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鼻敏愈胶囊治疗变应性鼻炎临床疗效

2016-10-27张应鹏陈华樊瑛斐

西部中医药 2016年5期
关键词:变应原变应性鼻炎

张应鹏,陈华,樊瑛斐

庆阳市中医医院耳鼻喉科,甘肃庆阳745000

鼻敏愈胶囊治疗变应性鼻炎临床疗效

张应鹏,陈华,樊瑛斐

庆阳市中医医院耳鼻喉科,甘肃庆阳745000

目的:观察鼻敏愈胶囊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变应性鼻炎患者468例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258例采用鼻敏愈胶囊治疗,6粒/次,3次/d,连用2周,对照组210例采用盐酸左西替利嗪胶囊治疗,1粒/次,1次/d,连用2周。结果:治疗组显效185例,有效40例,未愈33例,总有效率87.2%,对照组显效90例,有效45例,未愈75例,总有效率64.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鼻敏愈胶囊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优于盐酸左西替利嗪胶囊。

鼻炎,变应性;中医疗法;鼻敏愈胶囊

变应性鼻炎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病,是以突然和反复发作的鼻痒,喷嚏,流清涕伴鼻塞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疾病,本病有季节性和常年性变应性鼻炎之分,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病程较长,发病不规律,对患者生活和工作带来较大痛苦。近年来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环境污染的加重,变应性鼻炎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变应性鼻炎已成为亟待解决的全球性健康问题。目前西医对变应性鼻炎的治疗方法主要有避免接触变应原、免疫和药物治疗3类。由于变应原种类的多样性,前两种方法常难以凑效,目前仍以药物治疗为主,由于药物的副作用和疾病的易复发性,导致远期疗效不满意。本病属中医“鼻鼽”范畴,中医治疗从调整患者过敏体质着手,有标本同治的效果,而且中医药治疗方法和手段多样,长期效果较好。近年来我科应用中药治疗变应性鼻炎,在原有汤剂基础上研制成鼻敏愈胶囊,治疗变应性鼻炎258例,并与盐酸左西替利嗪进行对照,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将庆阳市中医医院耳鼻喉科门诊变应性鼻炎患者4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58例,其中男138例,女120例;年龄6~48岁,平均35.6岁;病程3月至12年;主要症状:鼻塞160例,流清涕210例,鼻痒150例;喷嚏220例;伴随症状:畏寒156例,乏力80例,纳呆139例,自汗50例。对照组210例中男110例,女100例;年龄10~46岁,平均38岁;病程3月至15年;主要症状:鼻塞145例,流清涕160例,鼻痒90例;喷嚏110例;伴随症状:畏寒120例,乏力90例,纳呆75例,自汗65例。2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1.2.1西医诊断标准依据《实用耳鼻咽喉科学》[1]中变应性鼻炎的诊断标准。

1.2.2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2]制定。

1.2.3中医辨证分型标准[3]1)肺气虚寒:常因感受寒冷异气发病,鼻塞鼻痒,喷嚏频频,清涕如水伴有嗅觉减退,畏寒怕冷,面色苍白,语声低怯或咳嗽痰稀,舌淡苔白脉虚弱。2)脾气虚弱:鼻痒喷嚏连作,清涕量多,四肢乏力,大便溏薄,鼻黏膜色淡红,舌淡苔白脉细弱。3)肾阳亏虚:鼻痒、鼻塞喷嚏较多,遇风冷则易发作,畏寒肢冷,小便清长,大便溏薄,鼻黏膜苍白,鼻甲水肿,舌淡苔白脉沉细。

1.3纳入标准纳入:1)中医鼻鼽诊断明确;2)符合中医肺气虚寒、脾气虚弱及肾阳亏虚证型。

1.4排除标准排除:1)年龄6周岁以下,或46周岁以上者;2)并非由遗传因素所致过敏体质及接触变应原所致阵发性喷嚏、清水样鼻涕、鼻塞和鼻痒及嗅觉减退等症状;3)合并肝、肾、造血系统、肿瘤等严重原发性疾病患者,精神病患者,糖尿病合并感染者;4)妊娠期妇女(要求终止妊娠者除外)。

1.5治疗方法

1.5.1治疗组口服鼻敏愈胶囊(庆阳市中医医院制剂室生产),药物组成:黄芪30 g,人参10 g,白术10 g,防风10 g,荆芥10 g,白芷10 g,苍耳子10 g,辛夷花10 g,蝉蜕10 g,甘草5 g,桂枝10 g,细辛5 g,薄荷10 g,桔梗10 g,生姜5 g。6粒/次,3次/d。2周为1疗程,连续服用2周。

