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诊查现代病

2016-10-31

长江丛刊 2016年25期
关键词:屋子婚姻爱情

昌 切

诊查现代病

昌 切

往往存在这样一种现象:一个作家在经历较长时间的中篇小说写作以后转写长篇小说,大抵会沿用他熟悉的写作路径,发挥他先前写作的所长,以更大的容量更集中地表达他对人生和艺术的看法和探索,从而使这个长篇小说在他的写作生涯中具有了标志性或总结性的意义。吕志青新近发表在《钟山》杂志上的长篇小说《黑屋子》,就是这样一个作品。

吕志青先前的中篇小说写作多以知识人为表现对象,多以勘探知识人在持续物欲化、功利化和价值离散的社会变动中荒诞不经的生存状态(现代病)见长。吕志青的勘探方式是比较特殊的,说它是描摹式的不一定准确,说它是分析式的也不尽然,确切地说,它在描摹中有分析,分析中有描摹,是一种在描摹与分析中求取平衡的方式。描摹是感性、具象和个别的,分析则是理性、抽象和普遍的。力图于感性、具象和个别中见出理性、抽象和一般,或者说,力图把理性、抽象和普遍寓于感性、具象和个别之中,这是吕志青先前在中篇小说写作中惯用的一种叙述策略。采用这种叙述策略,他探讨知识人在追逐现代性的社会中信仰的丧失、缺位和改变,知识人在理智与情感上的分裂,知识人在两性关系上的迷思“恶行”,知识人精神的狂热与“文革”的关联……这是一种打破砂锅问到底似的追根溯源的探讨。他最关心的不是露在地表上的那些枝枝杈杈,而是与那些枝枝杈杈关系密切的扎在地底下的根系。他试图发现隐藏在“多”中的“一”,而一旦似乎发现了“一”又对“一”产生了怀疑。这种怀疑是否源于理智的有限性?不知道。但可以知道的是,他把这种怀疑毫无保留地呈现在了他的作品之中。

有了这个前置的背景,再来看《黑屋子》,是很容易看出它的奥秘来的。采用的仍然是作者惯用的叙述策略,切入的角度仍然是两性关系,探讨的仍然是知识人荒诞不经的生存状态。在这个长篇中,作者借作品中的人物厉大凯的口说:“当今世界,人们关注大地,土壤,河流和天空;关注食品安全,关注车祸,空难,和各种自杀;却看不见更多的人死于心碎,而非死于矿难、尘肺病,和环境污染。”人们关注的只是人与自然、社会关系破裂所产生的种种表象,而作者所要探查和表现的是在当今这个“礼崩乐坏”的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心碎”或“心难”的事实,所要追究的是造成普遍性“心难”这种现代病的病原。不难看出,出现在这个长篇中的任何一个知识人的心灵都是破碎的,几乎所有的人都是失魂落魄的“精神破落户”,笼罩着整个作品的是一种令人压抑得透不气来的悲观氛围。

两性关系也许是探查人际关系最佳的一个切口。“五四”新文学的主题,十之八九涉及爱情与婚姻,不是没有来由的。“五四”新文化人之所以反抗礼教,是因为礼教分割了爱情与婚姻;之所以追求爱情自由,是因为他们渴望实现爱情与婚姻合一的理想。1920年代初出版的《三叶集》中有这样的话:“婚姻是爱情的葬礼。”这话即指向分割了爱情与婚姻的礼教。宗白华在为这个集子所写的“序言”中说,他与郭沫若和田寿昌通信讨论各种问题,其中心是批判礼教反人性的实质,探讨理想的爱情与婚姻合一的关系。我注意到,《黑屋子》中有一个鼓吹“性解放”的人物提到并质疑了这种理想的爱情。在他眼里,理想是一回事,实际是另一回事,理想的爱情不过是蒙蔽欺骗世人“看上去很美”的一种装饰,它的要害在于无视和背离了基本的人欲即人性。这个人物生活在与“五四”的社会文化语境截然不同的人欲暴涨膨胀的当下,持有这样一种看法是不足为奇的。当然不能说这就是作者本人的看法。在作者那里,理想的爱情不是实然性而是应然性的问题。答案不在别处,就在《黑屋子》里。作者始终是以“真”来追问实存的两性关系的。这个“真”当指主观的真诚,而不是什么客观的真相。齐有生是一个货真价实的精神独裁者或精神暴徒,他的追问偏执蛮横到了让人无法容忍的程度。他彻底索要的就不是臧小林是否婚内出轨的真相。对于他来说,是不是真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臧小林是否说出了真相,因为是否说出真相可以验证臧小林是否还葆有当初恋爱时的那份真诚。齐有生坚信,唯有真诚才是奠定爱情和婚姻坚实的基石。失去了真诚,爱情和婚姻便无所附丽。然而,执拗地追索真诚的人自身内部就隐藏着一座黑屋子,齐有生本人就不是真诚的一个化身。以不真诚对待不真诚,并不比以真诚对待不真诚,或以不真诚对待真诚,坏到什么地方去。无论男女,只要有一方无诚意,爱情便无从谈起。《黑屋子》里面出现了那么多的男女纠葛,从中竟无法找到双方真诚相待、心心相印的一例。所有的只是与爱情分隔的性事,与爱情分割的婚姻,与爱情和婚姻相关的两心隔离的“心碎”……作者是如此冷酷,在他笔下,你甚至看不出一丝悲悯的情怀,看不到一线爱情和婚姻生还的希望。希望之为虚妄,正与绝望相同。问题到底出在哪里?难道出在绝对价值的丧失、相对价值的泛滥?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信此,结果无他,一定是无是非。无定则必无是非,无可无不可,无解。既然无解,何来悲悯的情怀!何来希望!齐有生在追索真诚的过程中的确追问过那个绝对价值。他追问到了吗?能追问到吗?还是那两个字:无解。无解因而无望。

