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高等学校文科科研评价体系研究综述

2016-10-25陈俊源

教师·中 2016年8期
关键词:高等学校文科

摘要:构建完善的高校文科科研评价体系对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有着重要作用。文章通过分析、概括、总结现有关于文科科研评价体系的研究成果,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完善我国高校文科科研评价体系的关键问题。

关键词:高等学校;文科;科研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4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20X(2016)23-0006-02 收稿日期:2016-06-14

基金项目:福建省2013年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3B065);华侨大学2012年教育管理研究课题“我国高等学校文科科研评价体系构建研究”(12HJY12)。

作者简介:陈俊源(1985—),男,福建泉州人,华侨大学社会科学研究处副科长,讲师,主要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科研管理、高等教育法学。

近30年来,随着国家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投入的大幅增加,中国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有了长足的进展,研究成果数量快速增长,随之而来的“科研评价问题”也成为学术界、科研管理界、政府部门等普遍关注的问题。然而,“科研评价问题”涵盖的范围和内容十分广泛,大家关注的重点也不大一样。

通过文献梳理,笔者统计,近十几年来国内有关“科研评价问题”的论文有上百篇,以此为课题申请立项的科研项目也不少。这些论著关注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定量评价方法与指标、对量化评价考核方法的反思与批判、人文社会科学成果评价、评价标准(评价指标体系)、评价程序与机制、学术评价与学术规范的关系这六个方面,其中尤其以“对量化评价考核方法的反思与批判”以及“人文社会科学成果评价”两方面讨论得最多。

构建完善的文科科研评价体系对繁荣发展我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笔者试图从关于“科研评价问题”的众多研究成果中,梳理和分析目前我国高校文科科研评价体系的主要研究成果,试图为今后进一步研究提供有益的意见。

一、我国高校文科科研评价体系研究综述

目前,国内直接或间接关注文科科研评价体系研究的文献并不多,成果质量也参差不齐,主要研究成果综述如下:

2002年5月,蔡曙山在《学术界》发表题为《中国社会科学发展与社会科学评价》的文章,该文并不直接以“评价体系”展开论述,但在文章中有所涉及,其提出“科学、客观、公正的社会科学评价体系,包括评价标准、评价机制和评价机构”,并从社会科学评价机构的性质、职责和任务等几个方面,提出成立“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的具体设想。

2003年11月,蔡毅在《学术界》发表题为《建立一套良好的学术评价体系》的文章,文章认为“学术评价体系是鉴定学术成果、审核学术质量、引导学术方向的一种特殊制度”,虽然文章以“评价体系”为题,但整篇文章关注的重点并不在于“评价体系”建构的讨论,而仅仅是在论证当前学术评价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弊端,并提出作者自己的解决办法与对策。

2004年,刘恩允在《高等工程教育研究》发表题为《高校科研评价的问题与对策》的文章,文章中有提出建立科学的“科研评价体系”的思考,但主要是论证“评价标准体系”以及“科研评价机构的设置和完善”,并没有关注整个“科研评价体系”的建构。

2004年2月8日至10日,“人文社会科学评价问题”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研讨会虽然并不直接探讨“评价体系的建构问题”,但其集中了政府部门、科研管理部门专家、学者关于人文社会科学评价问题的意见,提出了关于评价理论、评价对象、评价主体、评价标准、评价指标、评价方法、评价程序等问题,同时启动了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体系研究”这一重大课题,对于建构“文科科研评价体系”的探讨积累了一些前期成果。

2006年,韦莉莉、孙晶在《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上发表题为《人文社会科学评价理论与实践评析》的文章,文章主要落脚点不在于讨论“科研评价体系”,但有所涉及。文章认为“人文社会科学评估是一个包括评估主体、评估对象、评估目标、评估动机、评估效果检验、评估结果利用、评估方法、程序、指标等内容丰富的大系统”,并提出了构建人文社会科学评价体系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性方法。

2007年,刘大椿在《中国高等教育》发表题为《人文社会科学评价的深层问题》的文章,文章提到“一个成熟的评价体系不是理论推演的结果,而是在实践的互动中诞生的,其中评价主体、评价对象、评价目标与评价方法的互动是极为重要的环节”,虽然有提及“评价体系”及其构建,但纵观全文,作者讨论的实际上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评价体系”的问题。

2007年,邱均平、谭春辉在《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发表题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评价的意义、体系与实践》的文章,这篇文章是我国学者第一次系统地针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体系的构建”展开研究。文章认为,“人文社会科学评价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既包括学科发展评价,又包括学科研究评价,也包括学科教育评价和学科社会影响评价,每一个子系统之下又包括不同的内容”,并对人文社会科学评价体系的基本框架做了初步设计。该篇文章第一次真正意义提出了“人文社会科学评价体系”的建构,但笔者认为,其评价体系的建构较为复杂,涵盖的要素并不完全。另外,文章并没有对该体系下面的各个子要素(子体系)如何构建做出具体的讨论和研究。

