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骨质疏松症老年人的微量元素及膳食因素探讨

2016-10-26杨辉霞陈丽莹张细顺

广东微量元素科学 2016年9期
关键词:骨量微量元素骨质疏松症

杨辉霞 陈丽莹 张细顺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佛山 528000)



影响骨质疏松症老年人的微量元素及膳食因素探讨

杨辉霞陈丽莹张细顺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佛山528000)

目的分析探讨骨质疏松症老年人微量元素含量变化。方法选取2014年7月— 2015年6月到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老年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男性53例,女性147例,根据BMD分组为正常组、骨量低下组与骨质疏松组,对比分析男性与女性,不同BMD分组之间的微量元素含量。结果女性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均明显低于同年龄的男性(P<0.05),且绝经后女性更容易发生骨质疏松。男性微量元素Fe、Zn、Cd含量显著高于女性(P<0.05);而Cu含量则显著低于女性(P<0.05)。男性组中,骨质疏松组血清Fe、血清Cd含量均显著高于骨量正常组(P<0.05)。女性组中,骨质疏松组血清Se、血清Pb含量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结论老年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与老年人机体内微量元素含量降低、营养代谢能力减弱等因素存在较大关系,故积极探究影响骨质疏松症老年人的微量元素及膳食因素具有重要意义。

骨质疏松症;微量元素;膳食因素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也有明显上升,其已经成为影响老年人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类型之一。骨质疏松症是高发于中老年人的疾病类型,该病症不但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伤害,而且也在极大程度上影响到了患者的正常生活,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有相关学者的研究显示骨质疏松症与锰、铬、铁、铜等微量元素含量过低、膳食营养方法不当等因素具有直接关系[1]。本文将从骨质疏松症病理特点及其与微量元素以及膳食因素之间的关系展开综述,以此提出相应的膳食营养建议。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4年7月— 2015年6月到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老年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男性53例,平均年龄(66.4±12.3)岁,女性147例,均为50岁以上自然绝经1年以上,平均年龄(64.2±9.1)岁。在获得患者同意,签署知情通知书后,根据文献[2]根据骨密度(BDM)分为骨量正常组、骨量低下组与骨质疏松组。排除:甲亢、甲减、甲旁亢、糖尿病、类风湿关节炎等引起的继发性骨质疏松;合并其它严重干扰骨代谢疾病者;近三个月使用维生素、钙剂、降糖素、糖皮质激素、雌激素等影响骨代谢的药物;患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衰竭者;废用性骨丢失者。男性与女性年龄、身高、体质量、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根据WHO推荐骨质疏松诊断(1994)方法,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腰椎或者髋部骨密度,同时与同性别峰值骨密度相比较,获得骨密度下降标准差,最低T值为标准,当T值≤-2.5 SD判定为骨质疏松,T值在-2.5~-1 SD则判定为骨量减少;T值在-1 SD以上为骨量正常。

1.3微量元素检测方法

7700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微波消解仪及配套消解罐,高速离心机,Milli-Q Advantange超纯水制备装置,赶酸器,电子天平,68% 浓硝酸,10 mg/L砷、镉、钴、铬、铜、铁、锰、镍、铅、硒、锌多元素标准溶液(由国家标准物质量研究中心提供),超纯水,稀释剂(体积分数0.05% 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0.25% 硝酸)。在测定时取出样品,充分混均后,取样品0.5 mL置于样品管,加入稀释剂将样品稀释到5 mL,直接测定。样品前处理后进行消解赶酸,然后测定。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采用t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男性与女性骨密度对比

女性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均明显低于同年龄的男性,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绝经后女性更容易发生骨质疏松。见表1。

表1 男性与女性骨密度对比

2.2男性与女性微量元素含量对比

男性微量元素Fe、Zn、Cd含量显著高于女性,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Cu含量则显著低于女性(P<0.05)。见表2。

表2 男性与女性微量元素含量对比

2.3男性、女性三组不同骨密度微量元素含量对比

男性组中,骨质疏松组血清Fe、Cd含量均显著高于骨量正常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女性组中,骨质疏松组血清Se、Pb含量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4。