1.5.2对照组口服盐酸左西替利嗪(湖南九典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H20052626),1粒/次,1次/d,连续服用2周。

1.6观察指标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体征及血常规指标变化情况。

1.7疗效标准参照《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4]拟定。显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症状积分减少≥51%;有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症状积分减少50%~21%;无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或加重,症状积分减少≤20%。尼莫地平法计算方法:[(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1.8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

2 结果

2.1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2%,对照组为64.3%,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271,P<0.01),治疗组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2.2治疗前后患者症状积分变化情况鼻敏愈胶囊可改善患者喷嚏、流涕、鼻痒等症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变化情况(±s)分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变化情况(±s)分

注:#表示治疗前组间比较,P>0.05;*表示治疗前后组内比较,P<0.01;△表示治疗后组间比较,P<0.01。

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治疗组25819.02±4.75#5.63±4.16*△对照组21022.26±4.998.91±5.45*

2.3治疗前后患者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变化情况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数目与对照组比较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治疗前后患者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变化分布情况

2.4安全性观察治疗组患者服药后无胃肠道不适反应,无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变应性鼻炎(a11ergic rhinitis,AR)也称过敏性鼻炎,是机体接触变应原后,主要由IgE介导的鼻黏膜非感染性炎性疾病,是呼吸道常见病。近年变应性鼻炎在全球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患病率约10%~25%,尤其儿童和青少年发病率更高,已成为一种世界范围性疾病[5]。本病可导致或并发鼻窦炎、咽炎、中耳炎、气管炎和支气管炎、哮喘以及眼结膜炎等。还可使患者出现疲劳,精力下降和感知力差等神经精神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睡眠和生活质量。因而正确诊断、有效的治疗措施及预防显得尤为重要。在AR治疗体系中,避免或减少接触变应原是一级干预措施,药物治疗的目的是控制症状,而免疫治疗是目前唯一有可能通过免疫调节机制改变变应性疾病自然进程的治疗方式。免疫治疗通过应用逐渐增加剂量的变应原产物,减轻由于变应原引发的症状,使患者实现免疫耐受。在治疗停止后具有远期疗效,能阻止变应性疾病的进展。但同时免疫治疗在临床的广泛应用也面临一些问题:1)疗程较长,一般至少需要2~3年,多数患者难以接受;2)可用于治疗的标准化变应原制剂品种较单一,品牌较少,价格昂贵;3)治疗可能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4)患者对疗效的期望值较高,希望能够得到“根治”效果。诸多因素制约了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

变应性鼻炎属中医“鼻鼽”范畴,《素问·脉解篇》曰:“所谓客孙脉则头痛、鼻鼽、腹肿者,阳明并与上,上者则孙络太阴也,故头疼、鼻鼽、肤肿也”。《景岳全书》云:“凡由风寒鼻塞者,以寒闭腠理则经络雍塞而多鼽嚏也。”本病以本虚在先,禀赋特异,每因寒异之气引动内饮致清阳不升,津液失摄,湿浊内停,浊阴上犯而致病。虽病位在鼻,但与肺脾肾关系密切。其中脾胃虚弱,卫气不固是发病之关键。而卫气主要来自脾胃运化的水谷精气,经肺的宣发运行于脉外、皮肤、分肉之间,熏于盲膜,散于胸腹;主要功能是护卫肌表,防御外邪入侵。脾胃阳气虚弱,运化功能失调,水谷精气不足则导致卫气生化乏源;肺气不足,无力宣发卫气于体表,导致机体防御外邪入侵能力下降,而易受外邪侵袭引起疾病的反复发作。因此,脾肺气虚,卫表不固,外邪侵袭是本病的病理基础。若脾虚失于运化,气血生化无源,肺卫鼻窍失于濡养,风邪侵袭,聚于鼻窍,邪正相搏,津液外泄而发为本病。故本虚为本病的根本所在。《辨证录·卷三》记载:“兹但流清涕而不腥臭,正虚寒之病也。热症宜用清凉之药,寒症宜用温和之剂,倘概用散而不用补,则损伤肺气,而肺金益寒,愈流清涕矣,方用温肺止流丹。”说明鼻鼽病机为正气虚寒,治疗不宜散而宜扶正祛邪,标本兼顾。故治疗应以健脾补肺、祛风通窍为主。