2007年12月,朱少强在《评价与管理》发表题为《国内外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评价综述》的文章,该文系统综述了国内外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评价的相关文献,但并未提及“文科科研评价体系”的国内研究状况,从中可以发现,我国学界对于“文科科研评价体系”问题的关注还比较少,但该篇文章作为一篇详尽的综述,里面涉及的文献十分完整和全面,为笔者探讨“文科科研评价体系”的建构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2009年7月,叶继元在《学术界》发表题为《首届人文社会科学评价学术研讨会综述》的文章,介绍了2009年4月24日—25日首届人文社会科学评价暨第五届科研绩效评价学术研讨会的概况。会议围绕人文社会科学评价的理论与方法、人文社会科学创新力评价、同行评价与引文评价、期刊评价与论文、著作质量评价与绩效评价、人文社会科学评价标准、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体系等国际性难点、热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和广泛交流,但对于如何构建“评价体系”并没有具体而系统的讨论。

2010年,叶继元在《南京大学学报》发表题为《人文社会科学评价体系探讨》的文章,该文是学术界第二次以“人文社会科学评价体系”为题进行系统的论述,文章提出“一个合理的学术评价体系应该由评价主体、评价客体、评价目的、评价方法、评价标准及指标和评价制度六大要素构成。这六大要素构成了评价体系的第一层次,而第一层次的每个要素又包含各自的子要素”,进而对各个子要素展开论述。该文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的研究成果,也是截至目前国内关于“文科科研评价体系”研究的最主要成果。但笔者认为,文章对于学术评价体系的建构及其讨论依然存在着一些不足和问题,比如评价术语不够规范、评价体系的要素不够完全以及各个要素和各个子评价体系的论证还不够充分等,后续还有待进一步探讨这些问题,以期更加完善“文科科研评价体系”的建构。

2011年至今的几篇主要文章,如席与亨等人的《大学教师科研业绩评价体系研究综述》、汪静的《高校科研评价体系的现状及对策》等,探讨了文科科研评价的现状及问题,对于整个科研评价体系的构建始终也没有提出更加完善的方案。

除了以上几篇主要的文章之外,其他一些文章虽然有提及“科研评价体系”或者“人文社会科学评价体系”,但基本上都是在讨论社会科学成果的评价体系或者评价标准(指标)体系的建构,并不是真正意义上全面系统地探讨“文科科研评价体系”的建构问题。

二、我国高校文科科研评价体系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1)研究科研成果评价的相对较多,真正以“科研评价体系”为题展开研究和讨论的还十分缺乏,并且系统性和深度不够,基础研究明显薄弱。

(2)关于评价相关的术语五花八门,不够规范,在许多文献中“评价体系”“评价机制”“评价制度”“评价规则”“评价规范”“评价体制”“评价方法”等词经常混为一谈,并没有清晰地界定和辨异;同时,很多文章经常性地将“科研成果评价体系”与“科研评价体系”混为一谈,殊不知后者包含着前者,是前者的上位概念;除此之外,还存在着诸如“人文社会科学评价”“哲学社会科学评价”“社会科学评价”“学术评价”“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以及“科研评价”等不同的表述,名称上的不统一导致问题研究的重复、问题研究无法交锋、学术资源浪费,无法推动评价体系问题研究的进一步深入,进而影响整个科研评价问题的进展。

(3)在少之又少的论及“科研评价体系”建构的文章中,虽然文章提及了体系的建构,提出了体系所包含的要素,但体系的要素要么太过于复杂和宽泛,要么不够全面,缺乏一些重要的基本要素;同时对于体系下面的子体系的建构的论证也不够完全、不够充分,尚未提出一个完整的、全面的、系统的、解释力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内公认的“文科科研评价体系”。

三、构建文科科研评价体系的主要内容和关键问题

(1)文科科研评价体系的主要内容。

通过整体的调查研究,笔者认为,文科科研评价体系的构成应当包括评价的指导思想、评价的根本理念、评价的主体、评价的客体、评价的目的、评价的标准、评价的方法、评价的指标、评价的程序和评价的制度这十个方面的内容。其中,评价的主体、评价的客体、评价的方法和评价的指标是构成评价体系最重要的内容。

(2)文科科研评价体系的关键问题。

文科科研评价体系的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评价体系涉及诸多问题,笔者认为关键问题有以下几方面:要正确理解和分析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显著特点,根据文科科研的规律和特点设计文科科研评价体系;要正确界定科研评价体系所应该包含的子要素或者子体系,处理好科研评价体系和科研成果评价体系之间的关系;要解决不同的文科科研评价标准的冲突问题,确立科学合理的统一标准;要反思和总结目前同行评议和文献计量方法等评价方法存在的问题,确立较为科学合理、具有普适性的评价方法。

参考文献:

蔡曙山中国社会科学发展与社会科学评价学术界,2002,(3).

蔡 毅建立一套良好的学术评价体系学术界,2003,(6).

刘恩允高校科研评价的问题与对策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4,(1).

猜你喜欢

高等学校文科
“新文科”建设中的“守”“破”“超”
豆文科作品
孙文科
大众创新万众创业背景下高校实践教学改革探析
浅谈高校宿舍管理与宿舍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