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雅妍美雍正官窑粉彩瓷器及其花卉牡丹纹饰

2016-10-25巍故宫博物院器物部副研究馆员

紫禁城 2016年6期
关键词:官窑粉彩雍正

徐 巍故宫博物院器物部副研究馆员

清雅妍美雍正官窑粉彩瓷器及其花卉牡丹纹饰

徐 巍故宫博物院器物部副研究馆员

雍正官窑瓷器胎质细腻、釉色莹润、色彩绚丽、雕绘精工,尤其是粉彩瓷,

与雍正官窑淡雅又不失妍媚的装饰风格最契,而在清代渐成主流的粉彩瓷器质量亦属雍正朝最佳。以牡丹为题材装饰瓷器始于宋代,明清时期牡丹装饰更加多样,绘画技法日趋娴熟,色彩极其丰富,尤以雍正粉彩最为突出,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雍正皇帝是一位功绩卓著的政治家,他的政绩使得陶瓷制造业在江西景德镇御窑厂有了长足的发展。此时的御窑厂继承了明代官窑的生产方式,皇帝派专人督理陶务,实行御器生产专供宫廷使用的政策,将瓷器生产数量和工艺水平提高到了一个历史的巅峰。雍正官窑生产的瓷器胎质细腻、釉色莹润、色彩绚丽、雕绘精工,无论是青花、五彩、斗彩、粉彩、珐琅彩,还是五光十色的单色釉,都为宫中提供了大量的生活用具及陈设。特别是粉彩瓷器的烧制,在雍正皇帝统治的短短十三年中,其工艺被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雍正官窑瓷器的烧造

雍正官窑始创于雍正四年,督陶官是年希尧,但年本人管理淮安关税务,并不驻厂直接督造。雍正六年以后,内务府员外郎唐英直接到景德镇御窑厂督理窑务,受年希尧节制。唐英专心向工匠学习,「杜门、谢交游,聚精会神,苦心竭力,与工匠同其食息三年,抵九年辛亥,于物料火候生克变化之理,虽不敢谓全知,颇有得于抽添变通之道。向之唯诺于工匠意旨者,今可出其意旨唯诺夫工匠矣」。(唐英《瓷务事宜示谕稿·序》)在他管理期内,官窑瓷器大有发展,仿古创新,式样繁多。雍正官窑瓷器大部精品及创新品种皆是由唐英督理窑务时烧制的,因此雍正官窑堪称「唐窑」无疑。

清代御窑厂的管理制度与明代大不相同,它不仅废除了明代的匠籍制(元代由俘虏从事各种官营手工业,称军匠或御匠,其户籍称匠户,子孙世袭,不得脱籍改业。明代改为轮班轮作服匠役,《江西大志》卷七「陶书·匠役」记载,明代御窑厂「籍匠户例派,四年一班,赴南京工部上纳班银一两八钱,遇蒙烧造拘集各厂上工,自备工食」),而且御器的生产经营和造费的开支权都由中央下放给督陶官掌握。与此同时,朝廷为追求御器质量,不惜工本,每年拨给巨款。《浮梁县志》记载,雍正年间「烧造各色瓷器条款,一岁用淮安板闸关钱粮八千两……」烧造出来的器皿,「上解内务府总管处,按月核算报销」。雍正皇帝对陶瓷生产每必躬亲,当臣僚们提出新的陶瓷器皿样式时,几乎每必亲自过目下旨,这种记载在当时的清宫造办处档案中屡见不鲜。雍正九年造办处档案记载:

清雍正 粉彩牡丹纹菊瓣盘及款识口径一五·九厘米 底径一〇·四厘米 高二·七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四月十七日内务府总管海望持出白磁碗一对。奉旨:着将此碗上多半面画绿竹,少半面着戴临撰诗题写。地章或本色,或配绿竹淡红,或何色酌量配合烧珐琅。钦此。

