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侗锦图案中的民族文化内涵*

2016-10-27宋倩倩陈晓玲

关键词:侗族崇拜蜘蛛

宋倩倩,陈晓玲

(湖南工程学院 纺织服装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4)



侗锦图案中的民族文化内涵*

宋倩倩,陈晓玲*

(湖南工程学院 纺织服装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4)

侗锦为中国少数民族艺术的核心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侗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相区别的主要标志之一。通过实地考察,对搜集的侗锦图案整理归纳,结合侗民族文化习惯和心理特征等,解读侗锦图案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图腾崇拜、民族文化内涵等,论述“天人合一”的思想概念在侗锦艺术中的显现,研究侗锦图案的民族文化价值。

侗锦;图案;民族文化;哲学思想;图腾

侗族古歌《远祖歌》中有:“鱼骨做梭织花绵,骨针用来缝衣裙。”其表明在久远的古时,侗锦便初具雏形。[1]侗锦是织物中的精品,它把侗民们的先祖崇拜、宗教信仰、图腾崇拜等情感演绎成各类图案编织在侗锦里。通过织锦展示民族文化,利用图案和符号抒发民族情感、记载民族历史。

一 侗锦图案中的哲学观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侗民就可织出经纬线极细的麻布,上面的图案和古越人陶瓷上的图案及图腾崇拜有着相当的沿袭关系。[2]侗锦图案艺术是侗民族文化弘扬和发展的重要载体,其中侗锦图案多达百余种,[3]主要分为动物纹、植物纹、抽象符号几何纹等几大类。这些图案题材大多都与“天、地、人、合、阴、阳”有着紧密之联系,其中有“年年有余”、“花好月圆”、“五谷丰登”和“子嗣延绵”等装饰图案。侗锦图案所表达的“天人合一”和“重己役物”之精神也恰为侗民族文化的价值核心所在。

“天人合一”作为中国古代哲学观的主导思想,[4]同时也体现于侗锦图案中。侗民们对“天”即自然的认识,经历了两个阶段:从最初对自然的崇拜;再到主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这一艺术创作过程,便是侗锦“天人合一”的具体表现,借客观对象侗锦图案来表达侗族人民追求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趣意愿,情景交融。

“重己役物”设计思想可以引导侗族人民更好的处理好人和物之间的关系,对侗锦图案的设计发展也具有着深层次的借鉴意义,进而取长补短。人是物的主人,注重人本身——“重己”;侗锦织物的价值在于为人们所用,让织物为人服务——“役物”。[5]侗锦的功用目的最终都是更有利于人的生活——“致用利人”。

作为以实用为主的侗锦,是侗族人民平时生活和各类社会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生活物品,有着深厚的民族情感及文化内涵。其中侗锦图案构图上所表现的疏与密、聚与散、对称与均衡、多样与统一;色彩上运用的黑与白、浓与淡等的处理手法,都正如道家的万物相生相克、均衡发展的哲学思想 (见表一)。同时也反映了侗人民族祈求祛除灾祸、追求幸福生活和自然与人类和谐共处的精神状态与民族心理。

表一 哲学思想在侗锦图案中的体现

二 侗锦图案中的图腾文化

图腾,相关解释为“他的亲族”,[6]侗族人民认为人和自然界中的动物、植物等有着一些特定的联系。侗民对大自然的害怕、依赖和崇敬等思想,从而形成了各式各样的图腾。他们信奉万物有灵,灵魂不灭,认为世间万事万物都有灵魂,而且灵魂永远不会逝去,并且还会从一个客体过度到另外的客体之上。

侗族人民的信仰都来源于日常生活,且都是在对大自然崇拜之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他们相信各种各样的神。较为常见的崇拜有:太阳崇拜、月亮崇拜、蜘蛛崇拜、凤鸟崇拜、榕树崇拜、龙凤崇拜及葫芦崇拜等,以下就以太阳纹、凤鸟纹饰为例进行对侗民族文化进行分析。

(一)太阳纹

在不胜枚举的侗锦图案中,最引人瞩目的当属太阳纹,蕴含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侗民对太阳之崇拜源于古老的百越时期,侗族《祖源歌》中说,远古时代,洪水泛滥,淹没了大地,侗族的始祖母萨天巴(侗族中至高无上的女神)以九个太阳照耀大地,晒干了洪水,挽救了万物,人们因此生存了下来。他们认为太阳为上天的主宰,无太阳则无天,无天则无地,无地则无后。[7]对于侗民们来说太阳有着招福纳祥、躲避灾祸之意。

