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师的世界图像

2016-10-26叶水涛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16年10期
关键词:知识分子人文精神世界

叶水涛

李泽厚特别推崇爱因斯坦的一段话:“人们总是想以最适当的方式来画出一幅简化的和易领悟的世界图像,于是他就试图用他的这种世界体系来代替经验的世界,并来征服它。这就是画家、诗人、思想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所做的。他们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做,个人都把世界体系及其构成作为他的感情生活的支点,以便找到他在个人经验的狭小范围里所不能找到的宁静和安宁。”

或许每个人都有或清晰、或朦胧,或写意、或工笔的一幅画,这是每个人的心目中对世界的理解,对生活的期盼,这也是一种自我认知、自我期许、自我发展的愿景。每个人都生活在两个世界里、两幅图画里,外在的和内在的,现实的和想象的。我们的自省、读书、识人,一定程度上都是进入一幅图画,进入自己的内心世界。每个人心中的图像是不同的,但又有一些共同的要素。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他的生命画卷该有什么样的基本色彩和基本格局呢?

语文教师所从事的是教育事业。“谈教育就是谈未来,对未来不能漠然无动于衷的人总是会寄希望于教育的。”根据马尔库塞对教育的理解,教师须引导学生从“个体需要”出发,进而探讨整个人类社会未来的状况,从而使个体的人在当下具体的生存中、在审美维度上,去感受存在的意味和生命的价值,并使人在其生活的现实中能不断产生实现他的梦想和自由解放的愿望。

语文教师是具有专业修养的知识分子。知识分子应有一种社会关怀,履行社会的责任。一个美好社会的到来必然意味着个体自由的实现,但这个社会的到来并不会在人的努力之外获得保证。作为人类先觉者的知识分子理应站在时代的潮头,凭知识分子的良知对这个社会的到来有所担当。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语境里,知识分子被称之为“士”。孟子说“士尚志”,意即有“志向”。荀子说:“士从道不从君”,意即“士”要跟随“道”的规范,而不是遵从君主的意愿。作为知识分子的“士”,被赋予为社会建立道德标杆的责任和推动社会发展的使命。宋代思想家张载的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教师作为知识分子的文化使命,尽管他的地位可能卑微。

区别于其他学科教师,语文教师是民族文化直接的继承者、传播者和创新者。因此,语文教师要有文化的自觉和人文精神。文化是什么?阿诺德认为,文化是“有意识地追求进步与完善”的产物。他说:“文化努力不懈追求的并非是为了把每个自然人教化成什么样子,也不是为了设立塑造此人的法则,而是逐步培养一种体悟什么是优美、高雅和适宜的感觉。”这正是语文教育所应有的人文底蕴,也是语文教师所应有的文化素养。

中国人文精神中,儒家的“入世”哲学,立足于现实人生,富有社会责任感;道家的“出世”哲学,钟情于精神超越,富有审美自由感。前者注重道德本体,以道德教化为本位,以经世致用为己任;后者侧重自由本体,以自由精神为本位,渴望潇洒自在的生命体验,追求超越现实的个性舒展。儒道融合的文化特色和人文精神,既是语文学科丰富的思想内涵,也是语文教师所追寻并志在引领学生抵达的审美境界。

“文以载道”是语文教育可贵的民族文化传统。“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语文教师的教学之“道”,不是让学生接受某一种预言,不是费心对世界做出终极的解释——完整的、包罗万象的、首尾一致的解释,而是要引导学生进行基于生活常识的思考,朝着人性的自由和解放奔走。

语文教师要有自由之思想与独立的人格,也要启发学生对知识形态的理论和物化的世界提出质疑,并由此形成自己的观点。当学生的观点只是重复和增值他人的观点,这观点又盲目服从于权威意志时,教师有提醒、引导的职责。“博学、审问、笃行”——这是人格的互塑,更是灵魂的唤醒。

猜你喜欢

知识分子人文精神世界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我爱你和世界一样大
世界上所有的幸福都是自找的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近代出版人:传统知识分子与有机知识分子
复兴之路与中国知识分子的抉择
知识分子精神内涵的演变——基于西方几种主要知识分子理论的分析
寻找历史的缝隙——关于“人文精神讨论”的述评与思考
1930年代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眼中的中共——以《再生》为例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