清雍正 红地粉彩缠枝牡丹纹碗及款识故宫博物院藏

据雍正时期清宫造办处史料,官窑烧制的品种器形、画样、色彩等皇帝都细致地过问,经制样呈览而制作,甚至曾传旨「原样花纹不甚好,可说与年希尧往细里改画」。在皇帝威严下,官窑工谨、细腻的艺术氛围中,工匠与画师谨小慎微地依样制作。

清宫御窑瓷器的生产由于它的独特性,瓷器的造型、纹饰必然不存在随意性,而是严格按照内廷所颁样式进行生产,其原稿出自河南开封祥符人刘源之手。据《清史稿·刘源传》载:

刘源,河南人,官至刑部主事。因多才多艺而供奉内廷。……时江西景德镇开御窑,源呈瓷样数百种。

雍正时期从档案记载和传世实物看,由内廷颁发供陶官和工匠们照样制作的样品形态是多种多样的,皇家上层的审美情趣植入到了官窑生产之中,从而使瓷器生产工艺水平和画样质量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粉彩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步入了它的兴盛时期。

精美的雍正粉彩瓷器

清代早期并无粉彩之名,雍正十三年(一七三五年)唐英《陶成纪事碑记》、乾隆八年(一七四三年)唐英《陶冶图说》和雍正、乾隆年间佚名《南窑笔记》都无粉彩而有洋彩之名。清宫内务府造办处乾隆朝有关瓷器的档案中有「洋彩百鹿双耳尊」,即为传世粉彩名瓷。因此,雍正朝的粉彩就是以上史料中所说的洋彩。《陶雅》中记载:「康熙彩硬,雍正彩软。软彩者粉彩也,彩之有粉者,红为淡红,绿为淡绿,故曰软也。惟蓝、黄亦然。」《饮流斋说瓷》曰:「软彩,又名粉彩,谓彩色稍淡,有粉匀之也……粉彩易于剥落,为其粉质松软故也。」《增补古今瓷器源流考》中述:「白地而绘彩者谓之粉地彩,亦曰粉彩。」

粉彩瓷器的制作质量以雍正朝为最佳,正如《陶雅》中云:「粉彩以雍正朝最美,前无古人,后无来着,鲜艳夺目。」由于雍正粉彩为世人所喜爱,故逐渐取代五彩,成为清代彩瓷的主流。

雍正粉彩瓷器的精美独到之处

雍正粉彩之精美,与雍正白瓷的洁白精致不无关系。雍正白瓷由于含铁量低,因而白度极高。根据元代蒋祈《陶记》、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清代唐英《陶冶图说》等对景德镇历代青白瓷、白瓷烧成温度的变化对比分析,雍正时景德镇白瓷烧成温度最高,加之釉汁匀净,因而为装饰提供了基础。

清代出现了以含砷的玻璃白(用含砷的白信石配入铅熔块、硝酸钾等溶剂而成,由于其烧成后呈乳白色玻璃状,故得名,简称「玻白」)为粉底的粉彩技法。由于粉底料中掺有铅,使得瓷器烧造温度大为降低,更主要的是使得画面光亮,娇嫩艳丽,淡雅柔和。以玻璃白为底,能使渲染于其上的各种色彩产生不透明的效果,即「粉化」,同时借助于改变玻璃白的加入量,使色阶增多,形成一系列不同深浅浓淡的色调,使釉上彩的色调品种在原来五彩的基础上大大增加,并使得瓷器装饰画面可以采用国画中的渲染手法。在粉彩未创烧以前,我国彩瓷都是单线平涂,绘制的花卉缺乏立体感。自从粉彩创烧以后,在瓷器上表现花朵、衣服褶皱、浪花等物象时,先施一层玻璃白,然后再在上面渲染各色颜料,物象产生阴阳向背、转折仰覆的艺术效果,从而使画面显得更富有真实的立体感,笔触精细入微,形成淡雅柔和的画风。

