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杭州提高国际影响力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2016-10-22吴伟强

杭州 2016年9期
关键词:国际化杭州标准

文|吴伟强

杭州提高国际影响力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文|吴伟强

G20已经结束,杭州城市国际化依然是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的核心工作。认真总结围绕G20开展的工作,需要思考的核心问题,是我们如何抓住G20这一契机,以及G20给杭州带来的各种财富和资产,从而继续扩大杭州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 全球化城市排名和新兴城市展望

第一,提出“杭州后G20时代”的概念,认真思考后G20时代我们需要做什么。这其中,当务之急是认真研究,我们做对了什么?哪些方面有欠缺?既不可固步自封,不要以为我们什么都是做得最好的,各种缺憾其实到处都存在。也不可妄自菲薄,杭州有足够的开放精神,有足够的实力,有坚强的领导手段和体制优势,杭州最值得自豪的是这个城市的市民。更不能抱残守缺,G20凸显了杭州的优势,也折射出杭州不少的缺陷,特别是城市管理的水平如何应对国际化挑战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要从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丝丝入扣,认真反思。总之,杭州需要做什么,目标非常清楚:国际化。那么,通过G20折射的非国际化,以及积累的财富,我们怎么来处理?这才是G20对杭州的价值所在。

第二,后续杭州国际化这项核心工作中我们一定要改变我们的叙事方式。这个叙事方式很值得研究。语词,代表一个城市的品格,我们要为杭州创建国际化的普适性的文风和话语体系。在整个过程中,文宣方面取得的成就不可否定,但语词系统依然有很多方面需要改进。我们看到了太多的“美翻”“惊艳”“惊呆”“美哭”“震惊”,甚至把这些词语涵盖到全球范围。这是一种完全不顾他人感受的自我中心主义的眼界狭小和动辄一惊一乍的网络式用语,以及层次感的缺乏,深入解读乏力而停留在口号式的自上而下的宣传等,都是非国际化做法,能不能经得起时间的检验?能不能经得起实践的检验?是不是能得到世界的认同?值得认真去思考。

第三,杭州怎样才能进入世界级城市行列?其实杭州很优秀,但不为世界所知,这个很有讲究,某种程度上说,是我们自己害了自己。最近,英国《经济学人》评选世界最宜居城市,140个城市中没有杭州。其他的如世界级城市评选,以及世界文化城市排名,杭州都没有上榜。可以概括一些表象和技术性问题,最后说根本问题。

这是世界权威“全球化城市”排名,重庆排在最后一个,第84名。没有杭州。在新兴城市排名中也没有杭州,难道杭州连印度和南非的城市都不如吗?我不这么认为。那么问题在哪里?

总结一下:

实力问题。国际化城市的各种排名,实力当然是重要的评价指标,我们的研究发现,杭州无论经济、文化、环境,绝对可以排进去的,这个没什么好说的。

技术性问题。但是,任何排名,都是要选定候选城市,而且有评级机构,有专家,这是技术性问题,杭州没人去操作这个事情,我们甚至没有认真去关注世界上到底有哪些著名的城市排名评选,更没有组织专门的队伍研究,没有积极与这些评级机构取得联系,这样的一种自由主义放任状态,等于我们等着被人来选择杭州。

标准问题。评价是有标准的,必须是国际公认的标准。全球化城市竞争力的排名标准如下:

对照这些标准,杭州的缺陷是明显的,也就是我们还存在很多与标准不符或者说离标准很远的因素,所以,我们杭州做的很多事情,可能自己认为很好,但并不被世界公认。

世界性问题。杭州无论政界、文化界、学术界都有一个极大的误区,有一种过于偏执的“文化自信”,或者更准确的说是对“文化自信”的错误理解,那就是,一直在提倡,“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杭州特色”就是最大的竞争力。这些看起来貌似正确的“公理”,其实是一种“酱缸文化意识”,因为他们所谓的特色,在很多方面,其实是对落后的一种保护,是拒绝改变落后,是防护盔甲,实际上就是“不自信”的表现。这个害杭州最深,以致于我们在一些错误泥坑里继续无法自拔。

叙事方式。“讲好中国故事”“讲好杭州故事”,需要正确的被广泛接受的表达方法和叙述方法。方法失当的情况下,固执地使用自我偏好的叙述语言和方法,其实依然是偏执的、防护性的一种思维,不是一种“天下”思维,内心深处的自卑感会导致宽容和包容不够。从我们研究的结果看,国外对中国的文宣,比较反感“中国那种受难历史和二十一世纪复兴式的叙事方式”,但这恰好是我们最喜欢的说话方法,这就导致宣传者和受众之间严重的不对称。受害者心态要不得,很容易煽动极端民族主义。过于自傲的心态和语言更要不得,容易引发对抗。所以,必须改变视角,改变视野,改变叙事方式。那就是,从全球从世界特别是从“人类文明”的角度来阐释和宣传杭州。

(作者系浙江工业大学教授)

猜你喜欢

国际化杭州标准
聚焦港口国际化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政治标准是发展党员的首要标准
杭州复工复产进行时
中国个体防护产业国际化展望
忠诚的标准
美还是丑?
杭州院子
杭州旧影
中石化海外技术支持国际化人才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