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津市青少年三级跳远运动员运动损伤现状调查及对策

2016-10-27周永华郭站

当代体育科技 2016年27期
关键词:体校天津市膝关节

周永华郭站

(1.天津外国语大学 天津 300204;2.贵州理工学院 贵州贵阳 550003)

天津市青少年三级跳远运动员运动损伤现状调查及对策

周永华1郭站2

(1.天津外国语大学 天津 300204;2.贵州理工学院 贵州贵阳 550003)

该文以天津市东丽区体校青少年三级跳远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问卷法以及数理统计法,对青少年三级跳远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出现的运动损伤的部位、损伤的类型、不同训练内容对运动损伤的影响,通过此类问题的探讨,找出青少年三级跳远运动员在训练或比赛中产生运动损伤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为预防青少年三级跳远训练或比赛中出现的伤害提供借鉴和帮助。

青少年三级跳远运动员 运动损伤 调查与对策研究

三级跳远是技术比较复杂和技能性要求比较高的体育项目,其完整技术由全程助跑和三次起跳、腾空、落地等部分组成,具有速度高、节奏快、强度大的运动特点,对人体的踝关节、膝关节的承受力要求极高。因此,在进行三级跳远训练与练习过程中,人体要承受地面对身体的很大的反作用力,三级跳远运动员的腿部肌肉、大腿韧带、膝关节和踝关节的运动损伤时有发生。尤其是青少年运动员,由于大多数是刚刚接触三级跳远运动,所以更容易产生运动损伤。因此,青少年三级跳远训练的科学化、系统化,应受到重视,降低青少年三级跳远运动员的运动损伤,是广大教练员、运动医学康复工作者十分关心和重视的问题。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该文以天津市东丽区业余体校三级跳远项目的青少年运动员作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根据该文的研究内容和目的的需要,查阅大量国内有关资料,对关于三级跳远的运动损伤资料收集和整理,为能够更好地工作打下基础。

1.2.2问卷调查法

根据该文的研究目的,提出问题并以问卷的形式发放,进行深度调查。将经检验的调查问卷发放到16名天津市东丽区体校青少年三级跳远运动员手中。

1.2.3数理统计法

通过数理统计法对所获取的原始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

1.2.4逻辑分析法

对获得的数据和资料,运用逻辑分析方法,进行分类整理与比较,归纳与演绎。

表1 东丽区青少年跳远运动员的损伤部位情况统计

2 结果与分析

2.1天津市东丽区体校青少年三级跳远运动员运动损伤的研究与分析

东丽区体校青少年三级跳远运动员运动损伤的部位分析。根据表1调查显示: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脚踝的损伤几率在30.92%;膝关节的损伤比率占20.17%;髋关节的损伤比率占2.45%;腰部的损伤比率占2.52%;小腿的后群损伤比率占3.54%;大腿后群损伤比率占33.91%;大腿前群损伤比率占5.93%。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大腿后群的损伤排在第一位。造成这一部位的损伤原因,可能是由于青少年跳远运动员在训练中加速助跑、起跳时脚上板时引起的拉伤等,主要是由于三级跳远运动员训练时用力过大,大腿肌肉承载负荷过高、身体发力不协调、身体的柔韧差等原因造成的。踝关节的损伤排在第二位。说明青少年在练习时这一部位也是较容易出现运动损伤的,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训练时动作不标准,脚尖外旋或者是内旋导致的。膝关节的损伤排在第三位。膝关节是人体结构中比较复杂的连接部位,起到一个杠杆作用,在承受比较大的外作用力时就比较容易损伤。

2.2东丽区体校青少年三级跳远运动员运动损伤的类型分析

从调查可以看出:扭伤的占9.71%;拉伤的占41.24%;挫伤的占15.27%;劳损的占32.52%。从以上数据看出,青少年三级跳远运动员的损伤中,肌肉拉伤和关节的劳损所占的比重较大,三级跳远运动员的跳跃练习比较多,是造成这一损伤的重要因素。青少年三级跳远运动员在训练中的全程助跑和中程助跑的起跳练习次数,三级跳远的专项跳跃训练的负荷过大,使得膝关节和相关肌肉的局部超负荷使用,出现运动损伤。