法国人利普斯的《事物的起源》中道:“所有对火的信仰均来自对太阳的崇拜。”[8]“对动物、植物及其它一切崇拜都表达了对唯一的神即太阳神的崇拜”。[9]侗族现在还保留有迎祭太阳的习俗,视太阳为“万物之神”。

作为一个崇日的民族,侗族中的太阳图案常与其他图案组合在一起编织与侗锦之上,进而传达更为深刻的情感及寓意(如图1),侗族母亲用自己心中的神——太阳,护住孩童最为紧要的头部,有的为一个太阳图案,有的则用若干太阳图案构成。题材相近,细节却绝无雷同,这一习俗正寄托了侗族长辈对后代的疼爱与期盼。

图1 太阳纹与其他纹样组合

侗族地区的太阳纹这一古老而典型的传统图案,蕴含着深厚的侗族文化内涵,揭示了侗族先民对自然的崇拜,对神灵庇佑的祈求及对美好生活的渴望,让我们进一步了解到侗族民族文化的发展历程及习俗。

(二)凤鸟纹

侗族自古就有“敬鸟如神、爱鸟如命”的传统。《吴越备史》载:“有罗平鸟,主越人凶吉,尊则吉,怠则凶。因此人们悉图其形而祷之”。[10]《侗族服饰艺术探秘》曾道:“自古时起,越人就用鸟羽作为装饰,侗族的芦笙衣多用白色的羽毛来点缀,头上辅以白色羽毛,身上为百鸟衣裙。[11]侗民认为凤鸟可以给自己带来平安,便将其编制在侗锦上,穿其于身。进行祈祷、寻求庇护,对凤鸟的崇拜也一直保留到现在。

凤鸟纹是侗民族文化中典型的装饰图案。其形式各式各样,奇光异彩,富有内涵,象征着天下太平、生殖繁衍、富贵吉祥等。侗锦中的凤鸟纹常与抽象变形龙纹、太阳等纹样组合在一起,所传达出来思想和寓意更为深刻强烈(见表二)。

表二凤鸟纹样与其他纹样组合及寓意一览表

据《民间染织美术》记载:广西侗族地域有一民风,还没过门的媳妇需给男方诸位长辈筹备一份织锦,纹样通常为“龙头凤纹锦”,就是将各式样的线编织成对称图案于侗锦之上,具很强的装饰性,[12]以此来表达对长辈劳作一生的祝福与赞扬。

(三)蜘蛛纹

蜘蛛在侗锦中较为常见,由于受经纬编织复杂技艺所限,多表现其爬行中的肢体。蜘蛛是智慧、吉祥、生命、繁衍等的象征,同时也被侗民们视为人们的保护神,是太阳、祖先、母袓的化身,是灵魂、各种凶吉征兆神灵的象征。

据侗族远祖歌《嘎茫莽道时嘉》记载,是第四位萨“铜锣萨”看到蜘蛛结网而模仿之,才第一次出现了蜘蛛神话。相传,侗族的蜘蛛崇拜与春秋时期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受蜘蛛结网不息的激励,发奋复国,身为越人后代的侗民就将蜘蛛看作智慧、奋斗的化身;[13]此外,侗族先民在捕鱼中也受到了蜘蛛结网的启发,进而创造了渔网;蜘蛛结网的启发还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的还有侗族的鼓楼建筑结构(见图2)。因此,侗族妇女常常用蜘蛛的抽象化符号或者图纹编制于侗锦之上,以祈求神灵的保佑,将蜘蛛作为保护神来崇拜与侗族的历史与生命观有着紧密的关联。

图2 蜘蛛纹

通过实地考察与资料查阅,还得知侗族多以蜘蛛为灵魂物。其中招生魂的多女巫,超渡亡魂者大多男巫。以前,侗族母亲带幼儿回娘家,亦或带幼儿走亲探友、参加红白喜事等,都会请巫师进行占卜,找一只小蜘蛛放入囊中,并挂于幼儿脖子上,在其天目穴画一黑色圆点,以示“封魂”,使魂魄安居体内。

