主导产业与优势产业存在交集。[9]虽然这些评价基准具体准则不尽相同,但是主要分为产业发展实力和产业发展潜力两方面,然后从这两大方面延伸出具体的评价指标的思路是相似的。所谓产业发展实力,是指在当前状况下,某一产业与其他产业相比具有的竞争力;而产业发展潜力则指用发展的眼光来看,产业未来的发展潜能。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方面是,这些关于主导产业选择的文献大多都是从宏观的角度去分析和评价一个行业,并不能完整和系统地洞悉行业的综合实力。

作为主导产业选择的一个分支,海洋主导产业的选择方面研究较少。目前关于海洋主导产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概念的界定、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和海洋产业演化规律等方面。于婧根据灰色系统理论构建海洋主导新兴产业评价体系,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进行了实证研究。[10]徐谅慧、李加林借助层次分析法构建海洋主导产业识别的指标体系,并运用该指标体系对浙江省海洋主导产业进行研究。[11]以前的文献大多从行业的宏观指标入手去构建指标评价体系,鲜有从创新视角去评价和选择海洋主导产业。反观海洋创新的研究文献,也没有从主导产业入手研究影响创新的因素。俞树彪从海洋产业的转型与升级方面入手,提出通过发展海洋服务业,实现海陆一体化联动,完善海洋创新体系。[12]海陆联动是海洋创新的重要条件,海陆联动可以优势互补,更好地为海洋创新提供资源支持。董志文对海洋渔业进行了实证研究,认为应该从产品、管理、结构等方面进行创新,并培养企业家的创新精神,探索海洋产业新的发展方式。[13]刘大海从海洋创新环境、海洋创新投入、海洋创新产出、海洋创新绩效四个方面建立了国家创新指数体系,运用标杆评价法进行了定量评估。结果表明,海洋创新产出对评价指标体系的贡献最大,海洋创新投入强度可以提高海洋创新活动绩效。[14]研究海洋创新和海洋主导产业选择的文献数量较少,并且均没有考虑海洋主导产业选择与海洋创新之间的关系。海洋主导产业的选择能够为创新活动提供充足的资源支持,而创新应该成为主导产业选择的一个重要评价标准。

在知识经济时代,实现经济增长更多的时候需要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创新是驱动经济增长的源动力。[4]因此,海洋创新是海洋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应该成为选择海洋主导产业的重要标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个人与组织难以全部掌握创新所需的全部知识或资源,合作创新成为一种趋势。一个产业中的创新者不可避免地会有一些正式或非正式的联系,而这种合作关系对于经济产出具有重要的作用。Freeman首次提出了“创新网络”这一概念,他认为创新网络是对系统综合性创新的一种制度,网络体制的构建主要依靠创新者之间的创新合作关系。[15]Breschi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推导出了发明人的社会关系网络图,发现合作者之间能够在初次合作之后继续分享和交流信息,并再次在创新活动中进行合作。[16]近期,学者们开始研究社会网络结构对于创新活动的影响作用。[17]Gonzalez & Brambila发现创新者之间合作网络的结构会影响到网络中的成员对潜在知识的获得。[18]张古鹏通过对中国专利发明数据的研究,发现创新者之间的创新网络的小世界性与创新绩效呈现倒U型关系,创新绩效的显著提升主要集中在关系建立的初级阶段。[19]因此,在一个产业内部,创新者之间的网络包含着产业内信息交流的频率和创新者合作的可能性等重要信息,故应该在海洋主导产业的选择评级体系中加入创新合作网络这一重要影响因素。

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是衡量微观层面生产者之间相互联系的有效工具,能够衡量区域内成员之间的知识交流频率和聚集程度。[20]这些微观层面的联系即使不能马上转变为生产力,也会对产业的未来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本文运用专利合著网络分析方法,借助专利数据打造创新合作网络,并将这一网络指标加入到主导产业指标体系的构建中,对原有主导产业选择理论中微观因素考虑不足的缺点进行完善。在借鉴前人构建主导产业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利用中国海洋专利数据构建创新合作网络,将创新合作网络指标归入行业的发展潜力中,运用因子分析方法计算各项指标的得分,从产业发展实力与产业发展潜力两方面评价海洋产业。然后根据得分将海洋产业进行分类,将海洋产业分为主导产业、落后产业、支柱产业、战略新兴产业四类。本文主要研究对象为主导产业,其他产业只进行选择,不做深入探讨,根据实证结果为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建议。(如图1所示,主导产业:产业发展实力高、发展潜力高的产业;落后产业:产业发展实力低、产业发展潜力低的产业;支柱产业:产业发展实力高、产业发展潜力低的产业;战略新兴产业:产业发展潜力高、产业展实力低的产业。)

