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审计期望差距探讨

2016-10-24黄聪

新会计 2016年9期
关键词:构成要素

黄聪

【摘要】自审计产生以来,公众对于审计的期望与公众对审计师实际业绩的认识之间一直存在差距。本文从审计期望差距构成要素出发,结合我国审计环境的现状,分析了审计期望差距存在的主要原因,从改善审计环境视角探讨如何缩小审计期望差距。

【关键词】审计期望差距 构成要素 审计环境

随着审计人员面临越来越多的诉讼案件,人们日益重视审计期望差距的存在,在如何缩小审计期望差距上进行了理论探讨和实践努力。本文从审计期望差距要素出发解析审计期望差距,并从改善我国审计环境的角度提出缩小审计期望差距的建议。

一、审计期望差距概述

审计期望差距是指社会公众的审计需求与目前审计职业界对审计目标认识之间的差距,是由于审计能力不足而形成的差距及公众对审计执业认识而形成的差距。

(一)文献综述

王婷婷(2008)提出,一是通过对国内外审计期望差距进行比较分析,认为公众随着对审计行业的不断了解,对审计的期望有缓慢下降的趋势,而审计职业界因为审计技术和抗风险能力提高,审计期望有所提高,两者有自发弥合的趋势,缩小审计期望差距需要两者共同努力。二是通过对审计准则的研究来分析审计期望差距。崔婧等(2010)基于新旧审计准则中对舞弊考虑的比较分析,探讨了新准则中缩小审计期望差距的具体表现。张凤丽(2012)基于新审计准则的视角分析了新准则中对缩小审计期望差距的积极影响及具体表现。三是对我国审计期望差距作调查研究。吴瑞勤(2009)对我国的审计期望差进行调查研究,验证了我国确实存在审计期望差距。韩道琴等(2013)也作了调查分析,并提出要充分发挥审计职业和政府的作用、二者协同发展的建议。四是注重从人的角度(主体行为动机、心理学、换位思考)对审计期望差距进行分析。李雪等(2011)着重从主体行为动机对审计期望差距分析框架进行了构建,并依此探讨缩小审计期望差距的路径。刘明辉等(2010)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审计期望差距,认为审计师和社会公众对审计的不同认识是审计期望差距存在的重要原因。沈征(2007)基于换位思考角度探讨了缩小审计期望差距的对策。章立军(2005)从博弈论的角度提出了要缩小审计期望差距必须有一系列制度安排,使得个人理性与社会理性趋于一致。刘圻(2008)从程序理性的角度提出了审计期望程序要分类治理。

以上研究从不同的角度对我国的审计期望差距提出了缩小审计期望差距的对策,都在一定程度上为缩小审计期望差距提供了可供参考的路径和方法,也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数据基础和理论支撑。但这些文献在研究如何缩小审计期望差距时,未具体将我国的审计环境和审计期望差距紧密联系起来。

笔者认为,审计环境影响了审计目标的制定,在不同的审计环境下,审计具有不同的目标,审计所扮演的社会角色也在不断变化。社会公众是否正确认识到审计角色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公众对审计的期望水平。

(二)审计期望差距要素

Porter(1993)认为,审计期望差距由业绩差距和合理性差距组成。1998年麦克唐纳委员会进一步确认了Porter没有确认的公众对审计师业绩的误解部分差距,细化了审计期望的构成要素。胡继荣(2001)提出,应当根据我国的现实状况对麦克唐纳委员会报告的审计期望差距作出调整。胡继荣(2001)认为,以可能的准则作为区分社会对审计期望的合理性与不合理性的标准对于我国来说不具备实际的意义,重新构建了调整后的审计期望差距构成要素图,如下图①所示。构成要素图体现了我国制定审计准则时过于注重与国际趋同而具有前瞻性,在实际审计中很难完成现象,比较符合我国的基本情况。因而本文根据这一审计期望差距构成要素图来分析审计期望差距存在的原因和对策。

二、审计期望差距现状分析

由上图可知,审计期望主要来源于四个方面。一是公众对执业的认识与现在执业实际水平之间的差距(DE),二是现在实际执业水平与现在可能的准则之间的差距(CD),三是现在可能的准则与我国现在的准则之间的差距(BC),四是现在的准则与公众对审计的期望水平之间的差距(AB)。

