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众媒介入侵与文化认同危机:回族儿童“汉化”现象浅析
——基于青海省大通县某回族乡的实证研究

2016-10-25黄任飞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6年12期
关键词:汉化回族受访者

黄任飞

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与艺术设计学院

大众媒介入侵与文化认同危机:回族儿童“汉化”现象浅析
——基于青海省大通县某回族乡的实证研究

黄任飞

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与艺术设计学院

本文使用田野调查、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等方法,针对青海省大通县某回族乡的儿童们进行了大众媒介使用与民族“汉化”两者关系的实证调研。初步分析出,大众媒介入侵和媒介信息的认知能力缺失,使该地区的回族儿童开始对本民族文化产生不认同并逐渐出现“汉化”现象。最后提出,为缓解文化认同危机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整合教育资源、统筹信息资源和民族文化创新。

大众媒介 文化认同 “汉化”现象 青海回族

技术与媒介的结合正促成麦克卢汉所说的“地球村”,媒介文化以悄无声息的姿态席卷了我们引以为豪的多民族文化,“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该怎么做”这样的哲学问题真正成为了少数民族儿童们要面临的严峻考验。而“汉化”一词存在一定的争议,汉民族文化的包容性和创新性导致“汉化”的标准难以界定,本文的“汉化”是指相对于本民族文化,族群在语言、信仰和习俗等方面向汉民族更加倾向的现象和行为,无文化歧视之意[1]。

一、研究的问题、对象与方法

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位于青海省东部,隶属于省会西宁,以工农业为主,居住着汉、回、藏、土、蒙古等25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46.7%[2]。近年来,大通县依托地理和资源优势,逐渐成为青海省工农业大县,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大众媒介的发展和媒介文化的盛行,滋生出一系列媒介管理缺失导致的问题,媒介暴力、媒介信息庸俗化和媒介认知浅薄化等问题正大量充斥着当地少数民族儿童的日常生活。不同文化的碰撞容易导致他们对本民族文化产生怀疑、否定和反叛,少数民族的元素正在减少,“汉化”的特征越来越明显,因此本文意在讨论该地区大众媒介入侵与回族儿童“汉化”的关系,探讨如何平衡媒介发展与文化认同的问题。

笔者于2015年至2016年间在大通县西北部20公里处的某回族乡中心学校支教了一年,在与学生的日常交流中发现,媒介使用与文化认同的问题十分严峻,因此使用田野调查、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等方法对该县五所回族学校的师生展开调查,调查问题包括媒介使用、媒介信息、媒介教育以及大众媒介与“汉化”的关系等,共发放学生问卷1450份,实际回收1328份,回收率达91.59%;发放教师问卷60份,回收53份,回收率达88.33%。

二、来势汹汹:大众媒介的大量涌入

(一)大众媒介的使用:强渗透性、高频率和娱乐化。

媒介使用情况可以反映出受众接受信息的渠道、频率、内容、广度和深度等,在本研究中,笔者对该地区回族儿童的纸媒、电视、手机和网络四种大众媒体的使用情况展开了走访和调查。在通过何种渠道和以何种频率接受信息的调查中,100%的受访者几乎每天都通过纸媒和电视媒体接受信息,其中67.3%的受访者称每天看电视的平均时长为1-2小时;93.6%的受访者称会使用父母或自己的手机接收信息,使用频率为多为每周3-5次;34.6%的受访者称会通过电脑浏览信息,使用频率几乎集中在每月1-3次,时长大多为1-2小时。而在媒介使用的倾向性调查中,大多数受访者倾向于通过电视和手机接触信息,信息内容大多数是综艺、动漫、游戏、暴力、偶像和娱乐等。

技术发展往往衍生出电视和手机等媒介亚文化,娱乐至死的媒介态度不仅存在于焦躁的内陆城市,也逐渐渗透到了边远的少数民族地区,不经世事的儿童们更是痴迷于此,最终在媒介文化与民族文化碰撞的过程中,他们会毫无意识地产生对本民族守旧文化的自卑心理。

(二)媒介信息的认知:迷茫和焦躁

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源于其巨大的包容性,回族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在数百年的传承中也不断吐旧纳新,这不仅要求回族同胞对本民族文化有着强烈的认同感,更要求他们具有相当高的信息认知能力。如今伴随着大众媒介的来势汹汹,大量的媒介信息涌入回族儿童的日常生活,媒介信息的认知能力显得格外重要。访谈发现,大部分受访者都相信电视剧里的生活是真实的,互联网的信息都是可信的,且会模仿电视电影人物的行为,并向往明星们奢华的生活;而在大众媒介对民族文化的影响问题上,57.3%的受访者认为大众媒介提供的信息,容易使他们认为汉民族文化更加优秀,29.8%的受访者认为没有影响,12.9%的受访者称不知道。

大量媒介信息的涌入,使该地区的回族儿童一下子跳出了小范围的民族文化圈层,进入到了一个更大的文化世界,没有经过系统训练的他们,难以辨别信息的真伪,在文化选择时往往会表现出迷惘和焦躁,一方面质疑自己的民族身份和文化,另一方面又不敢完全跳出去,最终成为了围墙里的局外人。

三、暗流汹涌:文化质疑与“汉化”现象

文化之于人类并无高低之分,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包容和创新,因此不同文化之间应当相互借鉴与发展,但这个理论必须基于一个前提,那就是对本族文化的认同和传承,否则就是对本族文化一味否定。大众媒介的大量涌入前提下,文化的碰撞的确可以更加充实和发展回族文化,但引导和管理不当也不排除发生对本族文化产生质疑的情况。