《陶冶图说·圆琢洋彩》云:「圆琢白器五采绘画模仿西洋,故曰洋采。」粉彩的彩绘工艺分为描绘(画)和填色(填)两步。描绘是根据装饰内容和形式的不同粉本,画工笔画或图案,画完后填色。即《陶冶图说·圆琢洋彩》所云:「所用颜料与珐琅色同。其调色之法有三,一用芸香油,一用胶水,一用法水,盖油色便于渲染,胶水所调便于榻抹,而清水之色便于堆填也。」

清雍正 粉彩牡丹纹高足盘及款识故宫博物院藏

清雍正 粉彩过枝牡丹纹碗及款识口径一三·二厘米 底径五厘米 高五·七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雍正粉彩装饰图案笔法细腻,线条飘逸,色彩淡雅,色调温润柔和,较之五彩有强烈的立体感。同时,雍正粉彩盛行集诗、书、画、印于一身的表现技法,文雅俊秀。特别是此时的粉彩纹饰绘画,以花卉、雀鸟、山水、人物占主要地位,所绘花卉娇艳富贵,雀鸟形态逼真,山水清逸淡雅,人物文静儒雅。在勾线、平涂、渲染、没骨法、皴法、点笔法等画法的组合下,可谓写意、工笔一应俱全,极富中国绘画的神韵。雍正粉彩瓷器上的人物画面线条柔和,仕女体态修长,面目娇媚清丽,多衬以几案、棋桌、绣墩、博古架等,画面紧凑,留有较大的空白,突出了「神识风采」之美。山水画面情景交融,「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将感受融入到大自然中,把平远、高远、深远巧妙地与山水的「开合起伏」相结合,形成了艺术的高度幻化。

粉彩瓷中的墨彩瓷是雍正时期大量烧制的一种富有特色的品种,它是在白瓷上以黑料描绘纹饰,再入窑经低温烘烤而成。纹饰多绘远山近水、亭台人物等,笔触细腻,墨色浓淡有致,意境高雅,颇有中国传统水墨山水画的神采。

传世实物中雍正粉彩瓷器上的花卉纹饰多达二十余种,并多与蝴蝶、草虫、飞鸟相配合,虽是工匠所绘,但其笔触恰似恽寿平与扬州画派的花鸟风格。雍正粉彩大量采用国画中花卉的没骨画法,所绘花鸟虫草浓淡相间、层次清晰、娇艳柔美、栩栩如生,其精者到了「花有露珠,蝶有茸毛」的程度。雍正粉彩除白地加彩外还有色地加彩,如珊瑚红地、淡绿地、酱地、墨地、木理纹开光等。珊瑚红地粉彩牡丹纹贯耳瓶就是色地粉彩瓷的典型作品,其通体作橄榄式,直颈圈足,瓶颈间有对称双贯耳,足边有两个长方形穿带孔,外底署有青花楷体 「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款。全器以珊瑚红彩作地,瓶身一侧绘两朵盛开的牡丹花,另一侧绘有盛开的牡丹花三朵。花色真实,花瓣层次分明,整体纹饰构图严谨,布局和谐,描画精工,形象逼真,色彩富丽,鲜艳夺目,与器形巧妙结合取得了极佳的艺术效果。这件标志着粉彩瓷器达到成熟期的雍正珊瑚红地粉彩牡丹瓶,别有意趣,红色衬地极富戏剧效果地增强了色彩对比,使整器更显娇媚妍丽。

雍正粉彩以淡雅柔丽名重一时,绝大多数雍正官窑粉彩瓷器皆为精品,而大型器物更是难能可贵。如粉彩蟠桃图天球瓶,直口微撇,颈部较短,腹部丰满浑圆,形似天体星球,因而取名「天球瓶」。外底署有青花楷体「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款。此器在洁白温润如玉的釉面上施以彩绘,瓷胎质白坚细,釉面粉彩光洁,器身绘画的主题是疏密有致的桃树一枝,桃树干皴点得苍翠茁壮,分枝硕结蟠桃八个,桃实渲染得有成熟甘蜜之美。画面内容含「蟠桃献寿」之意。器物通体用彩协调,写实生动,颇有气韵。天球瓶造型始于明永乐、宣德时期,雍正时亦不多见,至乾隆时期才较常见。

