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南省丹霞地貌景观旅游开发研究*

2016-10-27徐小飞

关键词:丹霞地貌丹霞湖南

杨 洪,贺 喜,徐小飞

(湖南科技大学 旅游研究所 旅游系,湖南 湘潭 411201)



湖南省丹霞地貌景观旅游开发研究*

杨洪,贺喜,徐小飞

(湖南科技大学 旅游研究所 旅游系,湖南 湘潭 411201)

丹霞地貌是湖南标志性的地质旅游景观。湖南丹霞地貌景观数量多、类型较全、品位独特,以崀山、万佛山、飞天山、石牛寨、便江等为典型代表。全省丹霞地貌景观旅游开发态势良好,呈现出发展势头良好、在地方旅游发展中的地位重要、旅游品牌建设突前、旅游开发潜力大的特点。根据旅游开发态势,提出湖南丹霞地貌景观旅游可持续开发的基本思路:统筹谋划,构建丹霞地貌景观旅游开发基本框架;立足现有基础,确立丹霞地貌景观旅游开发时序;加强丹霞地貌景区建设,培养区域旅游品牌;坚持丹霞地貌景区的融合开发,促进地方旅游经济全面发展。

丹霞地貌;旅游景观;旅游开发;湖南省

丹霞地貌景观是湖南省标志性的地质旅游景观,其旅游开发一直受到旅游业界、学界的高度关注。1994年10月25至10月29日,全国第三届丹霞地貌旅游开发学术讨论会在湖南新宁县崀山风景名胜区召开,丹霞地貌景观旅游开发开始持续升温。[1-7]2010年8月3日,在南美巴西首都巴西利亚举行的3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丹霞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宣告我国把全面展示丹霞地貌形成演化过程的广东丹霞山、湖南崀山、福建泰宁、贵州赤水、江西龙虎山及浙江江郎山等六处丹霞地貌“捆绑”申报自然遗产成功,丹霞地貌景观旅游开发掀起了新的高潮。[8]充分利用丹霞地貌景观数量多,分布广,品位高,个性强,观赏、文化和科研价值较高的优势,大力开发丹霞地貌旅游产品,发展地质科普旅游,对于丰富湖南旅游产品体系、振兴地方经济、建设湖南旅游强省,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 湖南丹霞地貌景观梳理

(一)丹霞地貌景观数量与分布

湖南省现已发现的丹霞地貌景观数量众多。仅经我国丹霞地貌学科创始人、全国丹霞地貌旅游开发研究会名誉理事长、中山大学黄进教授实地考察过的就有49处之多;面积在10 km2以上的有18处(见表一)。主要分布在湘西沅水流域、湘西南资水上游夫夷江流域、湘南南岭山地北麓、湘江中游重要支流洣水上游地区及耒水上游的便江流域、湘江下游重要支流汨罗江上游的汨水上游主干流域。

(二)核心丹霞地貌景观盘点

1.崀山丹霞。崀山丹霞景观区位于邵阳市新宁县最南部,以丹霞地貌类型全、景观丰度高和景点景物多居我国丹霞地貌景观区之首。拥有八角寨、辣椒峰、天下第一巷、紫霞峒、扶夷江五大景区、18个风景小区、100余个重要景点。[2]

2.万佛山丹霞。万佛山丹霞景观区位于怀化市通道县东北,以密集型尖锥状峰林、峰丛发育典型见长。共有万佛山、将军山、神仙洞、七星山、紫云山五大景区、46处景点、510余处地质遗迹。[7]

3.飞天山丹霞。飞天山丹霞景观区位于郴州市苏仙区北部,由48谷、9寨、4坦、3庙、2江、1泉构成,以丹岩堡寨为特色,穿坦、洞穴为罕见,温泉碧江为纽带,石佛悬棺为史脉,集山、水、林、洞、佛为一体,聚雄、奇、险、秀、巧为一身。[9]

表一 湖南省丹霞地貌景观区总汇(面积≥10 km2)

4.石牛寨丹霞。石牛寨丹霞景观区位于平江县东北一隅。境内云笼雾盖,陵谷阴深,山川盘郁,群峰起伏,峭壁千仞,崖如斧劈,土如丹色,怪石、奇峰、石洞、石崖,鬼斧神工,千姿百态。景观特征可概括为“一牛二龟三关险,四桥五寨六线天,七奇石八寺庙,四十八崖景无边”,被誉称为“百里丹霞,千年古寨”。[9]

