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G20“数字经济倡议”与网络安全

2016-10-28左晓栋

网络安全与数据管理 2016年18期
关键词:十国集团源代码倡议

左晓栋

(中国信息安全研究院,北京 102209)



G20“数字经济倡议”与网络安全

左晓栋

(中国信息安全研究院,北京 102209)

近日,G20杭州峰会胜利闭幕。峰会公报指出,20国集团领导人决心通过创新增长提升中长期增长潜力。创新增长理念涵盖支持创新、新工业革命和数字经济的行动。为此,杭州峰会通过了《二十国集团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这是“数字经济”重要文件首次亮相国际治理舞台,将为世界经济注入强劲动力。数字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网络安全保障,G20成员围绕网络安全进行了多轮磋商,经艰苦努力形成了目前的成果文件。

“数字经济”议题缘何进入G20峰会?

近年来,全球经济发展增速放缓,复苏之路崎岖艰辛。特别是进入2016年,全球经济不确定性进一步加深。从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到欧盟债务危机,加之难民危机和恐怖威胁加剧,都有可能拖累全球经济的增长。经济发展进入深度调整期之际,正是创新大行其道之时,新技术、新业态孕育着重大突破。为此,G20杭州峰会将“创新增长方式”作为核心议题,旨在提升创新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增强全球经济中长期发展潜力。G20议程首次设立了创新、新工业革命、数字经济议题,峰会核心成果文件《二十国集团创新增长蓝图》包含了创新、新工业革命、数字经济和结构性改革等重要内容。

这其中,“数字经济”议题占有很重分量。其内涵是,数字化的信息和知识成为生产要素,现代信息网络成为经济活动的重要空间,信息技术成为优化经济结构和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自农业革命、工业革命后,人类社会正在经历信息革命,由此带来了生产力质的飞跃,引发了生产关系重大变革。发展数字经济,就是要大力推进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创新,最大化地释放信息技术应用的巨大潜能。

信息流带动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物资流,促进资源配置优化,推动互联网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由此带来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增长动力的转换。数字经济正在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新动力的源泉,成为全球经济焕发新活力的关键所在,这正是“数字经济”议题进入G20峰会的深刻背景。

中方作出哪些重要贡献?

众所周知,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其三大特点是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而动力转换是新常态的本质特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常态要有新动力,互联网在这方面可以大有作为。总书记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提出的“网络强国”战略,其重要指标之一便是“信息(数字)经济全面发展”。

左晓栋博士,现任中国信息安全研究院副院长。任现职前,长期工作于我国网络安全统筹协调部门,参与起草了我国一系列重大网络安全政策法规,包括《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信息化发展和切实保障信息安全的若干意见》、《国家网络空间安全“十三五”规划》、《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等。任中美、中欧、中英等网络安全二轨对话中方代表,是G20杭州峰会成果文件《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中方专家组成员。

目前担任科技部国家网络空间安全重点专项责任专家、中央网信办云计算安全审查专家组成员、新华社特约经济分析师、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等学术职务。2016年4月19日,受邀参加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工作座谈会。

基于对“数字经济”的深刻认识和成功实践,中国作为今年G20峰会的主席国,提出将数字经济列为峰会重要议题,得到了各方赞誉和支持。在中方推动下,G20成立了数字经济专题工作组,中央网信办主持起草了《二十国集团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历经10余稿终于尘埃落定,成果来之不易。

《二十国集团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首先阐述了数字经济的概念、当前发展数字经济的意义和重要性;其次提出了发展数字经济的几大原则;第三部分关注的是增进数字经济交流与合作,发挥数字经济更大的潜力,推动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第四部分希望在政策支持下,创造有利于数字经济发展的环境;最后一部分是对未来的展望。

中国当然有着G20峰会主场之利,但中国互联网的发展成就,特别是电子商务的蓬勃兴起,才是中国在数字经济议题上掌握话语权的根本原因。《二十国集团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很多内容由中方主导确定,包括数字经济的定义,发展数字经济的创新、伙伴、协同、包容等原则,促进ICT领域投资,促进创业创新和数字转型,促进电子商务合作发展,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等。

二十国如何求同存异?

《二十国集团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横跨了经济与互联网两大领域。经济是传统治理领域,各方共识较多,分歧仅出现在个别问题上。例如,数字经济对GDP的贡献率如何计算?跨境电商带来的税基侵蚀如何处理?这些问题的出现很正常,毕竟数字经济理论本身还在不断完善和发展之中。

但互联网作为全新治理领域,治理规则相对薄弱,各方诉求不一,分歧历来较多,这些分歧自然也反映到了《二十国集团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中。可以说,这个倡议每一版本的形成,都是各方针对网络空间国际规则特别是安全规则博弈的结果。

具体而言,通过《二十国集团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的磋商过程,各方的分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关于互联网国际治理问题。西方某些国家强调“多利益攸关方”模式,其实质是要削弱甚至否定主权国家政府对互联网治理的主导权,进而试图使发展中国家的主权让位于发达国家的商业利益。中方专家认为,多利益攸关方模式确有必要,但各利益攸关方必须按其各自的角色行事,不可越俎代庖,且多边、民主、透明原则同样不可或缺。

二是跨境信息流动问题。西方某些国家认为信息应该无条件地自由流动,反对向信息跨境流动提出监管要求。中方专家认为,自由流动对经济发展十分重要,但自由流动的前提是安全,必须确保个人隐私等重要权利得到保护。

三是服务器、计算中心等设施的本地化问题。西方某些国家认为应该禁止设施本地化,反对中、俄等提出的对含有重要信息的服务器必须设在境内等要求。中方专家认为,任何限制设施本地化的国际文件必须同时考虑各国维护网络主权的诉求,必须确保主权国家的司法管辖权。

四是源代码的访问问题。西方某些国家反对政府获取源代码,其诉求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却有意隐瞒了国际标准《IT安全评估准则》中对高等级IT产品的源代码进行安全评估的事实。对此,中方专家指出,关于源代码的访问,应符合国际惯例,保护知识产权,但不可实施双重标准,不能否认对源代码的网络安全评估需求。

中方作为主席国,表现了极大的包容,以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出发点,既坚持原则、维护主权,也努力增进共识、弥合分歧。中方强调,G20成员应致力于减少或防止各国监管要求中存在的不一致性,但也要尊重彼此对发展道路的独立选择权,允许各国自主选择与其发展阶段、历史和文化传统、国家法律体系、国家发展战略相一致的道路。这已作为一项基本原则列入峰会文件,得到了各方的共同拥护。在这一原则之下,中方积极开展了数轮双边和多边磋商,以最大的诚意斡旋各方,促使各方搁置分歧、寻求共同利益,促成了《二十国集团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最终被各国元首接受,成为一份彰显正义、促进发展、维护和平的国际文件。

猜你喜欢

十国集团源代码倡议
全球发展倡议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浙江向全行业发起廉洁自律倡议
基于TXL的源代码插桩技术研究
软件源代码非公知性司法鉴定方法探析
图志
基于语法和语义结合的源代码精确搜索方法
A Dialogue about Innovation in Global Economy Governance in Chongqing
“一带一路”倡议需人才护航
二十国集团和全球环境治理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