雍正粉彩瓷器上花卉纹饰的特点

雍正粉彩瓷器的图案花纹与青花相比稍有不同。粉彩瓷器的图案花纹以花蝶图最多,牡丹、月季、海棠、四季花极为普遍。例如粉彩海棠牡丹纹盘口瓶,瓶身绘盛开的牡丹枝蔓全器,含苞盛开的花蕾、婀娜多姿的红花配以青翠的绿叶,一派生气勃勃春意盎然的景象。此瓶造型美观别致,各部分比例协调,线条流畅。瓶上画面构图舒朗有致,色彩淡雅宜人,所绘花瓣及叶片的姿态变化丰富,甚有赏玩价值。胭脂红彩装饰的花朵洗染成深浅不同的颜色:花心部分色料最厚,从花心到花瓣边沿愈往外红色愈浅淡,彩料愈薄。相比之下,雍正青花瓷器上多见的传统的缠枝花卉在粉彩瓷器中比较少见。

清雍正 珊瑚红地粉彩牡丹纹贯耳瓶及款识口径七·一厘米 底径九·六厘米 高三一·四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清雍正 粉彩蟠桃纹天球瓶及款识口径一一·九厘米 底径一七·七厘米 高五〇·六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陶雅》记载粉彩瓷器上的花卉装饰技法是「过枝」「从此面以达于彼面,枝干相连,花叶相属之谓」,即盘、碗的图案花纹从器身到器盖,或从器里到器外壁连续彩绘烧成,即一个图案,器里器外相连,使图案一半在器内,一半在器外,独具匠心。此种画法,「成化开其先」,但未见实物。所见实物以康熙斗彩「御赐纯一堂」款竹纹碗为最早,雍正粉彩瓷器上一般的过枝图案大多是桃果、牡丹玉兰、茶树等,如粉彩过枝牡丹玉兰纹、过枝茶梅纹大盘等,皆为雍正粉彩之精品。这种大器烧制难度大,流传下来的器物很少,因此尤感珍贵。例如粉彩过枝牡丹玉兰海棠纹大盘,外底心有「大清雍正年制」青花楷款。画面以白釉为地,从盘外壁延及内壁直至盘心,通体绘牡丹、玉兰、海棠花及枝干,使盘的内外纹饰构成了一幅完美和谐的开阔画面。画中枝干为淡褐色,用深褐色的细线条勾描,使枝干显得更加茁壮刚劲。粉色的牡丹、白色的玉兰、红色的海棠,再衬以翠绿色的叶子。雍正时期的牡丹多作圆形盛开状,同时在其周围常绘以菊花、玉兰、灵芝等其他花卉。此盘合绘牡丹、玉兰、海棠等花,寓意玉堂富贵。绘画采用写实手法,吸取了工笔花卉的技艺,工整严谨,布局协调。整个画面线条纤细,层次清晰,光泽柔和,运笔自然流畅,具有强烈的立体感。

清雍正 粉彩海棠牡丹纹盘口瓶及款识口径六·三厘米 底径八·六厘米 高二七·五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瓷器上以牡丹为装饰题材始于宋代,明清时期瓷器上的牡丹装饰更加多样,绘画技法日趋娴熟,色彩极其丰富,尤以雍正粉彩最为突出,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陶雅》有云:

雍正易以淡赭,于画理则甚合矣。而易于模糊,往往髻鬟高耸,衣裳如新。……至如花卉之妙,巧夺造化,尤以秋海棠为独步,鲜红嫣润,真绝代尤物,足以超前古越来今矣。

从实物看,绝大多数雍正粉彩器,都以白釉为地施彩,加绘青花的极少。由于此时白瓷制作质量极高,胎薄体轻,胎釉似玉般温润细腻,更能突出线条纤细、色彩柔和的没骨画纹饰。这种工艺独特的所谓「没骨」花卉,旧时俗称「雍正彩」:画面上的花瓣与叶片都无轮廓线,每瓣花瓣之间留有极细的空隙,花瓣的胭脂红色彩颇凝厚,叶片平填大绿或水绿色,花瓣、叶片明暗变化不大。这类作品的绘制是在器物上定好图稿后,用植物性颜色代替珠明料勾勒花叶轮廓,在轮廓线内填绘彩料,经烧制后色料凝固在瓷胎上,轮廓线则挥发不见痕迹,最后形成了好似不用勾勒、全用色料绘成的「没骨花」。粉彩雉鸡牡丹图盘,盘心绘以雉鸡为主体,衬以牡丹、玉兰、山石,雉鸡栖于山石, 绘工精致,釉质晶莹透明,色彩娇艳,层次分明,有清代画家蒋廷锡花鸟画风。雉鸡作欲啄物状,身上各色鲜艳的羽毛描绘得细致入微、绚烂夺目;山石周围以鹅黄、蛋黄、浅绿、翠绿、大红、粉红、赭褐等色绘各种花草,其中三大株婀娜多姿的牡丹花,两朵盛开,一朵含苞待放。瓷画上,牡丹花枝繁叶茂,雉鸡栩栩如生。此盘装饰风格及绘画图案非常接近康熙五彩瓷,尤其口沿处一圈锦地开光纹饰,在康熙五彩器中极为多见,此盘时代很可能为雍正早期。

清雍正 粉彩过枝牡丹玉兰海棠纹大盘及款识口径五〇·一厘米 底径二九厘米 高八·八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雍正粉彩花卉的另一特点是仿同时代珐琅彩瓷的艺术风格,后者出于造办处如意馆供奉画师之手,与院体绘画画风一致。院体画精于「刻画」,雍正粉彩瓷画亦步其后尘。

清代粉彩瓷尤其是雍正粉彩在中国陶瓷史上的地位有目共睹,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一批烧制精美的雍正粉彩瓷器,都是造型新颖、纹饰精美、极具艺术品位的精品。粉彩瓷器是清代彩瓷的主流,现今传世的彩瓷以粉彩居多,粉彩瓷器的制作「始自康熙,雍正始盛,至乾隆而极」。粉彩瓷器的装饰题材广泛,图案内容有花卉、山水、人物、飞禽、走兽、庭院、诗词、歌赋、吉祥用语以及几何图案和缠枝纹样等。在装饰技法上,不仅有白地粉彩,还有色地粉彩、斗彩粉彩、轧道粉彩等,并大量运用了寓意图案,成为「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的状态。另外粉彩的装饰构图方法还有开光、对称、分割、多效等等,组成了灵活多变、丰富多彩的艺术画面。从施彩工艺上看,粉彩瓷器具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比五彩更加丰富,比珐琅彩更加简单实用。粉彩画面表现出独特的立体感,写实性极强。粉彩瓷器上还出现了很多情景交融的画面即意境,就是通过绘画来表现人对自然的思想感情,是景与情的结合。始自清康熙晚期,而盛于雍正时期的粉彩,以其绚丽夺目的色彩、温雅的韵味、卓尔不群的格调融会出一种更契合清代社会习俗的装饰效果,时至今日亦备受陶瓷鉴赏家及收藏爱好者的青睐。

猜你喜欢

官窑粉彩雍正
敏行篇之窑变·釉上粉彩作品
敏行篇之窑变·釉上粉彩作品2
南宋官窑与龙泉哥窑瓷胎的对比分析
粉彩瓷板四条屏
《窑开全青》粉彩瓷瓶
雍正款珐琅彩蓝料山水图碗
雍正:精细典雅
西夏官窑瓷器
时尚达人:雍正
此“官窑”非彼官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