图1 产业分类矩阵分析图

三、指标选取与研究方法

(一)社会网络分析方法

网络是指某一活动的行动者之间的关系结合。社会网络就是社会行动者与社会行动者之间的关系集合。社会网络可以抽象成点和线,用点来代表行动者,用线来代表行动者之间的关系。这种社会行动者既可以指个人,也可以指一种组织或单位。Simmel首次提出了社会网络的概念。[21]在之后的几十年中,社会网络理论日趋成熟,被广泛应用到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等诸多领域。[22-27]

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与常规的统计学方法处理对象不同,社会学统计方法处理的对象是关系数据,以关系为分析单位。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的核心思想是从关系的视角出发去研究社会现象和社会结构。[28]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可以提供一些社会网络的指标,如网络聚集系数(clustering coefficient)、平均路径长度(average path length)、小世界熵数(small world)等,来评价社会网络的结构状况以及网络与活动之间的联系。本文所讨论的网络通常有几千个节点,比较复杂。而Pajek软件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它能快速地对复杂网络进行分析,并得出网络的特征指标。因此本文选用Pajek软件构建和分析中国海洋产业发明专利网络。网络构建原理如图2所示,一种专利有不同的作者,同一作者也会有不同的专利,如图2的上半部分所示。将同一专利的不同作者通过直线相连接,如作者1和作者2、作者3、作者4相连接,如图2的下半部分所示。以此类推,这些发明者构成一个发明合作网络。本文选用2013年的中国海洋产业的专利数据来构建创新者之间的合作网络,并将其归入产业的发展潜力方面。

图2 海洋专利合作网络建构示例图

(二)海洋主导产业选择指标体系

本文在借鉴了现有文献的基础上,[29-30]加入了小世界网络指标,以此来构建主导产业选择指标体系。在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下,技术创新是产业发展进步的核心动力。[31]因此本文运用海洋专利来构建海洋产业的生产者之间的网络。又因为专利产生经济效益往往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在此将其归入产业发展潜力方面进行讨论。产业发展水平包括产业竞争力基准和效率基准两个方面,产业竞争力下属指标有经济弹性系数、从业人口比重、产业相对规模、劳动生产率。产业发展潜力包括需求基准和网络指标,下属指标有产业增长速度、需求增长弹性、集聚系数、平均路径、小世界性。

1、网络聚集系数

2、平均路径

3、小世界熵数

表1 指标汇总表

注:t代表年份,i代表第i个海洋产业。

四、实证研究

(一)数据来源

根据《中国海洋统计年鉴》中对于海洋产业的分类方法,本文将海洋产业划分为海洋渔业及相关产业、海洋石油和天然气业、海滨砂矿业、海洋盐业、海洋化工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电力、海洋船舶工业、海洋工程建筑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海水利用业12个子类。本文所使用的海洋产业经济数据源于2014年《中国海洋统计年鉴》《中国海洋年鉴》《中国海洋统计公报》,专利数据源于中国专利信息服务平台。由于2015年的年鉴尚未整理出版,因此数据只能获取到2013年。鉴于海洋产业经济数据可得性,本文将评价年份设定为2013年。

(二)主成分综合评价法原理

主成分分析(Principle Component Analysis, PCA)是一种将由多个指标组成的复杂指标系统进行降维处理的多元统计方法,以特征值与方差作为主成分包含原有指标信息含量的测度。记Xi(i=1,2,…,p)为p个原变量,Zj(j=1,2,…,q)为q个主成分。在得到q个主成分后,本文设定特征值阈值为1,按照特征值不低于1的原则选取前m个主成分。[41](P213-218)然后以主成分各自的方差贡献率作为权重对m个主成分进行线性加权,得到最终的价值函数,从而实现对海洋产业各个子产业发展实力以及发展潜力两个维度的综合评价。记第j个主成分Zj(j=1,2,…,m)的方差贡献率为kj,则本文中主成分综合评价法的价值函数为:

(1)