表3 男性三组不同骨密度微量元素含量对比

注:与正常组比较,**P<0.01。

表4 女性三组不同骨密度微量元素含量对比

注:与正常组比较,**P<0.01。

3 讨 论

3.1微量元素及膳食因素对老年骨质疏松症的影响

骨质疏松症主要表现为单位体积骨基质以及骨矿物质等比例减少,骨矿物质主要有钙、磷混合物以及结晶钙磷羟基磷灰石构成,铜、锌、锰、镁等微量元素则与骨代谢具有直接关系,大量临床研究结果证实老年人缺乏微量元素易患骨质疏松症,患有骨质疏松症的老年人与未患该疾病的老年人相比,其骨内微量元素钙、磷、铜等含量均有明显降低,尤以铬、钼、铜等微量元素的降低程度最为显著。如锌,该微量元素在骨生成及骨代谢中均有重要作用,其可有效促进骨细胞增殖、加速新骨钙化,若缺乏锌则会导致骨钙化减少,骨量降低,从而导致骨质疏松症。再如锰,锰是机体多种酶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参与软骨或骨骼形成所需糖蛋白的合成,若机体缺乏锰,则会导致软骨或骨骼发育障碍,导致骨端骨化异常,从而引起骨质疏松。另外除锌、锰、铜等微量元素之外,其他常量或微量营养素对于骨质疏松的预防及诊疗过程中也具有重要作用。曾有相关研究结果[3]显示对大鼠饲以含铅量大的饲料会导致大鼠骨骼发育障碍,骨矿物质降低,骨密度减小,该项研究显示骨质疏松症与膳食营养因素存在较大关联,尤其对于老年人而言,营养对延缓骨丢失速度具有极大的积极作用。

3.2老年骨质疏松症膳食营养建议

3.2.1日常多摄取富含维生素D、维生素K以及含钙量高的食物老年人日常饮食应注意营养均衡以及搭配合理,可适当多食用牛奶、鱼虾、萝卜以及其他富含维生素及钙的食物,以此确保机体摄入足够量的蛋白质,促进钙质吸收。对于不存在胃溃疡或反流性食道炎等疾病的老年人而言可适当食用酸奶,酸奶中含有大量的乳酸菌,其可促进机体钙质以及磷的吸收,但需注意日常饮食中磷的摄入量。另外如菠菜、苋菜等富含草酸的食物应避免同牛奶等含钙量大的食物一起食用,以免草酸与钙结合形成草酸钙,形成结石。

3.2.2日常应注意多摄入钾、镁、锌等微量元素微量元素对预防及治疗骨质疏松症均具有积极影响,故注意增加微量元素的摄入量具有重要作用。如钾元素可有效减少尿钙丢失,从而降低骨吸收;镁可通过促进羟磷灰石来降低骨量减少速度。铜可促进弹性蛋白合成,从而促进骨骼发育。锰可提高骨细胞活性,减少骨质丢失。锶则具有促进骨骼发育,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作用。日常可通过多食用动物肝脏、鱼、牡蛎、牛肉、绿色蔬菜、蛋黄、核桃、粗面粉、糙米等食物补充上述微量元素。另外也应注意尽可能减少酒类、碳酸饮料、含钠、铅、铝等元素高的食物的摄入量,以免影响钙的吸收、影响骨质[4]。

4 小 结

人体骨骼正常的代谢生长均需要各种微量元素的参与,其对于骨质疏松症的病情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采用合理的膳食营养方案尽可能为患者补充缺失的微量元素对减少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骨丢失,提高该病症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预后质量均具有积极意义,故医学应加大此类研究力度。

[1]马蓓蕾,蔡美琴.微量元素与骨质疏松防治的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营养杂志,2014,21(5):318-319.

[2]杨国花.北京市中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与微量元素水平的相关性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4.

[3]吴小涛,戴克戎,裘世静,等.老年与青年内无机及微量元素分布比较[J].江苏医药杂志,2014,2(12):105-107.

[4]郭朝霞,汪君民.膳食营养因素对中老年人骨质疏松的影响[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13,23(4):137-139.

Study on Trace Elements and Dietary Factors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Osteoporosis

YANG Huixia, CHEN Liying, ZHANG Xishun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Foshan City, Foshan 528000, China)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hange of trace element contents in the elderly patients with osteoporosis. Methods200 cases of elderly patients who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uly 2014, June to,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53 cases were male and 147 cases were female. The contents of trace elements in different BMD groups were compared between male and female. ResultsThe bone density of lumbar and femoral neck in the female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same age (P<0.05), and it was more prone to osteoporosis in postmenopausal women. The contents of Fe, Zn and Cd in male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female (P<0.05), while the content of Cu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female (P<0.05). In the male group, serum Fe and serum Cd level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osteoporosis group than in the normal group (P<0.05). In the female group, serum Se and serum Pb levels in the osteoporosis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normal group (P<0.01). ConclusionThe occurrence of senile osteoporosis and the decrease of trace element content in human body and the decrease of the ability of nutrition and metabolism, so it is important to study the trace elements and dietary factors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osteoporosis.

osteoporosis; trace elements; dietary factors

1006-446X(2016)09-0029-05

2016-03-11

R 681

A

猜你喜欢

骨量微量元素骨质疏松症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骨质疏松症为何偏爱女性
军队离退休干部1231例骨密度检查结果分析
ICP-OES法测定钢和铁中微量元素
婴儿低骨量与粗大运动落后的相关性研究
宝宝微量元素检测
解析中微量元素
从治未病悟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防治
滋肝补肾法治疗肝肾亏虚型骨质疏松症40例
ORS-ICP-MS测定食用植物油中的多种微量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