5.便江丹霞。便江丹霞景观区位于郴州市永兴县东南。便江两岸丹霞峰寨、坦洞、石桥、壁谷、峰石等千姿百态。这里既有全国第一的丹霞石坦群,又有全国最长最窄称为“天下第一缝”的一线天。两岸天然岩洞之多、洞穴之深、洞旁蜂窝状的红岩分布之广皆为全国之最,便江誉称“百里画廊”、“天下丹霞第一江”。[10]

二 湖南丹霞地貌景观旅游开发态势

(一)丹霞地貌景观主要分布县(区)旅游发展态势

丹霞地貌景观主要分布县的54.55%为贫困县,其中通道、沅陵、平江为国贫县,新宁、慈利、宜章为省贫县;同时,通道为少数民族县,沅陵、慈利为少数民族人口超半数的县;平江、宜章为革命老区县,平江是我国著名的将军县。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各县均把发展旅游作为振兴地方经济、脱贫致富的首要选择,旅游业得到快速发展。2013年,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达到6%以上占81.82%,宜章县则高达16.57%。旅游业成为名符其实的致富产业,成为当地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见表二)。

表二 丹霞地貌景观主要分布县(区)旅游发展态势(2013年)

资料来源:根据2013年湖南省统计年鉴和湖南省旅游局统计资料整理而成。

(二)丹霞地貌景观旅游开发在当地旅游发展中的地位

丹霞地貌景观旅游开发在当地旅游发展中的地位不均衡。崀山丹霞是新宁旅游的靓丽名片,是旅游开发的核心依托资源。2010年中国丹霞申遗成功后,县域旅游无论是接待游客总人次,还是旅游总收入,均实现了翻番。崀山丹霞景区决定着全县旅游经济的命脉。万佛山丹霞是通道旅游开发的两大核心资源之一,通道紧紧依托万佛山丹霞和侗乡村寨发展旅游,[11]实现了本县旅游的腾飞和怀化市旅游南翼的崛起,在全县旅游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溆浦县主要依托思蒙丹霞、山背梯田、龙潭古镇三大资源发展旅游,思蒙丹霞景区占了全县旅游经济的半壁江山,发挥了丹霞资源的核心作用。永兴县以便江丹霞、中国银都、板梁古村、悦来温泉四大资源为依托,[10]构筑起了永兴旅游的主体骨架,便江丹霞景区唱响永兴旅游。平江县以石牛寨丹霞、盘石洲生态园、福寿山、漂流、红色旅游等五大资源为依托,使平江的旅游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石牛寨丹霞景区成为平江旅游的核心亮点。苏仙区旅游开发以飞天山丹霞、森林生态、宗教、温泉、红色文化、生态休闲等六大资源为依托,旅游产品更加丰富多彩,增添了本区旅游产品在市场的感召力,飞天山丹霞景区起到了领头羊的作用。资兴、宜章旅游发展主要依托东江湖、东江漂流及莽山森林公园等景区,丹霞地貌景区仅仅起到一个补充的作用。在沅陵县旅游发展中,丹霞地貌景观只是一个点缀。慈利、桃源和茶陵的丹霞地貌景观旅游开发则处于起步阶段,正在全面系统规划之中。

(三)丹霞地貌景观旅游品牌建设态势

崀山是湖南丹霞地貌景区品牌创建的“领头羊”,是旅游品牌的集大成者(见表三)。2001年被国土资源部正式批准为国家地质公园,2002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06年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为首批国家自然遗产,2004年入选“百姓喜爱的湖南百景”名录,2006年入选“新潇湘八景”名录。2006年,在第十届全国丹霞地貌旅游开发研究会上,崀山首先提出全国丹霞地貌联合申遗的建议,得到各景区的积极响应。同年11月底,国家住建部确定崀山为国内丹霞景区联合申遗的牵头者,2009年被正式纳入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2010年8月3日,在巴西利亚举行的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丹霞”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0个世界遗产、第8个世界自然遗产。2007年,崀山开始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经过3年的不懈努力,2010年,崀山正式成为国家4A级旅游区。崀山还先后荣获“中国最令人向往的地方”、“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十大风景区”、“中国最佳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等殊荣。现湖南丹霞地貌景区共有世界自然遗产1处、国家地质公园2处、国家风景名胜区2处、国家A级旅游区5处、省级地质公园2处、省级风景名胜区1处、“湖南百景”名录3处、“新潇湘八景”1处。通过品牌创建,各丹霞地貌景区在景区环境、旅游服务、安全卫生、综合管理等方面有了实质性的突破,有效提升了丹霞景区的旅游形象和旅游服务品质。

