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对藏族民众文化生活的影响调查研究

2016-10-25静,高洁,刘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9期
关键词:藏族广播电视民众

王 静,高 洁,刘 璐

(1.青海民族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青海西宁 810007;2.陕西学前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系,陕西西安 710100)



新媒体对藏族民众文化生活的影响调查研究

王静1,高洁2,刘璐2

(1.青海民族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青海西宁810007;2.陕西学前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系,陕西西安710100)

研究以青海省城镇、农业地区和牧区的270名藏族民众为被试,通过对藏族地区新媒体普及情况、使用新媒体的能力以及藏族民众喜欢的媒体资源类别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了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网络、智能手机、数字广播电视、计算机及其网络给藏族民众的生活带来的影响,并提出通过加大适合于藏族民众的媒体资源建设力度,转变思想,提高服务意识,建设一个方便访问和传播的藏语信息技术平台,发挥新媒体在基层党员干部培训中的作用,以村为单位实行数字广播电视的统一管理,尽早尽快做好光纤的村村通工作,进一步降低手机资费标准,减轻藏族民众的通信负担等改进策略。

新媒体;藏族民众;文化生活;调查研究

PDF获取: http://sxxqsfxy.ijournal.cn/ch/index.aspxdoi: 10.11995/j.issn.2095-770X.2016.09.001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做到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1]藏族是我国第一大少数民族,人口众多,主要聚居在西藏、青海、甘肃和云南等地。近几年,藏族地区的信息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数字广播电视覆盖面超过90%,互联网接入家庭数量、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普及率逐年提高。随着时代的前进,新媒体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走进了藏族群众的生活之中,而且与他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不可分割,可以说新媒体对于藏族群众文化生活的影响将是非常巨大且不可估量的。因此,调查、研究新媒体对藏族群众文化生活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笔者认为,通过该项目的研究能够了解到藏族群众对于文化生活的新的诉求以及他们的文化精神状态;另外对于如何培养藏族群众爱国意识、国家认同感和民族团结意识有一定借鉴意义;当然对于新媒体背景下的藏族新农村建设也会有一定帮助。

一、调查过程与研究方法

(一)问卷内容

研究问卷包括A、B、C、D、E五个部分,一共30个题目。A部分为调查对象基本信息,6题;B部分为数字广播电视相关信息,6题;C部分为计算机及其互联网,8题;D部分为智能手机及其信息,7题;E部分为藏族民众生活状况信息,3题。见表1。

表1 调查问卷题目类别及内容

(二)调查设计

为保证调查的顺利进行,项目组根据每个研究人员的专业特长、个人具体情况进行了任务安排,同时要求项目组负责人对调查访问的人员和单位进行全程指导和质量监督。抽样、统计都严格按照规范进行,从而保证了数据的科学性。

(三)抽样结果

为了保证调查的科学性,项目组根据所调查三个县的地理环境、经济发展状况和人口分布情况,选择城镇、农业地区和牧区三个类别发放问卷。见表2。

之所以如此发放调查问卷,主要是因为同仁县是黄南州府所在地,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相对较好,应该把调查重点放在城镇藏族家庭;尖扎县农牧共存,农业偏大一些,所以,调查家庭主要以农村的藏族民众为主;而泽库县非常偏僻,牧业占有比重较大,应该更多关注牧区的藏族民众。这样,调查的结果才会更加科学一些。

表2 调查问卷来源地区

(四)调查与数据整理

项目组在进行现场调研之前,还制定了较为完善的调查研究计划,计划明确了每个研究人员的职责和任务以及应该达到的调查要求,而且还就调查的具体细节和行动路线等方面进行了商量讨论,这样,每个研究成员都在调查之前充分了解了自己所要做的事情,真正做到粮草先行、有的放矢。同时,还就在调查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评判,探讨了应对措施。例如,到藏族民众家里去访谈,主人如果缺乏沟通能力,或者没有热情,或者所问非所答等情况都做好了预案。

