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育“工匠精神”须久久为功

2016-10-24老高侃世

中国工人 2016年10期
关键词:技校技工待遇

■老高侃世

培育“工匠精神”须久久为功

■老高侃世

大国工匠,铸就大国之威。现在,培育“工匠精神”已从国家层面的推进渐成全社会之共识。然而,我们说,要想把“工匠精神”渗透进每一位职工的内心深处,变成强劲的内生动力,从而形成人人羡慕工匠,人人争当工匠,以工匠为荣,以工匠为傲的生动局面,既要有精神层面的强力引导,更需要物质层面的鼓励和保障。可以说,这是一项滴水穿石、久久为功的大事业。

每一位工匠都不是生下来就是工匠,每一位卓有建树的工匠都是先立志而后奋发,通过锲而不舍、百折不挠的毅力和追求才取得的成功。而要使每一位职工都能立志奋发,必须创造出孕育工匠的良好环境,这是最实实在在的基础,没有这种基础,靠空喊是喊不来“工匠精神”的。

像德国这样的国家,之所以成为制造业强国,是因为国家对技术工人给予了足够的尊重,“师傅”在他们那里是响当当的名号,“师傅”的待遇更是响当当的,超过了一般的公务员水平,高级技工的待遇甚至不比教授差,这种代代相传的优良传统和整个社会对工匠的认可,让德国制造享誉全球。

可以说,是广泛的社会和群众基础成就了德国制造。这让人不禁想到了足球,那些足球强国,哪一个不是具有雄厚的群众基础,小孩子打从会跑就围着球转,踢球的一茬接一茬,那自然就会高手云集,足球水平想不高都不行。德国一整套完善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为工匠的产生提供了雄厚扎实的基础,举国而为之,必成就大业。

造就和培育工匠,关键是提高认识。现在社会上有一种观念,就是工匠是干活的,卖力气的,很多学生都不愿意上技校,感觉上技校低人一等。这种对技工的歧视不光是学生有,家长们也有。如果不改变这种偏执的认识,就不能唤起青年学习技术的积极性,所以,大力倡导和营造学习技术尊贵、学习技术光荣的社会氛围乃当务之急,切不可小视。另外,要建立一整套完备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这个体系不仅要成为技术工人的摇篮,更要成为技工从技校毕业后学有所用的输送带,让大批技工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并享受到应得的待遇。如此,才能影响和带动大批青年愿意投身到职业技术领域,学习和掌握一技之长,从而为将来锻造成大国工匠奠定基础。

培育“工匠精神”是个细活儿,绝不是一蹴而就、一喊就有的事儿。就像那些做出惊人成就的大国工匠们一样,靠的是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当我们的社会真正形成了以工匠为荣的举国氛围后,“工匠精神”自然会开花结果。

猜你喜欢

技校技工待遇
不讲待遇 不计得失
从技工到英雄
HAVAL F5 “帝王”般的待遇
民办技校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建议
试论影响技校教学质量提升的因素及对策
关于对技校英语教学现状的分析与思考
技校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技工与专家
优先待遇
浅谈技工院校UG/NX4.0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