表三 丹霞地貌景观品牌创建一览表

(四)丹霞地貌景区旅游开发潜力

崀山景区是湖南丹霞地貌景观的第一品牌景区,多年来主打丹霞地貌景观旅游牌,旅游产品较为单一,游客人均旅游消费仅156.74元,是全省同类景区游客消费水平最低的景区。崀山相传是舜帝南巡驻跸之地,历史文化底蕴厚重;崀山以壮年期丹霞峰丛峰林地貌为典型特色,兼有喀斯特溶洞、地下河等地貌景观。因此,崀山丹霞景区具有深度开发的巨大提升空间。万佛山丹霞景区以整合附近的百里侗文化长廊和红军通道转兵会址开发为契机,开始了第二次创业,旅游发展来势喜人。沅陵、资兴、宜章等县为加大旅游经济增量,加速旅游产品多样化发展,都将丹霞地貌景区的开发列入旅游工作重点。慈利、桃源、茶陵等县已先后启动了五雷山、星德山、沅水风光带和浣溪-严塘等景区的旅游规划工作,拉开了丹霞景区旅游开发的序幕。其它丹霞地貌景观分布地区,纷纷通过政策扶持、资源整合、产品创新、挖潜改造、提质创优等手段,激发了各丹霞景区的旅游开发潜能,各丹霞地貌景区呈现出旅游开发的勃勃生机。

三 湖南丹霞地貌景观旅游开发构想

(一)统筹谋划,构建丹霞地貌景观旅游开发基本框架

崀山是中国丹霞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系列提名地、地质演化过程中壮年早期的典型代表及丹霞主要类型和基本特征的模式地。崀山以圆顶密集式丹霞峰丛-峰林为特点,如万笋插天,若万马奔腾;巷谷、线谷和天生桥规模宏大,丹霞喀斯特独特;植被“生态孤岛效应”和生境狭窄特有现象突出,是丹霞植物群落演替系列最完整的地区和动植物协同进化的代表地,其丹霞景观具有罕见自然美和原始属性。崀山是湖南最早开发丹霞地貌景观旅游的地区、湖南丹霞地貌景观的旅游第一品牌景区、湖南省在全国同类丹霞地貌景观旅游地知名度最高的景区。郴州苏仙区的翠江、资兴市的程江和永兴县的便江这“三江”沿岸都属于丹霞地貌区域,沿岸丹霞峰林耸立,如屏如障,连绵起伏,石岩斧劈刀削,石状千奇百怪,具有雄、秀、险、幽等特色。并且都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景区(点),如翠江的飞天山、程江的程江口、便江的龙华山、一线天等。2007年始郴州市旅游部门已着手以翠江、程江、便江三大丹霞旅游景区为基础,充分挖掘、整合景区的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通力打造“百里丹霞景区”,现已成为郴州旅游的靓丽名片,成为郴州旅游产业扩容提质的核心工程,实现了旅游发展由数量型向质量、规模型的转变。因此,根据全省丹霞地貌景观旅游发展现状,拟构建以崀山丹霞旅游地为中心,以万佛山、思蒙、夸父山、“武陵”、五雷山、星德山为重要节点的湖南西部丹霞地貌景观旅游带;构建以“百里丹霞”为龙头,以八角寨、渡口、浣溪-严塘、石牛寨为重要节点的湖南东部丹霞地貌景观旅游带。

(二)立足现有基础,确立丹霞地貌景观旅游开发时序

崀山丹霞是湖南丹霞地貌景观旅游地的名片和湖南西部丹霞地貌景观旅游带的中心;郴州“百里丹霞”是湖南东部丹霞地貌景观旅游地的龙头。良好的资源基础、优越的旅游区位、极强的市场品牌影响力、坚实的旅游发展基础,为丹霞地貌景观旅游的重点开发序列。万佛山丹霞既是国家风景名胜区和国家自然遗产地,又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丹霞地貌景观旅游开发早,发展旅游的愿望最为强烈;思蒙丹霞是溆浦县旅游发展依托的核心资源,当地旅游对国民经济6.06%的贡献率一半以上来自丹霞景区旅游开发;石牛寨丹霞是长株潭城市群的后花园,市场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均有良好的基础,为丹霞地貌景观旅游的优先开发序列。八角寨丹霞、五雷山丹霞、星德山丹霞、武陵丹霞、沅陵丹霞、茶陵丹霞旅游开发均已起步,都完成了丹霞地貌景观旅游开发的总体规划,为丹霞地貌景观旅游的适度开发序列。其它丹霞地貌景观地则为旅游的预备开发序列。