本次调查的问卷填写选择在学校进行,对象是高一的学生,因为,家长无从完成这一工作,他们识字较少,文化程度较低,对汉语不熟悉,不能完成问卷的填写。高一的同学以上情况都可以避免,同时,他们对家里的新媒体状况也比较熟悉,能够真实有效填写问卷,回收率和有效率都能保证在较高范围之内,对于数据的整理来说还是比较方便的。同时还在调查现场及时记录了各种出现的问题,得出了一些调查的宝贵经验,这些都为后续研究带来了宝贵财富。当然,对研究者来说自身也得到了锻炼,其调查研究能力无疑也得到了提高。问卷回收以后及时进行整理是很重要的,俗话说趁热打铁,真是如此。课题组成员及时进行了问卷的统计和检查工作,对有效问卷的数据进行了及时的整理和分析。

(五)研究与分析

对于调查研究来说,原始数据的整理、分析是基础工作,也是核心工作。因为研究结论的得出就是来自于调查访问的数据。在新媒体产生之前,或者为藏族民众所熟悉以及使用之前,当然有其它大众传播媒介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藏族民众,例如,报纸、广播、电视等。但是,这些传统媒体的影响力与新媒体相比实在是能量有限。这与传统媒体的特点以及传统媒体在藏族民众中的普及有很大关系。本研究报告以教育统计学为基本方法,整个分析过程体现了从具体到抽象,从理论架构到实际数据描述,得到的数据和结果还是具有一定的说服力的,能够真实反映目前新媒体的普及和拥有情况,也能准确说明新媒体给藏族民众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带来的影响。报告使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该软件容易操作,图表可视性也较强,能够直观表达所调查访问的数据分布。

二、新媒体在藏族聚居区的发展现状

(一)藏族聚居区新媒体普及情况

1.数字广播电视

所调查的三个县,媒体的发展情况总体和其他地区类似,首先是报纸广播,其次是电视,最后是手机、计算机及其网络。但是,从时间段上来说,这些媒体在藏族地区的出现明显要晚于像青海省海东地区的乐都、民和和平安等县。因为科技水平的提高,电视节目传播方式的改变,卫星转发器的规模和国产化,数字广播电视最近几年发展迅速,接收装置微型化,制造成本降低,频道数量增加,画面质量提高,老百姓购买能力提高,使用方便,所以普及程度相对较高。同时,国家对于两个文明建设一起抓的方针、政策,有效促进了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在广大农村地区得以迅速普及。

表3 数字电视入户数量比较(单位:户)

调查发现,这几个县的藏族民众家里都有电视机,信号的接入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村镇为单位建立有线电视站,接收卫星转发器的下行电视信号,然后经过调制、分频等技术手段传送到家家户户,这种方式和城市有线电视基本一样,只不过简单一些,收看电视节目也都是免费的;另外一种是每家每户自行安装数字卫星广播设备,包括抛物面天线和接收机,然后连接电视机就可以收看。从表3可以看出,城镇居民家庭(同仁县为黄南藏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基本上都是通过县有线电视接入信号,农业地区的大部分家庭各自安装数字电视,也有一部分例如靠近乡镇的家庭是通过有线电视站接入,牧区的藏族家庭都是自行接入收看电视节目。通过调查得知,产生两种接入方式的原因是这样的,藏族民众家庭彼此距离有时相距较远,架设有线电视不方便,同时,数字电视设备的价格比较便宜,在民众能够承担的范围之内,基本上来说,一套电视接收设备(天线和数字接收机)大概在200元左右,这样,以家庭为单位建立电视节目收视平台是比较理想的选择。另外,一台国产液晶电视机的价格在3000-5000元左右,尺寸较小的也就1000多元,藏族民众还是能够买得起。