(一)媒介信息的大量涌入使得回族儿童见识更多外面的广阔天地,从而产生对民族身份的自卑心理。在为期一年的支教中发现该地区回族儿童并没有想象中的信息缺乏,经常听到他们对各种时髦新鲜事的讨论和向往,诚然大众媒介的发展使得他们能够见识更多的事物,但信息和现实的不对称性,也往往使他们对自己民族身份产生自卑心理。在针对民族身份认同的访谈中,大部分受访者称在日常交往中如非对方提问不会主动介绍自己的回族身份,且会更乐意与汉族同胞交朋友,他们渴望如同大众媒介呈现出来的一样,像汉民族一样生活在外面的广阔天地,而不再是局限于民族小范围内。

(二)娱乐至死的综艺文化大量充斥在他们的周围,他们开始质疑本民族的陈旧教规,部分回族儿童开始在宗教和饮食上进行反叛。大众媒介无孔不入的属性,导致了大量的综艺节目、综艺明星和网络流行语在回族儿童之间泛滥,“奔跑吧兄弟”“你是猪吗”“我也是醉了”这些流行语不绝于耳,虽然心理上他们仍然对穆斯林宗教观表示认同,但娱乐至死的价值观也在潜移默化地形成。为期一年的实地走访发现,在某些行为上他们已逐渐走向“汉化”,他们开始摒弃穆斯林不准抽烟喝酒的教规;他们不再乐意在一年一次的“闭斋节”饿肚子;他们也认为回汉可以通婚等等,暂且不管这些教规是否合理,毋庸置疑的是娱乐至死的综艺文化正在逐渐改变他们的价值观,行为上逐渐走向“汉化”[3]。

(三)大众媒介呈现了缤纷多彩的生活方式,使他们开始对本民族的生活文化产生质疑与改变,诉诸于服饰和起居等各个方面。绚丽多彩的电视电影文化,使原本生活在单调乏味中的回族儿童们接触到更多形式各异的生活方式,直接表现为追求个性化和多样性。如在服饰文化上,民族服饰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最直接的具象符号,凝聚了一个民族的历史和精神,代表着一个民族的精神追求和艺术修养[4],但由于大量的媒介信息建造了一个“流行服饰的拟态环境”,回族儿童们开始逐渐持排斥本民族服饰的态度,进而诉诸于行为上,在为期一年的走访调查中,仅有部分儿童在民族团结验收活动时身着本民族服饰,其他情况下的穿着已与汉民族无异。

四、建议对策:教育资源、信息资源与文化创新

(一)整合教育资源,将提升当地少数民族儿童媒介素养作为教育目标之一,在日常教育中加入媒介教育相关课程。对有效回收的53份教师问卷进行分析,发现在“您是否清楚了解媒介素养的含义”问题中,仅1位受访者称非常了解,35位表示听说过,但不是很了解;17位则完全不知道;在“您认为是否有必要组织教师参加媒介素养相关培训”的开放性问题上,47位受访者认为有必要,因为要增强专业技能以帮助学生,2位表示没必要,认为太忙且作用不大,3位称无所谓;在“您认为是否有必要经常给学生开展关于媒介素养相关讲座”的开放性问题上,37位受访者认为有必要,因为信息过多,学生需要具备媒介使用能力和信息辨别能力,11位受访者称没有必要,认为太忙且资源有限,4位则表示无所谓。

人类数千年的文化积累源于教育传承,数千年的发展进步源于教育创新,教育无疑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接入点,而该地区无论是教师素质还是教育资源,都没法顺应大众媒介盛行的时代潮流,因此改善缓解大众媒介导致的民族文化认同危机问题,首先必须从教育入手,其一是对教师进行“媒介素养”相关课程的培训,其二是提供必要的教学资源,其三是将媒介素养教育相关课程和讲座纳入到日常教学当中。

(二)统筹信息资源,打造民族文化氛围,做好信息“把关人”。大众媒介的信息入侵是民族文化认同危机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当地的政府部门、教育部门和家长等应严守“把关人”的职责,有的放矢地对信息进行分流和把关,增加民族文化的信息资源,如民族文化的电视节目、民族文化的书籍和民族文化的活动等,通过拟态的民族文化环境,让儿童们产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自豪感,从而产生认同和传承。

(三)开放创新,增强民族文化的社会竞争力。在新媒体时代,固步自封的文化传播必然会在多元文化的博弈中败下阵来,从而容易出现文化隔阂和认同危机,优秀的民族文化应当在保持本民族核心文化源源不断传承的基础上,创新性地纳入其他文化体系的先进文化,不断提升本民族文化的社会竞争力,最终达到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认同感的目的和使命。

[1]卢梦鸽,张洋洋.民族认同危机:少数民族小学生“汉化”现象刍议——基于云南边境H县的调查与分析[J].红河学院学报,2016,14(1):121-125.

[2]王颖.多民族散杂居地区族际交往中的民族关系研究 ——以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为例[D].新疆:新疆大学,2012.

[3]邱树森.中国回族史[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96.

[4]杨文笔.当代回族服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J].民族艺林,2015(1):33-39.

黄任飞(1991-),男,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与艺术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亚文化传播、媒介经济与管理。

猜你喜欢

汉化回族受访者
老年人口腔健康自我效能量表的汉化及信效度检验
今天,你休闲了吗?
关于安全,需要注意的几件小事
低碳生活从我做起
基于语料库的清末民初日源外来词汉化研究
五成受访者认为自己未养成好的阅读习惯
辽西地区慕容鲜卑汉化的考古学观察
回族文献目录工作述评
回族族称起源新辨
论金世宗时期汉化与旧俗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