(三)加强丹霞地貌景区建设,培养区域旅游品牌

崀山作为国内丹霞景区联合申遗的牵头者,实现了“中国丹霞”申遗成功的愿景,成为中国第40个世界遗产、第8个世界自然遗产,成为湖南丹霞地貌景观旅游的最高品牌,为湖南旅游增添了新的亮色。但是,湖南丹霞地貌旅游品牌仍显单一,与丹霞地貌景观旅游的深度开发,与湖南旅游强省的建设目标还有相当的距离,品牌创建之路任重道远。因此多管齐下,共抓丹霞地貌旅游品牌的创建工作,是当前丹霞地貌景观区旅游开发的中心工作。近期,一是要抓好综合性旅游品牌的建设。确保崀山丹霞、万佛山丹霞创建国家5A旅游区,飞天山丹霞、便江丹霞创建国家4A旅游景区,思蒙丹霞、注江丹霞、八角寨丹霞创建国家3A旅游景区成功。二是要抓好专项性旅游品牌的建设。组织好崀山申报世界地质公园,万佛山、便江、茶陵浣溪-严塘申报国家地质公园,“百里丹霞”申报国家风景名胜区的工作。三是要精心培育丹霞地貌景观旅游精品线路。重点打造:长沙-崀山(南山)丹霞地质奇观旅游线;长沙-万佛山(思蒙、夸父山)丹霞地质奇观旅游线;长沙-平江(石牛寨)丹霞地质奇观旅游线;长沙-飞天山(便江、程江)丹霞地质奇观旅游线。

(四)坚持丹霞地貌景区的融合开发,促进地方旅游经济全面发展

近年来,全省丹霞地貌景观旅游开发全面铺开,发展形势良好,对当地旅游经济发展起到了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崀山丹霞景区成为新宁旅游经济的命脉,万佛山、思蒙丹霞景区撑起了通道、溆浦两县旅游经济的半壁江山。当前,湖南已进入旅游强省建设的攻坚阶段,做大做强、提质增效是县域旅游经济的工作重心。坚持丹霞地貌景区的融合开发,转变单一发展模式,促进地方旅游经济的全面发展是各地政府的不二选择。从全省各丹霞地貌景区的资源组合来看,实行融合发展条件良好,如:新宁崀山丹霞地貌景区传说舜帝南巡驻跸之地,瑶山风情独特、植被“生态孤岛效应”和生境狭窄特有现象突出,还是武术之乡;通道万佛山丹霞地貌景区附近有浓厚神秘的百里侗文化长廊(长廊内侗族村寨众多,寨寨相通,呈串珠状)[11]和挽救红军生死存亡的“通道转兵”会址——恭城书院;溆浦思蒙丹霞地貌景区内为2 000多年前屈原流放地,屈原在这里居留了9年,留下《涉江》、《橘颂》、《九歌》、《天问》一篇篇闪烁史册的千古绝唱,思蒙两岸有建于明代的屈原庙、屈原像、涉江楼,还有因屈原而得名的屈子峡、离骚湾、三闾滩等古遗迹和村落,处处散发着屈原文化的独特魅力。郴州飞天山丹霞地貌景区周边有国家风景名胜区、“天下第十八福地”——苏仙岭,天堂、龙女温泉群;永兴便江丹霞地貌景区境内有循环经济的活标本——中国银都(当地没有银矿,却从工业“三废”中提炼“再生白银”,年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1/3,有“中国银都”之称)[10]和湘南第一古民居群落——板梁;平江石牛寨丹霞地貌景区是湘鄂赣游击区的核心区域,彭德怀同志在这里组织发动了著名的“平江起义”,现辟有的石牛寨红色拓展学院,是中国首家红色情境体验式培训基地;茶陵浣溪-严塘丹霞地貌景区周边有茶陵工农兵政府旧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的全国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及南宋古城——湖南至今惟一保存完好的宋代石头城。慈利五雷山丹霞地貌景区为著名的道教圣地,与湖北武当山遥相呼应,又称南武当山,是湖南最大的道教文化群落,素有“楚南第一胜境”之称,共有大小寺庙100多座,计36殿、72宫、48寨,分外八家与内八家;桃源星德山丹霞地貌景区与誉为“中国南武当”的慈利县五雷山隔山相望,互为犄角,其南部分布有由峰子洞、大小黄金堰溶洞、燕子洞、仙姑洞、高灵洞、潮音洞、橘子洞、通天洞等七个溶洞组成的大型喀斯特溶洞群。各丹霞地貌景区在彰显自身资源特质的同时,要兼顾周边其它资源优势,积极实现丹霞地貌景观与始祖文化、侗民族文化、红色文化、历史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森林生态文化、“银都”文化、喀斯特地貌景观等的融合,不断丰富丹霞地貌旅游产品内容,充实丹霞地貌旅游产品文化内涵,增强丹霞地貌旅游产品在旅游市场的影响力和感召力,促进地方旅游经济的深度发展。