2.计算机及其互联网

计算机作为新媒体的代表,无论在哪一个领域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应用,就连日常生活也几乎不能没有它。2013年中国家庭电脑使用状况调查报告显示四成家庭拥有2台电脑,13.2%的家庭拥有超过3台电脑;中小城市拥有电脑数量偏低,其中,近四成城镇用户家中电脑数量在1台及以下。[2]本次研究所调查的三个县,和全国的情况类似,同仁县是黄南州府所在地,无论地理条件还是经济条件均要好于其他两个县,拥有电脑并且接入互联网的家庭数量明显大于泽库县和尖扎县。其中有一个现象非常明显,那就是如果该家庭有大学生,无论是否在读还是已经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基本上每个家庭都有电脑。具体的数字见表4。

表4 计算机拥有情况统计表(单位:户)

计算机拥有的数量和电视机相比还是有一些区别,同仁县,一半调查对象为城镇居民,被调查的240户家家有电视,电脑的数量也不低,为115台,占到47.91%,其中接入互联网的家庭为52户,无论是电脑还是联网情况,大部分集中在同仁县城镇居民家中,同仁县农村民众家中有电脑的也并不多。尖扎县有电脑的家庭只占到访问家庭的三分之一左右,而且很多家庭的电脑都没连接网络。泽库县被调查的209户家庭中只有38户有电脑,不到20%,相对较低,接上互联网的家庭就更加少了。泽库县和尖扎县地理位置较为偏僻,架设有线网络比较麻烦,无线的信号质量和资费都不是很理想,所以基本上来说他们的电脑大多处于单机状态。同时,通过调查得知,这些有电脑的家庭基本上都是两种情况,家庭经济发展需要或者家里有正在读大学的学生。当然老百姓对于电脑的意识、亲近程度或者依赖程度目前还远远不及电视机,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农村、在藏族地区,计算机逐渐会走进老百姓的生活中与电视机比肩并行。

3.智能手机

我国手机拥有量2014年的统计结果显示为87%,也就是每100个人就拥有87部手机。[3]这个数据和比例在全世界其他国家来说都是非常高的。这种情况反映的是国家信息化发展的水平、人民生活的质量。移动电话刚刚问世的时候,老百姓是不敢想象的,那个时候,拥有电话的人一般都是大老板之类的富人。仅仅几年时间,科技水平迅速提升,制造成本下降,运营成本也降低,广大老百姓购买手机变成了实实在在的现实。与全国比较,黄南州的藏族民众拥有手机的数量低于全国水平。调查访问的这几个县,同仁县的比例略高于其他两个县,城镇居民的拥有智能手机数量高于农村居民。在城镇人口中,个别藏族民众拥有两部手机,主要集中在开办家庭副业或者做生意这样的人群中。通过调查访问得知,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的无线网络已经完全覆盖到了整个黄南地区的每一个乡村,但是,有线网络只是城镇地区有,牧区基本上没有有线电话线路。

表5 智能手机拥有情况统计表(单位:部)

从调查的数据可以看出,被调查的每个家庭手机拥有数量在户均2部以上;城镇家庭拥有手机数量相对较多;泽库县和尖扎县普通手机数量相对较少,智能手机却较多。调查得知,同仁县的藏族民众购买手机较早,另外两个县藏族民众购买手机的时间相对滞后,也就是最近几年,正是智能手机占据手机市场主导地位的时期。