由此可见,蜘蛛崇拜是侗族特有的民族文化现象,它涉及到侗民族对先祖、灵魂、各种凶吉征兆的具有原始思维意义的认识,所表现出的民族情感有一定的文化价值。

自然界的龙凤、蜘蛛等动物被很多的氏族作为自己的图腾,如遇灾祸,侗民们会认为是犯了鬼神须举行法事来辟邪。由于害怕自然力量,侗民们就把自己与某种自然物如龙凤、太阳等联系在一起,把这些自然物看作为本民族的信仰、保护神,并将它们作为本氏族的图腾符号。这些图案代表了侗族辉煌的历史与文化,其中有很多东西需要我们进行解读。因此,探究侗锦图案这部“无字史书”显得更为重要。

三 结 语

侗锦图案丰富且深刻的民族文化内涵,是侗族先民对自然界及生活高度概括后所创造的极具美感的产物,是侗民族信仰、民族文化与图腾崇拜交织在一起产生的艺术形象,是侗族人民对生活的崇敬及美好祝福的视觉载体。

面对侗族织锦艺术这份宝贵的文化资源,我们的取与舍、继承与弘扬都更应建立在民族精神的基础之上。只有正确把握好织锦艺术的内在文化,我们的“织锦民族性”以及“时代精神”才有可能更好的紧跟新世纪潮流的步伐。

[1]洗光位.侗族通览[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5:25-40.

[2]董崇毅,等.时光芸苒中织出风雨楼寨——记通道侗锦工艺传承人吴念姬[J].民族论坛,2009(4):23.

[3]刘天勇,王培娜.民族/时尚/设计 民族服饰元素与时装设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176.

[4]袁静,徐小宁.天人合一的审美思想在中国传统吉祥图案中的渗透[J].东岳论丛,2010(6).

[5]尚夏丹.从“重己役物”看人与物的设计关系[J].大众文艺,2011(18):2.

[6]胡晓靖.从图腾崇拜到英雄崇拜——论图腾崇拜的起源、发展与衰落[J].天中学刊,2002(4):1.

[7]朱吉英.侗族文化传统中的日崇拜[J].民族论坛,2006(2): 42-43.

[8][德]L·利普斯.事物的起源[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328—329.

[9]J·G·Vaughan,Region.AComparativeStudy,Cineinnati[M].USA,1919:163.

[10]童永生,惠富平.广西左江岩画龙舟竞渡图考释[J].民族艺术研究,2010(5):4.

[11]张柏如.侗族服饰艺术探秘[M].台北:汉声出版社,1992:24.

[12]钟茂兰.民间染织美术[M].上海:中国纺织出版社,2002:293.

[13]石霞峰.侗锦的文化意义初探[J].民族论坛,2010(8):50.

On the National Cultural Connotation in the Patterns of Dong Brocade

SONG Qianqian,CHEN Xiaoling*

(College of Textile and Garment,Hunan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Xiangtan 411104,China)

Dong brocad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minority culture in China.It is also one of the main marks that can distinguish it from other national cultures.Through the on-the-spot investigation,the gathering of the Dong brocade patterns,as well as the study of the Dong national cultural habits and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and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Dong philosophical thinking,totem worship and national culture,etc,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aesthetic thoughts of “ harmony between the heaven and human ” embodied in the patterns and the national cultural value of the patterns of Dong brocade.

Dong brocade; patterns; national culture; philosophical thought; totem

2015-12-30

湖南省教改项目“服装专业项目教学法——构建卓越工程师式实践教育模式”(湘教通[2013]223号,序号364);湖南工程学院研究生科技创新项目(Y15014)。

宋倩倩(1988-),女,河南开封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服饰文化艺术。*通讯作者:陈晓玲(1975-),女,湖南祁阳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服装文化、服装结构与舒适功能性。

TS941.12

A

1671-1181(2016)03-0119-04

猜你喜欢

侗族崇拜蜘蛛
古蜀国的宗教崇拜
我崇拜的那条“龙”
小蜘蛛冻僵了,它在哪儿呢?
快乐童年——榕江侗族儿童
西夏天崇拜研究
侗族建筑博物馆——大利村
蜘蛛
论侗族自然观中的生态伦理及其价值
我最崇拜的人
侗族养生防病抗衰老经验荟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