[1]邓美成,王光明.崀山丹霞地貌风景的分析与评价[C].经济地理(第三届丹霞地貌旅游开发学术讨论会论文专辑),1996:4-20.

[2]杨洪,罗秋君.崀山丹霞区旅游资源与开发前景[C].经济地理(第三届丹霞地貌旅游开发学术讨论会论文专辑),1996:50-53.

[3]徐飞雄.刍议新宁崀山景区旅游资源及其开发[C].经济地理(第三届丹霞地貌旅游开发学术讨论会论文专辑),1996:44-49.

[4]贺岳林,许亚兵,刘伊融.浅论郴州黄草丹霞地貌旅游开发[C].经济地理(第三届丹霞地貌旅游开发学术讨论会论文专辑),1996:131-136.

[5]杨洪,艾建玲.万佛山丹霞风景区旅游资源开发刍议[J].资源开发与市场,1999,15(5):313-314.

[6]许春晓.湖南新宁丹霞风景区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C].经济地理(第五届丹霞地貌旅游开发学术讨论会论文专辑),1999:126-131.

[7]杨洪,罗秋君,向卫俊.资源——新宁丹霞地貌旅游开发探讨[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2000,15(4):82-84.

[8]新浪网新闻中心.中国丹霞申遗成功[EB/OL].新浪网(news.sina.com.cn),2010-08-03/2015-10-18.

[9]杨洪,贺喜,袁开国.湖南地质公园旅游开发研究[J].经济地理,2014,34(8):180-185.

[10]杨洪,李蔚,黄静.“中国银都”——湖南永兴“再生白银”工业旅游开发刍议[J].热带地理,2009,29(5): 483-488.

[11]杨洪,黄静,李树琪,等.湖南通道“百里侗文化旅游长廊”开发研究[J].热带地理,2007,27(5):466-471.

Study on the Tourism Development of Danxia Landform in Hunan Province

YANG Hong,HE Xi,XU Xiaofei

(Institute of Tourism/Dept of Tourism,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Xiangtan 411201,China)

Danxia landform is the iconic geological tourism landscapes in Hunan Province,with such the characters as numerousness,various styles,unique grade,in which Langshan Mountain,Wanfoshan Mountain,Feitianshan Mountain,Shiniuzhai Mountain and Bianjiang River are the classic representatives.From the posture of the tourism development of Danxia landform in the whole province,it presents some characteristics like good momentum of development,important status in local tourism development,tourism brand construction,and large potentiality of tourism development.According the present situation,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at the basic thoughts for the tourism development of Danxia landform in Hunan Province,which include making overall plans and constructing the basic framework of the tourism development,establishing the time sequence of the tourism development according to the present basis,cultivating the regional tourism brand by strengthen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anxia landform and promoting the regional tourism economy with the integrating development

Danxia landform; tourism landscape; tourism development; Hunan Province

2015-12-09

湖南省新型工业化研究基地开放基金项目(E41303);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3YBA130);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0BGL052)。

杨洪(1961-),男,贵州余庆人,教授,研究方向:旅游地理、区域旅游开发与管理。

F592.7

A

1671-1181(2016)03-0009-05

猜你喜欢

丹霞地貌丹霞湖南
Indoor orchids take the spotlight
丹霞地貌——色如渥丹,灿若明霞(下)
赵雪作品
美丽丹霞地貌
岁月有痕,最美丹霞——陕西波浪谷
赤水丹霞冠华夏——赤水丹霞国家地质公园
三线建设在湖南
湖南是我家
动人心魄——赤水丹霞地质奇观
神奇的七彩丹霞地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