(二)藏族民众使用新媒体的能力

新媒体中的电视机、计算机和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相对于教育领域中的教学媒体来说自然并不复杂,可是对于广大的藏族民众来说还是存在一些困难的。如果只是观看电视节目,只要能开关机,切换频道,调节音量大小就可以,这些基本的能力被调查家庭的老百姓甚至学龄前的小朋友都是具备的,但是如果让他们做一些别的调整,例如更新或者搜索电视频道等就有点困难。手机的情况和电视有些类似,大部分藏族民众只是具备接听电话的能力,不会收发短信,也不能用微信、QQ等其它的社交软件。当然,他们也不需要别的什么功能,也不会主动去学习。被访问的藏族民众斗尕是当地著名的唐卡大师,他就拿着一部很古老的联想牌手机,课题组采访时建议他更换一部新手机时,他说,现在的手机他使用不方便,一不小心就按错键了,会带来很多麻烦,还是不如他现在的好。当然,年轻人要好很多,城里人掌握的像收发微信、QQ、上浏览网页等,他们基本上都能会。跟着斗尕大师学习唐卡制作的几个学生,刚初中毕业,也都有一部智能手机,微信、QQ等什么都能运用自如。电脑的使用和电视机、手机差别较大,藏族老百姓大部分都不会用,极个别的人因为工作和生活需要也能熟练上网、聊天,甚至收发电子邮件等。

(三)藏族民众喜欢的媒体资源类别

就电视节目来说,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藏族民众喜欢收看本民族语言的节目,例如青海电视卫视藏语频道、州电视台藏语频道、县电视台的藏语节目等。这和他们的语言习惯和语言运用能力有关,因为,年纪稍微大一点的藏族民众只会使用藏语。在藏语节目中,翻译过来的电视剧尤其会受到青睐,偶尔也会看新闻类节目。除此之外,在汉语节目中,中央1套的新闻联播、3套的综艺节目、体育频道的节目、8套的电视剧以及12套的像《第一线》和《天网》也都是藏族民众喜欢看的。网络的情况和电视节目基本一样,连上网的家庭平时也会点播以上类别的电视节目观看。在藏族民众中,有相当一部分老年人还喜欢收听藏语广播节目,他们会随身带上一个小的收音机,走哪儿听哪儿,及时了解国家和地方发生的新闻事件。还有,个别的藏族民众还会从网络上下载一些经书,进行学习和收听。总之,通过调查访谈发现,目前藏族民众喜欢的媒体类型多种多样,不拘一格,和汉族群众在此方面的情况类似,或者说相差不大。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适合藏族民众的资源相对较少

无论是广播电视,还是计算机网络以及移动手机等这几种新媒体,汉语资源非常丰富,可以用海量来形容,而且更新速度很快。相对来说,藏语资源就比较少,适合于农牧区藏族民众的资源就更加缺乏。现有的资源也存在内容单一、特点不突出、针对性不强、亲民程度不够等情况。诸如医疗卫生、电子商务、生产生活、国家政策(补贴、养老、保险)、留守儿童、入学就业等方面的信息是他们最需要的,这些信息要么缺乏,要么因为他们的信息技术能力和文化水平所限,难以获取和掌握[4]。

(二)农村基层相关人员服务意识较低

新媒体是藏族民众了解党和国家政策,获取致富信息的重要渠道。通过此次调查发现基层相关人员以新媒体为平台服务民众的意识稍显不足,积极性还是不够,进而使得新媒体在农民朋友致富奔小康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不是那么明显。

(三)数字广播电视信号接入方式过于分散

本次调查发现,大部分藏族民众接收数字广播电视的方式是以家庭为单位,即各家各户有一套设备,小型抛物面天线一般安装在屋顶上,虽然星罗棋布像一道景观,但是缺乏整体性,也不是那么美观;另外,因为卫星转发器角度不同,接收的电视频道数量不尽一致、有多有少,有些想看的电视节目收看不到。

(四)通信资费相对较高

最近几年,随着通信成本的降低,通信的费用较前几年也有了很大改变,正是因为这样,普通老百姓购买手机的人数才急剧上升。目前,藏族民众基本上选择青海移动包月35元,国内语音0.12元/分,送500M流量,加5元流量包,增30M流量;或者青海电信包月46元,赠送国内语音120分钟和40M流量,加5元流量包,增30M流量。这些套餐看似实惠,然而对于生活在自然条件较差地区,收入微薄的老百姓来说还是有一定的压力和负担。

