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到历史拐弯的地方看场戏

2016-10-24聂作平

南方人物周刊 2016年31期
关键词:辽国制作者慈禧

聂作平

鱼的记忆只有7秒。把一条刚钓起来的鱼重新放进水里,它会又一次咬住让它吃了大亏的鱼饵。

作为个体的人,记忆大概是以年或数十年来计算的,自从有了文字,有了史官和史学家,那些往事成为代代相传的历史,人类的共同记忆得以趋于永恒。透过历史,我们知道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有过怎样的苦难与欢乐、光荣和屈辱。

克罗齐意味深长地总结道:“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当时间进入当代,对历史的表述不再仅限于文字,而当影像也要横空出世关注历史时,我们所需要的历史又会呈现出怎样一种面目?

多年以来,在人们的印象中,历史要么是演义性质的野史,要么是教科书里催人昏睡的条条款款。其实,真实的历史是由若干生动且耐人寻味的细节构成的,它有自己滚烫的呼吸。

如果说野史让人误入歧途乃是对先人程度不一的误读乃至亵渎,而历史教科书的呆板让人对历史敬而远之的话,那么一部优秀的历史纪录片,事实上就是要通过还原大量历史细节,尽最大可能真实地还原历史人物的本来面目,再现一个业已消失的时代。它不仅需要制作者的历史学问,更需要制作者的历史良知。

从这个意义上讲,纪录片《历史的拐点》选取了5个影响中国历史的关键年份,不仅探究特定的历史拐点的成因,发掘事件背后值得深思的历史规律,更关注那些站在历史转折点的关键人物,放大关键一年中最为关键的瞬间,聚焦他们的选择是如何共同作用、影响历史。

且让我举例来说吧。如果以更为敏锐的目光去打量、分析那些拐点事件,我们会发现一个现象:前后相隔多年的一些事件之间,竟有着某种惊人的相似。比如澶渊之盟,它是北宋与辽国的历史拐点,北宋在军事小胜后,用岁币的方式以金钱换和平;中日在初次交锋时,清朝也通过《北京专条》付给日本50万两白银,企图息事宁人。这两起事件的相似度极高,结果却迥然相异:前者,带来的是北宋与辽国之间多年的和平与繁荣;后者,却诱发了日本更加如饥似渴的贪欲。

在我们的“常识”中,原本强大的北洋舰队之所以在日本的进攻下片甲不存,其原因是多年未购买新式战舰,而没有购买新式战舰,是因慈禧把海军军费挪用于修建圆明园。但《历史的拐点》通过大量细节还原了更为真实的历史:热衷修建圆明园的不是慈禧,而是光绪。因为光绪想要亲政,让垂帘听政的慈禧交权。在城外修建一座华美的园子,既能让慈禧安度晚年,也能使她不方便过问政事。再比如当满朝文武商讨是战是和时,调子最高的主战派也是光绪。他需要一场大获全胜的战争,来增加自己亲政之初的声威。

《历史的拐点》对于拐点的描述充满戏剧性。但这种戏剧性不是制作者的向壁虚构,而是基于坚实的典籍史乘。

希腊哲人说过,人不可能第二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套用之,历史也不可能第二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先人的经验不一定每次都能成为后人效仿的楷模。因为时已变,势已变,历史给我们的借鉴作用,不是要我们照搬历史故事,而是通过这些历史记忆,让我们保持警醒。

猜你喜欢

辽国制作者慈禧
Sugar Painting 糖画
宋朝官员:公费出国也不去
宋朝官员为什么不喜欢出国
卷雪茄
王安石为何不愿出国
慈禧喜欢野大夫
第二十三回 东阿镇盛产东阿胶 慈禧后喜得小皇子
慈禧:真的是个“好吃家”
纪录片伦理问题的几个维度
“神智体”里奥妙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