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机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研究

2016-10-29左新容王永佳肖莉彭明慧颜田雪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38期
关键词:大学生文化学生

左新容 王永 佳肖莉 彭明 慧颜 田雪

手机文化包括手机短信、彩信、文学、视频、电台、广告、手机报等多种形式。作为媒介文化及通讯平台,迎合了大学生心理需求,但是弊端也日益凸显。

一、一般资料与方法

此次调查对象是四川省南充市川北医学院的2014、2015两个年级,随机选择,共550名学生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以自行设计的《手机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研究》的调查问卷表为调查工具。设计27个封闭式问题,包括21个单项选择题、5个多项选择题以及1道开放性问答。550名学生独立完成问卷,并有效回收515份,回收率达93.64%,符合统计学标准。统计用excel软件录入数据,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最后进行描述性统计。

二、调查结果与数据分析

1.我校大学生对手机文化的认识程度。有效回收的515份问卷统计分析得出:认为手机文化包含手机文学的占83.69%,包含手机视频的占80.19%,包含手机短信的占78.06%,包含手机游戏的占64.66%,包含手机报的占57.48%,包含手机电台的占37.09%。有78.64%的人认为手机是学习生活中必不可少的,21.36%的人持否定意见。其中,现用手机价位在1000元以下的有23.88%,绝大多数大学生手机价位在1000~3000元之间,居中等水平,占62.33%,而价位在3000~5000元及5000元以上的相对较少,分别为8.16%和5.63%。大学生追求的手机品牌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手机价位,大部分(57.09%)学生追求的手机性价比高,部分(27.38%)学生追求的手机无特定要求,部分学生(10.10%)追求的手机有自己特定的喜好品牌,少部分学生(3.50%)要求手机档次高端,极少部分学生(1.94%)会顺应潮流。更换手机的时间间隔在1至2年,2至3年及3年以上的相差无几,分别为37.09%,33.79%,25.44%。

2.我校大学生使用手机的现状。截至2015年6月,互联网普及率为48.8%,网民规模达6.68亿,手机网民规模达5.94亿,较2014年12月增加3679万人,手机旅行预订用户规模分别达到2.76亿、2.70亿和1.68亿,半年度增长率分别为26.9%、14.5%和25.0%[1]。且网民中学生群体的占比最高,为25.2%[2]。

大学生已是主体,便携易用的智能手机较好地迎合了心理需求。

由图1可知,大学生平均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在1小时以内的最少,为6.02%;在1至3小时之间的最多,为39.03%;在3至5小时之间的较多,为34.95%;在5小时以上的为20.00%,相对较多。

大学生使用手机用于网上聊天的最多,占73.98%,其次是听歌看视频(69.51%),大多数用于打电话(58.45%),网购也相对较多(40.00%),而用于发短信(38.06%)、看小说(35.73%)的则相去无几,手机游戏所占比例相对较少(26.02%)。

绝大多数人因方便使用(71.65%)和个人喜好(73.59%)而选择,少数人追求时尚(5.05%)和其他原因(8.16%),极少数人跟风(1.94%)。

大学生学业仍然是主要部分,使用手机时间长短主要靠自我约束,过度使用会耽误学业,浪费时间。

晚上使用手机的情况,调查中发现,多数人(39.03%)会在合理时间内恰当使用,但仍有相当一部分人(38.83%,)会偶尔过度使用至深夜,部分人(19.22%)经常过度使用至深夜,对视力造成严重伤害。

由图2可知,大学生在上课时间使用手机的情况并不乐观,除14.95%的人上课时不会使用手机外,其余有过半的人(62.14%)偶尔会使用,18.06%的人经常会使用,仍然有较少的人(4.85%)肯定会在上课时使用;这样的学习现状必定会影响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学习生活。

分析大学生上课使用手机的原因,51.26%的人认为课程枯燥,消磨时间,29.51%的人认为是学习需要,7.96%的人认为是自制力差,依赖手机,11.26%的人认为上课使用手机仍有其他原因存在。

在上课时间是否应禁止使用手机,加强学风建设的情况,除22.91%的人保持中立外,50.89%的人认为应该适当禁止,4.47%的人认为应该完全禁止,但仍有21.75%的人认为不应该禁止。无论禁止与否行动靠自觉。

11.26%的人承认自己利用手机作弊。

由图3可知,手机忘带或是出现障碍时,37.09%的人内心感到心慌焦虑,长期使用手机,出现障碍时,内心焦虑恐慌,表现出对手机的过度依赖。

3.手机文化多样性给当代大学生带来的不利影响及分析。手机文化带来的最大益处,大多数人(48.54%)认为是娱乐放松,缓解压力,多数人(23.50%)认为是学习工具,可获取知识,少数人(19.42%)认为是人际交流,加强沟通的工具,极少数人(8.54%)认为可以通过新闻网站、订阅号、微博等了解时事,与时俱进。

由图4可知,在手机文化带来的最大负面影响中,51.26%的人认为长期或过度使用手机影响了视力,4.66%的人认为手影响心智。如随处可见的“低头族”易造成交通事故;手机辐射不可避免;手机作弊影响诚信及心理健康;长期手机依赖易产生心理依赖等。

针对手机文化对学习生活的利弊关系,大部分人(51.65%)认为利弊相当,极少部分人(3.69%)认为无利无弊。

三、建议

1.减少手机使用。38.64%的人保持中立态度,36.12%的人认为完全没必要,只有25.24%的人赞成适当减少手机使用。大学生要养成良好的自制力,减少手机辐射。

学校要加强手机文化教育,创建“无手机课堂”,提高学习效率。避免产生手机心理及行为依赖。

2.改善手机文化弊端。注意保护个人信息,遏制好奇心,不轻易点击网站链接,防止信息被盗。

学校向学生普及手机安全知识,开办专门的讲座,及时发现手机诈骗。

开发商可研究一些专业性较强的APP,如医学专业的“医生站”,提高学习效率。

四、结语

手机依赖在大学生中尤为普遍,“低头族”随处可见。大学生正应正确看待手机的利弊,形成较强的自制力。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OL].(2015-07-23)[2016-03-10]http://www.cnnic.net.cn./.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OL].(2016-01-22)[2016-03-10]http://www.cnnic.net.cn./.

猜你喜欢

大学生文化学生
年味里的“虎文化”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学生写话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