(三)主成分综合评价结果

在分析之前,首先对2013年12个海洋子产业的四项产业发展实力指标以及五项产业发展潜力指标分别进行适用性检验。检验结果显示,产业发展实力指标体系的KMO检验值为0.41、Bartlett检验伴随概率为0.001。产业发展潜力指标体系的KMO检验值为0.489,Bartlett检验伴随概率为0.01。依据Bartlett检验伴随概率,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两指标体系均适合进行主成分分析,尽管Kaiser检测标准认为适合于主成分分析的KMO值应大于0.5,然而依据杜军,杨莲的研究,[42-43]本文仍认为海洋产业发展实力指标体系与发展潜力指标体系适用于进行主成分分析。两维度主成分综合评价过程如表2所示。

表2 主成分矩阵

按照特征值大于1的规则,[41]海洋产业发展实力指标体系共提取1个主成分,其方差贡献率为56.52%,说明该主成分能反映原始四个指标56.52%的信息含量,该主成分得分即为综合得分;海洋产业发展潜力指标体系同提取两个主成分,其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6.623%,说明这两个主成分能反映原始五个指标76.623%的信息含量,按照式1对其进行加权,最终得到海洋子产业发展实力综合得分以及发展潜力综合得分,如表3所示。

表3 海洋产业主成分综合评价结果

根据表2中结果,可以看出发展实力排名前三的产业为:海洋渔业及其相关产业、滨海旅游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渔业及其相关产业位于发展实力排名的第一名,随着深海远洋战略、增殖养殖战略、科技兴海战略的实施,2013年中国海洋渔业及其相关产业产值达到3872.3亿元,比上年增长5.5%,中国海洋渔业及相关产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发展潜力排名前三的产业为:滨海旅游业、海洋工程建筑业、海滨砂矿业。滨海旅游业位于发展潜力的第一名,2013年我国滨海旅游业产值达到7851.4亿元,比上年增长11.7%。我国沿海地区风光秀丽、气候宜人,旅游资源非常丰富。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旅游出行的次数也逐渐增加,滨海旅游业已成为一些沿海地区的支柱产业。

(四) 发展矩阵分析

按照本文构建的产业矩阵划分原则,以产业发展实力平均得分为纵轴的划分界限,以产业发展潜力的平均得分为横轴的划分界限,实力与潜力均高于平均得分的为主导产业,包括海洋渔业及相关产业、滨海旅游业。实力高于平均得分而潜力低于平均得分的为支柱产业,包括海洋交通运输业。实力与潜力均低于平均得分的为落后产业,包括海洋石油和天然气业、海洋盐业。实力低于平均得分而潜力高于平均得分的为战略新兴产业,包括海洋船舶工业、海洋化工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工程建筑业、海滨砂矿业、海水利用业、海洋电力业。具体如图3所示。

编号产业名称1海洋渔业及相关产业2海洋石油和天然气业3海滨砂矿业4海洋盐业5海洋化工业6海洋生物医药业7海洋电力8海洋船舶工业9海洋工程建筑业10海洋交通运输业11滨海旅游业12海水利用业

图3海洋子产业发展矩阵

从综合得分来看,海洋渔业及相关产业遥遥领先于其他产业。这是因为海洋渔业及相关产业一直在海洋产业中占据优势地位,其产业规模庞大,从业人口众多,与人民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息息相关。排名第二的滨海旅游业行业也具有庞大的产值和众多从业人员,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旅游市场需求,跨国旅游的热度也逐渐升温,滨海旅游业的发展前途一片光明。海洋船舶工业、海洋化工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工程建筑业、海滨砂矿业、海水利用业、海洋电力业大多数是新兴的海洋产业,由于其发展时间较短,发展规模相对较小,因此其发展实力较低。但是海洋强国战略和“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使得这些行业的发展得到充分的政策支持和资源支持,因此未来发展潜力巨大。海洋交通运输业也是海洋产业的传统优势行业,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由于海洋运输规模大、运价便宜、运输距离长等特点,造就了海洋运输业规模庞大、行业产值较高的特点,其发展潜力仍然有限。海洋石油和天然气业、海洋盐业的产业发展潜力和产业发展实力都比较落后,海洋石油和天然气业起步较晚,而且海洋石油和天然气开发难度较大,我国深水开发的工程和设备技术还比较落后,需要不断创新才能获得发展。海洋盐业是一个传统海洋产业,但是由于其特殊性,其产业规模和发展潜力都十分有限。