2.3不同训练内容对东丽区体校青少年三级跳远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影响

从调查可以看出,天津市东丽区三级跳远青少年运动员,在不同的训练内容中,速度练习造成的损伤占30.81%;跳跃练习的造成的损伤占11.92%;力量练习造成的损伤占8.21%;技术练习造成的损伤占46.83%。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东丽区青少年业余三级跳远运动员的运动损伤大多发生在速度练习和技术练习中,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三级跳远运动员在速度练习中的训练强度过大。运动员的教练员在速度练习时多采用计时的方法训练,强调运动员必须在一定的时间内跑完一定的距离,长期的超负荷训练,使三级跳运动员超出了自身的负荷能力。

2.4天津市东丽区体校青少年三级跳远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原因分析

由调查可知,天津市东丽区体校青少年业余三级跳远运动员的运动损伤情况,急性损伤占首位,导致这一情况的出现与运动员在训练前期的热身运动不够充分有很大关系,其次是慢性损伤占21.32%。然后是急性转慢性占13.54%,这是因为运动员在受伤后不注意伤情控制,最后导致慢性伤的形成。

从调查可以看出,运动员损伤的主要因素是训练正常内容前的准备活动不合理(占28.63%);其次是技术动作的不规范(占23.21%),这一因素与教练员对运员的技术抓得不严,只求运动成绩等因素相关;训练安排不合理占20.25%;过度疲劳训练占16.82%。运动员的损伤多出现在冬季,其次是春季,冬季、春季的易受伤是原因是由于这两个季节天气比较冷,运动员在训练时准备活动不充分和准备活动做得不合理导致的。

3 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天津市东丽区体校青少年三级跳远运动员运动损伤的部位情况统计中,大腿后侧肌群的损伤排在第一位。这些损伤的原因是,运动员训练时用力过度、大腿肌肉的承载负荷过高、上下肢的配合不协调、柔韧素质差等原因造成的。

(2)天津市东丽区体校青少年三级跳远运动员运动损伤的类型来看,三级跳远运动员的肌肉拉伤和相关关节劳损所占的比重比较大,分别达到41.24%和32.52%。因而,相关肌肉和相关关节部位局部负荷过重,造成了三级跳远运动员的运动损伤。

3.2建议

(1)天津市东丽区体校,三级跳远运动的教练员在训练中,合理安排运动员的运动负荷,以防止运动疲劳和过度训练。运动员体能的改善和提高,应在科学、合理的运动负荷下才能实现。

(2)运动员必须注重身体的全面提高。特别是跳远运动员应具有较好的力量、速度、灵敏度、柔韧度和耐力等素质,重视力量训练的全面性,提高肌肉关节力量。

(3)加强日常训练管理,注意兴奋点的合理转移。特别是在分组练习和分散练习时,要发挥体育骨干的作用。在学生对某项运动长时间保持兴奋状态时,应适当地使其兴奋点转移,避免因某一局部承受的负荷过大而引起慢性损伤。

[1]何祖新.体育专业术科教学运动损伤研究[J].体育学刊,1997(2):113-114.

[2]刘卫国.运动损伤原因浅探[J].泰山乡镇企业职工大学学报,2003(4):46.

[3]李翅鹏.运动损伤的预防[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

[4]于文谦.运动损伤的恢复对策[J].体育科学,1999(5):49.

[5]姚磊.我国优秀田径运动员的运动损伤流行病调查与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363-366.

G823.4

A

2095-2813(2016)09(c)-0008-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27.008

猜你喜欢

体校天津市膝关节
“对分课堂”在体校语文课堂应用初探——以《囚绿记》为例
我院师生参加“天津市2022新年音乐会”
膝关节术后助行器的选配及使用
老年人应注重呵护膝关节
有趣的云
如果画笔会说话?
2019年全国体校杯足球比赛总决赛在广东清远举行
走到十字路口的业余体校
天津市第三届“未来之星”初中数学邀请赛
中长跑运动员膝关节常见损伤及其致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