(一)经济环境

经济环境对审计目标的转化发挥了重要作用。回顾审计总目标的演进过程,审计目标经历了由查错纠弊到保证财务报表的公允性,再到查错纠弊与保证公允性并重的变化,人们对审计的期望随之不断变化,审计师也会因此适当作出调整以改变自己实际执业,从而影响审计期望差距。

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阶段,社会公众对企业的信息需求也日益增加,不同利益相关者都依赖审计师监督和保证财务报表的公允性,因而势必会提高A轴所代表的公众对审计的期望的水平。同时,由于经营事项的复杂化,审计师的审计难度提高,又会相对地降低D轴所代表的审计师现在的执业水平,间接影响到公众对审计师执业的认识(E轴)。

(二)法律环境

财政部于2010年11月1日颁布了修订后的38项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新准则于2012年开始执行。新审计准则提高了准则理解和执行的一致性,体现了风险导向审计的基本要求,逐步与国际趋同。法律环境直接影响了B轴所表示的现在的准则水平。而我国目前审计师队伍以及所处的执业环境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具有较大差距,因而将审计准则制定与国际惯例相接轨,具有前瞻性,使得我国审计准则水平(B轴)超过了目前我国审计师理论上应该可以达到的审计期望水平(C轴)。

我国对审计师的法律保护也不到位,企业责任和注册会计师的责任界定并不清楚,因而可能导致公众对审计师的期望过高,即其中有不合理的期望,企图通过对审计师的诉讼获得更多的赔偿,导致A轴偏高。职责不明确也会导致审计师为个人利益而不遵守职业道德,出具不恰当的审计意见,降低审计执业水平(D轴)。

(三)科学技术环境

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全球化的今天,以网络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学技术也给审计带来了巨大的改变。会计由手工记账转变为电算化会计,方便了会计信息的收集和提供。而与之相对应的如审计软件的开发与应用,也在信息获取和数据处理方面为审计提供了便利,更有利于获得审计证据,可能会提高现在的执业水平(D轴)。

(四)文化因素

文化因素包括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职业技能以及职业道德等。由于审计法制环境的逐步建设和完善、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制度的执行以及职业规范体系的构建,我国审计队伍不断壮大,但与高素质的审计队伍相比仍有差距。审计队伍中缺乏专业知识与实际经验丰富、具有较高职业判断水平的审计师,因而在审计实务操作中,存在由于专业知识或者职业技能不到位,导致审计质量不高。这直接导致了现在的执业水平(D轴)不高,与可能的准则(C轴)之间的差距(CD)较大。这也会间接导致公众对执业的认识偏低,审计期望差距进一步扩大。

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也是很重要的影响因素。审计师迫于审计市场的压力,或者因为审计人员本身职业道德素养不高,导致出具不恰当的审计意见。这样最直接的后果是审计师执业水平(D轴)的下降,而由此又会引发社会公众对审计师的负面评价,使得公众对于审计师执业有普遍的误解,间接影响公众对审计师执业的认识(E轴)。

三、审计期望差距缩小对策

审计期望差距是一种无法完全消除、客观存在的认识差别,缩小审计期望差距是审计行业的目标。为了尽量缩小审计期望差距,本文提出以下缩小审计期望差的对策。

(一)根据经济环境及时调整审计角色并向公众传达信息

时代发展、社会进步,经济环境也日益变化。审计应当根据经济环境的变化,了解公众对审计的实际需求,根据需求相应调整审计的目标,使得审计所扮演的角色能够更加满足人们对审计的需求和合理期望。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自身的调整外,应加强审计职业界与公众的沟通,及时准确地向公众传达审计的职责与目标,使得公众能够认识审计应发挥的作用,从而对审计执业有合理的期望。只有加强审计职业界与公众的沟通,才能解决公众对审计期望过高或者以自己不合理的评判标准来评价审计师现有的执业水平等问题。