五、结论及对策建议

(一)结论

本文将创新专利合作网络指标作为产业发展潜力的一部分加入到海洋主导产业的评价体系中,弥补了之前文献对微观层面影响因素考虑较少的不足,进一步完善了主导产业选择理论。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图谱分析法,以中国海洋产业2013年数据为基础,对中国海洋主导产业进行分析评价。但是主导产业的选择,不能将实证结果作为唯一依据,还应该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比如产业发展现状、区域特点等。因为海洋产业产值巨大,所以任何一个产业都不能独自承担起带动海洋产业发展的重任。因此要形成海洋主导产业群,共同带动海洋产业的发展。结合中国海洋产业发展现状,最终确定选择中国海洋产业主导产业如下:

1、海洋渔业及相关产业。由实证结果可得,海洋渔业及相关产业在总得分中排名第一,并且远高于其他产业。古语云“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海洋渔业及相关产业自古以来都是海洋产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经过不断的发展和改进,海洋渔业及相关产业这一传统强势产业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其正在从单一的海洋捕捞转变为海洋捕捞、远洋渔业、海水养殖,以及水产品加工等方面综合发展的行业。海洋渔业及相关产业从业人口数量多,产业规模大,在海洋经济中占据重要份额。2014年中国海洋经济生产总值近20858.95亿元,增速约为10.9%。并且由于其与其他海洋产业衔接性强,故而会对海洋相关产业产生带动作用。因此,将海洋渔业及相关产业作为主导产业符合客观现实状况。

2、滨海旅游业。从实证结果可以看出,滨海旅游业的行业竞争力和行业发展潜力也十分突出,展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近年来,我国滨海旅游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2014年我国滨海旅游产业生产总值为8882.00亿元,同比增长13.13%。沿海地区依托当地特色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经济,把滨海旅游作为创收的重要来源。海滨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在海洋产业转型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滨海旅游业的不断发展能够带动陆地和海上多个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地方经济增长。因此,将滨海旅游业选做海洋产业主导产业是合理的。

(二)对策建议

根据以上的分析和结论,给出以下政策建议:

1、加大科技投入力度,促进产业创新产出

海洋产业想要获得持续发展,创新是最为重要的动力。因此,政府应该完善海洋创新投入研发体制,利用多元化资本支持海洋产业创新,增加对海洋产业科技创新的投入,促进海洋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虽然中国海洋产业规模庞大、市场需求旺盛,但是依然存在着产业生产方式落后、破坏生态资源、产业科技水平不高等问题。因此,中国海洋产业必须加大科技投入,通过创新驱动的方式带动传统海洋产业的发展。以海洋渔业及相关产业为例,海洋渔业及相关产业的产品具有资源数量大、可再生、营养丰富等特点,再加上中国人口基数大,对于优质食品的需求量巨大,海洋渔业及相关产业对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海洋渔业及相关产业也存在生产方式落后、安全可靠性低等问题,应在行业内不断进行产品创新和市场创新,多样化发展海洋渔业,提高水产品精深加工水平,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发展海洋渔业。[44]

2、构建产业创新网络,提升产业创新水平

从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创新合作网络对于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创新合作网络能够促进创新产出,进而带动产业发展。因此,应在海洋产业内形成创新合作网络,通过创新主体的良性互动对行业内创新要素进行有效整合,积极推动“海洋+互联网”“海洋+大数据”等发展模式创新。与此同时,还应该对创新合作网络进行管理,避免其联系过度紧密产生垄断性,使其能更好地促进产业发展。以滨海旅游业为例,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滨海旅游业成为热门产业。与此同时,滨海旅游业也存在着旅游产品科技含量低、破坏生态环境等问题。作为第三产业的滨海旅游业,应通过持续不断地进行创新,不断优化旅游过程,提高旅游产品的质量,依托沿海城市资源,发展具有海洋文化特色的旅游业。[45]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发布,其中提到要从投资与消费等多方面促进旅游业发展。借助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和海洋强国战略的发展契机,滨海区域旅游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海洋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海洋旅游业迅速发展。