鼻敏愈胶囊具有益气固表,温肺通窍的功效,方中黄芪大补肺脾之气以治本,固表御邪以治标,人参、白术补肺健脾助黄芪以加强益气固表之力[6]。黄芪内含糖类和多种氨基酸,不仅具有增强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还有双向调节作用,是一种免疫调节剂,可调节T淋巴细胞功能,通畅rh通道的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和α-干扰素,抑制过敏性炎症反应,并有促进机体代谢维护体内环境平衡的作用;白术挥发油可提高巨噬细胞的活性,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人参所含人参皂甙能兴奋肾上腺皮质系统,提高应激反应能力,具有抗菌及脱敏作用,方中与黄芪合用,补益之力增强,益气升阳之力明显;防风为治风止痛的药物,具有抗过敏的作用,能够增强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活性,提高非特异性免疫能力,抑制细胞免疫[7]。鼻敏愈胶囊制剂中重用黄芪,充分发挥其防患于未然的作用,起到益气固表功能。本制剂在扶正同时不忘祛邪,方中细辛、荆芥、桂枝、生姜辛温,驱散外寒,发汗解表;白芷、辛夷花、苍耳子气味芳香,宣通鼻窍;辛夷具有保护鼻黏膜,促进黏膜分泌物吸收,减轻炎症,促鼻腔通畅,拮抗组胺和乙酰胆碱,具有良好的抗过敏作用;苍耳子性温味辛苦,疏散宣通之力强,苍耳子可显著抑制DNP-BSA致敏小鼠IgE产生;细辛具有抗组胺抗变态反应的作用,能减少过敏介质的释放,抑制IL-2受体的表达从而抑制T细胞的激活[8-11];桔梗、僵蚕、蝉蜕、薄荷透疹止痒,诸药合用,可补虚驱邪通窍,标本兼治,故获良效。本研究表明鼻敏愈胶囊治疗变应性鼻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安全无毒副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与本方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机体应激反应能力,具有抗菌和脱敏作用有关。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0-14.

[2]黄选兆,王吉宝.实用耳鼻咽喉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社,1998:255-264.

[3]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委会鼻科组,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鼻科学组.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09年,武夷山)[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9,44(12):977-978.

[4]熊大经,刘蓬.中医耳鼻咽喉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127.

[5]韩德民,张罗,黄丹,等.我国11城市变应性鼻炎自报患病率调查[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7,42(5):378-384.

[6]郭旭,陈登胜.氟替卡松联合玉屏风胶囊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14,22(4): 291-292.

[7]谢强,林文洋.变应性鼻炎中医治疗研究现状[J].西部中医药,2015,28(3):140.

[8]赵冬菊,王佩华.小鼠变应性鼻炎最轻持续炎症状态模型的制作[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14,22(5):321-326.

[9]龚宵阳,程雷.变应性鼻炎的诊治现状与进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15,23(3):161-165.

[10]曹瑞雪,杨道文.益气通窍方治疗变应性鼻炎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14,22(6):413-418.

[11]贺宝莹,杨红梅,王聪颖,等.芪术鼻喷剂提取工艺研究[J].西部中医药2015,28(4):39-42.

Clinical Observation on BiMinYu Capsules in Treating Allergic Rhinitis

ZHANG Yingpeng,CHEN hua,FAN Yingfei
ENT Department of Qingyang Municipality TCM Hospital,Qingyang 745000,China

Objective:To observe curative effects of BiMinYu capsules in the treatment of allergic rhinitis. Methods:All 468 patients were randomiz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visiting orders,258 case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by BiMinYu capsules,six pills each time,three times per day,for two consecutive weeks,210 cases of the control group took levocetirizine hydrochloride capsules,one pill each time,once each day,for two weeks consecutively.Results:There were 185 cases markedly effective,40 cases effective,33 cases uncured,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87.2%,90 cases markedly effective,45 cases effective,75 cases uncured,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64.3%,and the comparison between both groups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1).Conclusion:BiMinYu capsules are superior to levocetirizine hydrochloride capsules in treating allergic rhinitis.

rhinitis,allergic;TCM therapy;BiMinYu capsules

R276.1

B

1004-6852(2016)05-0071-03

2016-02-20

张应鹏(1970—),男,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耳鼻咽喉疾病的诊治。

猜你喜欢

变应原变应性鼻炎
生物制剂治疗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的研究进展
变应性鼻炎患者食物变应原分布特点分析
脑梗死合并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行呼吸康复的探讨
变应性鼻炎的变应原组分诊断
自发性脑脊液鼻漏误诊变应性鼻炎一例
远离『鼻炎闹』 静享黄菊之秋
猪萎缩性鼻炎的防治
中医赶走恼人鼻炎
武汉地区545例过敏性疾病患者变应原谱检测结果分析*
Ⅰ型变态反应疾病中特异性IgE变应原引起的单一致敏和多重致敏的变应原分布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