但是,《黑屋子》是可解的。这里刊出的五篇文章,就对这部看似费解的充满哲理意味的作品做了十分精彩的解读。五位高手齐聚一堂,太难得了。这不是客套话。桑大鹏和刘月新是三峡大学多年从事文艺学教学和研究的学殖深厚、成果丰硕的教授,李雪梅副教授也在三峡大学任教,专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写有不少以思辨见长而不乏文采的论文。蔡家园秀外慧中,是在湖北省文联供职,近些年在文坛相当活跃的青年评论家。黄自华年龄最大,见识广,经验老到,写过好多不错的文学评论。五位论者视角不同,各有自己的见地,但都注意到《黑屋子》与吕志青先前的写作在精神和艺术上的联系。吕志青曾经醉心于现代派,在写作重心发生转移后并未完全弃绝而去,他仍然非常看重小说的叙事技巧,蔡家园对此有精辟的论断。桑大鹏称《黑屋子》是一个“表现性作品(非表现主义,但又领有表现主义的许多特征)”,说它注重虚拟的细节真实,“在细节上处处显示理性运演的逻辑轨迹”,认为这种表现形式与作者先前的中篇小说一脉相承。这个见解是独到的,予人以有益的启示。关注现实,关注知识人在现代社会中的生存困境,诊查“现代病”(精神疾病、“心难”),作者以前做过这个功课,现在做的还是这个功课。难能可贵的是,五位论者不约而同地注意到了这一点。作者以前构造作品就爱运用隐喻,现在依然如故。“黑屋子”就是一个贯通整个小说的隐喻。桑大鹏、刘月新和李雪梅对这个喻体做了十分细致精到的释义。桑大鹏指出黑屋子具有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喻义,前一种喻义的黑屋子助人净化灵魂,后一种喻义的黑屋子幽闭人的灵魂,两种黑屋子的功能正好相反。刘月新认为黑屋子有禁闭身体、体验生命意义和隐匿另一个自我的三重喻义。这隐匿另一个自我的黑屋子,难道就是李雪梅所说的“身内的幽灵”?这个幽灵在齐有生的体内游荡,齐有生却浑然不觉。记得李雪梅在评论吕志青的中篇小说时就说过,他笔下的人物往往有两个自我,一个在明里,一个在暗处,明暗两个自我的纠结致使他笔下的人物呈现出分裂的状态。刘、李的眼光是犀利的,看问题看到到骨子里去了。一点不错,齐有生这个形象就是分裂的。由自我分裂的齐有生问罪、惩罚臧小林,这本身就是一件极其荒唐的事情。黄自华说《黑屋子》讲的是一个“罪与罚”的故事,这是对的。那么由谁来定罪,谁来罚,就成了一个无可回避的问题。罪不成则罚不立,救赎不知从何处谈起!

好了,不再饶舌。请读这五篇好文章吧。

昌切,本名张洁,1953年10月生于湖北省沙市市(现荆州市)。先后于湖北大学、武汉大学获文学硕士、文学博士学位。现任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专职研究人员,1998至1999年,为德国特里尔大学访问学者。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及二十世纪中国思想史研究。著有《众声喧哗与对话批评》(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年)、《思痕集》(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世纪桥头凝思——文化走势与文学趋向》(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清末民初的思想主脉》(东方出版社,1999年)、《思之思——20世纪中国文艺思潮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4年),出版译著《语言学与小说》(〔英〕罗杰·福勒著,与人合译,重庆出版社,1991年)。参写著作两种,主编“名人译丛”数种,发表学术论文和各类文章数百篇。

2016年8月28日星期日

猜你喜欢

屋子婚姻爱情
婚姻是一门沟通课
《甜蜜蜜》:触碰爱情的生存之歌
不谈爱情很幸福
楼上的和楼下的
空屋子
婚姻中要“看见”彼此
山节藻棁
静与净
那场猝不及防的婚姻 外一篇
爱情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