3、实现资源有效配置,发挥主导产业作用

通过本文的实证研究与结合实际情况的分析,选择海洋渔业及其相关产业和滨海旅游业为海洋主导产业。海洋资源是多层次的复合资源,海洋产业必然是立体化发展的。多部门扶持、倾斜政策能消除演进中的障碍因素,使产业向规模化发展。[46] (P83,579-581)在发展海洋产业的过程中,支持政策、资金、人才等资源都是有限的。另一方面,对资源的平均分配会导致产业发展效率低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调整经济结构,使资源要素实现最优配置,使经济增长提质增效。[47]在制定相应的政策和配置相关资源时,应该向海洋渔业及相关产业和滨海旅游业倾斜,尤其是加大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以促进海洋渔业及其相关产业和滨海旅游业的发展。为实现这一目标,可采取建设海洋经济园区,促进海洋产业集聚与融合发展,推动海洋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延伸高端产业链,加快扶持海洋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海洋服务业,促进海洋产业迈向中高端等措施。通过优先发展海洋主导产业,实现海洋主导产业对于其他海洋产业的带动作用,最终实现各个海洋产业共同发展。

[1] 韩立民,陈自强.产学研创新联盟的基本涵义及特征分析[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6):23-26.

[2] 刘明.陆海统筹与中国特色海洋强国之路[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 2014.

[3] 洪银兴.论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战略[J].经济学家, 2013,(01):5-11.

[4] 韩立民,都晓岩.海洋产业布局若干理论问题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3:1-4.

[5] 刘堃. 区域海洋主导产业选择的理论分析[J]. 太平洋学报, 2012,(03):58-65.

[6] 罗斯托.经济增长的阶段[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1.

[7] 何景明,卢旭.主导产业选择基准的探讨[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01):28-31.

[8] 童江华,徐建刚,曹晓辉,等.基于SSM的主导产业选择基准——以南京市为例[J].经济地理, 2007,(05):733-736.

[9] 侯璐璐, 张燕华. 地区经济主导产业与优势产业选择比较研究——以重庆市制造业为例[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5,(12):113-117.

[10] 于婧.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主导新兴产业选择研究[D].青岛:青岛大学,2013.

[11] 徐谅慧,李加林,马仁锋,等.浙江省海洋主导产业选择研究——基于国家海洋经济示范区建设视角[J].华东经济管理, 2014,(03):12-15.

[12] 俞树彪,阳立军.海洋产业转型研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 2009,(02):61-66.

[13] 董志文,高强.基于熊彼特创新理论的中国海洋渔业发展路径研究[J].中国渔业经济, 2010,(04):24-29.

[14] 刘大海,王春娟,李晓璇,等.国家海洋创新指数构建与评估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5,(24):114-119.

[15] Freeman, C.: Networks of innovators: a synthesis of research issues, Research policy, 20(5): 499-514, 1991.

[16] Breschi, S. and Lissoni, F.: Knowledge networks from patent data, Springer, 613-643, 2005.

[17] Bercovitz J, Feldman M. The mechanisms of collaboration in inventive teams: Composition, social networks, and geography[J]. Research Policy, 2011, 40(1): 81-93.

[18] Gonzalez-Brambila C N, Veloso F M, Krackhardt D. The impact of network embeddedness on research output[J]. Research Policy, 2013, 42(9): 1555-1567.

[19] 张古鹏.小世界创新网络动态演化及其效应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 2015,(06):15-29.

[20] 冯锋,王凯.产业集群内知识转移的小世界网络模型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7,(07):88-91.

[21] Simmel G, Wolff K H. The sociology of georg simmel[M]. Simon and Schuster, 1950.

[22] 杨汝岱,陈斌开,朱诗娥.基于社会网络视角的农户民间借贷需求行为研究[J].经济研究,2011,(11):116-129.

[23] 赵雪雁,刘春芳,严江平.高寒生态脆弱区农户的社会网络及其风险分担效果——以甘南高原为例[J].农业经济问题,2016,(06):17-24,110.

[24] 李永强,黄姚.个性特征与社会网络特征的关系及其本土化发展[J].心理科学进展,2014,(11):1801-1813.

[25] 张镇,郭博达.社会网络视角下的同伴关系与心理健康[J].心理科学进展,2016,(04):591-602.

[26] 张文宏,刘琳.职业流动的性别差异研究——一种社会网络的分析视角[J].社会学研究,2013,(05):53-75,243.

[27] 张敏,张一力.积极拖延一定有益于提升创新绩效吗?——基于社会网络的实验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5,(01):128-136.