四、对策建议

(一)建设一个方便访问的藏语信息技术平台

藏族民众的信息技术能力有限,特别是文化程度较低的老百姓更是如此,目前,因为没有一个方便快捷访问的适合于广大藏族民众的信息平台,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新媒体在藏族地区的深入发展,也限制了新媒体功效的发挥;数字广播电视在开机界面应该设计一个专门的访问链接,用藏汉两种文字显示,附带藏语语音,导航流畅,引导广大藏族民众点播或者收看像致富、医疗、入学、电子商务等信息;在藏族民众聚居区,建立一个局域网或者城域网,设定统一风格的访问主页,页面以较大文字或者图形显示相关信息的链接,语音、文字并存,方便大家浏览和访问;智能手机方面,也应该是如此。

(二)转变思想,提高服务意识

首先,无论是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者还是广播电视设备的制造者、销售者,也无论是互联网的拥有者还是信号传输的运营商,都需要本着一个双赢的思想和理念,既造福于广大藏族民众,也发展自己,共同为将来的辉煌而努力;其次,进一步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重要作用,可以以“全国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卫星网”为基础,开发适合于藏族地区农村党员干部学习的藏语平台,开展相应的活动,以提高党员为藏族民众服务的意识和能力。

(三)以村为单位实行数字广播电视的统一管理

改变目前数字广播电视以家庭为单位的收看方式,可以以一个村子或者相距较近的村子为单位,参考城市模式,建立村级数字广播电视接收站,配备一人专门进行管理,由省广播电视职能部门对口连点进行无偿技术指导和帮助。

(四)进一步降低手机资费标准,减轻藏族民众的通信负担

2015年年初,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经济座谈会时说:“现在很多人,到什么地方先问‘有没有WiFi’,就是因为我们的流量费太高了!”。他对有关部门负责人说,可以研究如何把流量费降下来,“薄利多销”。在藏族聚居区,实现WiFi信号完全覆盖难度较大,然而降低网络资费对藏族民众来说也算是一件大事,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等运营商应该确实本着为老百姓办实事的思想,采取一些优惠措施,进一步下调手机通话的费用、上网的费用和宽带的费用,让他们在没有经济压力的前提下使用网络,获得必要的文化、致富、资讯等信息,享受现代信息技术带来的生活乐趣,从而提高生活的品位和质量。

[1]崔桂忠.让群众拥有更多精神“获得感”[EB/OL].http://www.qstheory.cn/laigao /2015-04/15 /c_1114973440.htm.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屮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13(1).

[3]张艳婷.基于新媒体的农村信息资源现状与实证研究——以豫东地区为例[J].情报科学,2012(8):1200-1203.

[4]闫芝莉.新媒体在农业科技传播中的应用探讨[D].保定:河北大学,2013.

[责任编辑朱毅然]

New Media Investigation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Cultural Life of Tibetan People

WANG Jing1,GAO Jie2,LIU Lu2

(1. The College of Physics and Electronic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Qinghai Nationalities University,Xining810007,China;2.ShaanxiXueqianNormalUniversity,Xi’an710100,China)

This paper did research of 270 Tibetan people in Qinghai province. It analyzed the smart phones, telecom networks, digital TV broadcasting, computer and network to the impact of the Tibetan people's life, and how the Tibetan people like the new media devices. This paper also think the living situation of the Tibetan people is increased by the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which have built a convenient access of Tibetan information.

new media; the Tibetan masses; cultural life; the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2016-03-21;

2016-05-31

青海民族大学校级规划项目(2015XJRS012)

王静,男,甘肃天水人,青海民族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信息技术及其教育应用;高洁,女,甘肃天水人,陕西学前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教育信息化。

■文化传媒研究

G206.4

A

2095-770X(2016)09-0001-05

猜你喜欢

藏族广播电视民众
兑现“将青瓦台还给民众”的承诺
乌克兰当地民众撤离
占豫虹
The Light Inside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藏族度量衡起源探讨
周六广播电视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