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族与通俗唱法融合之探讨

2016-10-21刘强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6年7期
关键词:民族唱法

刘强

摘 要:声乐演唱是一门艺术,纵观整个声乐的发展史,其演唱方法、表演形式一直在不断的变化和发展,当前呈现跨界“大融合”的趋势。除戏曲艺术外我国的声乐演唱方法可分为美声、民族、通俗三种唱法,本文主要从两大唱法的特点、两大唱法结合运用的必要性,的融合以及运用等方面进行讨论,从而达到旁征博引、取其精华的目的。

关键词:民族唱法;通俗唱法;大融合;为我所用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20-0123-01

民族,通俗两种种唱法融合后带来的新的音乐声音,激发了很多音乐家,作曲家,歌手们的灵感,不断的创作、改变、出新出奇;同时两种唱法也在不断地结合改进,突破各自的局限,达到互相借鉴、互相学习的目的,逐步走向融合。带给观众一个完全不同的听觉体验,不断的创新,不断的创造音乐奇迹。

一、民族与通俗唱法的含义及特点

1.民族唱法的含义及特点。民族唱法风格带有鲜明的中国民族特色。歌唱的着力点靠前,口腔的喷弹力较大;歌唱的共鸣以口腔共鸣为主同时;咬字发音棱角较大,字声融洽歌唱的声音明亮。现在民族唱法趋于成熟,其特点主要是声音有明亮的色彩感,而且带有强烈的个性,歌唱表演形式多样,表演出落大方,灵活多变。声音音质甜美,清脆,以真声为主,气息转换灵活。

2.通俗唱法的含义及特点。通俗唱法注重语言的韵律,要求咬字吐字清晰、委婉,并在演唱中借用各种装饰性技法。对嗓音条件、共鸣、咬字吐字等方面没有严格的要求,在表演时依靠话筒和扩音设备扩大效果。因其通俗易学,形式多样,成为目前强普及最广的一种演唱方法。通俗唱法的特点通俗易懂朗朗上口,要求门槛低,某种程度上推动了声乐的发展传播。

二、民族与通俗唱法融合的基础条件

1.民族与通俗唱法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呼吸上的共性。民族唱法的呼吸讲究气沉丹田,唱出的歌声响亮,后继有力。而通俗唱法在呼吸上的要求要低一些,但气息同样很重要。共鸣的共性。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在演唱歌曲时声音都会在胸腔、咽腔、口腔或头腔四个共鸣腔共鸣。咬字吐字的共性。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都以咬清晰的字吐字作为一个合格的演唱者评判标准。

2.民族与通俗唱法融合符合人们的音乐需求。声乐演唱是要满足人们日益变化的音乐需求,因此全新的唱法的提出很有必要,符合时代的发展。我国著名歌唱家吴碧霞,就是音乐跨界融合的先驱。作品优美动听,表演出落大方,艺术观赏价值极高。所以未来声乐艺术的融合趋势不可避免。

3.民族与通俗唱法融合符合人才培养基本要求。现代社会需要多方面全能发展的人才。普通院校培养音乐生的目标不再是培养出演唱家,而是培养出能够将音乐发扬光大的全能型人才,因此每种类型的音乐都要有所涉猎。

三、民族与通俗唱法融合的基本要求和大趋势

1.实现民族与通俗唱法融合需要苦练基本功。掌握气息的运用。气息都是其原动力,使我们的腔体产生足够的共鸣。应采取科学的锻炼呼吸方法,从而得到足够的气息。胸腹式联合呼吸目前最科学的呼吸方法使歌唱达到丰满的共鸣和最好的歌唱效果。苦练发声技巧。歌唱时真声和假声都应该合理的运用。应该下大功夫在训练真假声的结合与连贯的工作上,是他们之间的衔接达到无痕对接,“真中有假,假中有真”这一理想境界。注意吐字咬字。语言的清晰表达是歌唱者的基本素养之一,这是基本功。无论是在说话还是在歌唱朗诵,都应该注意文字信息传达清楚无误,这对以后发展很有好处。

2.实现民族与通俗唱法融合需要技巧上的有机结合。民族与通俗唱法的融合目前已经取得长足的发展。通过声乐训练的技巧变化,民族唱法与通俗唱法更加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人们逐渐接受并开始热捧这类融合的表演形式。民族语通俗唱法相融合的例子也是有很多的,如刘和刚演唱的《父亲》,特别是阎维文唱的《母亲》把民族与通俗唱法融合的可谓天衣无缝,既突出了民族唱法字正腔圆,气势饱满这一特点,还把通俗唱法中语言朴实,来源生活高于生活,感情真挚,朗朗上口等这些特点包含在内,既整体连贯又不失风格,民族与通俗唱法相得益彰。从目前的良好局面可以看出,融合后的音乐,能够很好突出强调民族与通俗这两种唱法的特点,给人们以全新的声乐体验。所以未来发展,还要秉持这样的发展创新理念,做到两种不同演唱方法在技能技巧上的相互灵活转变、有机结合。

3.实现民族与通俗唱法融合需要符合多元化的时代发展。编曲的多元,创作自主化,歌词形象化是民族与通俗唱法融合发展的大方向。编曲不再只依赖于本民族的文化土壤,还要撷取其他民族的曲调,演绎出适合本民族的声乐,我国有56个民族,素材来源很是宽泛。创作者独立自主,根据自己的音乐体验,抒发内心的情感。與此同时,歌词规范化,既能表情达意,给人意以可视化的体验。刘和刚演唱的《父亲》就是多元化、自主化下发展的典型代表作品。它的歌词保留了民族唱法清晰这一特点,将父亲朴实憨厚慈爱的形象通过音乐很好的呈现出来,父亲的形象瞬间在听众脑海中呈现,并且很容易联想到自己的父亲,感情上产生强烈的共鸣。曲调舒缓,些许惆怅,是在缅怀,是在追忆。多元化体现在技巧灵活使用,通俗和民族唱法有迹可循。

总之,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源自生活高于生活的艺术、不断积极发展兴革的艺术,是人类长期发展中人类智慧的结晶。音乐反映社会现实,表达作者和听者思想感情。实现民族与通俗唱法的融合,不仅能提高其艺术观赏性,也能够增强情感感染力。

参考文献:

[1]吴卫洁.美声、民族与通俗唱法的融合[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01).

猜你喜欢

民族唱法
谈民族唱法的审美特点
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异同与融合
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区别与联系
“民族唱法”的表现形态美
在声乐教学中融合美声、民族、通俗唱法的策略
民族唱法中咬字与行腔的辩证关系
关于民族唱法发声技能训练的探讨