(二)继续完善法律环境

我国审计准则的制定与国际逐步趋同,体现了准则对审计师执业提出的高标准要求。由于我国目前的审计师队伍建设以及审计市场不够成熟等,审计职业界能够达到的水平与准则的标准仍有较大差距。这并不是要降低审计准则的标准和要求,而是要求审计准则的制定应该与公众实际的审计需求相一致,逐步满足人们对审计的期望,缩小审计准则与公众对审计期望之间的差距。

应当建立健全保护审计师权益的法律,明确界定审计师与被审计单位的责任。明确界定双方责任后,应当奖惩分明。不仅使得公众对责任划分有更清晰的认识,而且保护了会计师事务所从而不被当作“深口袋”面临过多的诉讼和赔偿,企业也承担相应的责任。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公众对审计期望中不合理的部分。另外,相应的惩罚力度也使审计人员不敢随意违背职业道德,出具不恰当的审计意见而侵害公众的利益。

(三)充分利用科学技术提高审计执业水平

科技进步使人们获取信息、处理信息更加便捷,审计师应当与时俱进,充分利用先进科学技术,提高审计的效率和执业水平。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相关造假手段也变得隐晦和复杂,审计师除了利用相关的审计软件进行分析外,透彻的洞察力以及谨慎性仍是不可或缺的。在信息全球化的今天,审计师要能根据信息的表象追溯本源,发现真伪,从而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执业水平。

(四)全面提高审计人员自身素质

审计师作为审计最重要的人力资源,在缩小审计期望差距方面担负着重要的责任。我国目前审计师队伍在专业化程度以及实践经验、职业道德方面仍需要提高。对于审计人员的准入门槛应当适当提高,审计人员要具备相关的审计专业知识,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保持审计的独立性。

四、结语

本文基于改善审计环境的角度对如何缩小审计期望差距提出了建议,由于篇幅限制,未能对缩小审计期望差距的所有方法作详尽讨论。笔者认为,在分析缩小审计期望差距的对策时,结合审计环境能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审计期望差距存在的原因,但缩小审计期望差距是一个不断动态变化的过程,仍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 王婷婷.试论设计期望差距——基于国内外的比较分析[J].财会通讯,2008(2):114-128.

[2] 崔婧,门韶娟.新审计准则中缩小审计期望差距的表现——基于新旧审计准则中对”舞弊”考虑的对比分析[J].会计之友,2010(3):89-90.

[3] 张凤丽.基于新审计准则视角的审计期望差距研究[J].会计之友,2012(7):80-81.

[4] 吴瑞勤.我国审计期望差距调查研究[J].财会通讯·综合,2009(12):113-115.

[5] 韩道琴,宗喜鹊.审计期望差调查分析[J].财会通讯·综合,2013(11):10-12.

[6] 李雪,张帆.审计期望差距的成因及校正路径的探讨[J].南京大学学报,2011(7):84-91.

[7] 刘明辉,何敬.审计期望差距的心理学分析[J].审计研究,2010(3):82-88.

[8] 沈征.审计期望差距的换位思考[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7(12):77-79.

[9] 章立军.审计期望差:个人理性与社会理性的矛盾[J].财会月刊,2005(11):31-32.

[10] 刘圻.论审计期望差距的分类治理——一个程序理性的视角[J].审计研究,2008(2):65-32.

[11] 蒋棣华.审计期望差距的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财会研究,2011(15):66-68.

[12] 何敬.审计期望差距研究[D].吉林:东北财经大学学位论文,2010.

[13] 郭犇.我国审计期望差问题探析[D].南昌:江西财经大学学位论文,2009.

[14] 胡继荣.论审计期望差距的构成要素[J].审计研究, 2001(1):39-41.

猜你喜欢

构成要素
我国产业园区软环境的构成要素探析
现代交互性建筑表皮设计中设计美的要素
浅谈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篮球意识的培养
自媒体领域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构成要素及衡量维度
PBL联合情境模拟教学模式在医学教学中的应用
舰员级维修训练能力的内涵浅析
商业模式:内涵、构成要素及生成路径分析
基于创新理念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审计期望差距要素及成因分析
突发事件处置能力的概念、特征及构成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