[28] 宛晓梅.发明者合作网络的演化及其对专利质量的影响——基于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的研究[D].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2.

[29] 刘堃,周海霞,相明.区域海洋主导产业选择的理论分析[J].太平洋学报,2012,(03):58-65.

[30] 赵昕,王涛,郑慧.我国主导海洋产业指标体系的建立及测度[J].统计与决策, 2015,(04):36-40.

[31] 唐未兵,傅元海,王展祥.技术创新、技术引进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J].经济研究, 2014,(07):31-43.

[32] Schilling M A, Phelps C C. Interfirm collaboration networks: The impact of large-scale network structure on firm innovation. Management Science, 2007, 53(7):1113-1126.

[33] 冯锋,王亮.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培育机制分析——基于小世界网络模型[J].中国软科学,2008,(11):82-86.

[34] 陈子凤,官建成.合作网络的小世界性对创新绩效的影响[J].中国管理科学,2009,(03):115-120.

[35] 刘纯霞,舒彤,汪寿阳.基于小世界网络的供应链中断风险传导过程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5,(05):24-30.

[36] 王贤梅,胡汉辉.基于社会网络的产业集群创新能力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9,(12):86-91.

[37] 林莉,郑旭,葛继平.基于小世界网络视角的产学研合作知识转移活动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03):5-8.

[38] 陈金丹,吉敏.基于多Agent的产业创新网络演化模型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3,(20):45-48.

[39] Fleming L, King III C, Juda A I. Small worlds and regional innovation.Organization Science, 2007, 18(6): 938-954.

[40] 王崇锋,亓彬,程铭,等.小世界网络与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综述与展望[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5,(23):23-27.

[41] 张文彤.SPSS统计分析高级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2] 杜军,宁凌,胡彩霞.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我国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的实证研究[J].生态经济, 2014,(04):103-109.

[43] 杨莲.基于因子分析的四川省工业主导产业选择及发展研究[J].软科学, 2014,(12):140-144.

[44] 韩立民,李厥桐,陈明宝.中国海洋服务业关联度分析及对策建议[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1):28-31.

[45] 刘佳,赵金金,张广海.我国滨海旅游产业结构及集群效应定量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2,(02):66-75.

[46] 郑贵斌.蓝色战略与蓝色经济区[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1.

[47] 冯志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J].经济问题, 2016,(02):12-17.

责任编辑:王明舜

A Study of Chinese Leading Marine Industry Selection Based on Innovative Cooperation Mode

Wang Chongfeng1Zhang Yueming2Zhang Qingqing2Hu Chuanhao2

(1. School of Business, Qingdao University, Qingdao 266071, China)(2. School of Mathematics and Statistics, Qingdao University, Qingdao 266071, China)

The selection of leading marine industries is not only influenced by macroeconomic factors but also by innovative cooperation within industries, which cannot be ignored as a force in potential growth. Based on patent co-author network analysis, this paper constructed a quantifying system of innovative cooperation relationships including network clustering coefficient, average path length and small-world entropy, the three of which are integrated as industrial development potential indicators along with industry growth rate and income elasticity of demand. Meanwhile, the economy elastic coefficient, the proportion of the employed population, the relative size of industry and the labor productivity are used as industry development indicators. Based on patent data of marine industry in 2013, the paper conducted an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Chinese marine industry by utilizing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and spectrum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marine fisheries and coastal tourism should be selected as leading marine industries and policy-oriented suggestions were offered of boosting marine industrial growth.

patent co-author network analysis; modes of innovative cooperation; leading marine industry

2016-07-21

国家社科基金“小世界性视角下区域创新网络演化及其创新扩散效应研究”(15BGL027);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基于专利合著网络分析的山东省高校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SDYY14034)

王崇锋(1978-),男,山东青岛人,青岛大学商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产业经济学和小世界网络研究。

F124

A

1672-335X(2016)05-0001-08

猜你喜欢

海洋渔业主导产业海洋
海洋渔业产业结构演变与海洋渔业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基于内容价值的海洋渔业生产管理视频数据压缩方法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主导产业选择的原则和基准研究
中国海洋渔业空间生态格局探究
——以我国沿海11个省市为例
打造千亿主导产业 争创全国一流园区——国家级宁乡经济技术开发区欢迎您
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研究述评
浅谈浅议如何提升海洋渔业档案管理水平
爱的海洋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主导产业与相关产业的联系与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